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

“阿寧,還在爲移民的事情糾結嗎?”馬車上,朱潔微微笑問道。

範寧點點頭問道:“阿姑,這件事你有什麼消息?”

“我只是聽說這是天子特批的,但是否屬實,我就不清楚了。”

“天子特批的?”

範寧想了想,還真有這個可能,指望知政堂主動把移民批給私人島嶼,簡直是做夢,除此之外,還有曹太后,不過曹太后會避嫌,她最多順水推舟批准了這個建議。

那麼今天上午天子爲什麼不告訴自己這件事?也或許是沒到相關事件,他也沒有想起來。

但無論如何,這是一件讓他喜出望外的好事。

“阿寧,有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朱潔在後座遲疑一下道。

範寧回頭笑道:“姑姑儘管開口。”

“前些天,齊兒對我說起,他想去北島。”

範寧眉頭迅速挑了一下,朱齊是自己妹婿,他要去北島,豈不是自己的妹妹也要跟着去?這件事妻子怎麼沒有告訴自己?

“阿靜呢?也一起去?”

“當然,他們夫唱婦隨,肯定是一起去。”

範寧沒有明着表態,只得淡淡笑問道:“在太學好好的,怎麼想去北島?”

“他說在太學沒意思,每天都很單調,而且勾心鬥角,他算計不過別人,上次明仁和他聊了聊,他就有點想去北島辦學。”

又是明仁,這個陰魂不散的傢伙,但範寧也不好說什麼,三叔一家去了,四叔妻兒也去了,爲什麼自己妹妹就不能去?

“這件事我找機會和他們談談,如果真想去,我也不反對。”

說到這,範寧忽然有一絲明悟,恐怕這是朱元豐的想法吧!正好去了六千戶百姓,至少要建三座縣城,朱齊過去出任縣令,不是正合適嗎?

..........

馬車緩緩在報館門口停下,朱潔帶着範寧走進了報館,一路上都有執事向朱潔行禮。

朱潔一邊走一邊給範寧介紹,“報館分前後兩部分,前館後坊,前面報館由一名大執事負責,下面有十幾名執事,然後有六十多名報探和十幾名雜務,後面是工坊,主要負責雕版和印刷,還有兩名管事負責每天報紙發行和原料購入。

報館和後世的報社大同小異,主要是職能相同,必須有人去做,像報探就相當於記者,執事相當於編輯,大執事就是總編。

但今天範寧感興趣的是印刷,居然用蒸汽機印刷,很先進嘛!

朱潔見範寧一臉期待,便淡淡笑道:“你可能會失望!”

“爲什麼?”範寧不解地問道。

“因爲蒸汽機印刷只是一個噱頭,在實際操作上,和人工印刷差不多,本錢還大,用它遠不如人工合算,我們就是擺在街頭用了幾天,製造一些轟動效應,然後就恢復人工印刷了,否則一個光請來維護蒸汽機的匠人,每月工錢都頂上好幾個印刷工了。”

“那蒸汽機還在嗎?”範寧有些失望地問道。

“今天還在,明天就要搬走了,明仁他們要運去北島,那邊磨面需要這個。”

走到一間倉庫內,朱潔指着一臺大小如汽車般,被油布蓋着的機器道:“這就是蒸汽機,比較小的一種,匠作監造出來的,比較適合安裝在三千石的船上。”

範寧掀起油布看了看,確實比最初的蒸汽機小了很多,最初的蒸汽機就像一輛卡車一樣,十分龐大,這一臺就是小汽車了。

範寧暗暗點點頭,能把蒸汽機改小,就說明匠作監把它吃透了。

“那是什麼?”

範寧忽然發現倉庫裡面堆積如小山般的木板。

“那是雕版,我們每天要廢棄十二塊雕版,花費最大就是刻板上,每份報紙有三面,各刻四塊雕版同時印刷,當天就作廢,然後刻新的。”朱潔十分無奈道。

“那怎麼不用活字印刷?”

畢昇是在慶曆年間發明了活字印刷,這個時候已經在很多地方看到,由於宋朝的書大多是典籍,比如四書五經,比如佛經,比如詩歌文集等等,雕版一次便可以反覆不斷地印刷,一套刻板要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至於少量的官方文書則用手寫。

加上雕版的修補術很成熟了,不會出現一個字刻錯,整個雕版都毀掉的情況,而且活字排版非常繁瑣,排一版下來,熟練的雕刻工也差不多雕完了,比如今天印刷《論語》,好容易才排完版,明天有人訂購《金剛經》,就不得不拆掉重新排版,可後天又有人要印刷《論語》怎麼辦?

一套上好雕版就是印刷鋪的永久資產,可以一代代傳下去,所以活字印刷在歷史上的意義並不大,推廣也十分緩慢,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動腦筋去改進。

但活字印刷對歐洲卻很適合,歐洲文字就只有幾十個字母,排版非常容易,所以活字印刷在歐洲纔得到大力推廣,推進歐洲的歷史,歐洲人才把它視爲中國的四大發明,但在中國,活字印刷只是夢溪筆談中才有一點記錄,中國直到明清時代,依舊是用雕版技術。

但報紙的發展恰恰是最需要活字印刷的,每天都內容不一樣,,每天刻板每天廢棄,費時費力,而且極爲浪費。

朱潔苦笑一聲,“我們怎麼沒有想到用活字印刷,但你自己看看。”

朱潔從旁邊一口箱子裡檢出十幾份報紙,找到其中兩份遞給範寧,“你自己看,一份是活字印刷的,一份雕版印刷的,你看了就明白了。”

範寧接過兩份報紙細看,都是同樣的內容,但一份字跡模糊,排列參差不齊,一份字跡清晰,排列整齊,尤其在涉及圖案方面,字跡模糊那一份更是目不忍睹,大片大片墨跡,根本看不出是什麼畫。

範寧微微一沉吟,頓時明白了,現在用的是陶活字,也就是泥活字,燒製成陶瓷,就算泥坯做得再精緻,但在燒製過程中,都會膨脹變形,排列在一起,就不會那麼緊密,容易鬆動,而且字也會變形,印刷下來就模糊了,而木活字太軟,印刷出的字跡也很容易模糊。

後來是用金屬活字才解決了這個字跡不清晰,版面模糊不整齊的問題,只是製造一套金屬活字太昂貴,動輒上千貫,小印刷鋪承受不起,大印刷鋪也不在意雕版成本。

範寧沉吟一下道:“可以用銅或者鉛來鑄造活字,然後鑲嵌在固定的細章上,這個細章的顏色是用韻腳來分類,一種顏色一個韻腳,印刷完後,按照顏色和韻腳來歸集恢復。

等重新使用時,先找韻腳,再找字型,只要操作熟練,至少比雕工快一倍,而且不會再浪費大量雕版,你做五十套活字,每天都有五十張板子,你報紙銷量增加也不用擔心印刷不過來?外地擺上幾副活字,只要把內容送過去,當地就能排版印刷,我的意見阿姑可以考慮一下。”

周圍幾名印刷工匠都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他們紛紛道:“東主,用銅活字或者鉛活字說不定真的可行,可以試一試。”

朱家報館每年要虧上萬貫錢,要不是看在可以引導輿論,朱元豐還真不想辦下去,朱潔有點動心了,如果省掉最大的一筆雕版費,報館還真不一定虧本。

她緩緩點頭,“好吧!銅活字和鉛活字各做一套,我明天就找人來做。”

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年大宴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選擇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八十四章 機會來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緊急救人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試(上)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軍優勢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六十八章 乙區第二輪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島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一百八十二章 緊急救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宮面聖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