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

耶律洪泰懷疑自己聽錯了,但見皇兄一臉嚴肅,他便知道皇兄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已經深思熟慮。

“皇兄,一定要遷都嗎?”

“除此之外,你們還有什麼辦法保住遼國?”耶律洪基淡淡問道。

耶律洪泰不敢說話了,事實上,他和大臣們已經商量着和宋朝和談,做出適當讓步,比如去除帝號,接受宋朝冊封遼王等等。

所以今天耶律洪泰來找皇兄,就是爲了和皇兄商議此事,可皇兄卻提出遷都,讓他不敢多言。

耶律洪基看了他一眼又道:“你們的辦法無非是向宋朝求和,第一,宋朝會不會接受求和?若我是趙頊,我要是投降,而不是求和,求和只是勢均力敵才用的手段,現在遼國還有資格求和嗎?”

停一下,耶律洪基又道:“退一步,就算求和成功,那我們的帝號保得住?遼國只有戰死的勇士,絕無下跪的懦夫,朕決定遷都,就是不想跪在大宋面前。”

既然耶律洪基說得這麼果決,耶律洪泰也不好再提向大宋求和,他只得問道:“皇兄打算遷都哪裡?”

耶律洪基指着一幅攤開的地圖道:“朕打算分兩步走,第一步先在金山北面立穩腳跟,然後向凌山以西,以碎葉湖爲中心,在那裡重建大遼。”

金山以北是遼國擴張的最西,也就是上京道的最西端,那邊屬於乃蠻部的地盤,不過乃蠻部地域很大,金山北麓不是它的主要勢力範圍,那邊只有十幾個小部落,遼國倒是可以在那裡立足,關鍵是碎葉的地區,包括從前的粟特九國,那邊是黑汗的地盤,遼國要向那邊擴張,一場惡戰免不了要爆發。

“陛下決定了嗎?”

耶律洪基緩緩點頭,“朕考慮了很久,已經下定決心了,雖然對付黑汗會是一場持久的戰爭,但我們和西州回紇的關係很好,而西州回紇和黑汗一直敵對,所以朕考慮可以聯合西州回紇共同剿滅黑汗,一旦滅了黑汗,遼國遷入碎葉,朕就可以把金山北麓的土地讓給西州回紇。”

“陛下,恐怕要幾代人才能實現這個夢想。”

“確實需要時間,朕希望用一百時間,建立一個西方遼國。”

“可是宋朝會不會將我們趕盡殺絕?”耶律洪泰低聲問道。

耶律洪基淡淡笑道:“對中原王朝而言,北方的威脅不是某一個遊牧民族,匈奴走了,來了柔然,柔然走了,來了鮮卑,鮮卑走了,來了突厥,突厥走了,來了回紇,然後又是我們契丹,現在契丹要走了,那麼又會是誰?烈山部、達旦部和乃蠻部,都有可能,朕相信宋朝更喜歡一個四分五裂的漠北草原,宋軍不會對我們趕盡殺絕,相反,宋朝會希望西遷後的遼國成爲牽制草原三大部落的一支力量。”

“陛下要派人去和宋朝談?”

耶律洪基點點頭,“朕派出的使者已經上路了。”

三天後,耶律洪基頒佈了遷都旨意,攜帶數十萬契丹和奚人遷都到上京道最西面的金山城,那是一個極爲遙遠的地方,相距上京數千裡。

消息傳出,朝野一片譁然,反對者衆多,耶律洪基隨即下達第二道旨意,上京依然是大遼的都城之一,不願西遷,可以選擇留下來,朝廷不會勉強,但遷都已經決定,不容反對。

反對無效,遼國上下開始向西遷都的各種準備,耶律洪基定下了時間,半個月後正式遷都,在下雪前抵達金山城。

.........

宋軍並沒有急於北伐上京,還在爲北伐做駐準備,六十萬大軍的糧草和軍資,可以通遼河運到饒州長樂縣,這裡距離上京就不到兩百里,不過遼河的上游有兩條,一條流向東北的河流依舊叫遼河,另一條向西的支流則叫潢水,上京就叫臨潢府。

六十萬大軍正浩浩蕩蕩向北而行,現在的宋軍已經不是三十年前的宋軍,從鯤州得到三十萬匹戰馬,還有河西以及從西夏、遼國獲得戰馬已經不下百萬匹。

六十萬大軍中雖然專業騎兵只有十五萬,但每個士兵都有一匹戰馬代步,使軍隊行軍不再艱難,速度也比較快,隊伍如一條河流在官道上流淌。

趙頊乘坐的馬車十分寬大,由數十匹挽馬拉拽,車廂就是數間移動的房子,有寢房、書房和小型議事房,長約三丈,寬達一丈,光下面的輪子就有八對,都是精鋼打造的車輪和車軸,還有橡膠車胎,行走得十分平穩,基本上感受不到顛簸。

在小型議事房內,天子趙頊、楚王範寧、左右相國富弼和文彥博以及樞密使韓琦等五人正在商議對上京的作戰。

範寧道:“上京內亂後,從兵力上看,上京只有七萬騎兵,但微臣獲得的情報,上京有人口三十萬,其中青壯男子十萬,如果全部動員起來,遼國的兵力瞬間可達十七萬,而且上京倉庫中至少還有三十萬皮甲和百萬支長槍和戰刀,這十萬士兵的戰鬥力可能會弱一點,但如果爲了生存,他們也會拼命,從這幾方面來看,奪取上京並不容易,還將有一場惡戰。”

趙頊沉思片刻問道:“遼陽城當時也有十幾萬軍隊,殿下不也一樣不傷亡一兵一卒,便拿下它了嗎?爲什麼上京不使用同樣的手段?”

範寧嘆息道:“遼陽城的戰役太慘烈,最終死亡近二十萬人,微臣可以承擔這個惡名,但陛下御駕親征,最好還是留下一個仁義之名。”

範寧的潛臺詞就是,如果你趙頊用了攻打遼東城的辦法,那暴君的名聲就逃不掉了。

趙頊一時間沉默了,宋朝的君主代代都比較看重仁義的名聲,如果一場戰爭導致普通百姓死傷數十萬,這個名聲確實不好。

富弼捋須笑道:“說不定沒有那麼誇張,在宋軍的高壓事態下,遼國很快就會屈服投降。”

範寧搖搖頭,“據我所知,耶律洪基不是這樣的人。”

就在這時,外面有侍衛報告,“啓稟陛下,遼國使者求見,是遼國叄知政事韓孚。”

趙頊微微一怔,他隨即對韓琦道:“韓愛卿去接見一下吧!看看遼國使者想談什麼?”

韓琦行一禮,匆匆去了。

趙頊見範寧面帶笑容,便問道:“範愛卿知道遼國使者要來?”

範寧點點頭,“只能說猜到他們要來,無非就是求和和投降,投降不大會,但求和肯定會有,或者就是像匈奴或者突厥一樣遠遁,遊牧民族嘛!如果遼國這樣幹,微臣一點都不奇怪。”

“範愛卿覺得我們有必要接受求和嗎?”

範寧想了想笑道:“如果是投降式求和,或許可以考慮,否則,陛下還是攻打上京更有意義。”

“請問楚王殿下,什麼叫做投降式求和?”文彥博好奇地問道。

“就是以求和之名來掩飾投降之實。”

趙頊也有了幾分興趣,問道:“那怎麼樣纔算投降呢?”

“陛下,投降的一個前提就是去除帝號,耶律洪基接受陛下的冊封,遼王也好,遼國公也好,這些都可以商量,但耶律洪基必須要將至親的子孫質於汴梁;其次就是進貢,一旦遼國投降,如果還保持王國地位,那它就是大宋屬國,作爲屬國,每年必須要向陛下進貢土地、五穀和人口。”

“那愛卿覺得耶律洪基會投降嗎?”

範寧搖搖頭,“遼國大臣會,但耶律洪基絕不會。”

這時,韓琦匆匆回來,他等上馬車稟報道:“陛下,遼國打算遷都,特來懇請陛下准許遼國西遷。”

衆人都很驚訝,遼國居然是要遷都,果然被範寧說中,契丹人想遠遁了。

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源遊記(下)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匯聚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選擇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七十四章 四強賽(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七十六章 四強賽(下)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襲鯤南灣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五十一章 運氣來時擋不住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