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節 戰守

王淵道:“庶康倒也不用介懷,只要立下幾個功勞,大元帥定然再爲庶康請功。”

呼延庚心中大怒,居然叫咱家的字,庶康兩個字也是你這個轉進三傑叫得的。不對,劉光世、折可求都是一方大員,最後官拜節度使,你王淵最高也就做了幾個月的都統制,豈能和他們兩人並列?

他這樣想着,臉上不由露出氣惱的表情。

王淵誤會了他的意思,以爲自己的離間有了效果,便道:“庶康不必氣惱,大元帥將發表哥哥我爲副都統制,協助楊太尉。庶康只要聽從哥哥調遣,一定給幾個機會,讓你立下功勞。”

喔,還有這個目的:你當了副都統制,讓我別和你搗亂,嗯,說不定還會給我幾個自尋死路的任務。

呼延庚心中有數,繼續敷衍王淵,到了晚飯時節,便請王淵飲酒,還把韓世忠拉來作陪。

大堂之上,當地官銜最高的提刑使郭永端坐正中,楊惟忠坐在稍偏一點的位置。

楊惟忠是西番部落出身,從童貫有功,積功而至承宣使的高位。他在軍中的威信來源於童貫,在童貫倒臺以後,他又找準機會,追隨趙構勤王,成爲河北兵馬都統制。

現在一場潰敗,楊惟忠手下就有點不安分了。現在這個趙構手下的都統制可不好做,楊惟忠如果守不住趙構的基本實力,那趙構還會不會支持他呢?

楊惟忠的目光向着堂下逐一掃去。

堂下左首第一人,是大名留守司兵馬鈐轄聞達,聞達四十多歲,常年呆在河北禁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在金兵第二次南下,河北衆多高級軍官逃遁,聞達得以補位留守司鈐轄。

楊惟忠以前在河北,主要駐守高陽關,官階雖然比聞達高,但兩人自掃門前雪,互相管不着。現在楊惟忠總制河北兵馬,不知道聞達是否服氣。

聞達的身邊,就是大名府兵馬都監李成了,李成本是雄州的弓手,金兵第一次南下,雄州城破,李成帶領一干弓箭社的人退到大名,在防守大名時頗立了些功勞,被提拔做都監,這個人沒什麼根基,不用擔心。

楊惟忠又順着往下看,李成身邊是從汴梁過來的吳革,冀州防禦使,宣撫司前軍統制,目前駐紮深州,金兵南下被擋住,主要就是吳革在深州防禦得好,這是一個可以依託的大將。

吳革身邊是趙州防禦使,宣撫司左軍統制姚友仲,目前恰好就是在他的食邑趙州駐紮,也能打仗,能和金兵打得有來有回,目前在金兵最能打的三太子完顏訛裡朵的正對面。

姚友仲身邊是保州防禦使馬擴,河北西路招撫判官,聽說在真定西山和尚洞與五馬山,聚集了三四萬賊寇,以紅巾爲號,都聽馬擴的號令。不過結交賊寇之事,罪名可大可小,馬擴手下的賊軍,能不用盡量不用。

馬擴身邊是宣撫司走馬承受、河北東路招撫判官、右軍統制、平盧鎮撫使、橫海團練使領幷州刺史呼延庚,這麼長一段官銜,就知道此人是宣撫司的紅人,還是太后的心腹,雖然只是團練使,但卻是大宋第一個鎮撫使,武官可以收鹽茶之利,自“杯酒釋兵權”以來還是第一人。若是他要給我楊惟忠搗亂,那可真是麻煩。幸好聽說此人只與金人不共戴天,不與他人爲難。

左手邊這一列將領,資歷、官階都不低,但似乎都還聽令,看來不會有什麼大麻煩。

楊惟忠又往右手邊看去,右首第一人是鎮定路兵馬都鈐轄王淵,此人是個轉進名將,已經坑了种師中,劉鞈,三次丟失真定,若是按軍法從事,早該斬首示衆,但現在還是活蹦鮮跳的在這裡,可見靠山不一般。要小心他,不能被他坑了,但也不能得罪他。

右手第二人是原霸州知州辛彥宗,順着排下去還有宣撫司後軍統制辛企宗、參軍事辛道宗。辛家三兄弟手上還有一萬多人,是實力派,不可得罪。

辛道宗下首是統領韓世忠,據說是西軍過來的刺頭,本來駐防北平寨,張瓊在定州一垮,辛家兄弟後方空虛開始撤退,韓世忠也跟着跑,半路上隊伍被衝散,卻稀裡糊塗的斬首兩百級,立下功勞。這是個福將。

韓世忠下首是薛廣,薛廣下首是張瓊。楊惟忠看見張瓊就氣不打一處來,暗自忍耐。

這時,郭永已經講完了開場白,將指揮事宜交給了楊惟忠。楊惟忠大喝一聲:“張瓊站出來。”

張瓊知道情形不妙,站出來跪下。

楊惟忠將他呵斥了一番,問張瓊有什麼話說。

張瓊道:“末將手下只有幾千招安的盜匪,打中山的是金國皇叔完顏達懶,都是女真精兵,着實抵擋不住。”

楊惟忠叫道:“抵擋不住,要你何用。”就要將張瓊問斬。

薛廣難免兔死狐悲,站出來爲張瓊求情。

最後楊惟忠奪了張瓊的部衆,交給韓世忠帶領。張瓊奪去一切官階,降爲節級,到陣前戴罪立功。

在軍議之前,先責罰張瓊,楊惟忠用意有二,一來殺雞駭猴,警戒諸將,讓大夥兒好好打仗。二來,當着提刑使郭永的面,把潰敗的責任都推到張瓊身上,有需要時,拿張瓊頂缸。

在安排好了張瓊這個保底的替罪羊之後,楊惟忠正式開始了軍議。

他作爲主將,問帳下諸將和參軍事們有何想法,只需放膽直言。

衆人都不做聲。楊惟忠只好點名:“聞鈐轄,從大名府來的援兵都歸你統率,你有何高見啊?”

“高見不敢當,末將只是使得一口大刀,太尉要末將到哪裡去,末將拼了性命殺過去便是。”

楊惟忠把諸將問了一圈,大家都表示聽楊太尉吩咐,風裡來雨裡去,水裡來火裡去。

楊惟忠道:“眼下金賊勢大,各位將軍謹守城池,待金賊疲憊,朝廷又添了援兵,再行反攻。”

喔,楊惟忠的打算就是坐着不動,等援兵。

衆將都不說話,這時,就見王淵站出來:“太尉,我等深受國恩,怎可眼睜睜的看着金賊荼毒河北半壁。”

楊惟忠心下大怒,剛纔讓你講,你不講,現在我已經說了要穩守,你蹦出來唱反調。

但楊惟忠卻沒有呵斥王淵,他隱隱的知道王淵身後站的是誰,於是壓住怒氣:“王鈐轄有何妙計。”

“說什麼妙計,一刀一槍,與金賊拼命便是,金賊在河北,分作三部,賊酋完顏訛裡朵,完顏兀朮,完顏達懶各一部,吾等只要擊破達懶,將河北的出口封住,其餘兩部不過關門打狗是也。”

這王淵好大的口氣,居然要擊破達懶,關門打狗。

楊惟忠也不阻攔,反而問道:“王鈐轄好膽氣,是要親自去擊破達懶嗎?”

王淵道:“達懶麾下,怕不有五萬兵,請太尉調八萬兵與我,自當擊破達懶。”

楊惟忠心想,河北一共才十五六萬人,你一個人就要一半,看來這個都統制的位置,你是盯上了,且讓我再試你一試:“鈐轄所要的八萬兵,如何分派?”

“未說攻,先說守。其他兩個韃酋當面的姚防使,吳防使的兵力不可輕動,我軍當從莫州和霸州出發。我鎮定軍本部有兩萬人,辛家兄弟有一萬人,呼鎮府再出一萬人,太尉麾下河北州縣兵再借我四萬。這便足夠了。”

辛家兄弟不說,保州、雄州一帶就是他們的防地,由他們去收復理所當然。

楊惟忠手上的就是當初趙構勤王的那十萬人,扣除掉各州縣的駐軍,交四萬人給王淵,那他手上的預備隊加上聞達所部,也才剩下四萬人。

呼延庚心下惱怒:“我上報的右軍才六千人,你讓我出一萬?待問到我時,便和你頂回去。”

王淵又吵吵嚷嚷說了些話,大意是隻要將士用命,他一定帶着八萬人將完顏達懶打出河北去,但若是楊惟忠不允,一定要貽誤戰機,朝廷怪罪下來,他王淵可不擔。

楊惟忠心下天人交戰。王淵這樣叫着要擊破達懶,明擺着大言不慚,只是在要兵權。但若是不給他,他也可以到宣撫司參自己貽誤軍機,自己現在是待罪之身,未必經得起這樣的參劾。

在反覆思量之後,保全自己的心思還是佔了上風:“調興仁府人馬總計一萬九千人,廣濟軍總計八千人馬,單州人馬總計六千人馬,總號四萬,到莫州軍前聽取王淵節制。”

王淵道:“還有平盧鎮撫司一萬人。”

呼延庚正要站出來說話,郭永在上面插話道:“平盧鎮撫司孤懸敵後,以寡敵衆,兵力不可輕動,呼延庚守好霸州,爲王鈐轄看好後路,供應糧秣。”

郭永是文官,官階和差遣都比王淵高得多,他一開口,王淵就不爭論了。

郭永道:“王鈐轄,你準備何日出軍,擊破完顏達懶,共需幾日?”

王淵愣了好大一會,才說道:“待所需兵馬在河間會齊,便出軍。”

“那需要多久擊破達懶呢?”

求收藏,三月收藏要達到一千五,請大家多幫忙

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二節 大名第十二節 宣贊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五節 潰兵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十五節 夜驚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十九節 束伍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六十四節 巡城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十八節 宋第十六節 平州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四十節 定製第五節 平靜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八節 突圍第九十節 保塞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十七節 中計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三十七節 明志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二十三節 董平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