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表明心跡

此流言無一不指向楊叢義,事發之時,正在南劍州的殿前司官員正好只有他一人,一樁樁一條條全是大帽子,只要有一個戴穩了,仕途完結是小,能不能保命都不好說。

但他馬上靜下心來,此流言全無依據,只憑殿前司官員事發之時剛好出現在南劍州,便如此編造流言謠言,實在有些喪心病狂。

心念急轉之後,楊叢義回道:“下官出身微寒,紹興十六年在安慶軍協助官府破獲逃獄大案,先後深入深山五月有餘,追回逃犯近四十人,被安慶知軍陳大人舉薦入武學,自當年九月至紹興十七年臘月,下官一直在武學求學,所有時間都在讀書,很少外出。

十七年臘月內侍省黃大人忽然找到下官,許下官以官職,要下官協助他督造遠洋回易,幾天之後下官就離開武學,以督造副使的身份開始督造回易,由於黃大人要求船隊當年便要出海,下官先火速趕去泉州造船廠下了建造海船的訂單,二月返回臨安,提出組建新軍護衛回易船隊,朝廷應允組建宣威軍後,下官邀約了三個落榜的太學生去淮西招募新兵,從三月招募到四月,而後又帶着近千新兵從淮西一路趕到明州昌國縣駐地,開始協助訓練新軍,那時已經是六月。

後因正月訂造的海船數量太少,再次到泉州追加訂單,泉州建造不及,下官便去了廣州造船,總之紹興十八年,下官一直在來回奔波,全在路上,幾乎很少在一地停留超過一個月。臘月回易船隊出海,下官以回易參軍身份隨行,兼宣威軍監軍,再戰船上護衛回易船隊,此後一年半時間都在海外,不是在軍營便是戰船上。

去年七月隨船隊回大宋之後,在臨安被監視居住一月有餘,而後正式任命下官爲宣威軍參軍,即刻就去昌國宣威軍營地赴任了,結果半個月後,接到朝廷調令,要宣威軍整體調防廣南欽州,下官隨宣威軍乘船南下,在欽州見過知州大人以後,隨即調防距離欽州城百里之外的安遠縣,在廣南的幾個月參與了抗擊李越的戰鬥,一直到今年三月下旬才奉命隨宣威軍返回明州,四月初又接到調令,要下官四月中旬到殿前司赴任,來殿前司半個月便再次離開臨安去浙西、福建覈查功勳,纔剛剛返回臨安。”

他花了不少時間,將自己的主要經歷講完,面前兩個上級也沒有打斷。

見他們什麼話也不說,楊叢義又道:“下官說這麼多,別無他意,只是想讓都指揮使大人知道,下官出身微寒,沒那資歷,也沒那機會投靠朝中重臣。除了出海回易期間曾經護衛回易正使、左司郎中戴大人出使李越,下官並不認識在朝的其他高官,也沒有機會認識。下官從入武學開始,從來都是武人,也只想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憑藉手中刀槍建立功名!搏取富貴!望大人明鑑!”

等他進一步解釋之後,兩位上司還是不語。

楊叢義不知他們是怎麼想的,但他自己問心無愧,若這一番剖解,他們還是有所懷疑,他也無能爲力了,畢竟他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官,怎麼跟殿前司都指揮使叫板,怎麼改變他的想法?只能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了,連說理的機會都不會有。

但現在,都指揮使給了他申辯的機會,那就說明他有機會說理。

“楊叢義,你剛纔說神騎軍做藥材生意三年,而那死去的主謀便是負責藥材生意之人,在南劍州被打劫的也多是藥商是嗎?”楊存中忽然十分意外的問出這句話來,對楊叢義方纔那番話似乎並未在意。

“正是。”楊叢義微微一愣,隨即答道。

“驍騎軍給你五萬兩銀鈔,你有沒有問過他們哪裡來的這麼多錢?”楊存中再問。

似乎他的思維還停留在許久之前,這讓楊叢義十分意外,不知都指揮使大人問這些跟流言有什麼關係,但還是立即回道:“下官問過,驍騎軍統制說他們每年會派船出一趟海,做一次海上貿易,由於他們是禁軍,身份特殊,市舶司也不會管他們,貿易利潤較爲豐厚。”

楊存中接着又問:“在你看來處州龍騎軍、南劍州神騎軍和泉州驍騎軍,他們的戰力如何?”

楊叢義想了想回道:“有多少戰力,下官不清楚,但從軍中士兵多寡和來歷來看,戰鬥實力堪憂,恐無一戰之力。”

“何以見得?”楊存中似乎將方纔他所說的流言全部忘記。

楊叢義道:“下官親自在校場點名驗看過的各指揮人數不足一半,而那些人中真正在餉錢發放名冊上的不足百人,營中其他人不過是用來充數打雜的流民和災民,除人數不足外,日常操練也幾乎廢弛,走過場的居多。這等軍隊,別說打仗,就是去抓捕強盜土匪怕也不行。”

“所言屬實?”

“千真萬確!”

楊存中微微點頭,而後道:“好了,沒你的事了,下去吧。”

楊叢義不知何意,難道叫他來就爲這點事?流言的問題還沒爲他澄清,就讓他這麼離開?

可都指揮使大人已經發話,他還能如何。

“是,多謝大人!”

楊叢義擡手行禮,而後朝後退了幾步,這才轉身快步離去。

出了官衙,心下才猛然一輕,大口呼氣,定了定心神。

殿前司都指揮使位高權重,一言可定人生死,暫時躲過一劫,楊叢義如何能不高興!

可接下來會怎麼樣,他就難以預知了,雖然問心無愧,可在各方權勢傾軋面前,他渺小的像一隻螞蟻。

既然無力掙扎,就順其自然,聽天由命吧!

楊叢義出了殿前司都指揮使司衙門,獨自一人迅速返回署衙。

他知道,不管是什麼結果,張大人都回來會告訴他的。

就在他離開之後,楊存中忽道:“張兵案,你覺得這個楊叢義所言是真是假?”

張大人稍稍猶豫了一下,回道:“他沒有必要說假話。”

“此子要多多留意,不是大忠之人,便是大奸之徒。”楊存中眼角微縮。

他之所以懷疑,便是因爲楊叢義表現的過於坦誠,他經歷的一切,看過的,聽過的,在他面前沒有絲毫保留,全盤托出,要麼他真的坦坦蕩蕩,要麼他心機深沉,已經做了準備,不怕任何人查。

若是大忠之人,一切好說,倘若不是,自然就該驅逐出殿前司,或是儘早除掉。

“是,下官明白!”張大人擡手應是。

“回去吧,三天之內帶着將校挑選章程來。”楊存中說完此話,便低頭翻看面前的文冊。

“是,下官告辭。”

張大人起身行禮後,趕緊離開,不願再有半刻停留。

跟高官顯貴在一起,真的讓他很難受。

在張大人離開之後,楊存中隨即叫來校尉,吩咐道:“去查查兵案秘書楊叢義的底細,三天之內我要知道他的所有消息。”

那校尉應了一聲,迅速退出,馬上帶人直朝殿前司兵案衙門而去。

臨安官場四散的流言,讓楊存中心中不安,自從十年前宋金和議開始,武官武將在大宋的地位一貶再貶,特別是在當年一批名將元帥陸續交出兵權,從軍中隱退之後,武人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地位大幅降低,軍心離散。

原本駐守在淮河、長江一線,能征慣戰的幾十萬屯駐大軍,這幾年軍備鬆懈,一年難有幾次操練教閱,從上到下全在混吃等死,在朝中已無半點勢力,歸殿前司統帥的禁軍也是一樣,除了拱衛臨安的幾支禁軍,其餘的禁軍比眼下的屯駐大軍還要不如。

即便武人的地位已經不堪到如此地步,可朝中那些咬脣鼓舌的文官集團還是不肯罷休,一心想把所有武人全部踩在腳下,讓他們永無出頭之日,這讓如今唯一一個站在朝堂中間的武人楊存中如何不惱火?

十年之前,大宋朝堂隨風雨飄搖,可武將輩出,現今卻人才凋零,老將寥落,鹹安郡王垂垂老矣,清河郡王張俊不問世事,少保吳璘久在西北邊關,遠離朝堂,滿朝文官施加給武人的壓力,全都讓恭國公殿前司都指揮使楊存中一人扛。

那幫賣弄脣舌的文人不過是想借南劍州之事給天下禁軍、屯駐軍一個警告,警告他們老老實實的不要妄動,更不要有小心思,最主要的是不要跟地方官府搶吃的,那是所有文人的禁臠,粗鄙的武人沒資格觸碰,連看一眼都不行。

楊存中身在朝中十幾年,早已將這一切看得清楚,韓世忠受不了滿朝文官的排擠離開臨安,張俊也受不住挖苦辭官還鄉,而他楊存中不行。

祖父楊宗閔、父親楊震皆在與金軍作戰中戰死,爲朝廷拋了頭顱,灑了熱血,他作爲後世子孫、將門之後,怎能輕易離開,撒手不管,若是這樣,如何對得起戰死的祖父和父親?

第611章 駁斥第616章 破局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650章 給條活路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778章 金軍無懼第179章 商船進港第612章 請纓挑戰第546章 烤羊飄香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87章 一場混亂第334章 討個說法第241章 全軍殺戮第135章 湯鷽之疑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36章 殺戮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532章 副使落海第248章 離開孤島第767章 明覆第658章 兵發淄州第346章 提前準備第51章 挑花眼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94章 各有心思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334章 討個說法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787章 投降第763章 精武兵符第566章 香水魔力第70章 機會來了第498章 奮武揚武第585章 遼陽起事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74章 演技逼真第559章 甜茶受捧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251章 都別閒着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624章 升職受命第167章 要好處費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1章 穿越南宋第514章 建港大錢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396章 相逢淚眼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102章 武學第94章 各有心思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630章 緊急敵情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94章 各有心思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312章 進軍涼山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347章 香爐峰故人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184章 親訓新軍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288章 分歧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418章 暗中調查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79章 虐菜無情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269章 固守防襲第653章 奪城第778章 金軍無懼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393章 三個媒人第57章 前門寺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264章 宴會尾聲第408章 殿中議事(三)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119章 搖擺不定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80章 絕路第307章 重任相托第728章 應對之策第741章 宰相薦官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89章 目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