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京東有變(上)

而貴誠這邊就不用說了,文有鄭清之的幫忙,武有高懷遠的輔佐,加上高懷遠這個大財主在後面源源不斷的供應給貴誠各種稀罕玩意兒去取悅皇上和皇后,假如貴誠和趙竑比拼誰更讓皇上和皇后高興的話,趙竑根本就沒得玩兒。

即便是沒能參加這次壽宴,高懷遠還是想辦法給貴誠弄來了一瓶*香精,讓貴誠呈給了楊皇后,楊皇后拿到了這瓶香精之後,非常非常高興,她也知道此乃高懷遠專門獻給她的東西,所以在賞賜貴誠的時候,順便還託貴誠捎給了高懷遠一份相當豐厚的賞賜,讓高懷遠不但沒賠錢,反倒賺大發了。

而這次壽宴上貴誠的表現,也讓史彌遠非常非常的高興,在史彌遠看來,貴誠沒有辜負他這兩年多苦心栽培,這次的表現真是讓他太滿意了,這對他以後的計劃來說,可算是一個絕對的利好消息,所以對於鄭清之和高懷遠這兩個輔佐貴誠的人來說,史彌遠也是十分滿意,少不得將他們兩個人招到了府中,大爲嘉許了一番。

而高懷遠在忙完了楊皇后壽辰之後便立即放下了這個事情,又將注意力轉到了京東那邊,雖然史彌遠作出了處理京東路各路忠義軍相互征伐的決定,但是事情並沒有史彌遠想的那麼簡單,因爲不久京東便又出了大事。

首先的問題便出在了新任淮東制置使的許國身上,許國這廝果真是志大才疏,根本不會處理什麼問題,加上他新到楚州,對於京東的局勢根本不怎麼清楚,加上他這個人又是一個剛愎自用之人,所以本來可以處理好的事情,到了他手中之後,也會被搞得一團糟。

史彌遠這次的決策可以說基本上沒錯,趁着李全吃癟的機會,打壓李全在京東的勢力,同時加強對彭義斌、付大全、張林等人的扶持力度,使之可以在京東路一帶繼續抗金的同時,又可以牽制李全,使之無法繼續坐大下去。

張林在接到了朝廷的旨意之後,也立即宣佈再次脫離蒙古人的統治,重歸於南宋朝廷,做了京東副總管,使南宋名義上再次控制了整個京東東路所有的地域,這對南宋君臣來說,無疑是一個值得標榜,值得慶幸的事情。

而張林的投誠,對付大全和彭義斌來說,也都是好事,他們起碼在京東東路一帶,又得到了一個強有力的盟友,使他們三家所控制的區域,開始超過了李全的勢力範圍,而且李全的勢力範圍因爲彭義斌和付大全的關係,被截成了兩段,使之在陸上無法相顧。

於是付大全在完成了對李全降兵的整編訓練之後,立即揮師殺向了青州,在青州城下,和李全軍展開了長達近十天的激戰。

駐守青州的李全軍統領乃是李全手下的一個偏將,因爲李全發動恩州之戰的緣故,大部分兵力都被抽到了濟南府一帶,而且經過恩州、濟南府、泰安州幾戰之後,全軍覆沒在了那裡,現在青州城的兵力十分有限,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弱殘兵。

付大全引兵到了青州之後,並未採取十分激烈的攻城戰,而是採用了圍而不打的攻心戰,每天派出軍中收降的那些青州兵,到城外天天放聲大喊,要求青州城中的守軍放下武器投降,鬧得青州城中的李全守軍大部分人心惶惶,無心和付大全的飛虎軍打仗。

雖然守將想盡辦法控制手下的兵將,但是卻收效甚微,其中緣故很簡單,他們這些手下兵卒,大多數也都不願和同樣身爲義軍的飛虎軍打仗,加上他們的兵力實在不濟,所以士氣一跌再跌。

待到將近十天頭上,張林也從德州發來了一萬多兵馬,前來青州城幫飛虎軍助戰,於是城中的李全軍徹底崩潰,最終選擇了開城投降,使本來可能發生的一場慘烈的攻城戰,成爲了一場招降之戰。

而付大全在拿下了青州城之後,和張林做了一筆交易,將青州以西的大部分地域,送給了張林,但是李全可以在張林所轄之地進行招兵以及雙方相互通商,同時張林轄內的鹽場,每月定期供應飛虎軍大批食鹽,並保證不和蒙古人做交易,於此一來,付大全也和張林達成了一致意見,結爲了盟友關係。

而付大全在攻佔了青州城之後,並未在青州城駐留太久,經過短暫的休整之後,收編了那裡的降兵,留下少數人駐守青州,等待彭義斌派兵接管,他便再次引兵攻向了密州。

而密州纔是飛虎軍兵鋒所指的重中之重,除了密州擁有大量的資源之外,高懷遠之所以看重密州,無外乎有幾個原因,其一是密州地處膠東,控制着膠東一帶的交通以及大量人力資源,同時向北可以直指登州、萊州,取得密州,便可以直下萊州,萊州歷來產金,獲取這裡,便可以獲取大量資金,控制這一帶的金礦,使飛虎軍獲得更加充分的資金,所以這是必取密州的原因之一!

其二就是看重了密州板橋傕場的重要性,北宋滅亡之後,高宗決意對金國採取妥協的政策,放棄了京東一帶,雖然這裡的漢人義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最終密州還是落於金國之手,以至於曾經千船萬帆盛極一時的密州板橋鎮碼頭就此荒廢,使南宋也失去了在北方最重要的一個港口,而這次只要控制了密州之後,飛虎軍便可以奪佔這裡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港口,使之成爲南北水上交通的一個重要節點也可以說是一個樞紐,比起海州碼頭來說,這裡的地理優勢更加明顯,無論是從商業角度,還是軍事角度來說,密州都是高懷遠勢在必得的一個地方。

所以付大全和劉成義二人,忠實的執行了高懷遠的設想,解決了青州之後,率領飛虎軍之下密州,將密州城圍了個水泄不通,並且在密州城和李全軍形成了對峙的狀態。

這次爲了攻打密州,付大全幾乎是集結了他麾下的所有精銳兵力,總共集結了將近三萬兵馬,還從青州、萊蕪、莒縣等地調集了大批民壯助戰,爲他們提供輜重糧秣、器械的保障,大有不取下密州就誓不罷休的架勢。

爲了對付飛虎軍的進攻,密州李全手下的守將張通也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在密州一帶加緊徵兵,充實城中守軍的實力,並且親自引兵,在通往青州的路上阻擊飛虎軍,打算將飛虎軍擊敗在到達密州的道路上。

結果是張通太過小看了飛虎軍的實力,現在的飛虎軍經過了恩州和濟南城之戰後,無論是兵力還是裝備、訓練水平方面,都再一次得到了大幅提升,加上青州城之戰的那些天,付大全和他的手下諸將一邊圍困青州城,一邊就地在青州進行戰時的編訓,實力絕對不容小覷,即便是比不上正規軍,起碼比起普通的義軍來說,他們算是精銳了許多,最最最起碼的事情就是軍中上下對於號令十分遵從,不會出現臨陣之際的混亂,可以做到有效的調度。

這麼一來張通冒然領兵出密州城迎擊飛虎軍,便成了一個下下之策,兩軍在密州西南方向的諸城縣遭遇,發生了一場激戰,本來張通的兵力就不足飛虎軍三分之一,加上張通輕敵冒進,派出的斥候提前被飛虎軍斥候俘獲,未能查知飛虎軍的進軍速度,也更不知道飛虎軍的實力如何,就這樣冒冒失失的揮軍突擊飛虎軍,而沒有依靠諸城縣城阻截飛虎軍。

結果是不出衆人所料,張通在發動進攻之後,才知道飛虎軍兵力比他高出不少,而且訓練程度和裝備也比他們好很多,兩軍一接觸,張通只發動了一次衝鋒,便被飛虎軍如蝗一般的箭雨給射退,隨即張通發現大事不好,便下令撤退,付大全當即親率騎兵尾隨追擊,不待張通率軍退入諸城縣城,便先一步衝入了縣城,將張通軍給包圍了起來。

張通在這樣的情況下,於是只得輕騎突圍,所率軍隊隨即投降,張通只帶了十幾個人,逃回了密州城。

這一下張通算是徹底麻爪了,密州城本來兵力就不是很強,加上這一戰,一下精銳盡喪,只剩下一些剛剛徵召起來的民壯,而且數量不足一萬人,更談不上什麼裝備水平,許多人別說是盔甲了,甚至連兵器都沒有配發,一些人甚至只能拿着鋤頭鐵鏟充當兵器,弓弩更是少的可憐,士氣就更不用說了,這些剛剛徵召起來的密州一帶的民壯,大多不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夫,就是一些市井小販,根本無士氣可言。

在飛虎軍開到密州之後,還沒有將密州徹底包圍起來,張通的軍中便發生了潰亂,不少人丟了傢伙墜城而下,不是逃走就是投降了飛虎軍,張通連殺人都殺不過來,最後眼看密州不可守,於是再一次亡命出逃,一路飛也一般的逃至了板橋鎮碼頭,搶了一條船出海而去,朝南面逃亡。

第23章 蟊賊第16章 烈火第25章 堵口第168章 告假返鄉第154章 一夜不眠第90章 走水第116章 清君側第74章 黃家之事第122章 首戰告捷第200章 陳震第196章 試探1第111章 先下一城第40章 分兵進擊第34章 看看誰更狠(上)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31章 賊巢(上)第22章 抗旨第68章 狼口脫險第48章 各懷鬼胎(下)第52章 磨洋工(下)第344章 地雷第205章 神威大炮第199章 北進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152章 蜀中無大將第58章 翹班驚遇第97章 獻計第27章 驚喜(上)第72章 海州告急第18章 軍統司第100章 兵至白水第48章 敗露第35章 特種行動第247章 泥彈發威第238章 聞風而動第120章 兵圍政事院第11章 奇怪老者第89章 懲罰行動第29章 危城3第80章 衝陣第41章 浴血孤城4第323章 兇悍第333章 漢奸第28章 危城2第182章 最後通牒第180章 何爲道義第53章 倒戈一擊(上)第176章 兄弟相會第77章 參謁第34章 三溪口第29章 高家老宅第156章 兩面三刀第50章 階州失守第61章 壞消息(上)第51章 恩州之戰(上)第20章 家僕李通第194章 又見秋桐第97章 揮師南下第168章 告假返鄉第226章 憂心忡忡第92章 名利雙收第18章 殺威棒第21章 憤怒第6章 負氣而走第164章 金國求援第20章 軍器監第91章 喜憂參半第84章 慘烈搏殺第228章 受命起兵第123章 勤王第195章 河中府第77章 流雲彎刀第360章 夜戰第95章 賭博第114章 愚弄第283章 掘地攻城第83章 水師第47章 惡鬥第30章 交鋒第66章 是爲何物第203章 甕城第252章 總攻第8章 離任第59章 養犬第42章 伏擊第1章 亡金第66章 京東有變(上)第38章 破軍第369章 入城第131章 衆志成城甕中捉鱉第71章 鋌而走險第3章 又見楊四娘第84章 再返鄂州第76章 疑兵第104章 決勝3第75章 脫身第101章 大戰之前第94章 監視第252章 總攻第203章 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