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節 小澗雙鎖

宋江進了側房,卻看見福金正兀自坐在那裡發呆,牀鋪上一片凌亂福金也是衣裳不整,宋江吃了一驚,急忙問道:“福金,這是怎麼了?出了什麼事情?”

不想福金見宋江進來,抱住宋江便哭了起來,宋江安慰不止,福金眼眶含淚說道:“三郎,我是不是太過無用,這麼久還是收拾不好,這要是被三哥知道了,我豈不是害了你?”

宋江這才幌然大悟,笑着在福金鼻子上輕颳了一下:“你來看我的。”

說着把福金扶到椅子上坐下,自己開始收拾房間起來。其實這房間裡好收拾的很,不過就是牀鋪重新鋪過而已,宋江把牀單小心折起放到一邊,再把鋪蓋整齊鋪平,枕頭重新放好,不到一會,便收拾得乾乾淨淨。

福金見宋江手腳麻利,更是羞愧,緊咬着下脣,宋江收拾好牀鋪,把福金拉起來,給她整理身上衣裝,整理完畢再左右打量一下,似乎沒有什麼不妥之處,這才用張紙把牀單包好,扶着福金往外走去。

福金今日方纔破瓜,走起路來疼痛難忍眉頭輕蹙,宋江更是小心的扶持,鄆王看見他們兩個這模樣出來,好氣又好笑。見福金似乎不適,鄆王也不叫醫生,只是叫人把王妃請來。

三人慢慢走到不遠處偏廳歇下,王妃聞訊帶着兩個丫鬟趕來,鄆王把她悄悄拉到一旁交待幾聲,王妃驚訝的看着福金和宋江。

福金見到王妃的吃驚眼神,更是羞澀難當。鄆王妃畢竟是一家之主,立時便恢復常態,和宋江略一點頭,便若無其事般的叫自己的貼身丫頭攙扶着福金去了後堂。

鄆王與宋江目送着她們進去,相視一眼,卻都感到有些尷尬,鄆王乾咳一聲:“三郎,天已正午,要不要用些酒食再走?”

宋江知道這便是在下逐客令了,自己也覺得心虧,不知道怎麼面對眼前這大舅子,急忙搖頭道:“不了,我先回營去了,以後有什麼事情三哥只要派人來知會一聲便可。”

鄆王也不挽留,本來他今日請宋江過來,是看好宋江的前途希望能早早的牽上線,不想出了這等事情,哪裡還有什麼心思想別的,鄆王敷衍幾句,便派人送宋江出門。

宋江出得門來,看看天色的確不早,上馬便回自家大營去了。

清晨,宋江回望一眼沐浴在萬丈霞光中的汴梁城,策馬前行,在他身後,跟隨着二千名騎兵,騎着馬的步兵。

從開封到陳州,大約四百里的路程,濟州義勇軍走了九天才算趕到陳州府最北邊的太康縣。

出發之前,他已經把自己的剿匪方略送呈太師審閱,洋洋灑灑寫了數千文,其實總結之後只有一句話:撤走所有禁軍,放水匪上岸,然後突然襲擊,一鼓盪平。

蔡京看後,思量再三,批了一個字:可!

不過讓家人帶話給宋江,二十日內,必須掃平水匪。

這剿匪的方略,很意外的並未受到樞密院的阻撓,順利通過。不到五日,亳州禁軍撤得乾乾淨淨,一個人也沒留下。

宋江在路上不緊不慢的趕着,當然他們並不要是牽着馬步行,而是一路訓練着,每天只是上午起行,到中午便紮下營寨,訓練,不停的訓練。

宋江多麼迫切的希望自己的義勇軍早日能成爲合格的騎兵。

成爲合格的騎兵很難,畢竟他的時間太少,他只有走捷徑了。所有的戰士被命令沒有特殊情況人不離鞍,就是吃飯睡覺都要和自己的戰馬在一起。

這是伊爾泰給宋江出得點子,伊爾泰說,蒙古人對自己的馬就象自己的身體一樣,要成爲合格的騎兵就必須先要熟悉自己的坐騎。

宋江想起自己也似乎看到過這樣的介紹,於是便下了這讓所有的將士苦不堪言的命令。

四百里不到,走了九天,每天只走四十幾裡,這四十里路不過策馬疾馳般個時辰便到了。不過在宋江的帶領下,行軍變成了行軍訓練,總教練便是那位伊爾泰。

伊爾泰對騎軍並不熟悉,他熟悉的只是如何騎馬,如何在馬上呆着三天不下馬,所有義勇的將士們只能跟着他日夜抱着自己的馬匹睡覺吃飯,寸步不離。

宋江自己也不例外,他要以身作則。

宋江行軍如此悠閒,亳州太守卻是焦頭爛額,城外是烽煙四起,運河裡的船隻半數遭劫,不過這次匪盜們比原來斯文許多,只劫大戶和官船,官船也有選擇,那種運送花石的是萬萬不劫的。

不到幾日朝廷連連收到亳州的加急公文,聲言盜匪日復一日的更加猖獗,要朝廷速派大軍圍剿。

朝廷答覆:前去剿匪大軍已經上路。

這前去亳州的大軍,濟州義勇的確是早已上路了,不過走得實在太慢,越來越有迷路的跡象。

第十日,宋江接到樞密院的催促公文,限令他立刻加快進程。

宋江看看自家兒郎基本已是熟悉了戰馬,在馬上也算有模有樣了,義勇軍全體加快了速度,不光是加快了行軍,更加是兵分三路進了陳州府。

陳州有六縣,這三路人馬將六縣都逛了一圈,最後到與應天府最近的沈丘縣會合。

會合之日,二千軍馬變成了三千多人,更多了不少輜重車輛。從此陳州府幾年之內,盜賊消聲秘跡。

三千多人在應天府分開,一半人隨着宋江南下,一半人在運河上船返回水泊。

宋江在應天府並未逗留,直接南下亳州。

清掃完陳州的盜匪之後,宋江下一個目標是亳州的最大盜匪,亳州府蒙城縣雙鎖山上一股悍匪,據呂方的線報,這夥盜匪盤踞雙鎖山已近十年,人數大約有五百多人,平日和水泊人衆很少往來,做的也是那沒本錢的買賣。

雖說政和六年這蒙城劃給了永豐軍管轄,已不是亳州治下,可宋江連陳州的盜匪都要一網打盡之人,哪會管他是不是跨了界。

他的計劃正好,花個三天時間把這股盜匪吃下,最後和呂方路仲達演上一場戲,便可班師收工了事。

宋江沿路清剿盜匪也是必行之舉,第一是要拿出平水患的證據。

和水泊水盜交手,總是要有戰績的,那時候的戰績是什麼?不是拿嘴說說便好了,要有盜匪的屍首做憑證的,就算在水裡交戰,屍體大部都沉了,也要讓人看見部分,少說幾百具是要的。

這次掃平許多盜匪,沒有多少惡行的押到梁山上去收編,那些罪大惡極的關押在船山島上,只等自家演戲那日,宋江請上亳州的知州大人一起,看看這戰場的血腥,從此水泊再無盜匪出沒,便算是成了。

這雙鎖山,便算是宋江淮南之行的最後一戰了,過了此戰便都是些虛應故事。

要是再不結束這邊戰事,朝廷也快坐不住了,近二十天的搶掠,進京的物資商船被掠者半數以上,汴梁城裡的貨物都開始緊缺起來。

雙鎖山上的盜匪雖只有五百人,宋江絲毫沒有掉以輕心,他明白一個道理,小心駛得萬年船。自己能以三千破折可存一萬多人,別人五百人爲什麼不能擊敗自己一千多人?

五月二十五日晚上天剛剛擦黑,義勇軍悄悄進駐到蒙城東南五十里的小澗鎮,這雙鎖山便在小澗鎮的東側,南北走向,延綿約十餘里。北有狼山,南有黃柏山、尖山,可謂羣山環抱。

這羣匪盜的主寨便是在雙鎖山中黃柏峰,亳州的山以石爲主,山上少樹,大多生些雜草。這雙鎖山地勢險要,在平原之上突兀得很。

義勇軍在鎮上稍微休憩一下,留下二百多人的一個連隊看着馬匹,剩下五連人,靜靜的行走在黑夜裡。

小澗鎮離雙鎖山不遠,至多四五里路程,義勇軍藉着朦朧的月色走個大半時辰已是到了山腳。

看着前面漆黑的大山的影子,宋江忽然有一種不安的感覺,他低聲命令隊伍全部停下。

命令一聲聲的向着前後傳遞,不一會隊伍在山口外都停住腳步。

各連隊分散各自隱藏,宋江看着黑洞洞的山崖兀自發呆。

他知道自己這不安從何而來了,前面山口的地勢太過險要,兩道峭壁夾着一條小路蜿蜒伸進山中,要是小路兩頭峭壁上各站上幾十人,撿起石頭往下一扔,這退路便斷了。

按道理這山崖上必是應該有人值哨的,可是現在山崖上空無一人,這實在有些反常。

宋江心道:反常即妖,怕是前面有埋伏,才撤了崗哨讓我們進去。

可關鍵是他們從何得知我們要來剿匪?難道是小澗鎮上有他們的眼線?不對,就算有眼線也不可能佈置得這般快法,這裡面絕對有問題。

宋江有些進退兩難,退得話徒勞無功,影響士氣,進的話很大的可能踩進圈套,看這路兩邊都是陡峭的高坡,上面要有幾百人,我們必要全軍覆沒。

宋江想了想,總不能因爲自己心裡的不安就退回去,不管有沒有埋伏,小心點總是不會錯的。他着傳令兵喚來兩個連長,交待他們帶人從兩側先行爬上山頂,要是沒有埋伏再發信號隨大隊過去,要是有埋伏那用火光爲號,主力直接這邊包抄過去。

將近六月天,剛剛今夜不久,空氣中還是燥熱的很,宋江不停的用袖子扇着風,注意着兩邊山脊的動靜。

兩個連已經悄悄摸到了山側,正在靜靜的往山上爬着,宋江耐下性子,焦急的等待。

六四節 捷報二五節 馬場九九節 義勇軍解散六九節 金國使團的遭遇二一節 小心善後二三節 誘敵第九節 羣匪聚會三二節 四步成詩五九節 仇!五五節 吐血加昏厥六五節 封賞的難題五十節 來人止步六八節 婚事八二節 縱敵第五節 飛走的功勞四九節 萬貫家財五三節 去是不去九九節 義勇軍解散第三節 二孃的心事十二節 驚人的陣勢四二節 大事件六二節 不殺俘不搶掠二一節 蘇州石生五六節 埋伏二一節 荒唐鬧劇二六節 漫天要價二十節 反省自己七二節 周侗十三節 訪客不斷二一節 蘇州石生六四節 不妙的徵兆十二節 驚人的陣勢十六節 備戰東南四三節 蕭奉先的動機二五節 殲十八節 機密大事三三節 鄆王之約四五節 早到的援兵第七節 聯金伐遼第四節 對策二八節 絕戶之計十二節 驚人的陣勢第四節 爲何不反二四節 營國之商二六節 針鋒相對二七節 人神共憤九一節 難眠之夜十九節 大敗而逃三五節 金牌使者七五節 秦鳳路安撫使五十節 害人之心不可有五一節 招降七二節 南歸六十節 束手無策九七節 逆轉三四節 秀州之戰(一)四四節 秀州之戰(十一)七一節 湯陰縣孝悌裡第一節 盟主呂方第九節 邊帥之怒一零一 勸留十七節 痛並快樂着十七節 二孃歸來一零一 勸留四八節 沒到時候七六節 提前的計劃六三節 談判第五節 北伐與成親的關係七四節 獻俘(中)第六節 聖旨到二一節 荒唐鬧劇十四節 風波惡(一)五十節 候蒙之約四十節 不從號令者斬二三節 童貫之怒三九節 輕鬆取勝十一節 情非得已三十節 宋江覲見二四節 螳螂捕蟬三五節 金牌使者四六節 染血標旗六二節 不殺俘不搶掠三七節 計劃外的變化六九節 金國使團的遭遇七六節 笑談燕京城四九節 萬貫家財二五節 殲八三節 長跑競賽三六節 失望第十節 步步危機四六節 轉機第八節 天大麻煩二三節 可憐的李綱五九節 智信仁勇不要嚴六八節 萬般糾結二六節 針鋒相對七一節 突圍二三節 童貫之怒六二節 信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