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

範寧是下午返回府中,朱佩像個小主婦一樣將他迎進後堂,替他脫去外套,又笑吟吟給他上了一盞茶。

“今天去諫院感覺如何?”

“不怎麼樣!”

範寧喝了一口茶道:“今天在諫院呆了一天,右諫院的官員幾乎一個都沒有看到,有點老死不相往來的感覺,實在很荒唐。”

朱佩也知道諫院由兩個平級的左右諫議大夫掌控,丈夫出任的是左諫議大夫,她便柔聲安慰道:“應該不是下面官員的問題,他們是畏懼上司,纔不敢來見你,假如有一天你強勢把右諫議大夫壓制住了,他們的態度肯定就不一樣了。”

範寧只是笑着搖搖頭,這種事情也只能說說而已,還真不能去做,強勢把右諫議大夫壓制住,首先天子就會拉下黑臉,當然,如果是在辦案過程中發生衝突,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範寧不想再說這件事,便岔開話題道:“還有一件苦惱的事情呢!”

“什麼事?”

“從明天開始,我要上早朝了。”

……….

有的官員去地方爲官是爲獲得更多收入,住更大的官邸,有的官員是爲了享受那種高高在上,俯視衆生的感覺,有的官員則是爲了增加履歷,不下基層,就當不了高層領導,從古至今都是這個規矩。

但不管爲了什麼目的去地方爲官,有一點都是共通的,那是可以擺脫上早朝之苦。

上早朝一直都是官員們最痛苦之事,天不亮就得起身,皇帝也不例外,做個明君還是不容易的。

那爲什麼不能晚一個時辰上朝呢?還真不行,上朝時間太晚,會影響到正常的政務處理。

也就是說,在八點半上班之前,朝官和皇帝就得集中起來開個早會,和現在上班前開個早會意思差不多,只是這個早會的時間比較長而已。

影視上常常看到皇帝說,‘有事上奏,無事散朝。’

大家別誤會,不是散散後就能回家,而是散朝後各自回辦公室上班,正常的班還是要上的。

次日五更時分,範寧便早早起來了,朱佩當然也得起身,主人都起來了,你丫鬟婆子還能睡嗎?都得起來,開始做早飯,開始燒水。

一名小使女得伺候主人洗漱梳頭,範寧吃罷早飯,又穿上官服,戴上官帽,時間已經差不多,該出發了。

“夫君,還是坐馬車吧!”

朱佩勸道:“你是四品官了,坐馬車應該沒有關係,以前爹爹上朝都是坐馬車的。”

範寧想了想,其實也無所謂,只要他不用四匹馬就行了,何況他還是用兩匹馬,用兩匹馬馬車其實就是一種低調了。

坐馬車確實方便,還可以在車廂內打個盹。

想到這,範寧笑道:“那就依賢妻的意思,就坐馬車吧!不過還得給我找一個茶童。”

一般五品以上官員都會帶一個小茶童,七八歲左右,會煎茶,會給傳遞消息,聰明伶俐那種,使用起來很方便,而小廝年紀稍大,不方便帶去朝房,當然,幕僚又是另外一回事。

朱佩點點頭,“外面找茶童也不方便,我今天去把小文找來。”

小文是三祖父朱元豐府上的茶童,只有八歲,茶煎得好,也非常聰明伶俐。

這時,寬大的馬車在府門前緩緩停下,範寧上了馬車,向妻子揮揮手,“我走了!”

“官人早點回來。”

馬車啓步,向朱雀門方向駛去。

早朝也有大朝會、中朝會和小朝會的說法,並不是每天都會濟濟一堂,大朝會只有特殊日子纔有,比如每年正月初一,比如天子登基,還有臨時決定等等,一般在京城的官員都必須參加,大朝會都是務虛,主要是一種儀式。

而中朝會則是每月逢五舉行,一般是七品以上的職官參加,那些大將軍、刺史、節度使之類的虛官都不用參加了。

今天就是中朝會,大概會有上千名官員參加朝會。

小朝會則是各省部寺司等職權部門的主官和副職參加,大概會有兩三百人,平時都是小朝會。

但不管是哪種朝會,作爲諫院的主官之一,範寧都得參加。

也就是說,除了法定休日外,他每天都得參加朝會。

不過由於天子趙禎的身體比較差,他也不能像從前那樣每天舉行朝會,他身體承受不住,所以一般沒有什麼重要事情,他有時也會取消朝會。

這倒是一個不錯的福利。

坦率說,範寧並沒有他堂祖父范仲淹那種憂國憂民的意識,他對皇帝的要求不高,對底層百姓的同情心也不夠強烈,他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推動大宋的進步。

說得有點太大,簡而言之就一句話,他比較懶,上早朝很痛苦。

馬車進入了朱雀門,御街都是上朝官員,有的騎馬,有的坐馬車,基本上沒有坐牛車和驢車的,也沒有玩個性騎一匹小毛驢上朝的。

實在買不起馬也可以租,一個月也就兩三貫錢而已,一般都負擔得起。

馬車前面一般都掛着一盞橘色的燈籠,上面寫着官職和姓,比如範寧前面是一輛三匹馬拉拽的馬車,橘紅色的燈籠上寫着御史中丞,包。

這就是御史中丞包拯乘坐的馬車了,包拯雖然鐵面無私,但並不代表他清貧。

在宋朝只要做到一定級別後,薪俸和各種福利待遇都很好。

像範寧現在一個月的薪俸是九十六貫,還有冬夏的冰炭錢、他沒有官宅,還有房貼、還有隨從補貼等等,林林總總加起來,每月一百五十貫是有的。

包拯比他資歷深、任職多,俸祿只會比他高而不會低,而且還分到一座官宅。

範寧倒是想找個機會和包拯談一談,現在似乎就是一個機會。

他連忙吩咐車伕,趕上前面的馬車。

車伕揚鞭加快了速度,很快便和包拯的馬車並駕齊驅,範寧拉開車簾道:“包中丞!”

包拯不知在想什麼事,範寧喊了兩聲,他才反應過來,連忙叫停了馬車。

“是範寧啊!過來坐。”包拯熱情地向範寧招招手。

範寧下了馬車,吩咐車伕回府,他坐上了包拯馬車。

包拯馬車也很寬大,但佈置十分簡單,遠不如朱家馬車的豪華舒適。

“昨天上任怎麼樣?張昇給你臉色看了嗎?”包拯笑眯眯問道。

範寧搖搖頭,“我根本就沒看見這位右諫議大夫的影子。”

“那說明他還不想和你作對,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這還是比較好的情況,我去年上任時,他帶了一大羣諫官來給我講規矩,我選擇還很清楚記得他當時的嘴臉。”

包拯冷笑一聲又道:“這個人是張堯佐推薦的官員,據說是他族弟,爲人很囂張,當年他還是監察御史時就彈劾鉅鹿郡王以下犯上,結果鉅鹿郡王被禁止入宮覲見皇后娘娘。”

“那現在他應該彈劾了不少支持鉅鹿郡王的官員吧?”

“他是彈劾了不少人,包括我,但基本上都沒有成功,不過這段時間鉅鹿郡王的日子很難過,就和他有關係。”

範寧想起了自己第一天進京時,趙宗實告訴他情況不太好的事情,範寧便問道:“他抓住了郡王的把柄嗎?”

包拯點點頭,“郡王府中一名使女上吊自盡,她家人便跑來諫院告狀,說女兒遭到虐待,被逼自盡,張昇如獲至寶,便向官家告狀,說郡王失德,這件事讓官家很生氣,將郡王狠狠痛斥一番。”

“這種告狀應該是複審調查後才能上報天子吧!”

“問題就在這裡,左諫議大夫缺職一個月,張昇沒有複檢就直接報告天子,等我提出需要複檢時就有點晚了,郡王已被訓斥,惡劣影響已經形成。”

“那真相呢?”

包拯搖搖頭,“人已經死了,至於她爲什麼上吊自盡,誰都說不清楚,估計和其他僕婦吵架有關,但找不到證據,這個鍋,郡王只能背上了。”

“張昇違反了複檢規矩,這件事又怎麼說?”

“還能怎麼說!”

包拯苦笑一聲,“你別以爲官家事事都講規矩,尤其這種涉及皇室的告狀,一般都是看官家的情緒,偏偏那幾天官家的心情很糟糕,也是張昇瞅準了機會。”

停一下,包拯語重心長道:“你要記住,很多人做事是不擇手段,你這個位子可不好坐。”

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後真相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四十二章 老底敗露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敵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五十章 新年將至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七百章 夜攻幽州(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十八章 再遇小蘿莉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軍優勢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確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門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一百五十章 做筆大買賣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五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