第721章 皇帝承諾

“多久?”

“五年。”

“等不了五年!”

“臣是說五年之內拿下燕京。”

“好,我就給你五年時間。若五年之內拿下燕雲,我便依祖訓封你爲王!”趙昚看着對方,眼神異常堅定。

“封王就不必了。”

楊叢義推辭道:“皇上還記得當年在鎮江渡口,臣跟皇上說過什麼嗎?”

趙昚思緒翻動,但沒有回答。

楊叢義正道:“當年在長江邊駐防,對岸就是重兵集結準備渡江的完顏亮,那時臣告訴皇上,臣這一生的夢想就是北復中原、奪取燕雲!而皇上說,只要渡過劫難,不論如何都會盡力助臣實現夢想!臣此生的夢想一直沒變,所以臣不需要功勳,也不要封賞,如今能有機會去實現這個夢想,臣就很高興很知足。”

趙昚想起了長江的那段往事。

片刻之後,還是說道:“我支持你收復燕雲、統一天下,那是我應該做的事。你若能收復燕雲,不管是我還是朝廷,都該給你封賞,都該給你慶功!收復燕雲封王的祖訓世人皆知,不要王位,你想要什麼?”

面對趙昚的疑問,楊叢義忽然輕鬆下來,笑道:“臣若能順利收復燕雲,只想離開汴京,無拘無束,帶着家人遊遍大宋山山水水,等老了,走不動了,便選一座山,老死山中。這便是臣的心願,也是臣最想要的!”

“若你真能收復燕雲,而我什麼都不給你,還將你趕出汴京,天下人會怎麼看我?你還是實際點,不要說夢話了。”趙昚根本不信他的所謂心願,退一步說,就是信,也不可能答應他的要求。

楊叢義輕輕嘆了口氣,而後頗有些無奈的說道:“皇上,說實話,臣不喜歡汴京,更不喜歡臨安,說白了就是不喜歡待在朝堂上,不喜歡聽他們吵,也不想跟他們爭。若臣真能收復燕雲,皇上想怎麼封就怎麼封,但臣希望給臣一個閒職,如果到時候還要讓臣在朝堂上受罪,那隻能辭官,遁入山川之中了。”

趙昚聽着,看着他沒有說話。

“不過,這一切都還爲時過早,能不能順利收復燕雲都還是兩說。”楊叢義將話題一轉,欲言又止。

“哦,有何困難?”

“打仗要大量軍需糧草,這些年國庫並不豐盈,糧草沒有積蓄多少,軍械更沒有製造,這只是一方面。”楊叢義稍稍停頓了一下。

而後鄭重的說道:“最麻煩的是,朝中如今支持北伐的人不多了,幾年不打仗,就已經開始享受太平生活了。除此之外,臣更擔心皇上北伐的意志被朝臣動搖,若臣在外統兵,而朝中滿是流言和猜忌,北伐便不可能成功。臣想直搗黃龍,收復燕雲,但不想重蹈岳飛覆轍,做那無用之功!”

趙昚沉默了。

先前他用周振向河間府發動進攻,就受到了朝中巨大的阻力,結果北伐成效並不好,北方形勢變得複雜了,朝中反對、彈劾之聲更盛,他想保周振都保不住,不得已才匆匆將周振罷免,召回楊叢義。

汴京已經快跟臨安一樣了,奢靡享受之風日盛,誰還顧念北方的故土,誰還記得百年前的祖訓?

當年他從臨安帶出來的主戰派大臣,五六年太平日子過下來,便失去了往日的進取之氣,個個位高權重,卻只顧享受,不想承擔半點責任,不願做半點實事,得過且過,推諉扯皮。

但這初定不久的汴京又離不開他們,因爲地方主官多數是他們的人,沒有他們在朝中坐着,維繫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汴京將很快失去對地方的控制,這種結果,如今的汴京承擔不起。

燕雲無論如何必須收復!

不論朝中有多少反對的聲音,有多大的壓力,統一不了燕雲,沒有絕高的聲望,將來如何完好無損的收服江南百州民心。

趙昚早已下定決心,楊叢義此話一出,讓他的北伐之心更加堅定。

“你放心,有我在,一定保你在外安然統兵,直到收復燕雲!”趙昚看着楊叢義,給了他想要的承諾。

而後接道:“你我相識十幾年了,當年在鶩州選將營,我便知道你我志向相同,都想收復北方故土。這麼多年,不管期間發生過什麼,我都沒有懷疑過你收復北方的初心。只要我在,絕不允許有人讓你步岳飛後塵!”

“多謝皇上,臣記住了!”面對皇帝承諾,楊叢義沒有多說什麼。

“還有何要求,只要我能做到,你只管提。”既然已經決定將北伐大業全權交給楊叢義,趙昚便不再有任何顧忌,只想給他提供一切便利。

“北伐只靠將軍衝鋒不行,必須要有懂地方懂朝堂的文官隨行,因爲很多事離不開他們。”楊叢義回道。

“你就直說吧,你想要誰,想讓他們去往何地?”一旦做出決定,趙昚便不再拖泥帶水。

皇帝這麼一問,楊叢義便不再藏着掖着,只聽他說道:“那臣就斗膽直言了。虞允文要主川陝,奪河東、關中,沒有他配合不行。沈縉要主山東,北伐物資很多要從山東進入,也只有山東能提供。張孝祥要主大名府,北伐軍所需的軍需糧草他要就地籌備,負責所有物資後勤供應。辛棄疾要主潞州、遼州,奪取太原府的前沿陣地,需要他去經營。有他們全力協助配合,取河東、關中不會有多大問題,取燕雲也有更大的把握。他們幾個都是積極的主戰派,以前跟臣也認識,有他們配合,臣信任他們!”

趙昚聽完並沒有立即給出答覆。

想了一會兒之後,方纔回道:“虞允文雖然經營過川蜀,可他如今年事已高,還願不願意去川蜀主政,尚未可知。沈縉可以調回山東,張孝祥也可以外派大名府。但辛棄疾應該還在江南吧,沒聽說他來過汴京,既然你點名要他,我會派人把他找來。”

“臣跟虞大人還有些交情,臣可以自己去請他入川。至於辛棄疾,他確實還在江南,也不知道如今在何地任職,他官職不高,找他就不勞煩皇上了,臣請人去找就好。只是到時候,如果朝中有人不待見他,還請皇上無論如何都要將他保住,因爲也許將來收復北方之後,他還能在穩定北方、穩定民心方面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好,辛棄疾我會替大宋保住。至於虞允文入川蜀,你還是不要參與了,我親自跟他說。如何?”

“多謝皇上!”

“還有要求嗎?”

“回易船隊臣可能還要借用一部分,到時候還請皇上不要多心。”

“只要賬目清楚,你只管調用。”

“是,多謝皇上!”

楊叢義初回汴京的這次進宮面聖,耗時三個時辰,談國事談家事,甚至還陪皇帝逛了逛御花園,留在宮中與皇帝一起用了御膳。

幾天後,趙昚接連下達幾道詔令,全是十分重要的人事調整。

首先是戶部郎中張孝祥以戶部侍郎外任大名府知府兼京北路安撫使,十日之內趕往大名府赴任,原大名府知府調回汴京待命。

接着禮部侍郎沈縉外任益都府知府兼山東路安撫使,十日之內往山東赴任,原益都府知府回汴京待命。

然後便是如今已年屆六十官、居兵部尚書的虞允文,依皇帝詔,他將在一個月內啓程,趕赴川蜀,任川陝經略使兼制置使。

三人的先後任命在朝中掀起軒然大波。

朝中原先的主戰派,隨着宋金議和,多數轉爲了主和派,而皇帝這次下詔外放地方的幾個朝臣都是當年在抗擊金國南侵和北伐之戰中立下偌大功勳的人。

虞允文不必說,當年在太平渡一戰,讓他一個文弱書生,名震天下,從此由文入武,幾經輾轉做到了兵部尚書的高位,參知政事,位同執宰。如今把他調任川陝,讓他獨攬軍政大權,所謂何事,衆人心裡疑竇叢生。

沈縉雖無虞允文那般大的名氣,也無虞允文那樣的進士及第出身,但他在北伐中以回易處副使之身北上山東,以一己之力收攏山東數十萬義軍,從金人手中奪取整個山東,並迅速安撫山東九個州府數百萬百姓,後又協助北伐軍奪取大名府等地,配合京北大名府,截斷真定府、河間府與汴京完顏亮之間的聯繫,直接促成宋金議和,完顏亮撤出汴京。

在朝廷不清楚山東情形的情況下,他以山東節度使之名統管山東三年有餘,聲望極高,自成一方勢力。

當初就是擔心山東出現不可控的局面,才以禮部侍郎之職將他調來汴京,如今又將他放歸山東,絕非好事。

在朝臣看來,雖然沈縉在臨安任回易處副使之時就已經有進士出身,但他隱瞞身份,擅自北上山東,招攬數十萬義軍攻城掠地,又任職三年節度使,便已不是純粹的文官,爲山東太平,天下穩定,必須要加以提防和鉗制。

這次皇帝忽然下詔,又將沈縉放回山東,怎能不讓朝臣議論?

至於張孝祥,雖然年紀不大,但由於他是紹興二十四年科舉第一名,狀元及第,名氣不低,原本他在仕途上不是很順利,可由於他在北伐期間治理地方州縣政績突出,從此青雲直上,特別是遷都汴京,入了朝堂,更是接連升官。

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342章 官員與平民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447章 鋪墊準備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645章 時機第520章 軍權下放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127章 謊言第45章 合圍第559章 甜茶受捧第655章 取臨沂第1章 穿越南宋第657章 獻城第70章 機會來了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214章 殺進城內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205章 五盞燈滅第39章 虎頭巖第759章 奪取平州第297章 趁勝西進第127章 謊言第155章 大叔下山第30章 心裡有數第248章 離開孤島第602章 挑戰第300章 得勝而逃第385章 託付利益第674章 四面合圍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127章 謊言第655章 取臨沂第413章 內侍造訪第31章 鳳凰村第713章 州試第751章 罷兵回撤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161章 天天有肉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714章 選才第43章 埋伏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335章 監軍反擊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783章 分兵突圍第609章 回援鎮江第429章 這是機會第751章 罷兵回撤第780章 金軍計議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275章 賺錢千萬第284章 清塵的煩惱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313章 攻陷涼山第184章 親訓新軍第5章 結案第486章 傷心處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600章 退敵之策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71章 忠義盟第623章 赤陣禦敵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68章 切磋試技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160章 見過監軍第770章 自投羅網第159章 建營昌國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86章 夜半鬼叫第134章 太學辯議(七)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298章 深入敵後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298章 深入敵後第549章 一家親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486章 傷心處第660章 隨軍軍屬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29章 初見知軍第740章 宋夏無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