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

聞言。

扶蘇一下愣住了。

劫富濟貧的‘搶’?這話是什麼意思?

政令之下,還能分出貧富?

若是朝廷政令真有如此作用,朝廷又哪來這麼多狀況。

他拱手道:“還請先生明說。”

他正襟危坐,身子微微前傾,做出傾聽模樣。

嵇恆面色淡定,他身子慵懶的躺在躺椅上,問道:“天下有錢的是哪些人?”

扶蘇思索了一下,緩緩道:“當是貴族、豪強、貪官污吏,還有便是朝廷賞賜的高爵位之人,除此之外,便是一些經營暴利行業的商賈,像是經營巴蜀的巴氏,經營馬匹的烏倮氏等商賈,除此之外,便沒有太多了。”

嵇恆點頭,笑道:“那他們手中的財富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的?”

扶蘇狐疑的看了嵇恆一眼,又道:“多是以錢幣,糧食,布匹的形式存在。”

“那天下錢幣,又是何錢?”

“自然是秦半兩。”扶蘇不假思索的開口。

隨即。

他似想到了什麼,面露一抹猶豫之色,狐疑道:“不過張蒼曾給我提及過,大秦雖法定錢幣是秦半兩,但放眼天下,秦半兩的數量相較還是太少了,所以在關東很多地方,六國錢幣依舊能用,而且流通量不低。”

嵇恆又道:“底層黔首、奴隸有錢嗎?”

扶蘇搖頭。

他沉聲道:“底層的黔首、隸臣朝不保夕,幾乎吃了上頓沒下頓,怎麼可能存餘下錢糧?若是地方黔首跟隸臣有錢,朝廷也不至於很多時候都只能徵發徭役了,這不就是因爲收不上來錢,讓他們用勞力來抵換。”

“沒錢!”

嵇恆笑了笑,笑容很陽光。

他淡淡道:“那依你的意思,便是六國的錢幣,都在地方豪強、貴族、貪官污吏手中?”

“自然是如此。”扶蘇道。

“那如果這些‘錢’真的作廢了呢?”嵇恆冷笑道。

扶蘇瞳孔一縮。

他思索了一下,沉聲道:“那無疑是讓這些手中留着大量六國貨幣的豪強、貴族、貪官污吏,一下子被‘搶劫一空’,但正如我前面所說,朝廷是拿不出這麼多秦半兩的,朝廷雖有心這麼做,但實在是力不從心。”

“而且地方也不會聽從。”

“只會陽奉陰違。”

“何況真推行下去,地方恐要亂套了。”

“正因爲此,很多時候,朝廷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爲實在沒其他辦法。”

“而且這麼做,豈不是要將地方得罪個遍?”

嵇恆輕笑一聲。

他目光微闔,眼中閃過一抹冷色,淡淡道:“用不着得罪全部,只要做到拉攏、分化就行,至於地方的豪強、貴族,到時地方官府自己就會去解決。”

“這是何道理?”扶蘇眉頭一皺:“如果朝廷真的嚴令廢除其他貨幣,地方官府中不少官吏也會損失慘重,如此情況下,又豈會跟朝廷站在同一隊列?又怎麼會去針對貴族跟豪強?”

扶蘇一臉不解。

嵇恆冷聲道:“只要利益足夠大,沒有什麼不可能。”

扶蘇默然不語。

等待着嵇恆給出解釋。

嵇恆緩緩坐直身子,淡淡道:“六國貨幣本就不爲秦律所容,徹底廢棄,也是理所應當,過去之所以做不到,是因爲天下沒有這麼多流通的秦半兩,因而秦廷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如果天下秦半兩的數額一下上去了,那六國貨幣,還有流通的必要嗎?”

扶蘇搖頭。

他冷聲道:“如果天下有這麼多秦半兩,自然是不需要其他貨幣。”

“那就讓天下有這麼多。”嵇恆堅定道。

扶蘇蹙眉。

他看着嵇恆,凝聲道:“可天下沒有啊?”

“那就造。”嵇恆道。

扶蘇眼中的疑惑之色更濃了。

嵇恆繼續道:“朝廷造不出來,那就放開限制,將鑄幣權下放到地方,容許地方私鑄,不過對於私鑄的錢幣,朝廷卻要嚴格要求,必須達到秦半兩應有的質地,不然不需流通。”

聞言。

扶蘇臉色大驚。

他一臉驚駭道:“先生,這可不是什麼小事,鑄幣權一旦下放,豈不意味着,地方可以隨意鑄造?這樣下去,天下還不亂了套?”

嵇恆擺手,平靜道:“你想的太表明了。”

“秦半兩,秦半兩,最關鍵是在這個‘秦’字上。”

“只要是秦半兩,便容許在天下流通,也一律被視爲法定貨幣。”

“誠然。”

“這會造成地方私鑄錢幣氾濫。”

“但想氾濫成災也沒有那麼容易,鑄幣是需要時間的,而且關東六地,更多的是原六國的貨幣,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天下都會不斷進行貨幣更替,過去的六國貨幣,也會逐漸爲秦半兩取代,惟有等到這些貨幣全部更替完成,天下貨幣纔會開始進入到大氾濫,而這注定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短則數年,長則十幾年。”

“而大秦本身就發行的秦半兩,貨幣更替對朝廷沒有任何影響。”

“貨幣更替真正影響的是有六國貨幣的人。”

“當朝廷宣佈下放鑄幣權的時候,這些人手中的六國貨幣,一下子就成了廢幣,不說是一文不值,至少會大幅貶值。”

“而這就是我說的搶錢!”

“將原本貴族、豪強、貪官污吏手中的錢,直接搶掉。”

“朝廷此舉固然不能直接從中獲利,但地方勢力鑄幣之後,定然是要花出去的,而花出去,則意味着會產生稅收,朝廷通過前面的舉動,已對關東經濟有了一定掌握,便能不斷從中徵得稅收,貨幣的更替階段,也是朝廷稅收大幅提升的階段。”

“等天下錢幣替換完成。”

“朝廷再將錢幣的鑄幣權收回即可。”

“如此一來。”

“朝廷僅用幾年時間,就將過去貴族、豪強積累的財富,全部劫掠一空了,而沒有了幾十上百年的積累,貴族、豪強在天下的影響力將會大跌,到時又豈能成事?”

聞言。

扶蘇只感覺腦海一片轟鳴。

他從來沒有想過,貨幣還有如此辦法?

嵇恆淡淡道:“天下貨幣的流通,其實很簡單,便是購買力。”“而具有購買力的錢幣,又分爲良幣跟劣幣,其實就只是貨幣裡金銀銅含量的多少罷了,然而實際天下還有另外一種劣幣,並非是因爲質量差,而是因爲天下正式的貨幣太少,不得不使用的替代品,正常國度之下,是不該存在這種劣幣的。”

“然而正式貨幣的量太少,漸漸地,劣幣也就成了主流。”

“究根結底。”

“其實就是良幣跟劣幣具有相同的購買力,過去秦半兩的鑄幣權在朝廷,地方沒有秦半兩的鑄幣權,而一直使用布匹或者糧食購買東西,實在太過麻煩,故六國貨幣便再度盛行起來,而六地過去本就流通六國貨幣,自然很容易爲六地民衆接受,因而不爲官方認可的六國貨幣,也就有了跟秦半兩同樣的購買力。”

“漸漸地。”

“劣幣取代了良幣。”

“在關東更已是劣幣風行。”

“但如果朝廷下放鑄幣權,那就意味着良幣會增加。”

“而這同樣也意味着,劣幣的購買力,將大幅減弱,甚至失去購買力,而這也意味着六國貨幣會大幅貶值,換句話說,若是你手中有兩枚貨幣,一枚是秦半兩,一枚是六國貨幣,你會優先使用什麼貨幣?”

扶蘇幾乎沒有考慮,直接道:“六國貨幣。”

“那如果市面上只流通秦半兩呢?”

扶蘇苦笑道:“那自然就只能用秦半兩了。”

“而這也意味着六國貨幣購買力喪失了,完全成了無用的貨幣,或許可以重鑄,但若是秦半兩的規格較高,這也就意味着這些六國貨幣回爐重鑄會折損更多,那對於地方貴族豪強的打擊不言而喻。”

“鑄幣權之所以重要,最主要的原因是鑄幣稅。”

“也就是鑄造貨幣的利潤。”

“若是鑄造秦半兩貨幣的購買力是十,其中採礦、熔鍊、鑄造等成本加起來是一,那中間的差價九,便是鑄幣稅,朝廷也正是憑着這個鑄幣稅,從天下換取大量利益。”

“相較於鹽鐵的暴利,鑄幣其實更爲暴利。”

“正因爲此。”

“鑄幣權一直爲朝廷壟斷。”

“而且若是錢幣大量增發,那也意味着同樣一枚秦半兩,在天下的購買力下降,這也意味着其他人手中的錢幣價值被稀釋了,但另一方面,朝廷手中的財富就會增加,這同樣是一種鑄幣稅。”

“朝廷若是下放鑄幣權。”

“底層民衆自然是沒有權力去弄的。”

“這鑄幣自然就落入到了有錢有勢有權的人手中。”

“所以當秦令頒佈下去之後,天下的豪強、貴族、富商,都會在這場鑄錢的狂歡中,瘋狂的積累財富。”

“但能夠擁有銅礦的註定是少數。”

“這也意味着,天下不少貴族、豪強、富商的貨幣,會大爲貶值,能夠鑄錢的人,相當於是將這些人原本手中積累的財富給搶了過去,故原本鐵板一塊的關東,自然而然就產生了矛盾,也就有了分化打壓的基礎。”

“而能夠控制銅礦的大多都是實際掌權有勢的。”

“面對這天降的利好,又豈會去站在朝廷對立面?對於其他貴族豪強的指責,恐根本就不會在意,甚至還會主動出手將這些人給打壓下去,如此一來,朝廷便跟地方有權有勢的羣體站在了同一邊,然後一統針對‘失勢’的一方。”

“這如何是不利於朝廷呢?”

聞言。

扶蘇嘴巴張得大大的。

他已經徹底被嵇恆的想法震驚住了。

貨幣的鑄幣稅是很高的,而且一定是暴利,也會高於鹽鐵的暴利,若是朝廷收了鹽鐵的經濟大權,卻下放了鑄幣權,這對於地方而言,同樣是一次艱難的抉擇,利益動人心,在如此利益面前,恐大多數人恐會妥協。

最終就演變成了。

朝廷跟地方聯手針對‘失勢’的羣體。

而這部分人原本跟地方有權勢的羣體是天然盟友。

一來一回。

朝廷兵不血刃的收回了經濟大權,同時將大量的貴族豪強打壓了,甚至都沒有耗費太多的心力。

可謂是一舉多得。

扶蘇拱手道:“先生高見,扶蘇佩服。”

嵇恆繼續道:“如此還不夠,因爲下放了鑄幣權,你並不知這些人會私鑄什麼錢幣,若是全都鑄造劣質錢幣,反倒會逼的地方民衆重新使用六國貨幣,因而還當同時推出一個‘稱錢衡’的東西,專門稱貨幣重量,這個東西其實並不起眼,甚至還顯得很消極,因爲這近乎是直白的告訴天下,朝廷已管不了你們私鑄錢幣了。”

“但若是天下小看‘稱錢衡’,那就真的大錯特錯了。”

“稱錢衡不是給鑄幣的人看的。”

“而是給底層看的。”

“讓他們能夠區分出良幣跟劣幣。”

“在下放鑄幣權後,貨幣擁有者是鑄幣者,這些人擁有這麼多錢幣,自然是要用出去的,然而若是底層民衆能夠區分良幣跟劣幣,你認爲底層民衆會收良幣還是劣幣?”

扶蘇不假思索道:“自然優先良幣。”

“而大秦律令規定,所有的交易媒介,無論黃金、銅錢、布匹,都有固定的比價,並且強制良幣與劣幣的購買力相同,誰都不能質疑錢幣的好壞,就算是官府也不行,更不能對錢幣進行挑挑揀揀。”

“所以接下來便要廢掉這條律令。”

“這也意味着,良幣跟劣幣不再擁有相同的購買力。”

“這樣一來,如果民衆拿着良幣去買東西,可以要求商家少收點錢,或者多給點貨,如果拿着劣幣去買東西,那商家則可以要求加價或者少賣你點貨,而在市場自發的選擇下,底層民衆會越來越傾向於使用質量更好的良幣。”

“這也會加劇這些貨幣之間的競爭。”

“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嵇恆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扶蘇沒有開口。

他皺眉沉思了一下,面露駭然道:“爲了能讓自己鑄就的錢幣花出去,他們只能大幅提升錢幣的質量。”

嵇恆點了點頭。

“這就是我所說的良幣驅逐劣幣。”

“而想做到良幣驅逐劣幣,就需要做到我前面說的兩個要求。”

“一個是民衆能區分出良幣跟劣幣。”

“第二個則是良幣跟劣幣不再擁有相同的購買力。”

“而在市場自然的選擇下會直接演變成良幣驅逐劣幣。”

“原本想不勞而獲,輕易謀取大量利益的權勢階層,最終不得不提高標準,也不得不吐出更多的利潤,而在商品交易之中,朝廷則能不斷收取商稅,與此同時,還能將一部分‘劣質’豪強跟貴族,從天下給剔除出去。”

“繼而實現一舉多得。”

“等天下人反應過來,朝廷早已強大起來。”

“這同樣是一場陽謀。”

“以暴利爲引。”

第217章 扶蘇的政見!(求月票)第334章 說服朝臣!(23)第25章 矯枉必須過正!(求收藏)第488章 我笑你不懂經濟!(求訂閱)第420章 貨幣同樣是大一統戰爭的延續!(求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155章 法律能滯後,但法官不能!(求訂閱喝酒了,emo一下第281章 扶蘇的醒悟!(求訂閱)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314章 殷通的心思!(24)第133章 案問莫服!(求訂閱)第127章 治國論之,當行雜(求訂閱)第283章 我,閻樂,大秦丞相?(求訂閱)第402章 大政:不懈怠,不折騰!(求訂閱)第355章 羅網網羅天下!(求訂閱)第241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求訂閱)第485章 百官共監之!(求訂閱)第425章 要當就當‘皇商’!(求訂閱)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100章 爭鋒!(一)第129章 大秦皇室太貪了!(求訂閱)第15章 秋月刑殺!(求收藏)第260章 天象背後的真相!!!(求訂閱)第332章 爲的不是賢,是維穩!(明天開始三第143章 壞!!!(求訂閱)第101章 爭鋒!(二)第171章 牝雞司晨,必致災禍!(求訂閱)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239章 君是君,臣是臣!!!(第三更,求第321章 幹大事豈能惜身?(24)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第76章 我的命也不長!(求收藏)第34章 厚顏無恥!(求收藏)第427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求訂閱)第225章 以儒之法制儒!(求訂閱)第196章 這是我扶蘇的承諾!(求訂閱)第498章 設立‘吹風’報!(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86章 官山海!(求收藏)第232章 張蒼:爲何總有人想害我?!(六千第83章 懷璧而不自知!(求收藏)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338章 貴賤無序,何以爲國?!(求訂閱)第460章 虛晃一招,滅陳攻趙!(求訂閱)第314章 殷通的心思!(24)第364章 張蒼的錢糧之見!(求訂閱)第356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442章 最後的輓歌!(求訂閱)第8章 請罪又求情!(求收藏)第130章 犧牲皇權,成就大秦?!(求訂閱)第20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訂閱)第417章 掌御天下兵馬!(求訂閱)第482章第195章 雲中等君來!(求訂閱)第37章 窮者變,變則通,通則達!(求收藏)第137章 蝴蝶振翅!(求訂閱)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166章 民最可欺,也最不可欺!(求訂閱)第389章 離間匈奴,恩賜商賈!(求訂閱)第286章 請御史教我!!!(求訂閱)第102章 爭鋒(三)第248章 只是一場大換人罷了?(求訂閱)第155章 法律能滯後,但法官不能!(求訂閱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148章 我張蒼命苦啊!(求訂閱)第294章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求訂閱)第42章 唯一的變法者!(求收藏)第396章 計成,伏殺!(求訂閱)第93章 大丈夫謀天下!(求訂閱)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286章 請御史教我!!!(求訂閱)第255章 天下的戰爭結束了!(求訂閱)第266章 此乃務實陰陽之爭也!(求訂閱)第290章 相較關東之士,諸位纔是‘秦人!’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第416章 韓信:我能帶你們斬獲軍功!(求訂第435章 朕不信任何人!(求訂閱)第68章 人事之要,政見心界!(求收藏)第149章 一環扣一環!(求訂閱)第184章 嬴政宮外的影子?(六千字第一更)第134章 宦及知於王!(求訂閱)第126章 落水沉船!(求訂閱)第22章 從俗而治!(求收藏)第271章 天下關係下的法家!!!(求訂閱)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342章 大秦新政兮,綿綿無疆!(求訂閱)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82章 君之下,皆爲民!(求收藏)第63章 疲秦之術!(求收藏)第476章 決裂?!(第一更)第342章 大秦新政兮,綿綿無疆!(求訂閱)第472章 ‘鍾’恆接旨!(求訂閱)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