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朝堂之上,總歸是暮氣多了一些

咸陽。

今日早朝,不再是那位有着雷霆手段的年輕天子上朝。

而是那位已經退居幕後,看那潮起潮落的年邁太上皇代理朝政。

廟堂之上。

這位曾經親自馬踏六國,建立了如今這偌大大秦的年邁老者看着下方一張張熟悉的面孔。

竟是沒來由地長嘆了一口氣。

此刻的他坐在那龍椅之上,卻是再無往日那般氣吞山河的氣勢。

已是垂垂老矣的他,第一次在羣臣面前逐漸顯露疲態。

“見過太上皇!”

伴隨着這位曾經坐在了龍椅子上,今日又是再次坐於龍椅子上的年邁老者入座。

下方的文武百官皆是齊聲高呼。

人人面色凝重,好似是在新的時代見到了舊時代的人一般。

始皇帝看向下方的文武百官,緩緩開口說道:“諸位愛卿,寡人此番乃是替陛下代理朝政。”

“倘若是諸位有什麼事情想要稟報,那麼儘管稟報便是,寡人能夠作出定奪。”

聽着始皇帝的話語,一位曾在廟堂之上身居要職,如今卻是成了邊緣人物的年邁文臣緩緩走出了隊列。

對着此時坐在龍椅之上,那個自己扶持了半生之人,開口說道:“太上皇,陛下如今剛剛坐上龍椅,便是大刀闊斧拿我等開刀。”

“如今的大秦本就岌岌可危,可容不得陛下那般胡來的行徑啊!”

“我等懇請太上皇幕後聽政,以免陛下做出過激之舉!”

當這位年邁文臣的話語出口之時,距離他極近的幾位文臣武將頓時間朝着旁邊退去幾步。

生怕被殃及池魚!

始皇帝坐在龍椅之上,看着那位年邁文臣,出聲詢問道:“若是寡人記得沒錯,你應當是曾經擔任過黔中郡郡守的樑大人吧。”

“沒想到太上皇還能夠記得微臣,微臣受寵若驚!”

年邁文臣渾身一顫,對着龍椅上的始皇帝就是跪了下去。

“樑大人不必如此,當初黔中郡屢屢遭到百越的襲擾,也幸得樑大人來穩住民心,才讓民心不散。”

“寡人對於樑大人也是推崇備至。”

“只不過沒想到樑大人都已經這般蒼老了。”

始皇帝看着這位年邁文臣,不由得唏噓道。

後者聞言,一聲長嘆:“回稟陛下,微臣已過從心之年。”

“廟堂之上,如同樑大人這般年事已高之人怕是不在少數吧。”

始皇帝點了點頭,突然間開口問道。

後者微微一愣,不明所以。

不過始皇帝很快便是說出了這句話的用意。

只見他緩緩一揮衣袖道:“現如今的廟堂之上,諸位不覺得暮氣沉沉嗎?”

“偌大的一個大秦的廟堂之上,已經多少年沒有響起年輕人的聲音?”

“諸位覺得自己曾經有功於大秦,就能夠一直佔據着廟堂之上的位置,不爲後人讓賢嗎?”

說到這裡,始皇帝微微停頓片刻。

再度開口說道:“廟堂之上,可謂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諸位愛卿既然已是垂垂老矣,爲何不能與寡人一般退位讓賢。”

“讓這個廟堂之上如同三十年前一般,有着年輕文臣出謀劃策,也有着年輕武將征戰沙場。”

“不好嗎?”

當始皇帝的這句話說出口後,原本還一片竊竊私語的廟堂之上瞬間便是鴉雀無聲。

就連那位曾經擔任過黔中郡郡守的樑大人此時也是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涼氣。

他甚至有些懊悔自己爲何要在此刻站出來。

看着衆人一片沉默不語,始皇帝清楚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緩緩開口說道:“寡人如今不是大秦的皇帝,但是寡人還是想要說一句。”

“諸位愛卿想要在廟堂之上爲大秦貢獻出自己最後的餘力,這一點,寡人沒有意見,也無可厚非。”

“但是想必諸位也知道,我大秦從不養閒人,既然有人在這裡是爲了家中後輩鋪路,那麼這條路鋪了三十餘年,甚至是四五十年,總歸是鋪好了吧。”

“無大才,無大能者,即便是費盡心機入了廟堂,那又會有着何等作爲?”

“我大秦,從不缺人,更不缺有識之士。”

“希望諸位愛卿能夠想清楚這件事,莫要讓寡人爲難,更不要讓那年輕天子爲難。”

伴隨着始皇帝的這句話落下,在場的衆多文臣武將皆是選擇了默不作聲。

他們清楚這一次始皇帝的話語就是衝着他們而來。

朝堂之上皆是暮氣。

這...倒也是個事實!

只不過他們都在爲自己家族的後輩鋪路。

只要他們這些文臣武將還能夠站在朝堂之上,那麼家族之中便是能夠多着幾分底氣。

一旦他們退居幕後的話,那麼如今那踏破自家門庭的景象必然會變得門可羅雀。

畢竟,人嘛,總是想攀附高枝的多一些。

就在廟堂之上陷入到一片沉寂之時。

一道公鴨嗓在大殿之外響起。

“太上皇,有人攜密信稟報!”

坐在龍椅之上的始皇帝微微皺起眉頭。

緩緩開口說道:“宣他進來。”

不多時,只見一位身着制式甲冑,渾身上下散發着肅穆之氣的甲士從大殿之外走了進來。

當看到坐在龍椅之上的太上皇之時,猛然間跪伏在了地上。

高聲道:“大雪龍騎軍將士,見過太上皇!”

“大雪龍騎軍?”

“聽聞你有密信要上呈?”

始皇帝看向下方那位身着雪白甲冑的大雪龍騎軍將士。

出聲詢問道。

後者點了點頭,緩緩從懷中拿出一封密信,遞向始皇帝。

始皇帝微微擺了擺手,身旁的太監便是將密信呈了上來。

那位大雪龍騎軍將士此時開口說道:“太上皇,我乃是徐統領留在咸陽城內的探子,此番暗中跟隨陛下前往琅琊郡。”

“卻是在半路之上遇到了一些意外,具體情況都已經在此詳細列舉出來,還請太上皇過目。”

伴隨着這位大雪龍騎軍將士的話語出口。

始皇帝的臉色愈發難看起來。

沿途遇到了意外?

只見他緩緩打開所呈上來的密信。

當其看清楚密信之上的內容之時,頓時間臉色大變。

第414章:女子宗師!江湖人士趨之若鶩!第199章:鬼眼匕首!黑白雙瞎的過往!第382章:通敵叛國!身陷險境的公子高!第395章:齊國援軍!兩萬戰五萬!第256章:雙拳難敵四手!猛虎難架羣狼!第278章:事情暴露!趙國何來立足之地?第150章:簽到任務激活!獎勵劍仙李白!第463章:龍椅,多少人的斷頭路!第253章:沙場與江湖,終是死人更多一些第98章:燕國大將戰死,孤注一擲的燕國!第211章:諸葛亮錦囊妙計!七十二絕陣!第127章:鬼市來歷!神秘的三大世家!第335章:火上澆油!齊國皇子的硬氣!第313章:掃蝗行動!我以蝗蟲換精米!第174章:七萬酬勞!此番誓殺大秦天子!第381章:局勢動盪!大秦早已不復當年!第339章:江湖第十一,竟是沽名釣譽之輩第169章:臥龍于山野,龍吟天下驚!第240章:同仇敵愾?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第185章:雙瞎出手!許老爺子的手段!第152章:豈有幕後之臣走上臺前的道理?第227章:與趙國殘黨爲敵,又有何懼?第151章:老驥伏櫪?大秦廟堂太過死氣!第99章:大勢已去,燕國何來複國之希望!第134章:流言四起!陛下殺人如草芥?!第192章:今朝握此劍!水深劍氣長!第35章:羅網天字號殺手!驚鯢與掩日!第446章:事情敗露!被問責的公子高!第128章:悍狼?韓浪!河東郡郡尉人選!第108章:擇良田,種植土豆,畝產五千斤第397章:整頓三軍!軍紀懶散的琅琊郡!第476章:大軍回城第178章:河畔紮營!詭異莫測的年邁道士第85章:一國謀士,爲國落子,落子無悔!第473章:我只想活着!第136章:魏國殘黨的拉攏!計謀一石二鳥第381章:局勢動盪!大秦早已不復當年!第362章:民心所向!大秦國祚綿延兩年!第250章:禍水東引!各方勢力的盤算!第261章:屠夫出手!曾獨戰五百重裝鐵騎第88章:秦有趨炎附勢之輩,亦有股肱之臣第342章:溫酒入喉!滿腔劍氣蕩人間!第252章:大軍壓境!擁兵自重!起兵造反第203章:天子一怒當如何?遍地皆屍骨!第203章:天子一怒當如何?遍地皆屍骨!第480章:內憂外患第135章:咸陽禁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第386章:欲殺大秦天子,先過持劍青衣!第44章:登基稱帝!大秦二世之君!第358章:江湖武人馳援!浮水房敗退!第345章:傳音入密!識時務者爲俊傑!第225章:他給了我饅頭,我就把命給他!第435章:大勢已去!自當讓你生不如死!第436章:你們不用跑,當然也跑不掉!第288章:這泱泱大秦,終歸是朕說了算!第441章:這是個誤會,你們會相信嗎?第299章:蝗蟲來襲!人人祭劍護天子!第272章:沙場屠夫,終是陷入囹圄之地!第276章:押回咸陽!全部問斬!以儆效尤第85章:一國謀士,爲國落子,落子無悔!第286章:待此間事了,肅清大秦烏煙瘴氣第397章:整頓三軍!軍紀懶散的琅琊郡!第294章:賜名秦徵!此後爲大秦而徵!第236章:釣出大魚!全軍出擊蕩平潁川!第156章:子午門,多亡魂,不差你們幾個第176章:黑白雙瞎!曾以四境殺五境!第48章:蝗災將至,各郡縣三成餘糧入國庫第150章:簽到任務激活!獎勵劍仙李白!第491章:蠢蠢欲動的趙國與韓國第220章:你強任你強,清風拂山崗!第326章:多管齊下!掃蝗行動初見成效!第142章:縱使天子犯法,亦與庶民同罪!第105章:雷霆手段!有害大秦者決不姑息第369章:衆志成城!蝗災源頭徹底根除!第158章:易子而食!恐怖磔刑!千刀萬剮第84章:兩軍對峙,張不啓的態度!第64章:若無腹中三點墨,怎敢妄言爲君謀第31章:趙高的援軍,咸陽駐軍入主咸陽!第234章:謀士遲暮!諸葛亮的驚天謀劃!第42章:平叛!子午門前多亡魂!第24章:六劍奴的計劃,高處不勝寒第166章:大秦風起!自春秋起何曾止歇!第471章:人活一生,入土爲安即可!第317章:扶持傀儡,掣肘大秦天子!第346章:青山止效忠!江湖何來規矩!第462章:攻城之戰,率領大軍前去叫陣!第187章:破釜沉舟!孤注一擲!背水而戰第389章:喪家之犬,並非是一無是處之輩第230章:殺雞儆猴?一羣搖頭乞憐的狗!第418章:軍令如山!戰場局勢瞬息萬變!第177章:五萬兩酬勞!欲殺大秦天子!第278章:事情暴露!趙國何來立足之地?第205章:韜光養晦十八年!何其不易!第128章:悍狼?韓浪!河東郡郡尉人選!第443章:武道宗師坐鎮戰局第318章:手足兄弟?不過是利益至上罷了第352章:你是什麼身份?我又是什麼身份第247章:無奈之舉?理應抄斬九族!第418章:軍令如山!戰場局勢瞬息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