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也給你誠意,你受得住麼?

“籲!”

馬車在城門緩緩停下,呂公著首先掀開簾布,然後和兄長呂公弼一起,扶着父親走了下來。

父子三人遙望向繁華的京城,都露出感慨之色。

呂夷簡回來了。

曹利用之死,在朝中掀起一陣軒然大波,之前把他貶出去,百官個個嘴角彎彎,心裡偷着樂,晚上睡覺說不定都笑醒,結果這位當了十幾年樞密使的重臣真的死了,又羣情激奮,都說他是被逼殺,大爲冤枉,要嚴懲那位內宦!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令人關注的人事變動,宰相張知白也致仕了。

《宋史》裡面評價,李迪、王曾、張知白、杜衍,皆賢相也,張知白在其中存在感不高,這位老相公行事一向低調謹慎,只是身體向來不好,如今年老病重,連朝會都有缺勤,早就在走三辭三讓的過程,歷史上都沒走完,直接卒於任上,現在稍微好些,總算退下去了。

兩府重臣裡面,一位樞密使,一位宰相的空缺,自然會引發人事變動,就在不少官員以爲知應天府的晏殊會被調回時,判兗州的呂夷簡卻被太后調了回來,而官家也十分認同。

於是乎,自請外放一年不到,呂夷簡又回到了朝堂中樞!

或許正是因爲這份重回權力殿堂的刺激,車馬勞頓沒有讓這位政治生物感到疲憊,呂夷簡走下車來,看起來比兩個年輕的兒子都要精神,待得回到呂府,更是立刻入了正堂,呂家的幕僚紛紛上前,將朝堂近來的大小事宜稟明。

呂夷簡仔細聆聽着,除了那些兩府宰執,朝堂要員外,還特別關注一個人。

狄進。

長子呂公綽之前在開封府陳留縣當知縣,如今也調了回來,就由他負責稟告:“狄直院卸任館伴使後,中書有意舉薦他入御史臺!”

呂夷簡聞言眼神一動:“御史言官?狄仕林作何反應?”

呂公綽道:“他兩度辭讓不受,就看第三回了……”

呂夷簡淡淡地道:“你認爲他是假意不受,以聚聲名?”

對於父親,當然不必掩飾自身疑慮,呂公綽講出了自己的見解:“御史言官乃仕途捷徑,狄直院又是才幹之輩,潔身自好,並無錯處,爲何不受此位?”

在他看來,任御史言官有百利而無一害,多少進士盼着都盼不到,狄進卻上奏推辭,多少有些惺惺作態了,後面肯定會答應下來的。

但呂夷簡卻搖了搖頭:“不!狄仕林不會受此位的!”

呂公綽一怔:“這是爲何?”

“尋常御史言官,只需心憂社稷,盡心用命便可,但狄仕林不同,他過於年輕,又服銀緋!”

呂夷簡道:“試想當你年至不惑,面對着這樣一位年輕的官員,指着你的過錯斥責時,哪怕他說的對,你會作何感想?”

呂公綽是長子,也快到而立之年了,是能夠代入那種場景的,馬上意識道:“我會恨上這個人?”

“御史言官,對事不對人,然狄仕林當御史言官,一定會淪爲對人不對事,御史言官之路,絕不適合他!”

狄進如此年紀服五品服,佩銀魚袋,朝堂上下多少人眼紅,不過他的館伴使之責辦得實在漂亮,將一場危機消弭於無形,因此哪怕別人嫉恨,也挑不出毛病來,但御史言官就不同了……

呂夷簡輕撫長鬚:“去查一查,是誰最初提出讓狄仕林任御史言官的,這個人不見得懷着好意!”

“是!”

呂公綽點頭,明白了父親的用意。

如今四弟呂公孺正在狄家住着,得狄進教導,雙方後面在政壇上是敵是友,還很難說。

將來呂家要是對付狄進,這個人就是盟友,要是與狄進結盟,這個人或許就是共同攻擊的目標,無論哪種,都該提前準備,未雨綢繆。

長子去了,呂夷簡又將心思轉回兩府重臣上,考慮着誰能對自己進位宰相造成威脅,但想着想着,突然目光一動:“辭讓不受,此法甚妙!”

……

“聽說了麼?呂公不受宰相之位,舉薦了張相公!”

集賢院中,狄進有些無奈地擡起頭,看向王堯臣。

他是真沒發現,這位如玉君子,居然也是個八卦的性子。

怪不得說宋人的京師由上至下,都喜歡議論宮闈之事,官家後宮裡發生了什麼,很快連街頭巷尾都會傳遍,嘴是真的碎。

王堯臣面孔微紅:“兩府宰執的變動,仕林難道不關心?”

狄進道:“自是關心的,呂相公此舉,定得朝野稱頌,士人敬仰!”

此番兩府重臣變動,太后有意讓呂夷簡進相位,結果呂夷簡辭讓不受,並舉薦了張士遜,別人讚歎他真君子,狄進卻只佩服他進退自如的政治手段。

換成旁人,剛剛貶官迴歸中樞,再有這千載難逢進位宰相的機會,哪裡還會退讓,先邁出這關鍵一步再言其他,但呂夷簡偏偏就能權衡利弊,做出最佳的選擇。

宰相有三位,如今僅存王曾,即便張士遜上位,還有一位空缺,何況張士遜能力遠不及呂夷簡,只是資歷足夠,如今這番謙讓,第三席自是再無人能與呂夷簡相爭,還能徹底彌補之前的過錯影響,將宰相之位坐得更穩,宰相的權勢握得更牢。

這不僅是對政局的判斷,更要對自己有着絕對的信心!

“厲害!”

狄進略作感慨,重新將注意力回到手上的文獻中。

王堯臣見了也沉下心來,一起幫忙。

原本以爲這位只是說說,結果發現,無論是推辭御史之位,還是準備興修史書,都是來真的。

狄進不需要御史資歷,相反御史的經歷會對仕途造成阻礙,他是真的堅持不受,至於編修《唐書》,更是真心實意。

這個時期的《唐書》,在後世被稱爲《舊唐書》,是五代時期編修的,可以說潦草成篇,許多地方就是直接摘抄,根本不作處理,完全是不合格的史書。

不過五代時天下大亂,沒人顧得上這個,到了如今天下太平,有關前唐的歷史文獻又有了不少新的發現,所以仁宗朝重新編修《唐書》,即後世的《新唐書》,可以說是一個必然。

歷史上編修《新唐書》的有一羣人,最主要是兩位,一是宋祁,也就是三元魁首宋庠的弟弟,另一位就是歐陽修。

宋祁負責修撰列傳,前後長達十七年之久,歐陽修負責本紀、志、表,而宋祁的列傳先成,歐陽修的本紀、志、表後成,然後再由歐陽修統稿刪革爲一體。

相較於潦草的《舊唐書》,《新唐書》的優點無疑是很多的,但缺點也有不少,其中一個深爲後世詬病的,就是作史者多爲文學家,太重個人情緒,以自己的喜好增減內容,扭曲事實。

比如編撰的時期,正好是古文運動大興的前後,西昆體沒落,受夠了駢文的歐陽修等人立刻出手,把前唐詔令奏議中的駢文統統改寫成散文,這無疑是有損史料價值的;

而歐陽修等人十分喜愛韓愈和柳宗元,把他們的許多文章載入各自的列傳中,而這些文章實際上與史事毫不相干,等於在正史裡面追星了;

歐陽修又特別厭惡佛教,將孫思邈、玄奘、神秀、慧能等人的事蹟統統刪掉,唐代佛教歷史也不記載……

最爲後人熟知的,還有關於武則天的記錄,對於女帝,歐陽修等人自是極爲不喜的,所以唐朝野史裡面的記錄多有采納,反正說壞話的都記上,堪稱正史爲野史背書,謠言的製造機。

這就是文學家修史的弊端,全憑一己喜惡,當然絕對客觀的也不現實,只要編撰者是人,總有主觀偏向,就算是司馬遷的《史記》,在許多內容上極爲剋制,亦免不了帶有個人情感。

狄進倒也不會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鄙視前人,他只是準備去糟存精,將《新唐書》的優點保留下來,再把那些槽點去除。

這是一項大工程,宋祁、歐陽修等一衆人斷斷續續修了二十年,狄進提前拉開這場修書的序幕,所耗費的時間也是要十數年之久。

所幸這件事首先不需要以一己之力完成,可以自己定下基調,再多招文人協助完成,其次也不需要連續做成,反倒能給自己留一條退路,來日若是捲入政治風波,就退回館閣修《唐書》。

相比起狄進的未雨綢繆,王堯臣的目的就單純多了,他原本沒有關注《唐書》,但這些時日真正瞭解後,只看得直皺眉頭,也堅定地參與進來。

當然他們還不夠資格,便又請出了知貢舉的劉筠。

劉筠早年參與修撰《圖經》及《冊府元龜》,被公認爲精細敏捷,有了這位翰林學士出面,初步具備了修史的資格,先把前期工作完成。

此時兩人面前各自擺放了幾摞史料文獻,王堯臣還時不時去書架上,尋找自己想要查閱的資料,倒是突然高聲道:“仕林,這是你感興趣的渤海史料!”

狄進聞言起身,就見王堯臣從角落裡抽出一本厚厚的書冊,撣了撣上面的灰塵,遞了過來:“《渤海記》?這可是好書啊!”

此書是唐朝使臣所著,在出使渤海期間,留下箋、啓、賦、詩等大量文字,並記載渤海的年號、官制、地理、交通、物產、風俗等情況,後世已亡佚,只能從《新唐書》裡面摘錄的部分作爲參考。

此刻拿到完整版,狄進先是翻開,大致閱覽了一遍,心頭有了數,然後喚來書吏,讓他們開始謄抄。

數日之後,以《渤海記》爲主體的第一卷資料成型,狄進將之統稿刪革,命名爲《密藏源流》,帶回了家中,將寶神奴身上剝下的秘卷取出,把上面的渤海文字記錄在冊子的最後一篇,然後交予姐姐。

狄湘靈接過後,翻了幾頁就覺得枯燥無味,不感興趣地合上:“這是?”

“盜首不是對渤海密藏念念不忘,希望能破解寶藏的秘密,作爲招安的條件麼?”狄進道:“我現在就在修《唐書》的同時,整理這部《密藏源流》,其內就有渤海寶藏的秘密,這是第一冊,後面還有!”

狄湘靈明白了:“我將此物交給歐陽春,讓他帶給盜首?”

狄進微微一笑:“不,總不能什麼事都勞煩‘北俠’,讓京師中跟無憂洞有往來的牙人帶到鬼市,將這份‘誠意’光明正大地交給盜首!”

……

無憂洞內。

石壁上的扭曲影子開始交錯,那是一羣羣人聚集着,竊竊私語着。

“聽說了麼?盜首要接受朝廷招安了!”

“不可能!”

“怎麼不可能?那些牙人藏不住事,都交代了,盜首在尋找一處寶藏,那是渤海亡國後留下的,裡面有無窮盡的財寶,誰得了就能榮華富貴,十輩子都享用不盡!”

……

“朝廷爲何自己不挖?”

“因爲寶藏在遼地啊,如果在宋境,衙門的狗官早就挖出來了!”

“嘿!那就是我們江湖子的機會了!”

……

“怪不得盜首會願意,有了這等寶藏,誰還願意躲在這洞裡?”

“這等大富貴,豈能錯過?”

“盯住!一定要盯住!”

……

“《密藏源流》,此書記錄的確實是渤海國情,還有這最後的暗語,似乎真與寶藏有關,那狄進是從何處尋得此書的?難道此人真能破解寶藏之謎?”

相比起外面的紛紛擾擾,盜首隱居的院中依舊清靜,只是時不時地傳出書卷翻動和自言自語的聲音。

而很快,二弟子展仲走入,跪在院中,朝着屋內叩首,眉宇間壓抑不住悲傷與惶然:“師父,你難道真要拋下我們,去遼東尋寶麼?”

房間內發出詫異的聲音:“伱爲何有此想法?”

展仲低聲道:“外面都在傳,師父答應了朝廷的招安之意,不願留在無憂洞,要北上尋寶了!”

房間內安靜下來,片刻後傳出盜首的幽幽嘆息:“怪不得寶神奴都會栽在此人手裡,歐陽春也爲北俠之名所累,此人果然非同凡響,區區一本書,就亂了我盜門的人心啊!”

第三百五十四章 這下不得不信了第二十九章 兇手居然是他?第兩百九十二章 我們終於見面了第兩百七十一章 真是後生可畏!第六章 《富家子女連續綁架事件》第一百四十四章 現在該稱駙馬一聲“中貴人”了(第三更)第兩百九十七章 專業的領域交給專業的“人才”第兩百五十五章 狄同判是如何跟地方土豪講道理的第六十二章 權貴親眷第三百章 大榮復 誰罵我一句亡國奴,我殺他全家!第兩百四十二章 剿匪的大功,我就不客氣地笑納了!第兩百四十六章 在我面前,你沒有裝瘋的資格!第三百八十四章 讓李元昊回不了西夏第四百二十一章 “你到底是誰?”“狄進,一位偵探而已!”第兩百三十六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盜匪第一百六十五章 力壓天下四百軍州,令人心服口服的省元魁首(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元魁首的官場積累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小乙:公子身邊的人有點強……(第二更)第三百六十五章 終於有兇手對神探下手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這下誅心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狄仁傑也讓武則天這麼煩惱過嗎?(新年快樂!)第一百三十六章 他真的是一個好人(第一更)第一百一十四章 公孫策:我嗅到了大案子的味道!(第三更)第兩百三十八章 姐姐出馬第三百二十九章 盜首:只要我夠極端,就沒人能威脅得了我第四百一十二章 真展昭一擒白玉堂第一百零四章 狄進正式出馬!(第二更)第四十章 幸好沒用鐗,否則直接打死了第一百章 公孫策:我都急死了,你怎的還能穩坐釣魚臺?(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這下是真的乖乖談條件了第一百六十章 解元在備考之餘,順便擒獲無憂洞賊首?(第二更)第二十六章 外宅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個真相你們能接受麼?(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七爺:區區三個趕考士子,看我怎麼拿下!(第三更)第兩百一十七章 全自動式破案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這下丐首兄弟在監獄團聚了! (第一更)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史公孫策準備開噴第兩百九十六章 太后再賜銀魚袋第五十四章 叛徒不妨現在就處置了吧!第四百一二十章 “長春”,你終究逃不掉!第六十九章 朱兒的推理第一百九十二章 狄湘靈的長風鏢局第一十三章 不愧爲狄樑公之後第兩百一十八章 姐姐提鐗上門,單挑忠義社第三百一十章 瘋的第一百六十八章 趙禎:我只信任一個人!(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七章 萬衆矚目的歸來第三百五十九章 讓遼人教西夏何爲上下尊卑第兩百一十七章 全自動式破案法第兩百二十五章 既然都去兗州當官,何不一路同行?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第一人的神功秘籍第兩百零八章 《“極樂淨土”的名單》第三百八十章 “金剛會”最有成就感的一次行動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李元昊過來解釋解釋!第一百六十四章 省試還是去看看榜,不然太裝逼了!(第三更)第三百一十九章 封你爲北俠第兩百一十五章 讓呂夷簡見識見識什麼叫五代遺風第四十六章 皇城司奈何不了的書生第兩百三十三章 十幾年的刑名,就是這樣糊塗斷案的?第一百四十五章 書迷趙禎終見解元郎(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二章 真展昭一擒白玉堂第兩百二十九章 朝堂重臣的格局第兩百一十章 事實證明,不能拖欠匠人的工錢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小乙:公子身邊的人有點強……(第二更)第三十三章 現成的先生第兩百七十六章 遼人尋子也可以三選一第兩百七十一章 真是後生可畏!第一百二十七章 紅傘驗屍(第一更)第八十五章 《蘇無名傳》與《洗冤集錄》(第六更求訂閱!)第兩百零六章 丐首裡的超級鹹魚第兩百零九章 給鹹魚丐首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第四百零一章 國朝哪來這麼多的貪官,說白了不就是內鬥嘛!第兩百三十章 呂家人確實好用,狄三元很滿意第一百四十四章 現在該稱駙馬一聲“中貴人”了(第三更)第兩百九十二章 我們終於見面了第七十九章 神探也這麼能打?第兩百九十七章 專業的領域交給專業的“人才”第兩百九十七章 專業的領域交給專業的“人才”第四十三章 重新認識一下,萱娘!第一十四章 書院錄取通知書第兩百零四章 丐首:坦白從寬,反倒是爲了兄弟之情?第三百零九章 我知道“大爺”是誰了第一百五十章 開封府衙有一點忙(第三更)第四百零五章 一名合格的偵探就是要能觸發命案第四百零一章 國朝哪來這麼多的貪官,說白了不就是內鬥嘛!第兩百一十章 事實證明,不能拖欠匠人的工錢第一百四十四章 現在該稱駙馬一聲“中貴人”了(第三更)第三百零九章 我知道“大爺”是誰了第八十九章 不收拾一下外戚,好意思叫讀書人?(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太后:不愧是狄樑公的後人,太讓人驚喜了(第三更)第兩百五十六章 《洗冤集錄》上線前夕第兩百四十六章 在我面前,你沒有裝瘋的資格!第三百四十九章 快別熱身了,你打不過這個宋使啊!第五十四章 叛徒不妨現在就處置了吧!第三百五十六章 書中情節與現實相似?這就是推理啊!第一百五十三章 七爺:區區三個趕考士子,看我怎麼拿下!(第三更)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未歸,策已至第兩百一十八章 姐姐提鐗上門,單挑忠義社第一百六十三章 劉筠:老夫自己來答,也不過如此了!(第二更!)第一章 先祖狄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