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

鯤南灣雖然並不是不凍港,但受黑潮的影響,鯤南灣結冰時間很短,只有兩個月,從十一月旬到次年的一月旬。

而新建的鯤北灣卻是不凍港,也正是這個緣故,鯤州州治將放在新修建的漢縣內。

漢縣是從去年六月開始動工,由新招募的第二批和第三批日本勞工,共計一萬兩千人蔘與修建,受大雪影響,日本勞工休息了一個半月,一月初十開始,一萬八千名日本勞工又開始了築路和修建城池的勞作。

二月初春時節,範寧在幾名官員的陪同下,前來巡視漢縣建城的進度,由於去年八月,第二批一千戶移民抵達鯤州,使唐縣的住宅陡然變得緊張起來,以至出現了兩家合住一間木屋的情況。

另外,單身士兵迎娶**的情況不斷出現,至今已經有了兩百五十對年輕夫婦,也需要房屋安置,所以漢縣的築城進度也顯得十分重要了。

“我不要大概,我要一個準確時間,縣城究竟什麼時候能住人?”範寧沉着臉,有些不滿地詢問曹詩。

曹詩連忙和一名工匠領頭商議,現在燒磚已經足夠,用不着將全部人力用來築城,可以分流一些勞工修建城內屋舍和修建城內道路,兩人緊張算了一下工期。

曹詩對範寧道:“啓稟使君,我們保證在四月底之前,可以入住。”

範寧點點頭,四月底正好道路也修築完成,這個時間點很好。

“那要立下書面軍令狀,給我保證四月底完工,完成有獎,完不成受罰!”

“屬下願立軍令狀!”

範寧隨即離開熱火朝天的築城工地,來到碼頭旁,這裡只修建了一座臨時用的碼頭,正式碼頭要等縣城完工後纔開始着手修建,但在碼頭有一座高高的眺望塔,足有五丈高,用青磚砌成,十分堅固,可以抗擊狂風巨浪的衝擊。

這座高塔既是眺望塔,也是燈塔,同時也是鴿信塔。

建設鴿信塔也是朝廷的要求,爲了加強對海外各州的控制,去年五月朝廷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是將海外經略府設在揚州江都縣,由知政堂直轄,其次便是設立監軍制度,海外各州皆設置一名監軍,向樞密院負責。

再其次便是建立通信體系,主要是利用信鴿來送信,在沿途設立轉點,爲此,範寧特地和日本國朝廷協商,買下了北面的兩座小島,作爲貨船轉休息以及鴿信轉。

再加耽州和長江口的鴿信轉站,從鯤州到揚州便設立了六座鴿信站,一封信能在七天內從鯤州送往揚州。

負責通訊建設的官員叫趙汶,也是和範寧同科進士,爲了轉正而主動申請來鯤州,出任知海外經略府參事。

聽說範寧到來,他連忙從高塔奔下來,躬身行禮道:“卑職參見使君!”

“我來看一看進度!”

趙汶陪同範寧通過塔內樓梯走高塔,趙汶一邊走,一邊介紹道:“現在漢縣和唐縣的飛鴿通信已經開通了,每天午和下午各有一隻信鴿飛至,但去大宋的通信還沒有開通,主要是兩座島的鴿信塔還是建設,信鴿也需要訓練。”

範寧走高塔,只見頂端的房間大約二十個平方左右,有八個眺望口,眺望口同時也是信鴿飛入之地,房間方還有一處鐵製的燃燒筒,在特殊情況下會點燃火油,成爲指引船隻入港的燈塔。

範寧在眺望口向南面望去,只見波濤萬頃,遠遠兩條黑線是海灣的岬角。

“兩座島的進展情況如何?”範寧回頭問道。

“卑職昨天剛巡視回來,已經快修好了,如果耽州和長江口也修好的話,加培訓信鴿,那四月底能完全通信了。”

又是一個四月底,看來四月底很多重要節點都要完成,

“現在有什麼困難嗎?”

“困難是沒有,但卑職有個建議。”

“你說,什麼建議?”

趙汶沉吟一下道:“兩個島都有長駐通信士兵,卑職考慮,能不能把兩座島同時開闢爲補給點,儲存淡水、物資等等,這樣島駐紮的人會更多一點,卑職是擔心兩人的安全問題。”

鯤州買下的兩座島面積都不大不小,都有十幾平方公里,一座位於日本的能登半島附近,另一處則位於隱岐諸島,島森林密佈,有淡水,有天然良港,可以停靠大型船隻,

範寧笑道:“買下海島並不僅僅是爲了通信轉,早在我們探查鯤州之時,決定在半路設立轉站,這兩座島是爲了轉補給,以後還會少量駐軍,安全方面不用擔心。”

趙汶大喜,“那卑職放心了!”

.........

離開漢縣,範寧帶着兩名隨從和十幾名士兵又來到距離漢縣約八十里的第三座牧場,這座牧場位於幽雲草原,佔地足有四千平方公里,可養戰馬十幾萬匹。

除了羣牧司在這裡建立了養馬大棚外,曹家也在這裡建立了牧場,曹家通過各種渠道,搞到了數十匹優質種馬,加運來的一千多匹母馬,在去年夏秋時建立了一座型牧場。

此時,鯤州的冰雪剛剛開始融化,地面已經出現了翠綠的小草,一羣羣麋鹿飢餓了一個冬天,它們不顧雪水,拼命啃食着地面的嫩草,直到人靠至近前,它們才驚惶跑遠。

鯤州原本是鹿的天下,各種鹿有數十萬頭之多,但自從宋軍島,鹿羣便成爲宋軍最大的肉食來源,短短兩年時間便減少了一半。

這也沒有辦法,鯤州牧場的規模相漠北大草原還是差得太遠,草場規模有限,爲了儘可能多養馬,也只能減少鹿羣爭搶牧草。

這時,一名隨從指着遠處大喊:“使君,快看!”

範寧回頭望去,只見遠處大羣馬匹向這邊奔來,他們連忙後退,讓開這羣馬匹,片刻,羣馬浩浩蕩蕩奔過,後面跟着數十名騎馬的牧子和十幾條牧羊犬。

“範使君!”

其一人看見範寧,揮了揮手,催馬奔了過來。

範寧認出了此人,是曹家的子弟曹剛,也是曹詩的族兄,目前負責曹家牧場的籌建和經營。

範寧迎去,兩人見了禮,遂撥馬並駕而行。

範寧笑問道:“這是多少馬匹?”

“一千二百匹,是我們的全部家當,剛從東部馬場轉場回來。”

“可有了孕馬?”

“有了,三百多匹懷了身孕,或許還有更多,要知道早期是看不出母馬懷孕情況。”

“馬匹對這邊適應嗎?前年北部馬場可死了一千多匹馬,當時很慘烈。”

曹剛笑着點點頭,“我們運氣不錯,只死了二十幾匹,大多是運輸途病倒,其他馬匹對這邊還較適應,老家主很高興,準備今年再運兩千匹馬過來,爭取三年時間,牧場增到五千匹馬。”

範寧點點頭,“你們還要和羣牧司交換種馬,不能只用自己的種馬,羣牧司已經有兩千匹小馬駒了,你們還要努力。”

“多謝範使君的建議,事實我已經和楊都監談妥,過幾天交換種馬,另外......”

範寧見他似乎有話要說,便笑道:“有什麼話,曹兄儘管直言。”

曹剛低聲道:“老家主去年秋天派人稍來信,曹家也想參與探礦,不知使君能否批准?”

範寧去年以朱元甫的名義批准一件探礦申請,明仁、明禮掏金礦由此發了大財。

但去年秋天,海外經略府成立了礦監,開始派人在鯤州尋找金銀礦,目前已經找到三處金田和兩處大型銀礦,一旦勞工築路和築城結束,會轉到開礦來。

範寧沉吟一下道:“實不相瞞,朝廷對金銀礦和銅礦一向嚴加控制,以前是不包括鯤州,但從今年開始,朝廷把海外四州都列爲嚴格管控區,光我批准沒有用,現在必須要得到朝廷批准,如果曹家只是想探硫磺礦,我批准行了,但金銀礦和銅礦恐怕不行,曹家得去朝廷活動纔有機會。”

曹剛也知道這些規定,他只是心懷僥倖,問問範寧能不能特批,果然還是不行。

他不由嘆口氣道:“還是朱家運氣好,搶在前面了,如果我們早來半年好了。”

範寧笑了笑道:“朱家的探礦權也縮減爲一年,到今年五月截止,申請也沒有用,他們的礦田五月份收回來,留給他們的時間也不多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臨毛人島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源遊記(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四百六十五章 爭取支持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一百零八章 內訌初生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三百三十九章 催妝鋪牀(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襲鯤南灣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語解惑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三百三十九章 催妝鋪牀(上)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三十八章 鄉村離婚案(中)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