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出狠招

聽了這些話,吳驥有些無奈,訕訕的道:“王樞密,有關太皇太后的事情,我還不太清楚,還請你請爲我詳細說說。”

作爲宋朝的秀才,也算是讀書人了,要是連當朝太皇太后都不瞭解,着實讓人有些不好意思。吳驥本當不願直說,可是,處此軍情緊要之時,若是瞭解不全面,就有可能判斷失誤,就會敗軍覆師,吳驥作好了爲王韶取笑的準備。

哪裡想得到,王韶說出來的話讓他很是驚訝,只聽王韶道:“吳兄弟,對於太皇太后,不要說你,就是我這個朝中大臣,也是僅僅知曉一些皮毛。且容我細細道來。太皇太后是名將曹彬的後人,是仁宗皇上的皇后,是官家的祖母。她有手腕,精通馭人之術,凡有欲爲,必擇人而爲之,而她卻審時度勢,取得善名,從不露面。是以,朝中大臣對她很是忌憚,就是司馬光、韓琦、呂公著這些反對派,也是被她指使,也得聽從她的,對她的忌憚不比官家小。可以這樣說,整個朝中大臣,對她都是忌憚異常。”

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皇后,是曹彬的後人,表面上她很有賢名,實則她沽名釣譽,喜歡粉飾自己。用現在的話來說,她喜歡裝b,而且,她裝b很成功,後世的慈禧比起她來,差得太遠了。

慈禧一世罵名,曹太后所作所爲,其危害不比慈禧差,新法的斷送,就是因爲她,而不是司馬光等人,然而,曹太后卻是得到了美名,《宋史》把她吹得跟花兒一樣。

曹太后表面上一副處於深宮中,不問國事的樣兒,其實卻是干預朝政,正是她的干預,才導致新法失敗。她,纔是反對新法的根源,司馬光、韓琦、呂公著之輩,不過是明面上的罷了,時不時就會給她當槍使。

導致新法失敗,曹太后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是貶王韶,二件事是罷掉王安石。曹太后很有眼光,很有手腕,精通帝王之術,爲了反對新法,她從不跳出來,更不會指責哪條哪款新法有問題,她把目光對準了推行新法的大臣。

在當時,宋神宗的左臂右膀是王安石和王韶。這兩人,一文一武,非常合得來,王韶之所以給宋神宗重用,就是因爲王安石的一力舉薦,是以,兩人合得來就是情理中事了。

再加上王韶取得了熙河之役的大勝,關上了關中的西大門,讓西夏不能兩路出兵關中,這對宋朝來說,是很不錯的勝仗,戰略意義很重大。若是再發展下去,宋朝很可能取得更大的對外戰爭的勝利,就在這時候,曹太后出手了。

宋神宗準備出兵燕雲之地,都安排好了,就等着出兵了。曹太后把宋神宗叫來,問宋神宗準備好了?宋神宗回答說準備好了。曹太后見挑不出毛病了,她就說得到燕雲之地不過是“南面受賀而已”,其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讓宋神宗不得出兵。

收回燕雲之地,對宋朝來說,太重要了,她卻說成“南面受賀而已”,要不是她是爲了爭權奪利而故意如此說的話,那麼,她就是太缺乏眼光了。

正是在她的高壓下,宋神宗不得把取消了這次行動。

接下來,曹太后就對王韶下手了。在她的授意之下,司馬光、韓琦、呂公著之流鼓起三寸不爛之舌,把熙河之役說得一文不值,不僅不值錢,還耗天下之費,讓天下百姓苦兵,好象宋朝都快亡了似的。

聲勢一成,王韶不得不貶了,宋神宗萬分不甘心,卻不得不把王韶貶出朝。

當王韶離京的時候,曹太后派人來安撫王韶,賜王韶金銀珠寶無數,而送來幾罈美酒,擺出一副善良的嘴臉,真的是捉鬼是她,放鬼還是她。最終,司馬光等人背上了惡名,而她卻是得到美名,頌揚聲一片。

王韶被貶,王安石也就孤立了,只要拿掉王安石,新法也就夭折了。司馬光這些反對派大受鼓舞,開始造勢,準備罷免王安石。

形勢一造成,曹太后又出手了。這一次,她更加陰險,她逼迫宋神宗的母親高太后、宋神宗的皇后向皇后一起出動,前來逼迫宋神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後干政,逼迫宋神宗罷掉王安石。

“她是懸在官家頭上的一把利劍,隨時可能落下來,官家卻是無可奈何。”王韶的聲音更低了,要不是吳驥的耳音好,根本就聽不見:“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爲她不是官家的親祖母,沒有血緣關係。”

曹太后不是宋神宗的親奶奶,這纔是最致命的,若是她不滿意,要廢宋神宗就廢了。

血緣關係,非常重要。這點,已經爲歷史所證明了,漢武大帝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都知道漢朝有一個竇太后,她是漢武帝的親奶奶,雖然她反對漢武帝的改革,粉碎了漢武帝的“建元革新”,把漢武帝器重的幾個大臣逼得自殺,她最終沒有對漢武帝下殺手,因爲那是她的親孫子。

在當時,漢武帝的境地很微妙,竇太后要廢漢武帝的謠言四起,更有不少人認爲這是良機,準備討好竇太后,派出刺客暗殺漢武帝。卻是沒有想到,竇太后把這些人給滅了。她的邏輯很簡單:漢武帝再有不是,縱然千般錯,萬般不對,還是我的孫子。要打要罵要削,也得我動手,你不能出手。你敢對我的孫子不利,我就滅了你。

宋神宗就沒有這種有利條件。宋仁宗本有三個兒子,卻全部夭折了,只得從宗室中選一人來當皇帝,這個人就是宋英宗,是宋神宗的父親。

正是因爲沒有這層血緣關係,曹太后逼迫高太后和向皇后向宋神宗施壓,宋神宗不得不屈服,不得不把王安石罷掉了。

高太后是宋神宗的生母,宋神宗是向皇后的丈夫,這兩人是最不可能反對宋神宗的。即使她們有不滿,也不會在那個時候落井下石,會挑在別在時候出手。她們出面,是因爲曹太后的高壓,這二人的加入,對宋神宗來說,那是致命。

若是宋神宗不屈服,仍然堅持變法的話,那麼,曹太后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廢掉宋神宗,理由都造好了:你的母親,你的妻子都在反對你,你天理難容,不廢你還廢誰?

就這樣,王安石給罷了,新法夭折了。

“想起來了,宋朝有一個垂簾聽政的皇后,與司馬光同時代,應該就是她!”吳驥終於明白了,爲何宋神宗對曹太后如此忌憚,原來是那個垂簾聽政的女人。

明白了這一層關係,吳驥就想到了更深層的東西:“照這麼說來,新法已經處在生死存亡之際!華夏往何處去,是走向強大,還是回到變法以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醉生夢死,就在接下來這一戰了!”

“沒錯,就是這樣!”王韶眉頭擰得更緊了:“若是我們打得好,一切都好說。若是打得不好,不僅我們是千古罪人,就是官家恐怕也是罵名千載!”

的確是這樣,若這次宋朝打不好,北方有遼國,西邊有西夏,兩國狼狽爲殲,從兩路打進來,中原、關中很可能兵連禍結,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死於戰火。情形之危急,比起耶律德光打進中原還要超過十倍百倍。

“這個……”吳驥根本就沒有想到,局勢竟然是如此的危急。

“官家問我們調多少西兵,既是信任我們,也是在問詢我們成算有多少。”王韶眉頭一挑,道:“這一次,官家不僅僅把大宋的未來押上了,還把官家的名聲也押上了。吳兄弟,你說,從陝州調多少兵?”

接下來的這一仗,干係太大了,關係到宋朝的前途,關係到華夏的前途,是從此崛起,重回漢唐巔峰,還是就此一蹶不振,就在這一仗!

宋神宗的氣魄足夠大,把能押上的東西全押上了,吳驥明白之後,很是感動:“歷史上的宋神宗變法雖然沒有成功,讓人扼腕,沒想到,他竟有如此魄力!無論如何,這一仗一定要打好,不能失敗!”

“王樞密,容我好好想想!”吳驥並沒有馬上回答,不住踱來踱去,陷入沉思中。

“如此大事,是該好好想想。”王韶重重點頭,也陷入了沉思中了。

兩人同時陷入沉思中,屋裡靜悄悄的,除了呼吸聲外,再也沒有任何聲間。

時間在無聲中度過,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二人同時清醒過來,王韶右手一握拳,道:“既然如此,那就破釜沉舟,把西兵調到北方來,棄陝州於不顧。西夏要關中,就丟給西夏。只要打勝這一仗,奪回燕雲之地,從東邊照樣可以滅西夏。所有的罪過,我來擔!哪怕是誅滅九族,我也擔了!”

這絕對是破釜沉舟了,若是把西兵調到北方來,西夏必然是趁虛而入,拿下陝州北部,直下關中。丟了關中,反對派肯定會反撲,一個天大的罪名就會扣下來,王韶願意擔待,這着實讓人震憾。

然而,吳驥卻是一口否認了:“不!絕不能調西兵,哪怕一兵一卒都不能調!”

“西兵號稱天下精銳,若不調西兵,怎能打勝這一仗?除非吳兄弟有撒豆成兵的本事。”王韶狠狠搖頭。

“撒豆成兵的本事,我沒有!狠招倒是有一個!”吳驥猛的拔出斬虜刀,狠狠釘在地圖上,道:“這裡!一定要拿下來!”

王韶一雙眼睛瞪得滾圓,打量着斬虜刀釘着的地方,半天沒有說出話,過了好一陣,這才尖叫起來:“吳兄弟,你的膽子太大了!太大了!”

(未完待續)

第46章 大謀劃第33章 絕不同流合污第40章 耶律洪基的怒火第29章 響亮的耳光第6章 打壓第3章 相濡以沫(上)第51章 翻身仗第70章 裡應外合第4章 重續輝煌(下)第89章 除夕流血夜(七)第56章 大軍出動第29章 回易第34章 認罪第43章 大軍壓境第33章 滅西夏之戰(三)第74章 大宋第一勝仗第23章 狼狽爲奸(上)第23章 囂張的契丹人第10章 吳驥練兵(中)第45章 遼軍攻城第99章 歸信軍Vs皮室軍第12章 開個小竈第26章 凱旋而歸第49章 致命威脅第52章 火炮第32章 震懾第47章 新的開端第10章 組建騎兵(下)第89章 除夕流血夜(九)第86章 清除、暗殺第20章 奇才!奇才!第59章 惡戰(上)第43章 大劫特劫第一o七章 幽州光復一第37章 萬國震恐第25章 大唐遺民第14章 歸信縣第65章 危急關頭第38章 太好了!太好了!第28章 心驚膽跳第26章 齊大保第2章 家徒四壁第28章 拜訪林洪第36章 以戰養戰第3章 宋神宗的期許第101 巔峰對決(續)第37章 萬國震恐第23章 狼狽爲奸(上)第58章 血戰不斷(下)第42章 扭轉局勢第34章 西夏滅亡第14章 會師河西(中)第89章 除夕流血夜(四)第108章 華夏一家親(三)第2章 家徒四壁第58章 血戰不斷(中)第35章 西域來客第20章 吳氏軍工(下)第一o七章 幽州光復五第78章 緊鑼密鼓第59章 奇蹟第33章 滅西夏之戰(三)第26章 周世宗第15章 氣象一新第66章 喜悅無邊第83章 時間確定第16章 統領大軍第105章 伏屍千里(一)第46章 火器之威第5章 肅清朝堂(中)第25章 千古憾事第26章 凱旋而歸第62章 我們會回來!第55章 司馬光第92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四)第92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五)第33章 滅西夏之戰(三)第26章 來自中原的喜訊第103章 驚天大戰(四)第12章 夏州之戰(上)第74章 王韶面君第5章 肅清朝堂(中)第33章 滅西夏之戰(五)第43章 雷霆手段第48章 朕準了!第5章 肅清朝堂(中)第一o七章 幽州光復五第105章 伏屍千里(三)第37章 萬國震恐第72章 活捉耶律明第106章 戰歌嘹亮(上)第14章 會師河西(中)第3章 倉皇而逃第103章 驚天大戰(二)第26章 凱旋而歸第89章 除夕流血夜(五)第14章 會師河西(下)第75章 希望破滅時第44章 戰雲密佈第41章 山雨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