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軍統司

果真是一代大俠,神龍見首不見尾,高懷遠心中暗歎,捧着這把小刀看了一番之後,小心的收入到了腰間。/?

高懷遠的這次婚禮對於朝中震動頗爲巨大,最關鍵的原因便是他和歷來在朝野享有聲譽的魏了翁攀上了親家,這件事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幾乎所有人都不清楚魏了翁這個義女的來歷,但是這件事魏了翁和高懷遠不做任何解釋,他們也無從打聽,於是只能憑空的私下進行一些猜測。?

但是不管他們如何猜測,也都看出一點十分重要的苗頭,那就是高懷遠眼下已經成爲朝中權勢最大的人了,稍微在臨安混上一段時間的朝臣便能算得出高懷遠眼下的實力,他目前乃是知樞密院事,兼領參知政事,還兼領殿前司都指揮使,名義上臨安城還有方書達控制着步軍司兵馬,但是實質上方書達現在已經算是高懷遠的鐵桿擁躉者了,京畿之地的兵權盡數落在高懷遠手中,而且軍中絕大多數的將官都是跟着他逐步躥升上來的少壯派,對他更是惟命是從?

除了兵權之外,紀先成也是高懷遠的堅定擁躉,紀先成掌控着諫院,可以說把持住了言路,鄭清之一系這次攻訐高懷遠,便敗在了鄭清之控制着的諫官手下,連番被掀落下馬了好幾個大臣,搞得鄭清之這一系人心惶惶,不敢再繼續擴大事態。?

而真德秀雖然沒有支持高懷遠,但是同樣也沒有參與到這場紛爭之中,而是作壁上觀,看着鄭清之一系的人紛紛敗落被逐出京師,可以說他是中立派人士。?

現如今高懷遠又和魏了翁攀上了親戚,魏了翁在朝野的文人之中享有盛譽,同時還掌握着禮部,別的還好說,禮部可是掌握着科舉的大權,天下士子無不要通過他們,才能入官,其對朝政的影響力絕不容小覷。?

如此一來,高懷遠現在可以說已經是權勢如日中天,想要做什麼,還真就沒人能攔得住他,鄭清之一系的人也擺明了態度,已經偃旗息鼓下去,不再生事,等於徹底低頭服軟,如此一來,在高懷遠成婚之後,朝中的局勢也就安定了下來。?

高懷遠也只是在婚後稍事休息了一陣之後,便再一次開始忙活了起來。?

這一次他的行動可以說是大刀闊斧的進行了一場有關軍政方面的改革,首先他便從京畿地區的軍隊開始下手,大力整頓軍紀,接連發出了一道道整飭軍紀的軍令,特別是對於軍中吃空餉的事情進行了非常嚴厲的打擊,革除了一大批不稱職的軍將,並且提拔任命了一批年輕有爲的軍官,令京畿周邊的諸軍風紀很快得以了改善,軍隊訓練也得到了空前的加強,使之戰鬥力得以巨大的提升。?

而整飭軍紀這件事在朝中根本沒有遭遇什麼阻力,大家都看到了經過高懷遠一手培養出來的兵馬戰鬥力比起以前強悍許多,要不然的話這次北伐也不可能如此順利的剿滅李全大軍,所以對於高懷遠提出整飭軍紀的這件事,朝中無人表示反對,令他順利的得以實施。?

只是這次整飭軍紀,影響了不少軍中的將官,這些人之中大多是靠關係爬上來的,沒有多大的本事,但是後臺卻都有一些,假如是換作別人來進行整頓的話,這一次恐怕還真就可能會被這幫庸才搞得灰頭土臉,可惜的是這次是由高懷遠親自主抓這件事,不管他們後臺如何硬,誰能壓制住高懷遠呀!?

爲此高懷遠出臺一個重大的舉措,他在婚後不久便寫了一份奏摺,這份奏摺高懷遠沒有當朝公開呈交給趙昀,而是私下入宮,單獨面聖之後,直接向趙昀陳其利害,才奏請趙昀是否可爲,而對於這件事趙昀也再一次對高懷遠表現出了他的信任,以密旨的形式特准高懷遠放手做這件事。?

高懷遠奏請趙昀,在樞密院設置了一個全新的部門,定名爲軍統司,專職秘密監察軍隊之中軍官的行爲作風,其人員也由樞密院統一暗中招入,調來了一些性格耿直,敢於做事的年輕派軍官充入軍統司,專門在諸軍之中監察軍中將官的作風,此乃軍中一件大事,也是一支身份十分隱秘的軍方特務組織,對於眼下整飭軍紀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於是宋代第一個軍方特務組織就這樣暗中成立了起來,並且以非常快的速度便籌備建立了起來,而軍統司的基礎便出自高懷遠以前私人的情報系統,也就是賈奇所掌控的暗中的力量,有了這個基礎之後,事情進行起來顯得很是順利,何況多年的經營之後,高懷遠門下的孤兒多數已經進入到了各地軍隊之中,他們便成爲了軍統司的最基礎的人員,完全可以說是水到渠成,根本不用耗費太多精力。?

而趙昀在這件事上之所以如此大度聽信高懷遠的建議,也不是沒有一點原因,雖然因爲高懷遠這次凜冽反擊鄭清之一系,趙昀稍微有些不喜,但是趙昀根本上還是信任高懷遠的,而在這個時候,不管謝木林、鄭清之那些人如何攻訐高懷遠,趙昀還是不信高懷遠會不利於他,更何況他也擔心軍隊之中有人會圖謀不軌,有了這個軍統司之後,他可以通過高懷遠更好的掌控各地軍隊,以免再發生類似當年霅川之變時候一些軍隊反叛的事情,再者說了,軍統司不幹地方政務,只監察軍方將官,也不會影響到對於民政方面的事情,所以趙昀在考慮之後,便大方的放手讓高懷遠組建了這個組織。?

軍統司一經成立,便立即揪出了軍中不少貪腐無能的軍將,這些人雖然有些後臺,但是和高懷遠的勢力比起來,便什麼也不算了,根本無人可以護得了他們,於是短短一個多月時間,便接連拔出了十多起地方駐軍的貪腐窩案,從嚴查處了一批貪婪、無能之輩,將其送交刑部和大理寺懲辦。?

軍統司一事剛剛確定,高懷遠便又動議上奏朝廷,大力裁撤軍中冗員冗兵,淘汰軍中大批老弱病殘不能作戰的弱兵,並且將一些根本無用的地方駐軍一併裁撤,減輕朝廷對於軍資的負擔。?

這件事立即在朝中引起了一番爭議,要知道宋代兵制乃是以募兵爲主,基本上駐屯大軍取代了北宋年間禁軍的地位,成爲了宋軍的正規軍,而禁軍、廂兵、鄉兵、土兵則成爲雜兵,平日不怎麼訓練,只充當一些雜役之類的工作,看起來南宋軍隊數量不少,但是真正可以用來作戰的卻只佔少數,戰鬥力不強也就不足爲奇了。?

更何況宋代有習慣,只要地方發生災害,便大批徵兵,將災民徵入軍中養活起來,但是如此一來,軍隊裡面的人員結構便複雜了起來,大批流民、無賴、地痞進入軍中,其結果是軍隊的軍紀渙散,不但起不到鎮守地方的作用,反倒爲禍一方,成爲一種頑疾。?

長年累月下來之後,不斷增加的新軍大大增加了朝廷的負擔,即便是南宋是天下第一鉅富,歲入十分巨大,也有點承受不起這樣的負擔。?

高懷遠這一次便將矛頭直指這種弊端,提出大批裁撤地方無用之兵,歸於民間令其自謀生路,減輕國家財政負擔,改走精兵路線。?

這件事出發點絕對是好的,但是沒想到一提出來,便在朝中引發了大規模的爭論,這一次倒不是誰有意爲難高懷遠,而是這件事牽扯到了國家的穩定的問題,高懷遠只提出裁撤冗兵,但是卻沒有提出如何處理這些裁撤下去的冗兵,要知道這幫冗兵平日不事勞作,早已遊手好閒習慣了,而且其中兵痞甚多,一經裁撤之後,便等於斷掉了他們的食糧,端了他們的飯碗。?

大批冗兵歸於地方,便很可能讓這批無以爲生的冗兵們成爲地方的一個禍害,他們沒法生存,自然不會閒着等着餓死,結果是很可能讓這些人跑到山林之中,聚衆成賊,爲禍地方。?

這也是朝中不少大臣提出的問題,假如這個問題不事先考慮好解決的方案的話,裁撤冗兵之事只可能成爲空談,一旦強行實施的話,很可能還會造成地方大亂。?

趙昀聽罷了這些大臣提出的問題之後,不由得也開始猶豫了起來,裁撤冗兵他也知道可以減輕朝廷的負擔,這對於他治國當是好事,但是假如處置不當的話,就可能好事變壞事,最終鬧得地方民亂四起,搞不好他的江山還可能會出問題。?

於是這件事便出現了巨大的阻力,高懷遠這才意識到,自己有時候在考慮一些問題的時候太過簡單了一些。?

於是他只得暫時放緩這件事的推行,開始和朝中一些大臣們商議此事的解決辦法,爲此他專門在醉仙樓宴請了魏了翁、真德秀、洪諮夔等朝中有德有名的大臣,藉着席間商議這件事。?

第51章 屠城第110章 春風一度第38章 馬屁如潮(上)第36章 京東亂局(下)第55章 盤點2第4章 據理以爭第3章 怒懲惡奴第225章 花園夜會第159章 火藥建功第107章 攤牌第30章 交鋒第50章 兵發恩州(下)第72章 回家第77章 幕賓第36章 京東亂局(下)第239章 斥候第277章 積極備戰第7章 君臣相見第82章 爲難第7章 是福是禍第28章 危城2第34章 證據第87章 查賬第99章 漁翁之利第50章 劫獄第112章 發兵鄂州第223章 君臣相見第58章 應諾第202章 風聲走漏第365章 雨第44章 承諾第213章 大局初定第33章 反擊2第56章 縣衙第4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94章 又見秋桐第179章 捷報頻傳2第17章 沂王王妃(下)第40章 父子相見(下)第362章 殘兵敗將第1章 鄉勇第109章 原來如此第55章 坐地分贓(上)第295章 銜尾追擊2第59章 殺猴敬雞第371章 條件第120章 兵圍政事院第101章 替罪羊第135章 再次入川第307章 主僕相見第131章 出使吐蕃第169章 放下還是放不下第313章 兵無鬥志第12章 備戰2第207章 抉擇第47章 何爲短視(下)第173章 契丹遺族第141章 掛帥出征第37章 勾心鬥角第84章 慘烈搏殺第195章 敲詐勒索第1章 鄉勇第237章 一曲高歌第14章 暗流涌動第46章 舊賬第132章 兄弟相會第114章 突圍失敗第64章 忠順軍之變(上)第186章 再露鋒芒第305章 自相殘殺第2章 以桃代李第363章 報信人選第45章 新丁第26章 冗兵之亂第303章 小勝第25章 堵口第43章 人各有志(上)第109章 原來如此第358章 被圍第30章 侍衛親軍步軍司(下)第101章 大戰之前第170章 巡視京東3第171章 戾氣第126章 垂簾聽政第33章 豐原布莊(下)第151章 亂戰1第70章 奸相召見第55章 調整第14章 齷齪第3章 驚天冤案第53章 倒戈一擊(下)第28章 寶刀送英雄第4章 掃墓第103章 權相史彌遠第58章 圍城之戰第120章 危機化解第61章 鴿癡第341章 渡口第132章 兄弟相會第91章 圈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