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勝負分,生死決

道信禪師再次宣了聲佛號,苦笑着搖搖頭。便在此時,知非道人縱聲長嘯,聲勢直入蒼穹,緊接着,掌中竹劍舞出漫天劍花,好似春雨中灑落的梨花,美麗中帶着憂傷,悽清中含着絕望,飄向四大聖僧。奇怪的是,相比較於先前驚險的兩個回合,現在知非道人的劍招並不快。非但不快,甚至可以說是極慢了,以至於知非道人能夠在出招之時,緩緩念道:“梨花雪,不勝悽斷,杜鵑啼血。”但要真的說慢,那也不對,只憑着要維持那一天的梨花雪,出劍就不可能慢。但要說快,知非道人一句詩唸完了,梨花也沒飄到四大聖僧面前。

更怪的是,面對知非道人這慢悠悠的劍勢。四大聖僧反而面色凝重至極,事實上,在知非道人出劍之時,便以氣機鎖定了四大聖僧。四大聖僧心有所感,知非道人這慢慢悠悠的一劍,偏偏是避無可避,唯有硬接之一途。這種感覺十分微妙,那是一種奇妙難言的境界,對於真正的高手而言,這種來自心靈的感覺,往往比肉眼所見更加真實。事實上,知非道人這一劍已然不是所謂的劍術可以解釋了,它包含了一絲天地間的“道”的一絲影子。便是多了這麼一點東西,便足以化腐朽爲神奇,非同境界的“道”,實難抗衡。

畢竟四大聖僧功力深厚,加之知非道人這一劍包含的“道”的影子實在太少了。只見得智慧大師高喧一句佛號道:“這是貧僧的心佛掌,知非道友道友小心了。”道信禪師也道:“貧僧的達摩手,未知可否與這天人之劍一較高下”嘉祥大師也道:“幹如枯井,滿似汪洋。”帝心尊者口中頌念:“唵嘛呢叭咪吽。”四大聖僧合力,各施妙招,發揮出了極大的威能,與知非道人的漫天悽清梨花相互湮滅。

雙方的動作當然不止於此,在似是極慢的交手一回合之後,又恢復了極快的動作。當真稱得上是“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當道信禪師的達摩妙手似緩實疾悠然而至的時候,智慧大師的心佛掌已經越過知非道人的青竹劍,出現在知非道人心口前三寸之外。與此同時,嘉祥大師雙掌之間,似是空空如也,卻偏偏陷入知非道人的青竹劍,似乎被這空洞吸住,抽不出來。帝心尊者卻已繞至知非道人背後,結明王獅子印,力道萬鈞,卻又無聲無息地因向知非道人命門。

好個知非道人,不慌不忙。只見他小腹內陷,上身前傾,活似一隻大蝦般,將將避開智慧禪師掏心一擊,帝心尊者命門一印。在這兩位前力用盡,新力未生之際,知非道人向左側身,左袖灌足真力,毫不留情地拂向嘉祥大師面門。乘着嘉祥大師回身閃避的當兒,知非道人右手威震,青竹劍便脫離束縛,爆出兩點清輝,刺向智慧大師並帝心尊者。左袖下襬,剛巧格擋住道信禪師的達摩手。

倏忽往來,乍合乍分。知非道人踏着微妙的步伐,與四大聖僧纏着。掌中劍時而似青龍騰空,時而又如流星趕月。既不讓四大聖僧對他形成合圍之勢,也不能刺破四大聖僧連接一體的氣機。一時間,雙方都是難以佔據上風。縱有奇招險招,在這裡也失去了作用。

不過這一連串的交手,倒是讓知非道人找到了破局的契機。那便是這四人爲了功力連貫,不可能同時出招。有得便有失,這便是四人氣機相連,功力貫通所留下的缺陷。除非四人能做到心有靈犀,四人便恍如一人那般如臂指使,若真是那樣,那便只能耗着了。知非道人年輕氣壯,兼之內功回氣極快,但也未必扛得過幾個老和尚畢生功力的疊加。是以,知非道人做下決定,要以足夠快的速度,不斷地攻擊四人,打出一個時間差,從而尋找機會做到各個擊破。

想到就做。知非道人蔘研劍術多年,自然不乏羣攻法門。掌中劍肆意潑灑,劍劍都是同時攻向四大聖僧。不過兩招,四大聖僧便窺出知非道人用意。四人隨即改換戰術,不再苦心壓制知非道人活動空間,反而漸漸放大,以空間換時間,範圍大了,要同時攻擊四人的難度自然也就大了。

只是四大聖僧的選擇,說不上不好,只是卻正中知非道人下懷。須知道,知非道人劍術深湛,長劍在手,便可做到三丈之內,長劍隨心而至。四大聖僧慢慢放開空間,來自知非道人的壓力卻並沒有減小,反而隨着空間的擴大,四人之間憑藉陣法的來的聯繫減弱不少。此消彼長之下,知非道人越發揮灑自如。

終於,在帝心尊者以禪杖格開知非道人刺向脖頸的一劍的時候,智慧大師反應慢了一拍,掌上匯聚的力道大減,以至於沒能擋下知非道人掌中竹劍,被知非道人運足劍氣的長劍斬下了一隻胳膊。智慧大師一聲痛呼,下意識的往另一邊躲去,卻正好撞在知非道人劍上。四大聖僧之一的智慧大師,就此身隕。

一招得手,知非道人更不停留。在其餘三大聖僧的驚呼叱罵聲中,知非道人掌中劍似長虹驚天,轉向最近的嘉祥大師。

這回卻是沒有得手,三大聖僧懷着一腔憤懣之意,憑藉着殊死之心,暫時敵住了知非道人。只是一時血勇,畢竟不能長久。不多時,在三人氣勢出現衰竭的那一刻,知非道人再度建功,將嘉祥大師斃於掌下。

四大聖僧,已去其二。道信禪師眼見大勢已去,衝帝心尊者喝道:“速走!貧僧纏住他,帝心佛友,速去告與其他佛友此間之事,還不速去!”一邊叫帝心尊者逃命,道信禪師猛然間施展秘術,他本來就是宗師巔峰,無限接近大宗師的修爲。這一施展近似於天魔解體大法的秘術,實力暴漲,竟與知非道人鬥了個不相上下。

只是到底不是自身修爲,不過三五個回合,便已不支倒地。知非道人知他已然油盡燈枯,沒必要再與他一劍,折身向帝心尊者逃離的方向追去。唯留下道信禪師喃喃唸叨:“若人求佛,是人失佛;若人求道,是人失道……不取你精通經論,不取你王侯將相,不取你辯若懸河,不取你聰明智慧……唯要你真正本如……要眠則眠,要坐……即坐……即坐……”

第二十二章、欲修遮天法第七十五章、欲斬猴子,卻敵觀音第五十五章、動靜第二十八章、名傳太玄第四十九章、戰後影響第二章、佳客說故事,縹緲天上人第六十二章、戰掃地僧,天龍終結第四十二章、退燕龍淵,遲了一步第三十四章、相惜結義,日後打算第五十四章、西夏秋水第二十六章、知非埋怨,算計唐僧第二章、誅惡道乍見許宣第四十二章、佛門機鋒第二章第五十五章、勝第六十一章、何處是歸?菩提大陣第二十章、言傳共身教,蜀道出劍門第七十一章、再逢純陽真人第四十五章、風波起,濤漸急第五十七章、一劍破羅漢,羣雄入少林第三十九章、青白會第八十九章、驪山第四十三章、道不相同,何稱道友?第四十七章、生死一線,老君救命第三十一章、雁門絕壁處,師徒窺情話第三十三章、鷹愁澗第十六章、鳳凰山王道林第三十五章、塞外蠻夷,欺我中原無人否第五十二章、青璇戰小鵬王(三)第四十三章、救治有策,計議前行第十八章、青城了前諾第三十五章、各擅勝場第二十八章、各懷心思,猴子與龍王第十五章、學士詰道人,言說漢家天第二十五章、小兒女第十九章、觀音現身第六十章、舊疾化解,誅慕容博第七十五章、欲斬猴子,卻敵觀音第四十一章、西湖上第二十三章、落腳拙峰第二十章、針鋒相對第七十九章、離去第三章、蓉城遇魔門第一章、僧與道錢江初會第九十章、指點?第五十八章、駁斥慕容,分析舊事第五十五章、勝第五十七章、兒女情長,覆水難收第五十四章、西夏秋水第五十五章、傾力之戰第二十八章、節操何在第二十八章、名傳太玄第五十二章、楊三姑娘第六十二章、一葉障目,將計就計第八十一章、妖王第四十二章、初至高老莊第四章、旅途中的插曲第十二章、悠然赴川蜀,稚童名潼臻第二十八章、各懷心思,猴子與龍王第四十二章、初至高老莊第三十章、猴子中招第四十五章、萬龍巢(二)第五十七章第二十五章、漁家少年第四十三章、道不相同,何稱道友?第二十五章、孰勝孰負第三章、飄零終不恨,執道淡白雲第三十八章、情字憑誰訴第七十二章、風流雲散,跫然孤鶴第三章、小道觀和尚上門第七十四章、玄仙成就第二十二章、如何肝腸斷,相思是消魂第七十六章、巧遇?第一章、僧與道錢江初會第七十章、到此爲止(補2/3)第六十六章、論道滅神之知非的算計第四十五章、同船渡(下)第二十章、青蓮無用,欲圖帝心第五十五章、傾力之戰第五十一章、安樂居內第六章、道門青城事,浮沉與誰知第十六章、妖帝墳冢打醬油(下)第三十一章、小道士,誹謗佛門,膽子挺大啊第十四章、先生名蘇軾,塾前初結識。第六十九章、歧路(補更1/3)第二十四章、小試一招第四十四章、同船渡(上)第四十章、黑風山週末恢復更新,直至結束第七十三章、近鄉情怯,物是人非否?第二十九章、月色長江、驚鴻照影第十二章、悠然赴川蜀,稚童名潼臻第三十二章、突然出現的師妹和濟公第二十九章、出手阻喬峰,神秘黑衣人第二章、誅惡道乍見許宣第二十六章、傳承第十三章、夤夜需悟劍,晨起見潼臻第二十一章、金拔法王之棋逢對手(補昨日欠的一更)第五十三章、謂誰情真,玉人珠淚第六十九章、佛門的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