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各有失算,棋逢對手

不敢託大,知非道人一上來便施展出了他最厲害的劍法。只見得知非道人前進半步,掌中青竹劍似清風過境,無形無相,無孔不入。正是後天八劍之巽卦之劍,用來探查四大聖僧氣機連接的薄弱之處,卻是再好不過了。這一劍當然不只是試探這麼簡單了,主旨卻是要迫使四大聖僧還照。只要四大聖僧一動,力道週轉必有不諧之處,那時候,便是劍勢迂迴,輕輕悄悄抹上對方脖子的時候。

面對着知非道人這一劍,首當其衝的三論宗嘉祥大師恍若未見,只待劍氣臨體之時,方纔作勢一拂,滔滔功力自他僧袖傾瀉而出,便如滾滾黃河之勢,撲滅知非道人無孔不入的劍氣。

藉着嘉祥大師這一拂之功,知非道人卻是正好完成劍勢轉換。掌中竹劍輕輕巧巧的一個迴旋,頗有種冰霜明月、風鈴乍響的奇妙意境,劍尖再微微一挑,便已抵臨嘉祥大師咽喉。

知非道人當然不會認爲四大聖僧之一的嘉祥大師會這般不濟,能輕易被他這一劍拿下。但知非道人自信這出其不意的險惡劍招,定能打他一個措手不及。只要逼得嘉祥大師亂了陣腳,哪怕只有一個剎那,也足以讓他乘隙而入,破開四大聖僧的聯手之勢。

只是想法固然不錯,嘉祥大師也的確無法從容應對知非道人精心準備的招式,不過,四象陣內,四大聖僧氣機相連,共同進退。自有旁邊的智慧大師上前半步,剛好頂下嘉祥大師退下的位置。智慧大師伸出右手,並指夾向知非道人劍尖。

誠然,智慧大師血肉之軀頂不住知非道人劍上附着的無匹鋒銳的劍炁真罡。這一手,不過是要以右手兩指,換取知非道人長劍短暫停頓。只需要一剎那的功夫,便足以讓帝心尊者和道信禪師聯手重擊,足以重創甚至擊殺知非道人。即使知非道人回劍換招,那也會失卻先機,從此陷入他們的節奏之中,最後依然免不了飲恨當場的下場。

知非道人對這幾個禿驢的盤算可謂是門兒清。在他出劍之初便已有所預料,是以將近來才領悟出來,尚未凝聚多少的劍炁真罡附着劍上。不留心細查,誰能知道這是隻存在於傳說之中,此世武林從未現世的劍炁真罡?心念一動,將其徹底爆發出來。一時間劍氣洶涌似海、劍罡滾滾如潮,掀起滔天狂瀾,勢無可擋地向着智慧大師席捲。。

與此同時,知非道人拳腳齊出,招架帝心尊者和道信禪師襲來的兩記殺招,接着更不見停,欲要死死纏住這兩位聖僧,打定主意定要藉着這記盤算多時,耗費了他大半功力的殺招,除掉智慧大師。如此一來,餘下的三大聖僧也就再無法對他造成足夠威脅,知非道人自可以從容不迫,各個擊破。

面對着無可匹敵的滔天劍氣劍罡,智慧大師驚駭至極,完全無能抵擋。眼見得便要魂歸極樂,偏偏人不該死,五行有救。見得智慧大師危急,帝心尊者和道信禪師相視一眼,拼着捱上知非道人一擊,擺脫知非道人的糾纏,與嘉祥大師一起,縱躍到智慧大師身邊。好個四大聖僧,只見得他們掌心相握,排出一個半月形狀,兩側的嘉祥大師和道信禪師探出手掌,如同推着千鈞重物一般,緩緩向前推去。四大聖僧在陣法疊加下匯聚的近五百年功力加持下,彷彿截斷長河,傾覆大海,令知非道人的劍氣突然一頓。

而在四大聖僧合力應付知非道人先前施放的劍罡劍氣之際,手中得閒的知非道人一擺掌中青竹劍,施展乾卦之劍,有似蒼天高邈,廣闊無垠,下一刻卻是蒼黃翻覆,星河易轉,從上而下,籠向四大聖僧。

這一刻,真是四大聖僧全力應付劍罡劍氣之時,若是對知非道人襲來的乾卦之劍置之不理,不用說,那隻好是飲恨當場了。若是騰出手來應對,那麼,或許除了智慧大師的三大聖僧可以全身而退,但智慧禪師必然被洶涌的氣勁反噬,必死無疑。

只是事情都如算計好的那樣,世上就沒有那麼多意外了。在知非道人掌中竹劍席捲四大聖僧的時候,也正好是四大聖僧封擋會知非道人先前留下的劍氣劍罡的時候。到底無人操控,只憑着先前爆發時的的慣性,在被迎頭擋住之後,已然後繼乏力了。似乎在同一時間,隨着砰的一聲爆響,四大聖僧輕飄飄的藉着氣勁碰撞之力向後飛退,堪堪與知非道人劍勢擦身而過。這勢在必得的一劍,顯然又自走了個空。

雙方分立開來,中間是一片被氣勁掀翻的黃土,些許山石也都在氣勁碰撞中碎成齏粉。四大聖僧面色殊不好看,本以爲對知非道人足夠重視了,沒想到還是低估了對方。兩個回合的交手,竟是自己這方落在了下風。

知非道人何嘗不是如此?勢在必得的兩劍走空,對他而言也是不小的打擊,方知自己終究還是小看了天下人。來到這方世界,與最頂尖的幾人幾次交手,似乎並沒有落入下風,使他不自覺地有了些許驕矜,現在想來,天刀宋缺也好,邪王石之軒也好,都不過是點到即止,若真的生死搏殺,勝負還會那般簡單嗎?自我反省是知非道人素來便有的習慣。知非道人深吸了一口氣,自省之後,收斂了驕矜之心,一時間只覺得體內真氣又活潑了許多,一種難言的舒暢自心頭升起。知非道人知道,這是自己拭去心頭塵埃,道行又有進步。

道信禪師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觀道友劍術,顯然是已經得窺天道,何不放下紅塵俗事,與天合一,得證正果,總好過紅塵廝混,最後昧了道心,道友以爲然否?”

知非道人冷笑道:“得窺天道?和尚你也真敢說!天道高遠,貧道連門都還沒摸着呢。欲要修道,先學做人。連人都做不好,修的哪門子的道?老和尚也不必虛與委蛇,今日,你我雙方定然是不死不休,何必徒費脣舌?嘿,休要學婦人喋喋不休,這個道理,先前不是你們口中道來的嗎?”

第九章、有算計門生許仙第二十章、言傳共身教,蜀道出劍門第五十七章第三十章、交談第四十八章、再臨危境第七十四章、情爲何物?腸斷淚枯第三十三章、鷹愁澗第十八章、小試手段,蛤蟆遁走第三十七章、許仙鬥小青第二十八章、節操何在第八十一章、平凡的日常(二)第一章、僧與道錢江初會第七十九章、離去第十六章、弈劍玄冰第二十六章、街角見聞,熱鬧緣由第四十一章、姜神王第二十一章、終至寧強縣,客棧聞曲聲第五十六章、鬥法第五十二章、唐僧被捉第六十章、論道滅神之言語交鋒第五十九章、萬族大會(二)第三十五章、塞外蠻夷,欺我中原無人否第九章、初見狠人大帝第二十三章、可憐慈父心第十三章、知非罵猴子第七十五章、反思第四十六章、真情流露,各自癡心第三十五章、塞外蠻夷,欺我中原無人否第五十四章、西夏秋水第七章、珞珈山純陽氣觀音第五十五章、流沙河水蝨子精第六十六章、論道滅神之知非的算計第五十二章、達成目的第八章、西行第一難第五十四章、西夏秋水第二章、佳客說故事,縹緲天上人第八章、西行第一難第六十八章、論道滅神之終將落幕第二十一章、目的達成第三十三章、鷹愁澗第十九章、觀音現身第三章、蓉城遇魔門第五十八章、萬族會開(一)第十章、小白蛇悄出驪山第三十七章、許仙鬥小青第三十四章、相惜結義,日後打算第五十五章、少林大會,重逢義兄第四十一章、姜神王第二十二章、如何肝腸斷,相思是消魂第二十章、青蓮無用,欲圖帝心第五十八章、萬族會開(一)第四十九章、擒拿丁春秋第二十一章、姬家小月亮第四十八章、酣戰縱酒第三十章、終究是要動手第七十五章、欲斬猴子,卻敵觀音第三十五章、幽谷高人,聰辯先生第五十七章、疑惑第六十章第四十七章、圖窮匕見、告一段落第二十五章、身世何足道?兩族同源流第六十章、舊疾化解,誅慕容博第十九章、君子不妄語,戲謔是知音第五十八章第五十二章、唐僧被捉第八十章、萬妖國度第四十三章、道不相同,何稱道友?第三十八章、盜銀案的收尾第六章、一劍退鱷神第十章、酒樓偶遇第二章、玉人相與歡第三十六章、佛門應對、菩提之陣(二合一)第三十八章、菩提陣破,道家堵門第四十章、相助段正淳,欲殺葉二孃第五十六章、指桑罵槐第五十七章第十一章、小辯佛道第五十五章、初見老豬第六十五章、造化!第二十五章、身世何足道?兩族同源流第二十八章、節操何在第二十七章、問責唐僧,猴子心思第九章、分歧端倪第五十九章、掃地僧人,三五閒言第六十六章、遮天卷終第五十一章、對話第五十五章、動靜第六十五章、知非碎骨,法海斷臂第四十六章、再鬥法海第二十四章、星垂平野第五十六章、後繼第七十三章、虎頭蛇尾第二十三章、分歧前奏,菩薩攔路第三十二章、立場相異,是非怎斷?第二十七章、問醫薛神醫,非議馬伕人第六十九章、佛門的謀算第十五章、青璇出手第六十九章、佛門的謀算第三十四章、知非出手,伽藍揭諦俱喪第二十八章、諸般變化,靜極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