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

且說黃巢、柴存指揮大齊中軍在金華山設伏,大敗董昌、錢鏐的三萬八都軍,董昌折兵大半,狼狽地逃回諸暨,不敢出戰。

與此同時,徐唐莒、蓋洪、費傳古率領大齊第五寨兵馬猛攻睦州,李暢之、徐淑堅守待援,戰事呈膠着狀態。

費傳古獻計道:“徐寨主,董昌新敗,浙東唐軍奪氣。根據探馬偵知的情報,高駢在饒州調兵遣將,派出了幾路兵馬到各地征剿義軍。嶽靈飛壓力很大,爲了配合大齊第四寨的反圍剿鬥爭,使黃王主力順利進入福州,我軍必須拿下睦州!將唐軍牢牢粘住!”

“是啊,黃碣、李滔、湯臼、袁邠的二萬援兵,也正向睦州趕來,張璘、樑纘、張守一、龐從的五萬大軍也向睦州壓來,目前已經進入歙州境內,如果我們不能在這二路唐軍合圍前拿下睦州,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徐唐莒緊鎖眉頭。

蓋洪說道:“徐寨主不必過慮,歙州尚有大齊數千駐軍,足可堅守一陣,我願提一旅之師,前往林歷山,抵禦張璘這一路圍剿軍。”

徐唐莒點點頭,說道:“蓋洪兄弟所言極是,我讓葉翔與你同行,你倆率五千人馬,速赴歙州,到林歷山一帶駐防,堅決擋住張璘!”

“蓋洪縱然肝腦塗地,也要和葉翔死守林歷山,阻止張璘圍剿軍東進歙州!”蓋洪慷慨陳辭。

“請徐寨主放心,我一定和蓋洪哥哥守住歙州!”葉翔拍了拍胸脯,大聲說道。

蓋洪、葉翔點兵走後,徐唐莒、費傳古、劉鶯、常宏、王玫等人繼續研究破敵之策。

王玫說道:“黃碣、李滔、湯臼、袁邠這一路唐軍,必然經過紫溪。在紫溪一帶,有一支綠林武裝,在那裡活動,爲首的叫朱直管、王知新,此二人皆當世豪傑,爲人耿直,因痛恨官府壓榨百姓,才拉起一支隊伍,嘯聚山林,現在也有近萬兵馬了。我願前往紫溪,與朱直管、王知新達成合作。只要這二位好漢願意幫助我們,則黃碣這一路援兵就可以解決了!”

費傳古微微一笑:“王玫兄弟,真是英雄虎膽,令人欽佩,我認爲此計可行,必須馬上實施!朱直管、王知新的隊伍和我們合作後,牽制了黃碣的二萬援兵,則睦州定能拿下!”

“那好,王玫兄弟,我撥給你三千人馬,前往紫溪,與朱直管、王知新見面,提出我們的要求,達成合作,牽制黃碣這一路兵馬。”徐唐莒說道。

“我一定完成這個任務!”王玫說完,轉身離開了中軍帳。

常宏奮然道:“徐寨主,經過連日激戰,睦州守軍的防禦能力已大大下降,我願率敢死隊,突入睦州外城,請徐寨主允准!”

“好,常宏兄弟,我撥給你三千精兵,組成敢死隊,猛攻睦州。我和劉鶯領兵一萬,組成第二梯隊,費先生帶兵駐守營寨。”徐唐莒信心滿懷。

第二天,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第五寨將士已經吃好了早飯,攻城器械源源不斷地從營寨中拉出,佈置在睦州城北。常宏率領三千名敢死之士,也來到城北,徐唐莒、劉鶯打馬揚鞭,率領一萬精兵,在常宏一軍後面佈陣。但見大齊攻城隊伍,盔明甲亮,刀槍耀日,煞是威風。

常宏大叫:“李暢之、徐淑,你們想固守睦州,等待援兵,那是做夢!董昌已經在金華山慘敗,睦州之圍解不了,你們只有歸順大齊,纔有活路!”

李暢之、徐淑聽了,十分緊張,在城頭上面面相覷。徐淑說道:“李將軍,現在睦州只有六千多兵馬了,且大多帶傷。如果我們死扛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條。看徐唐莒這次的攻城架勢,是非要拿下睦州不可!董帥三萬精銳,去救援婺州,全打了水漂。黃碣這一路兵馬,肯定破膽,行進速度快不了。張璘這一路援兵,要經過歙州賊寇防區,賊寇必然要全力攔截。我認爲現在只有從水路逃到杭州去,給八都軍留點種子吧!”

“徐將軍,你速去準備船隻,將傷員安置到船上,前往杭州吧。我在這裡抵擋一陣,掩護傷員撤退。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再拼下去,我們都得完蛋!”李暢之無奈地命令。

“遵命!”徐淑說完,轉身離開了城頭。

“常將軍,能不能緩一緩攻城?我和部下商量一下,好不好?”李暢之裝出一副可憐相,對常宏喊道。

常宏聽了,猶豫了一下,喊道:“李暢之,別婆婆媽媽的,我最多給你半個時辰考慮。半個時辰裡投降大齊,我就饒你不死!”

“謝謝常將軍,我這就去和部下商議!”李暢之拱了拱手,離開了城頭。

徐唐莒在後軍,見前面沒有動靜,連忙帶了幾個親兵,催馬趕到常宏身邊,問道:“常宏兄弟,爲何遲遲不攻城?”

常宏把剛纔之事說了一下。

徐唐莒一聽,可着了急了,拍了拍常宏的肩膀,說道:“常宏兄弟,你中了李暢之的緩兵之計了!你不想想,如果李暢之有降意,早就開城了。我估計李暢之、徐淑要帶兵從水路逃跑,其十有*,會從浙江東下杭州。我命令你,馬上攻城,我讓劉鶯帶兵到浙江攔截向杭州方向奔逃之敵。”

“李暢之,你這個滑頭,竟敢戲耍常大爺!”常宏聽了徐唐莒的話,恍然大悟。

“大齊將士們,奮勇前進,攻入睦州!”徐唐莒高舉方天畫戟,下達了攻城命令。

“弟兄們,給我衝!”常宏環眼圓睜,揮舞着虎頭雙鉤,第一個向北城門衝去。

霎時間,鼓聲大作,義軍的拋石機開始發動,飛石砸得城牆上的唐兵四散奔逃,一陣密集的箭雨後,義軍敢死隊迅速架起飛橋,搭起雲梯,吶喊着殺向城頭。

唐軍開始還擊,殺聲震天。徐唐莒命令義兵將猛火油車推到北城門,猛燒城門,城門口燃起了熊熊大火,義兵接着用衝車反覆衝撞城門,城門很快就倒塌了下來。常宏一馬當先,殺入城中,接連打翻了好幾個唐兵,守城唐兵見狀,紛紛潰逃。

李暢之早就到了城南,指揮唐兵撤退到浙江北岸,跳上了大木船,傳令揚帆起航,直向杭州逃去。半路上遇到劉鶯率領水軍擋住去路。

劉鶯高叫:“李暢之,你這個滑頭,欺騙常宏將軍。想從水路逃跑,沒門!”

李暢之命令部下駕船向劉鶯的船隊衝去,雙方在江面上一場混戰,李暢之終於突破義軍的防線,溜走了。

此戰,睦州唐軍三停去了一停,李暢之、徐淑保住了大部分的軍馬和很多軍需物資,總算爲董昌的八都軍留下了一點本錢。

徐唐莒傳令出榜安民,收繳府庫錢糧,在睦州一帶積極招兵買馬,增強實力。

王玫領兵到了紫溪後,馬上與朱直管、王知新取得了聯繫,朱、王二位頭領素來欽佩黃巢起義軍,經過商議,決定率部投奔大齊,在徐唐莒麾下效力。

黃碣一軍,走走停停,到了紫溪一帶,被王玫、朱直管、王知新的兵馬擋住去路,只得紮下大營。不久,黃碣知道了董昌兵敗金華山、睦州失守等消息,就決定撤兵回杭州。

王玫、朱直管、王知新在黃碣一軍撤退途中,指揮義軍奮勇追殺,殺得唐兵積屍數十里,黃碣、李滔、湯臼、袁邠的二萬八都軍,折損過半,退入杭州。

睦州、紫溪一帶戰火剛停,歙州狼煙又起,蓋洪、葉翔率領五千人馬馳援林歷山,恰遇張璘、樑纘、張守一、龐從率領五萬唐軍趕來。蓋洪、葉翔指揮義軍在林歷山一帶層層設防,張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半個月後,才指揮唐軍突破了義軍在林歷山的防禦陣地。

蓋洪、葉翔帶兵退入歙州,動員軍民協力守城,並派信使向徐唐莒求救。徐唐莒此時已經在睦州站穩了腳跟,採納費傳古之計,命令常宏、王玫、朱直管、王知新帶兵二萬,前往歙州,在城外紮營,牽制張璘軍馬。

張璘帶兵猛攻歙州,蓋洪、葉翔帶領歙州軍民死戰不退,唐軍始終不能突破歙州城垣。常宏、王玫、朱直管、王知新率軍趕到歙州城外,安營紮寨後,不斷襲擾唐軍,張璘損兵折將,只得按兵不動,向高駢發去告急文書,要求高駢大軍東下歙州,合擊義軍。

一日,徐唐莒請費傳古到自己住所喝酒,劉鶯在一旁作陪。席間,徐唐莒說道:“費先生,自從你下山後,妙算如神,多次使大齊第五寨化險爲夷,義軍力量一步步得到增強。唐莒感謝先生的大力支持,這杯酒,算是唐莒的謝恩酒!”說完,徐唐莒一仰脖子,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費傳古微微一笑,拿出銅笛,用左手食指輕輕敲擊着笛孔,感慨道:“自從離開了赤山島,我就一直和你並肩戰鬥,從洞庭湖畔,到了浙江邊。如今黃王主力受阻於仙霞嶺,到福州,有三條路可走,走仙霞嶺,似笨實靈。我之所以向黃王提議取道仙霞嶺,是經過認真分析的。”

徐唐莒問道:“先生不妨細細道來。”

費傳古說道:“徐寨主,由浙入閩,原先只有二條路可走,一條是走陸路,一條是走海路。走陸路,就是常山——玉山——鉛山——武夷山這個路線,海路因爲歷代王朝多加禁止,所以百姓們很少選擇。但浙閩陸路,唐軍重兵把守,死打硬拼過去,大齊的軍力將極大受損,也就失去了到南疆整軍備戰的意義。我思忖再三,認爲在仙霞嶺劈山開路,就能直趨建州,出其不意地佔領建州!拿下了建州,福州就在我軍掌中!”

徐唐莒繼續問道:“費先生,仙霞嶺山勢險峻,你怎麼斷定能夠打開一條通道呢?”

“我曾遊歷四方,到了仙霞嶺一帶後,發現有少數百姓上山砍柴、捕獵,踏出了一條羊腸小道,我從仙霞嶺的岩石質地和地理位置進行分析,認爲完全可以繼續向南,打開一條穿越仙霞嶺的山路來!這樣,浙閩之間,就能出現一條新的陸路!用於軍事,乃是天賜險徑!仙霞嶺之路打通後,縱有百萬唐軍追擊,也能扼住其首,使其不能逾嶺而進。”

徐唐莒大喜,稱讚道:“費先生精通天文地利、兵書戰策,真乃孫武再世,唐莒欽佩之至!”

劉鶯“咯咯”一笑,將剛溫好的一壺米酒倒入徐唐莒、費傳古的杯中,柳眉一揚,脆聲說道:“你倆聊來聊去,酒也涼了,這酒剛溫好,趁熱喝吧!”

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十七章 唐僖宗出逃第三章 戰濮州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七章 摧樑折柱《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三章 戰濮州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二十一章 將星殞落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二十九章 霹靂手段(3)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