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曹太后

王韶這話實在是太驚人了,吳驥驚訝不已,嘴巴張了老半天,愣是沒有說出一個字來。

王韶是宋神宗朝的頭號大將,熙河之役名垂史冊,其人的膽量是何等之大,就是泰山於前,他也不會變色。就是這樣一個人,竟然說宋神宗有可能保不住,可以想象局勢是何等的危急。

吳驥的歷史不夠好,來到宋朝的時間不短了,對宋朝的瞭解更加深入,卻是不知朝裡局勢,他轉過了很多念頭,卻是想不明白?

“難道司馬光他們會反撲?即使他們反撲,頂多就是罷掉王安石的相,廢掉新法,還不至於讓宋神宗保不住。”吳驥的念頭一個接一個,越想越是迷糊。

把吳驥那副樣兒看在眼裡,王韶呵呵一笑道:“吳兄弟,這事,還是讓我來給你說吧。我要記住,我接下來要說的,可是抄家滅門的事,不能有絲毫泄露。不然的話,不僅你,還有我也會給誅連九族。”

一臉的凝重,語氣不容置疑。

吳驥看在眼裡,知道他並非說笑,重重點頭,道:“王樞密請放心,我知道該怎生做。”

“這事其實不想讓你知曉,卻不能不讓你知曉。要不然,你不明情形,可能做出錯誤的判斷。”王韶微嘆一口氣,道:“還是先從西夏說起,再來說朝中局勢。吳兄弟是知道的,西夏的前身,是前朝的定難軍,党項八部。到了大宋朝,李氏表面稱臣,實則暗蓄不臣之志。直到李元昊時,與大宋打得最是激烈,好水川一戰,西夏氣焰囂張,不再稱臣,建立西夏。”

在西夏立國之前,向宋朝稱臣,雖然時有戰爭發生,表面上仍是宋朝的臣子。直到李元昊,在好水川打敗宋朝,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這才正式登基稱帝,不再承認宋朝爲天子。

“西夏地處西北邊陲之地,地廣人稀,地瘠民貧,其所產主要是鹽和馬匹。糧食、茶葉、鐵、絲綢都得從大宋買入。”王韶嘴一咧,頗有些譏瘋道:“自古以來,這裡多悍匪,就是因爲這裡太窮了。西夏立國於這窮鄉僻壤之地,曰子過得很艱難,雖然西夏設立了很多作坊,推行農耕,冶煉精鐵,可是,他們沒有那麼好的技藝,所得遠遠不比大宋。”

西北自古多悍匪,原因就在於這裡太窮了,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西夏立國於這等窮鄉僻壤之地,其曰子是很難過的,是宋遼西夏三國裡實力最弱,經濟力量最爲薄弱的國家。

“窮則思變。西夏立國於此,就在想着如此發展,如何過上更好的曰子。”王韶接着道:“西北之地,位置極其重要,可以說是四戰之地,很容易遭到進攻,同樣的,也可以四處征伐。西夏可以征伐的有三個方向,向西是西域,向東是遼國,向南是大宋。往西打,固然是可以,再加上西域實力不強,西夏若要往西打,很可能成功。可是,西域也很窮,地廣人稀,打下來也不見得能治理好,說不定還要徒增負擔。”

西域這個名詞的變化很大,自古以來各有界定,說法不同。在漢朝時,西域主要是現代的疆省。到了唐朝,西域一詞不僅包括現代的疆省,還有部分中亞地區。

不論如何變化,西域這個詞在古代就是窮、苦、惡的代名詞。西域是地廣人稀,物資缺乏,這裡的生活條件異常之艱苦,正是因爲如此,漢朝在西域駐軍不過數千,唐朝在西域駐軍不過三兩萬。

正是因爲唐朝在西域駐軍不多,高仙芝纔在怛羅斯慘敗於阿拉伯帝國之手。儘管唐軍很能打,壓着阿拉伯帝國打了五天五夜,由於兵力有限,他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而阿拉伯帝國的軍隊是他的數倍,一批敗了,再上一批。如此拖下來,最後策反了叛徒,高仙芝不敗也得敗了。

因爲西域太窮,不能就地補給,軍隊不能駐守得太多。若是從內地運糧,那就更不可能,必然是引得天下動盪。

著名的“絲綢之路”是用屍骨堆出來的,要尋找“絲綢之路”,順着屍骨前進就能找到。屍骨成了“絲綢之路”的標誌,由此可見內地通往西域的艱難了。

宋朝時,西域的範圍與唐朝的變化不大,西夏若向西域用兵,有可能打下來。卻是因爲那裡太過苦寒,西夏得不到急需的東西,沒怎麼用兵。

王韶來到地圖前,指着地圖,道:“西夏對西域用兵,得不到其所需的東西,那麼,西夏就只能往東和往南兩個方向用兵了。往東用兵,是遼國的土地,遼軍號稱天下精銳,西夏未必能勝。再者,遼國最富饒的地方就是燕雲之地,而燕雲之地最爲富饒的就是幽州附近。遼國與西夏接壤之處,比起幽州附近來說,就差得太遠了。正是因爲如此,西夏沒有與遼國開戰,而是聯遼抗宋。”

遼國很強勢,儘管西夏軍隊訓練有素,很能打,不見得比遼軍差,卻也不敢輕易與遼國開戰。再者,即使打敗了遼國,奪得土地,也不會給西夏多大助益。是以,西夏實行聯遼抗宋的策略,對宋朝大打出手。

“照這麼說來,西夏之所以與大宋打了數十年,是因爲大宋積弱。”吳驥已經聽出來了,不由得嘆息一聲:“積弱就要捱打,千古不易的真理!”

“積弱就要捱打?”王韶品評起來:“說得不錯!大宋就是活生生的寫照,要不然,官家不會殫精竭慮,革故鼎新!”

嘆口氣,接着道:“大宋積弱,大宋之軍不能振大宋聲威,這是真的,不用不承認。可是,這只是西夏對大宋用兵的一個原委。西夏之所以對大宋不斷用兵,那是因爲大宋有西夏急於得到的東西。”

國家之間進行戰爭,那是因爲你手裡有我需要的東西。若是沒有的話,不會發生戰爭的。

“西夏最想得到的是關中,是八百里秦川。”王韶指着地圖,道:“就是這裡,一馬平川,八百里富饒之地,這是西夏最想得到的。八百里秦川,是關中最富饒之地,秦國從這裡崛起,秦始皇統一華夏,核心就是這裡!”

“西夏真是狼子野心!”吳驥已經明白西夏的野心是甚麼了,那就是想得到關中之地,再東出函谷關,爭霸中原。眉頭一挑,道:“即使如此,西夏要打到關中,要經過陝州北部,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啊。”

“嗯!”王韶微一點頭,道:“從西夏到關中,有不短的路程,是不太容易成功。可是,這是西夏三個用兵方向最有可能成功,成功之後,所得最多的方向,你說,西夏能不用兵麼?”

“關中富饒,秦漢隋唐因此而定都關中,若是西夏得到關中的話,其所得最多,這是不假。可是,爲何說這是西夏最有可能成功的用兵方向?”吳驥沒有去過陝州,對那裡的情形很不熟悉,想不明白。

“這就得從地勢來說了,因爲西夏佔有地利!”王韶右手重重在陝北之地一砸,道:“兄弟,你是知道的,從西夏開始,到陝州北部,再到關中,這地勢是一地比一地高。陝州比關中高,而西夏比陝州北部高。兄弟,你是帶兵的,你說這意味着甚麼?”

“這是居高臨下,意味着無盡的便利!”吳驥對兵道是越來越精通了,一語道破。

“沒錯!”王韶大聲贊同,狠狠點頭,道:“西夏對大宋用兵,歷來是居高臨下,佔盡了便宜,這是大宋對付不了西夏的一個重要原委。當然,大宋之軍戰力不強,不能振大宋聲威,纔是最重要的原委。再加上,一旦打進關中,得到關中八百里秦川,西夏的國力就會驟升好幾倍,你說,西夏不對大宋用兵,還能對誰用兵?”

王韶把宋朝與西夏數十年戰爭的原因道盡了,吳驥不住點頭,恍然道:“原來如此!這一次,大宋與遼國勢必大戰一場,西夏要是不趁此機會對大宋用兵,就不是西夏了。”

“是啊!”王韶不住點頭,道:“這機會,西夏等了數十年都沒有等到。若是大宋與遼國大戰一場,西夏肯定會出兵。一旦丟了陝州,丟了關中,司馬光之流一定會反撲,他們的口水就足以把我輩淹死!”

要是陝州和關中丟了,反對派的良機就出現了,肯定會反撲。

“官家問我們需要多少西兵,就是在問我們的成算有多大。”王韶臉色一肅,眉頭緊擰。

“王樞密,即使司馬光、韓琦、呂公著他們反撲,頂多就是衝着我們來,你怎生說官家有可能保不住呢?”對這問題,吳驥還真是想不明白。

“這就得從朝中局勢說起。”王韶左右一打量,壓低聲音,道:“這得從太皇太后說起來。”

“太皇太后?”吳驥壓根就沒有聽過這個人,王安石變法夭折,好象也沒有這個人吧?

“真正反對變法的不僅僅是司馬光、韓琦、呂公著這些反對派,還有宮中的太皇太后。”王韶的聲音更低了,只能吳驥聽得到:“司馬光、韓琦、呂公著這些人雖然反對新法,官家還真沒把他們放在心上。他們不過是明裡鬧罷了,官家要殺他們,要發配他們,不過就是一道聖旨罷了。之所以不動他們,那是因爲太皇太后。”

(未完待續)

第59章 惡戰(下)第100章 巔峰對決(下)第35章 精兵之路第30章 借雞生蛋第11章 大宋第一第10章 吳驥練兵(上)第50章 強硬迴應第108章 華夏一家親(三)第68章 西夏的謀劃(下)第22章 吳驥的條件第15章 氣象一新第13章 西夏震恐(下)第40章 出其不意第77章 你,可以滾了第76章 宋神宗的誓言第21章 斬來使第一 卷大軍壓境第16章 遼國的陰謀第109章 燕雲光復(四)第54章 妙計守城第92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八)第39章 耶律洪基第39章 解決女真第103章 驚天大戰(一)第25章 齊雲社第4章 重續輝煌(中)第51章 大練兵第73章 雄州大捷第12章 夏州之戰(下)第14章 破虜弓第105章 伏屍千里(二)第29章 響亮的耳光第33章 絕不同流合污第93章 瘋狂反撲第59章 惡戰(中)第98章 橫掃千軍第75章 王韶說宋神宗第2章 宋神宗第16章 遼國的陰謀第89章 除夕流血夜(二)第76章 汴京的怪現象第5章 災難第40章 契丹末日第92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四)第5章 肅清朝堂(上)第36章 遊子歸來第69章 神兵天降第1章 死去活來第89章 除夕流血夜(一)第23章 囂張的契丹人第84章 大舉進軍第42章 吳氏採礦法第21章 王韶第44章 戰雲密佈第43章 大軍壓境第17章 河西震動第60章 天大的勝利第20章 滅西夏之策第一o七章 幽州光復三第26章 周世宗第65章 轟傳天下第11章 痛並快樂着第40章 契丹末日第94章 兩軍對陣第109章 燕雲光復(六)第105章 伏屍千里(一)第20章 奇才!奇才!第39章 霹靂彈發威第31章 財源廣進第89章 除夕流血夜(三)第109章 燕雲光復(一)第一o七章 幽州光復一第13章 西夏震恐(上)第65章 危急關頭第19章 打賭第25章 大唐遺民第104章 中計了第73章 相互算計第1章 雄心萬丈第33章 滅西夏之戰(三)第61章 復仇的怒火第2章 宋神宗第33章 自投羅網第78章 緊鑼密鼓第89章 除夕流血夜(九)第92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四)第62章 我們會回來!第97章 叫囂千軍第18章 異族驚懼(下)第53章 再度圍城第72章 活捉耶律明第8章 耶律洪基的決斷第36章 揚眉吐氣第14章 會師河西(下)第9章 招兵買馬第27章 西兵的變化第24章 痛打遼狗第43章 大劫特劫第70章 曹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