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

建炎三年的最後幾天,在波瀾不驚中過去了。黃潛善在出徵之前,去拜訪了自己的老友,現在擔任揚州行在知府兼尚書右丞的汪伯彥。

在汪伯彥府上,黃潛流遞上一個盒子,作爲覲見之禮。

“你我老友,還做這些虛文。”汪伯彥一面客氣着,一面打開了盒子,盒子裡面是是個銀光燦燦的元寶。

“這……”宋代的白銀還未完全參與流通,但貴金屬既保值,又美觀,因此元寶被引做禮品。

“這是十個銀元寶,共一百兩,聊表寸心,不成敬意。”

一百兩不過二十萬錢,這點菲薄的奉獻,汪伯彥還未看在眼裡。不過黃潛善不可與那些鑽營的門徒一概而論。汪伯彥和黃潛善在河北都曾是一府太守,後又一同投靠到河北兵馬大元帥康王趙構門下。

兩人身上,已經牢牢的打上了“康黨”的烙印,即使現在康王深居簡出,只給皇帝奉承些玩樂之事,他們兩人在李綱等宰執眼中,仍舊是陌路之人。

在家人把禮物拿下去之後,汪伯彥屏退左右,拱手道賀:“教授得以重登樞密,執掌幕府,可見君恩深重,他日以隨駕之功,重列宰輔,指日可待。”

“相公,休得取笑。學生得以重列樞密,都是康王和韓相公的恩惠。這一點,學生感於腑內。”

趙諶只是對黃潛善爲自己背鍋有點好感,但遠談不上信任。能夠將他提拔爲籤樞密院事,全靠康王和韓肖胄在皇帝面前時時吹風,讓趙諶覺得黃潛善這個人還值得一用,黃潛善這纔得到了復起的機會。

黃潛善告辭的時候,汪伯彥站起來相送,黃潛善按着他的雙臂讓他坐下,說道:“學生明日便要隨駕出征,此後不知何時才能相見,辭別時有隆重一禮,望相公勿辭。”說吧跪在青磚地上隆重的叩了三個響頭。

汪伯彥與黃潛善雖爲舊友,但知道黃潛善這三個響頭是磕給康王的投名狀,這三個頭一磕,纔將黃潛善,和受禮的汪伯彥綁到了康王的船上。汪伯彥口中雖然叫道:“禮重了,太重了。快快請起。”身體卻端坐在太師椅上不動,受了黃潛善這一禮。

上元節後的淮南,已經不見一點雪色,黃潛善將轎簾高高捲起,讓冷風吹進轎子裡,以讓自己保持清醒。

在主持幕府以後,黃潛善知道了很多軍情,完顏訛裡朵與完顏兀朮已經合兵一處,總計有六七萬正軍,若說十萬大軍,也不是誇張。

而大宋這邊,隨皇帝出征得二龍二虎四軍,乃是最後的精銳,而皇帝決心帶着這些人乾坤一擲。

揚州和金陵一帶,驟然涌入了數百萬北方的難民,一時之間,田宅奇貴,錢米匱乏,民心浮動。幸好李綱等人竭力穩住局面。

黃潛善雖然慶幸能夠重列樞密,但瞭解到具體的情形之後,又感到艱險重重,二龍二虎精兵如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旦王師敗績,豈不要替皇帝頂罪,身首異處,遺臭萬年?

當初接到任命時的一腔狂喜,由於康王和老友汪伯彥對自己的再造之恩而產生的結草銜環之心,已經煙消雲散了。黃潛善讓家人擡着轎子,在野外吹風,以讓自己清醒一下。

黃潛善突然想起杜充來,這個也是在河北一同爲官的老朋友,他去杜充府上請教機宜。

杜充已經從壽州之敗中恢復過來,面色紅潤。他故意拿出衣服矜持的派頭,口氣冰冷,言辭模棱兩可。稱聖上明見萬里,此去定然馬到功成,不提出具體的方略。黃潛善只得告辭而去。

在苦尋無門之後,黃潛善硬着頭皮在城外大營中,代表皇帝,主持了第一次軍事會議。看到王稟鎮定自若的給諸將佈置,黃潛善又恢復了一些底氣。

“待得春暖花開,虜酋授首,天兵凱旋之日,再與諸君痛飲,到時老夫說不得還要塗鴉幾許陋章拙句,效仿曹孟德橫槊賦詩之舉。”

籤院大人留下這一番文鄒鄒的話,匆匆升轎出發,給人留下懸念和希望。加上文官的百年積威,讓在場的武將們覺得他學養淵深,精於韜略,必能制服虜酋,救大宋於水火之中。

王稟的佈置並不複雜,金兵已經取一條直線,向着揚州推進,王稟也只得正面迎上去,在天長一帶擋住金兵。同時命令在淮西就糧的劉光世部北上,從側後夾攻金兵。

就在王稟與金兵相持的時候,西北的戰報送到了東南,延州戰局已經進入尾聲。

“我就聽了一耳朵,上邊過來和指揮使說,咱們要退過延河防線了。”

宋金兩軍在延河之畔絞殺了一個多月,藉着這點時間,延州西城的百姓在向山中撤退。陝北素有住窯洞的傳統,延州的男丁大部集中在山中開掘窯洞。

武松在心想,這是要放棄延州了,雖然這不是他武二郎的家鄉,但苦戰之後在放棄也挺難受的,什麼時候能把索虜攆出去啊。

武松和施恩扯着閒篇,武松其實不怎麼愛答理施恩,他只是想休息。

兩個人正說着話,武松神色一緊,一下子跳起來,嘴上罵着:“索命鬼般的索虜。”

大地跟着隆隆的巨響一下下地抖動,施恩覺得有點喘不過來氣,他早已不再怕死,但金軍逼近的壓迫感讓他的胃都有點痙攣了,他探頭想喘口氣,這時看見煙霧後面遠處有些個黑點。

“索虜要衝過來了,兄弟們抄傢伙啊,趕快啊,索虜要上來啦。”施恩也顧不上害怕列在第一排的鐵浮屠了,在陣地上來回喊。

武松在這邊聽了,手搭涼棚看了看,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索虜日子是真不過了,陣地正面至少有兩三百的索虜。第一排全是騎馬的鐵浮屠,金兵對他們這一個點可真夠下本的。

這裡經過宋金兩軍的反覆拉鋸,周邊的民居都已被燒城一片白地,倒也適合金兵的鐵騎衝擊。

武松一把扯過施恩:“去叫大夥兒,各依障礙,看旗號行事。”

都頭已經戰死,勇猛無敵的武松自然而然成了這個戰場的領袖,無論是河北來得背嵬軍,延州本地的呼家軍,還是從府州來馳援的折家軍,都對這個力大無窮的九尺殺神心服口服。

金兵的鐵浮屠組成一堵矮牆,緩慢地向前推進,武松取了一張硬弓,彎弓搭箭,左手如託滿月,右手似懷抱嬰兒,一箭射出,正中一名鐵浮屠,堪堪從他護心鏡的邊上扎入胸前,讓他一命嗚呼。

金兵的鐵浮屠衝近了,宋軍的一羣刀盾手伏地而出,長刀專砍馬腳,長槍直刺人身,跟在鐵浮屠後面的金兵一擁而上,與宋軍混戰在一處。

武松右手戰斧,左手七葉錘,旋風一樣殺進金兵陣中,渾身上下變成了一個血人,敵人的鮮血腦漿順着武松的盔甲往下流淌。

一番苦戰殺退了金兵,武松抓緊時間清點傷亡數字,這次金兵的衝擊非常勇猛,所以傷亡太大了,整個陣地,還能保持戰鬥力的已經不足一百人。

武松心裡很清楚,金兵不會這麼輕易完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重新組織一次進攻了。想到這兒,他就安排着挖一道簡易的長壕,讓金兵不能直衝陣地。大夥都知道,這個是性命攸關的事,都挺自覺地動起手來。長壕修到一半,命令改了,不修了,準備撤。

武松一把抓住傳令兵:“就這麼跑了?這些兄弟就白躺在這裡了?”他一把把傳令兵扔在地上,“要走你們走,我就杵在這了。”

施恩讓傳令兵先回去,然後自己沿着河跑了一圈,回來告訴武松:“整個又十多個渡口都被金賊佔了,延河已經挺不住了,金賊一抄後路,不撤也不行。”

“的確已經到了撤出延州的時候了。”呼延庚在鄜延經略使王庶和兩河宣撫副使折彥質面前侃侃而談。

“延州的百姓,大部已經撤入山中窯洞,糧草軍械軍資,也都轉入山中,除了這些房子,延州已經是一座空城。而等我軍退出延州之後,也會將這些房子焚燬,金賊不過得到的是一片白地。”

折彥質道:“放棄延州?呼觀察,如果早知要放棄延州,又何苦打得生靈塗炭?”他對呼延庚在府州坐收漁利還是有些不甘心。

“宣副此言差矣,”呼延庚昂然道:“吾等當有寸土必爭之決心,而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

“好一個寸土必爭,又好一個不計一城一地,這兩句話自相矛盾,是何道理?”

呼延庚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等自不能讓大好河山淪於敵手。但兵法有云,不能謀全局者,不能謀一隅。故而,我們既不能見敵必走,隨便放棄城池,也不能固守一城,不顧大局的變化與金賊生生消耗。”

“那現在爲何要撤出呢?我軍在延州城內,並未處於下風呀。”王庶開口問道。

“可是經略,外勢已經不容我軍在延州堅持。”

第二節 大名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三節 廝殺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九十節 保塞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三節 郭永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四十節 賽跑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五十節 旁牌第六節 滄州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九節 紅巾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六節 成軍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三十節 沁水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三十二節 新鄉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四節 棣州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三十七節 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