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冗兵屯田

自從和高懷遠成了親戚之後,魏了翁對於高懷遠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初三山散人給高懷遠的那個玉佩,其實就是當年魏了翁贈與三山散人的一件信物,當年魏了翁在劍南爲官之時,曾經微服到山野之中私訪民情,但是無意遭遇了匪盜,險一些被匪盜所殺,剛好被路過的散人所救,三山散人當年雲遊四方,也聽聞過魏了翁乃是一個清廉的官員,二人於是便結交成了朋友,分手之時,魏了翁將隨身的小玉佩贈與了散人,告訴散人,只要有需要,便可持此物找他,他定會伸出援手。?

憑着這個交情,魏了翁當見到了高懷遠手中的玉佩的時候,先是躊躇了一陣,後來三山散人直接找到了魏了翁,將高懷遠的胸懷告知了魏了翁,他便立即答應收秋桐爲義女,然後讓秋桐從他魏府出嫁,嫁給高懷遠,擺明了態度,支持高懷遠。?

這也是秋桐爲何會成爲魏了翁的義女的緣故,不過魏了翁也絕非是隻聽一面之詞,他之所以會支持高懷遠,最關鍵的原因倒不是因爲散人的一個承諾,而是他私下其實早已詳細的瞭解了高懷遠的爲人,並且瞭解了他以前的生活以及爲官之道,對於高懷遠其實早已從內心裡面表示欽佩了,特別是這次北伐之事,更是令魏了翁所折服,故此纔會有了前些日子的那一幕。?

當衆人坐定之後,高懷遠看着在座這麼幾個聞名於歷史的幾個大儒,不由得還是有些感慨,從剛來這個時代的時候,他何曾想過有朝一日能和這樣幾個人並坐於一堂,而現在,他卻能和這樣的歷史名人同席飲酒,換作初到這裡的時候,他恐怕會產生出死而無憾的感覺了。?

當衆人寒暄之後,幾杯酒下肚,高懷遠便將話題引到了裁撤冗兵上面,向這幾位朝中重臣問計。?

真德秀聽罷之後,淡然一笑,沒有表態,繼續品着杯中美酒,而洪諮夔則皺皺眉也沒有說話,他們二人也都受過高懷遠的提點,當初都是被高懷遠舉薦,才官復原職或者入朝升官的,算來高懷遠對他們也都算是有恩,但是他們二人卻並不對高懷遠表示過謝意。?

真德秀倒還好說,他對高懷遠沒有什麼意見,而洪諮夔卻對高懷遠頗有點不滿,最大的緣故就是高懷遠利用紀先成把持言路這一條,讓他十分看不慣,在他看來,高懷遠這麼做,跟當年的韓侂冑、史彌遠沒有什麼區別,大有奸臣之嫌!?

之所以這次他來赴宴,也是看在高懷遠曾經幫過他的面子上,要不然的話,洪諮夔甚至於很可能連赴宴都不來了!?

所以聽到高懷遠就裁撤冗兵之事,他根本就沒有發表意見的表示,高懷遠看出了洪諮夔對他的不屑,心中有些不快,心道雖然我知道你是個剛正廉明的官,但是我這也是爲國家考慮,憑什麼你對我如此呢??

但是念在他早就聽說過洪諮夔這個人持才傲物,加上他這個人多敢直言勸諫,也就不再和他一般見識了,於是轉而又對魏了翁問起了這件事有何良策。?

魏了翁想了想道:裁撤冗兵之事,你顯然有些操之過急了一些,雖然此事明裡於國於民都有好處,但是稍有不慎便可能弄巧成拙,反倒惹得天下大亂,以我所見,倒不如逐步裁撤,循序漸進爲妙!?

高懷遠馬上便說道:不瞞諸位大人,依我所見,眼下恐怕是來不及循序漸進了,西夏國眼下已經即將覆滅,蒙古大軍隨時都可能進犯我朝,我們假如現在還不行動的話,恐怕是時不我待呀!冗兵之事乃是強軍最大的障礙,短時間之內,假如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恐怕是會誤了大事!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看着高懷遠臉上的焦灼神色,這段時間一直迴避高懷遠的真德秀終於開口說話了,他淡然一笑道:高大人,且聽真某一言如何??

高懷遠趕緊起身抱拳道:願聽真大人高見!?

高見不敢,其實這件事我也同意高大人的建議,應該裁撤大批無用冗兵,如此一來,便可減輕我朝負擔,但是之所以我等當朝反對,並非是針對高大人您,而是這件事正如翁大人所講,稍有不慎,便可能引來大亂,反倒是弄巧成拙了!?

其實高大人恐怕有一點沒有想到,假如你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爲何不往京東想想呢??

京東?高懷遠有些疑惑。?

對!京東!從高大人當初的奏報上,真某聽說京東許多地方因連年戰禍,大批農田撂荒,許多地方出現大批的無主之地,我朝立國之後,常年奉行田制不立,不抑兼併之策,現有各州土地大多已經爲私田,冗兵一旦遣散各地,無田可種,自然只能爲禍一方,而現如今北方因爲民衆流失,當初高大人曾經多次上書朝廷,鼓勵南逃難民返鄉耕作,但是高大人可曾想過,經過十多年戰禍之後,京東即便難民北返,也短時間難以填充早年逃離以及因戰亂死去的當地人口數量!?

這也就是說京東當有大量閒置公田可用,既然如此,裁撤冗兵之事,何不考慮一下京東大片無主之地呢?真德秀點點頭之後接着對高懷遠說道。?

聽罷了真德秀這句話之後,高懷遠當即便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用力一拍腦袋叫道:真大人果真乃是大才也!我怎麼就沒有想到這個方面呢?好!實在是太好了!如此一來,此事便可行也!我們可將裁撤冗兵調往北方安頓,租公田與其耕作,如此一來,便可解決這些冗兵裁撤之後的安置問題了!?

不待他把話說完,真德秀便攔住了他道:高大人也先莫太高興了,這件事說起來容易,辦起來難,我朝百姓以及官兵早已習慣了江南的生活,假如高大人想要他們都前往京東北方定居,恐怕是並不容易呀!何況京東之地我朝已經失之百年之久,南北之間早有相輕之說,這麼多南方人北上定居的話,還牽扯許多問題,能否讓新遷南人融入當地尚未可知,這件事假如推行的話,也只能先試行一下,待到切實可行的時候,方可大力推行,短時間之內,我勸高大人還是莫要大規模的推行此事爲妙!?

魏了翁這個時候也受到了真德秀的啓發,想了一下之後點頭道:真大人所說極是,不過以我所見,這件事還是很有可行之處,爲何我朝定要裁撤他們呢?倒不妨直接將一些應當裁撤之軍調往京東,以軍屯田,使之屯種自給,京東地方還可以收得田稅,充實府庫,如此一來,便可儘快解決此事!?

高懷遠這一下高興了,本來沒有什麼眉目的事情,經過這些人一商量,便有了辦法,他當初只想着將這些冗兵裁撤拉倒,卻沒有想過安置他們的問題,現在京東剛剛收復,可以說是百廢待興,大批撂荒的土地需要大批人員耕作,他當初還在京東的時候發愁這件事,卻沒有將這兩件事聯繫在一起,以軍屯邊,這種事情自古有之,而且還是行之有效的加強邊遠地區的實力的辦法,除了讓這些人到當地屯田之外,平日裡還可以利用閒暇之時對其進行操練,雖然不能當作正規軍使用,但是必要的時候,卻可以當作地方守備軍使用,如此一來,除了解決南宋眼下冗兵過多的問題之外,還可以迅速的恢復京東之地的農耕,增加因戰亂而大量減少的人數!?

當他們說到這裡的時候,連一直不屑於表態的洪諮夔也忍不住點頭開了尊口說道:我看此事可行,以軍屯邊這辦法不錯,一來可以解決冗兵之事,二來可以增強京東防禦兵力,最大的好處還在於南人北上之後,可以使多年南北不相來往的兩地百姓迅速的融合,使京東更加快速的融入我朝之中,從此便再無憂京東會成爲飛地了!妙!實在是妙!?

於是一場酒便定下了這件大事,高懷遠也在這件事上獲得了他們幾個重臣的鼎立支持,第二天一早,便由魏了翁親自在早朝之時將這件事奏報給了趙昀。?

當趙昀和朝中百官聽罷了魏了翁的奏本之後,大多數人紛紛點頭表示可行,趙昀也在仔細看罷了魏了翁所寫奏章之後,舒展開了眉頭,這件事假如能得以推行的話,可以說絕對是一件一石三鳥的好事,既解決了朝廷因常年豢養冗兵所帶來的沉重經濟負擔的問題,又解決了京東人口的問題,還增強了當地的防禦力量,可謂是一件難得的好事。?

於是趙昀稍微徵求了一下朝中大臣的意見,在得到了真德秀等大臣們的支持之後,他當即便下旨,將屯兵之事交由兵部實行,並且着戶部調撥專項財款,支持此事的推行。?

第48章 韃子來襲第121章 就擒第91章 請罪第296章 虛晃一槍第70章 琉璃鏡第127章 最漫長的一天2第30章 交鋒第95章 草包掛帥第174章 虎狼之師第112章 發兵鄂州第1章 亡金第74章 嶽琨的計劃第58章 翹班驚遇第290章 四娘倒戈第31章 破陣第46章 賈涉請辭(上)第55章 調整第22章 好事(上)第352章 穩紮穩打第105章 決勝4第43章 震撼第168章 巡視京東1第36章 悔第62章 夜襲敵巢第66章 京東有變(下)第368章 吸毒第98章 分裂第288章 夜襲第104章 再會趙方第363章 報信人選第60章 考量第302章 突擊第10章 挑釁第11章 露餡第46章 賈涉請辭(下)第123章 再戰第125章 廷杖第7章 降第330章 屠戮第96章 會審第371章 條件第119章 步軍司驚魂第20章 兩難第264章 激戰第141章 掛帥出征第122章 首戰告捷第229章 武生營第188章 敵中有我第114章 愚弄第8章 變局第8章 離任第274章 交易第61章 壞消息(上)第236章 定策第35章 意外收穫(上)第347章 突圍第55章 坐地分贓(下)第317章 春色第8章 變局第34章 證據第61章 戰爭之神第66章 飢餓銷售第166章 重大收穫第183章 兵棋推演第87章 走馬上任第5章 對簿前堂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上)第45章 落荒第41章 玻璃第193章 密謀第2章 錯亂第34章 看看誰更狠(上)第200章 陳震第241章 黃雀在後第369章 入城第214章 傷第14章 賈奇第11章 備戰1第81章 屠第200章 陳震第36章 京東亂局(上)第214章 傷第106章 軍中論戰第27章 危城1第256章 蒙軍南下第157章 出使第9章 平章第47章 惡鬥第140章 夏震倒臺第77章 中計第74章 嶽琨的計劃第2章 有事相托第28章 規矩第33章 豐原布莊(上)第202章 風聲走漏第373章 成吉思汗的抉擇第94章 爆冷第105章 決勝4第88章 人選第168章 告假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