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沒鳥的人更厲害

貫義正嚴詞,一番話把李虎說頭轉向。

李虎覺得童貫太能扯了,一個元佑黨人案竟然被他扯到了大宋根基上。你個閹人也太危言聳聽了吧?把我當白癡啊?“這個案子是蔡京一手製造的冤家錯案,二十多年了,應該給那些受冤平反昭雪了。皇帝假如在此刻推翻元佑黨人案,必能獲得人心。”

童貫瞪着李虎,一臉不屑。你個鳥賊懂個啥?你到底想幹什麼?

“使相,如果皇帝詔告天下,推翻元佑黨人案,不但不能獲得人心,反而會大失人心。”

李虎當然不能接受,張嘴就想駁斥。童貫舉手阻止,“你先聽我把話說完,然後你自己思量,看看能不能翻轉元佑黨人案。”

大宋取士,主要來自科舉,而科舉的內容來自儒學。這個儒學是指官學,也就是大宋朝廷所規定的儒學經義。大宋當今的官學是新學,這個新學又叫荊公新學。荊公就是王安石,王安石死後追授荊國公,“文”,所以又叫文荊公。新學就是以王安石爲的一幫元豐黨人在儒學上的新理論和由此形成的學派。大宋的太學、地方學府、州縣學堂裡的所有士子就是學習和研究新學,科舉考試就是考新學,因此,新學是大宋士子取得功名走上仕途的金飯碗。

翻轉元佑黨人案,先就要否決新政,這是要條件,否則憑什麼翻案?新政被否決了,文荊公的新學還能成爲官學嗎?文荊公的新學本來就是爲新政服務的,是爲了配合其政治改革而提出的學術思想和文化教育政策。在科舉考試中,朝廷規定,“諸生一切以王氏經爲準”,若有士子在考試中使用唐儒舊註疏,則罷黜不錄,這是一種思想、,也是一種文化獨斷。

由此可以想象,否決新政,罷黜官學,帶來的影響有多大,權力和利益之爭有多麼殘酷。大宋已經岌岌可危了,這時候突然否決新政,把過去的政策全部推翻,否決官學,把士子們的飯碗全部砸了,大宋地根基豈能不動搖?根基動搖,國祚還能保住?

李虎瞠目結舌。慚愧啊,至此才知道童貫的真本事,這個閹人在汴京呼風喚雨,和蔡京鬥了二十多年,屢屢佔據上風,的確有其過人之處。就憑這番話,李虎就不得不甘拜下風,玩不過人家啊,人家雖然沒有鳥,但比有鳥的人厲害多了。

童貫看到李虎被自己一番話給“震”住了。眼裡不由露出幾分輕蔑。你個小蕃虜。不要以爲自己有點實力就目空一切。你還差遠了。不要說問鼎天下了。估計連活下來都成問題。

“元佑黨人案絕對不能翻。”童貫繼續說道。“最起碼在最近幾十年內不能翻。不過。朝廷可以用其它地方法逐步解除黨錮。”

“二月地時候。廢帝曾下旨。追封范仲淹爲魏國公。贈司馬光爲太師。贈張商英爲太保。除元黨籍學術之禁。就是一個嘗試。范仲淹、司馬光、張商英在本朝都是名震天下地人物。對大宋有特殊地貢獻。功績顯赫。朝廷可以一分爲二地評價他們。可以大力褒揚他們地功績。繼而錄用他們地後人。過段時間。皇帝還可以下旨。獎文彥博、李清臣等人地功績。解禁他們地後人。”

“這種小範圍地解禁。既動搖不了新政。也動搖不了官學。同時又解禁了元佑黨人。可謂一舉多得。最重要地是。它可以保證國祚地穩定。保證國策在平穩地狀態下得到緩步地修正。等到時機合適了。國內穩定。國富民強。一切都走上正軌了。再翻元佑黨人案就很簡單了。可以走到水到渠成。波瀾不驚。”

李虎這時已經把童貫地話消化掉了。他承認童貫地想法是正確地。童貫所提出來地辦法不但可以解決元佑黨人案。還可以緩解朝廷地新政危機。但問題是。在他看來。如果官學這個根本性問題不解決。新政地蛻變問題也就解決不掉。而大宋地危機也就難以得到緩解。

換句話說,變革其實就是確保百姓的利益,爲此必須損害既得利益的利益,而以童貫地辦法,則只能保證既得利益不受損失,卻繼續無視百姓的利益,其最終還是要以失敗而告終。

李虎剛剛表達完了自己地意思,童貫就笑了起來,一臉的嘲諷之色,他覺得李虎太幼稚了,或說太天真了。這個王國是誰地天下?是誰在治理這個王國?勞心治人,勞力治於人。這個世上,皇帝和官僚們是牧羊人,而老百姓則是羊圈裡圈。牧羊人以剪羊毛爲生,羊圈裡地羊則只能任人宰候聽說過,牧羊人喂肥了羊,卻不剪羊毛?

童貫和李虎徹夜不眠,兩個人都心事重重,但兩個人都很興奮,尤其是童貫,爲了說服李虎,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童貫在大宋中樞待了二十多年,和蔡京鬥了二十多年,他對國政的理解非常深刻。相比起來,李虎差得太遠了,很多時候他都在洗耳恭聽。一夜下來,他學到了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對他來說,非常非常寶貴。

天亮後,童貫告辭離去,匆匆返回汴京,而李虎則返回洛陽。

七月十六日,深夜,真定府。

金軍已經突破木刀溝,兵臨真定城下。

真定城位於滹沱河北岸,金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攻城,而宋軍則依靠沱河南岸援軍的,拼死堅守。

今夜李綱召集劉、岳飛、宋江、折可存等人商量退敵之策。

李綱傳達朝廷旨意,要求死守真定府,而岳飛則堅決反對,提出放棄真定,各軍撤到太行山,化整爲零,然後從各個方向攻打真定、中山一帶,以打擊金軍糧道和消滅金軍有生力量爲主,阻止金軍主力越過黃河。

李綱當然不會同意棄守真定,但此刻河北戰場上的虎烈軍統帥是岳飛,在他的帳下,有宋江的梁山軍、耿守忠的義勝軍,盧俊義的虎烈第七軍、林沖的虎烈第八軍,還有新近成立的虎烈第十軍。虎烈第十軍就是岳飛的部隊,這支軍隊號稱十萬,但其真正的精銳只有一萬餘人。這樣算起來,岳飛手裡有十幾萬軍隊,其中精銳五萬。岳飛擁有這樣的實力,在真定戰場上當然說一不二。

劉的軍隊不足萬人,而折可存剛剛從太原趕來,他的手上只有七千餘人。折可存奉命支援,受制於岳飛,他不會聽李綱和劉的指揮,再說,他要保存實力,他也不願意在真定城下和金軍決一死戰。

李綱在虎烈府待了好幾年,和虎烈諸將都認識,而岳飛曾是劉的部下,劉對其有知遇之恩,按道理三個人在一起完全可以齊心合力,但是,李綱再次看到岳飛,覺得他非常陌生,而劉和岳飛並肩作戰大半年了,他是看着岳飛一步步崛起的,當初岳飛僅僅帶着兩千騎趕到河北,如今岳飛已經是十幾萬大軍的統帥,這位年輕的將領已非吳下阿蒙,劉已無法對他施加影響了。

今天的岳飛沉穩、自信、驃悍,同時也非常自負,給人一種跋扈的感覺。

他有自負的資格,這大半年來,他的戰績驕人,早已聞名於天下,不但他的麾下戰將對其敬若神明,就連宋江、盧俊義、林沖、耿守忠這些虎烈軍帥們也對其恭恭敬敬。

在軍隊裡,在戰場上,戰績決定一切,即使你有資歷,有身份和地位,但沒有戰績,那你就無法服衆,更不要說如臂指使地號令自己的部下。

岳飛有顯赫的戰績,有顯赫的地位,在河北戰場上,只有他有資格出任都統制,其它幾個軍帥不服也得服。比如現在,在大庭廣衆之下,有幾個人敢和李綱針鋒相對?李綱是以宰相的身份出任河北宣撫使,將帥們即使不同意他的計策,也不敢公開反對他。

只有岳飛敢和他公開對峙。

“請你告訴我們,西北軍在哪?”岳飛神色冷峻,目光咄咄逼人,語氣更是冷肅。

李綱濃眉緊皺,沒有說話。

“目前沱河一線,我們在真定府,種帥和姚帥的軍隊在深州和永靜軍,兩軍加在一起,不足十萬人。”岳飛手指地圖,冷聲說道,“金軍正在全線南下,只要他們突破了深州,隨即可以西進趙州,把我們包圍在真定府。我們在真定腹背受敵,最後只能退守太行山,死守井徑,如此金軍可以匯成一股洪流,直殺大名府。”

“如果西北軍馬上北上,於沱河一線佈陣阻敵,我們尚有一戰之力,但西北軍在哪?他們在黃河兩岸待了一個多月,爲什麼遲遲不願北上?汴京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想放棄河北,死守黃河,和金狗劃河而治?”

李綱被岳飛的氣勢所奪,半晌無語。他的本意是犧牲岳飛和虎烈軍守住真定,拖延金軍南下的步伐,給汴京贏得更多的時間,但岳飛顯然不願讓自己的軍隊白白送死。

第68章 無恥鳥人第31章 計中計第21章 有錢就是大爺第85章 耐心第82章 可愛的小公主第14章 放棄幻想第100章 處驚不變第26章 漢王必死第14章 驚變第75章 與狼共舞第82章 與虎謀皮第30章 李綱大怒第96章 一日十萬裡第73章 驚天之喜第49章 誰去長安?第3章 錯誤第24章 馳援信都第3章 握手共誓第96章 一腔怨氣第59章 一進一退第7章 致命要害第2章 我只要一個女人第48章 危機第21章 致命錯誤第43章 搶佔先機第23章 不做老大了第72章 漫長之路第52章 良禽擇木第83章 一份厚禮第46章 戰局惡化第63章 憤怒的閹帥第8章 追殺第31章 放馬過來第53章 將計就計第39章 覆手爲雨第46章 生存計第73章 禍亂的開始第23章 耶律大石第13章 三個勃極烈第48章 以身相許第15章 五月紀事第54章 土地換和平第84章 舉步維艱第15章 變革新思路第49章 來了一隻大老虎第87章 人比黃花瘦第11章 爲什麼活着第54章 誰利用誰?第93章 澶淵之盟的翻版第52章 良禽擇木第44章 渡河第3章 錯誤第72章 長髮悍將第27章 大石很無奈第78章 機遇第28章 一個響亮的耳光第78章 賭輸了算倒黴第6章 再吃你一口第50章 有錢不賺白不賺第5章 變計第38章 翻手爲雲第88章 臨陣磨槍第31章 打不死的小強第13章 老牛打架第13章 老牛打架第3章 瘋狂一把第75章 讓他滾第40章 成敗在此一舉第16章 小弟羅蘭第74章 無法預測的未來第24章 賭一局第13章 陷阱第35章 堅韌第34章 不要放棄第91章 誘惑?噩夢?第23章 不做老大了第14章 千古鐵律第71章 強大的對手第19章 初見秦檜第51章 馬哥的教訓第76章 兵進玉門關第18章 再打一仗第77章 聯夏抗金第93章 步步推進第84章 難懂的戰場第37章 喀羅川的噩夢第92章 誰騙誰?第51章 自尋死路第38章 馬哥不上當第57章 走投無路第54章 決戰前夜第84章 難懂的戰場第72章 阻截第89章 楊家將第7章 錯誤的判斷第78章 殺人的最高境界第54章 打兔子第16章 欲速則不達第1章 兵貴神速第90章 最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