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柱擎天

攔在面前的一匹高頭大馬之上,端坐着一位面色黝黑,身形壯碩如鐵塔一般的大漢,手握一杆長槍,那槍桿竟是比普通的槍桿粗了幾分,更像是一根大棒。

陪同關、李二人的馬家軍騎兵見到來人紛紛施禮。

“翁將軍,我等奉命護送大楚欽差前去面見大帥。”其中一名兵卒躬身說道。

攔路的不是旁人,正是位列馬茂勳帳下五虎上將之一的翁宜春,人送外號:“嘯天虎”。

翁宜春舉起大手,阻住兵丁繼續往下說,甕聲甕氣地言道:“我怎麼沒聽說?”。

他圓睜雙目,先掃視了李景澄兩眼,又將目光移至關羽身上,上上下下瞅了幾遍,嘴角露出無法掩飾的輕蔑笑容道:“你是護送欽差的將領?乳臭未乾,黃毛小兒,想去拜見我家大帥也行,先過了灑家這一關!”。說着,一抖手中大槍“嗡嗡”作響。

關羽心中來氣,正待催馬上前,被李景澄一把攔住。

李景澄在馬上抱拳施禮道:“這位將軍,吾爲大楚皇帝欽差,拜會馬大帥有要事相商,請您行個方便,在下這裡先行謝過。”

翁宜春笑道:“成啊,你自己過去,這個小白臉留下陪我耍兩招,如是酒囊飯袋,就請轉身直接打道回府,恕不遠送。”

關羽再次輕提馬繮,李景澄一把攔住,在他耳畔低語道:“關大哥,我等肩負使命,不可一時衝動壞了大事,要忍耐!”。

關羽轉頭低語道:“賢弟有所不知,有些事可以忍,有些事越忍越遭!今日明擺着是這廝主動挑釁,衆目睽睽之下,忍氣吞聲只能使我紅巾義軍顏面掃地,爲人所不齒!爲兄自有分寸,你放心吧。”

對面的翁宜春皺眉吼道:“你們嘀嘀咕咕做什麼?不敢接招嗎?”。

關羽催馬上前,一手摘下大鐵槍笑着抱拳道:“這位將軍有所不知,小弟的槍法過於凌厲,我家欽差大人特意叮囑在下不可傷了將軍。”

他轉身對跟隨的馬家軍騎兵說道:“你們可有用於日常訓練的木製長槍?找一把來我與這位將軍過兩招。”

對面的翁宜春愣住了,這個黃口小兒太過託大了吧?這麼不把爺爺放在眼裡?轉念一想,他又笑了:“無能鼠輩,怯戰怕死!既然如此,也給本將軍找個木槍來,我照打不誤!只是一定會手下留情,饒你性命”。

不大一會兒功夫,兵丁們果然找來了兩隻切削光滑的木棒。關羽接過試了試,雖說輕了些,韌性、硬度卻也足夠。只是那馬將軍的兵丁明顯有所偏袒,遞給翁宜春的木棒明顯粗壯了許多。

此時,遠遠躲着中軍大帳簾後偷窺的馬大帥喃喃道:“這個小白臉上次會盟大會未曾露面,應該是個無名鼠輩。”

伏在他下面的韓軍師捋須笑道:“以翁將軍的功力,用根木棒也能捅死他!這樣也好讓大楚的欽差無話可說。”

馬上的關羽左手“呼”地一揮木棒,平伸右手笑道:“這位將軍請。”

翁宜春並不答言,雙眼微眯,目露兇光,一臉殺氣地擡手照着關羽的哽嗓咽喉發力刺來。

關羽不慌不忙地擡手揮棒,將對方刺來的力道卸去大半,手腕一抖,舞棒若槍,點向對方。

二人你來我往,過招數十回合之後,翁宜春不禁大爲驚訝:面前這個小白臉貌似弱不禁風,爲何手中木槍卻使得如此出神入化?想要捅死他,難了!能夠自保就不賴了。

對面的關羽看到了對手吃驚的眼神,不禁微微一笑,心道:這就驚訝了?小爺我一直手下留情呢!雙手翻腕,陡然變招,他手中那根光滑的木棒轉眼從溫順的綿羊變成了青面獠牙的怪獸,發出嘶嘶的怪叫聲。

完全沒搞清楚狀況的翁宜春只覺得眼前一花,手中的木棒已然飛上了半空,更令他駭然的是:眼前瞬間出現了千朵雪白的臘梅,花瓣漫天飛舞,似真似幻。他用盡全力,去抓取其中最真實的一朵。

“嘭”的一聲,他的雙手牢牢握住了猛刺過來的木棒,還好那根木棒早已被刀削的十分光滑,否則他的雙手一定會被磨脫了皮。

關羽一咬牙,雙膀同時發力,將手中的木棒高高舉起,恰如一柱擎天,而柱子頂端,是臉色煞白,大驚失色,死死抓着木棒一端不放的翁將軍。

此時關羽只需輕抖手腕,那翁將軍毫無疑問會被摔個七葷八素,他身上厚重的鎧甲只能成爲拖累,不當場暈過去也得臥牀數日。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關羽又小心翼翼地將翁宜春放回了他的馬上。隨手扔掉木棒,抱拳笑道:“這位將軍承讓了!”。

臉色蒼白的翁宜春完全沒有反應,他還沒有緩過神來,只是一個勁地發呆,身上冷汗涔涔。

此時,從馬茂勳的中軍大帳中,飛快地跑出一位傳令兵高喊道:“大帥有令,翁將軍不可造次,休得傷了貴客!請大楚欽差入帳相見。”

馬上的關羽回頭向李景澄擠了擠眼睛,二人相視一笑,緩緩催馬向帳口走去。

當關羽的戰馬經過猶自發呆的翁宜春身邊時,場上發生了十分詭異的一幕。

沒有人看清究竟發生了什麼,眼尖的也只看到關羽胯下那匹通體黝黑的坐騎,它健壯的臀部微微聳動了一下。

翁宜春的胯下戰馬發出了一聲淒厲的長嘶,轟然倒地。

還在馬上兀自發呆的翁宜春完全沒有防備,被四仰八叉重重摔在了地上,頭盔骨碌碌滾出去老遠。

關羽也被突然出現的狀況嚇了一跳,連忙翻身下馬,緊走幾步單膝跪地,將翁宜春攙扶起來,同時不滿地回頭瞪視了“黑豹”一眼。

“黑豹”昂首噴了兩個響鼻,迅速地將長長的馬臉扭向一側。那臉上的表情分明在說:看我做甚?鬼知道發生了什麼!別看我一身黑毛,但俺有一顆潔白的玻璃心。俺就是個純潔善良可愛無辜的傻白甜!

緊跟在關羽馬後幾名兵卒也都慌里慌張地下馬奔了過來,在扶起翁將軍之後,他們又去扶翁將軍的戰馬,卻怎麼也扶不起來。低頭細看,那匹戰馬的一條後腿莫名其妙的斷了。

關羽一臉羞慚地躬身抱拳賠罪道:“將軍莫怪,在下的坐騎性情暴烈,常常給我惹禍。念它是頭畜生,不服管教,將軍千萬別往心裡去!”。

翁宜春的面上一陣紅一陣白,內心邪火升騰,卻又無處發泄。

少頃他嘆氣道:“既是一頭畜生,本將軍怎能與它一般見識?閣下快隨欽差大人入帳吧,別讓我家大帥久等。”

關羽再次躬身施禮,拜別而去。

中軍大帳之中,馬茂勳正襟危坐于帥案之後,不苟言笑,文武兩廂垂手而立。

關羽、李景澄入帳之後,躬身施禮。

李景澄擡頭道:“想來馬大帥已看過我大楚皇帝陛下的親筆書信,聖上還託我當面向馬大帥問好。平州會盟之後,聖上對馬大帥讚不絕口,十分掛念。如今當年的十八路反王,所剩寥寥無幾,我大楚紅巾義士願與馬家軍協力同心,早日推翻大齊王朝,還天下百姓以太平祥和,極樂安康。”

馬茂勳捋了一把灰色的長鬚,微微點頭道:“此事需從長計議,爾等長途跋涉,車馬勞頓,本帥已傳令下去,爲你們安置了住所,早些下去歇息吧,明日爲爾等擺酒接風。”

聞言李景澄微微一愣,回頭瞄了一眼關羽。

關羽擡頭笑道:“不急不急,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是馬大帥,我等弟兄們一路風餐露宿,悉心照料着我家皇兄送給你的禮物,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素聞馬大帥也是豪爽好客之人,不知今夜能否備些好酒好肉,令我等大快朵頤,美美睡上一覺?”。

馬茂勳忍不住微微一笑道:“這個自然,區區小事而已。”

關羽點頭道:“關某平日裡就喜歡熱鬧,馬家軍中不妨推舉一些酒量好的來與我們拼酒作樂,關某很少在酒桌上服人的!”。

“毛大蟲”上前一步笑道:“這位小兄弟快人快語,既然你敢挑戰,灑家今晚就帶幾位兄弟去陪你們喝兩杯。我西北民風彪悍,酒量好的可是多了去了,到時候你們可別裝軟蛋!”。

關羽朗聲笑道:“酒逢知己千杯少,我們早晚都是一家人,今夜我借花獻佛,捨命陪君子,不醉不歸!”。

馬茂勳不動聲色地掃了“毛大蟲”一眼,未置可否。

關羽轉身對馬茂勳施禮道:“那就這麼說定了,我等先行告退,再次感謝馬大帥的盛情款待。”

轉身欲行,那位身材瘦削的韓軍師踏前一步,攔住道:“二位且慢,在下這裡有幾個疑問,正想當面請教。”

李景澄與關羽互視一眼,李景澄拱手抱拳道:“敢問閣下有何賜教?”。

韓軍師捋着稀疏的鬍鬚,冷笑了兩聲說道:“在下不久前聽聞大楚內亂,兄弟相殘,實力大減,已無法抵禦大齊的征剿。不知可有此事?否則貴欽差何以千里迢迢,來我西北馬家軍搬兵求援?”。

李景澄擡頭挺胸道:“兄臺此言差矣!既然兄臺問起,學生我不妨直言相告,且容我慢慢道來。”

第十八章 白夜追兇第二十三章 魑魅魍魎第十章 步步緊逼第十五章 短兵相接第五章 雪中送炭第三十四章 多行不義邂 逅第十一章 斷腸美酒邂 逅第十二章 卸磨殺驢第二十五章 三堂會審第九章 綠林豪傑第三章 大比之年第四章 烽煙再起第二十一章 秋水伊人第五章 雪中送炭第二十五章 城門失火第三十四章 多行不義第二章 雄關漫道第六章 騎虎難下第五章 黑馬神駒第八章 欽差御史第二十章 嚴陣以待第十八章 反客爲主第六章 騎虎難下第十四章 風塵才女第二十三章 死裡逃生第八章 單打獨鬥第九章 欲迎還拒第三十二章 他鄉故舊第二十七章 悵然若失第十二章 卸磨殺驢第四章 烽煙再起第七章 摧枯拉朽第八章 各爲其主第十九章 同病相憐第十八章 一柱擎天番外之腦洞大開第二十六章 殃及池魚第十一章 攻其不備第二章 牛刀小試第二十三章 死裡逃生第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第二卷小結---與一位朋友的對話(二)第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三十六章 大勢已去第三十章 雌雄雙煞第十六章 趁火打劫第二十章 身入虎穴第三十一章 人生自古第三十一章 衝冠一怒第十三章 挑燈夜話作者聲明酒桌上的笑話與哲理第四章 蓋世巾幗第五章 黑馬神駒第十五章 將信將疑第五章 打草驚蛇第十一章 好事多磨第二章 雄關漫道第十章 明月寨主第三十二章 反目成仇第三十一章 夜入皇宮第二十八章 帝國衰亡第二十五章 一縷香魂第二十章 情義無價第二十二章 盛名之下第一章 彌天大罪第二十三章 答疑解惑第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十二章 清風客棧第十二章 大澤蕩寇第二章 血海深仇第七章 忠心耿耿第三章 癡人說夢第一章 彌天大罪第三十四章 賊喊捉賊第六章 兵部密令第二十七章 螳臂當車第十章 魚龍混雜第四章 無敵水師擇妻四項基本原則第二十章 鐵尺銅牙第二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四章 無敵水師第八章 親如一家第七章 貌合神離簽約感言第七章 忠心耿耿第三十二章 以守爲攻第十一章 落花有意第二十二章 盛名之下第二十六章 大都之圍第二十七章 步步爲營上架感言第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十四章 小菜一碟簽約感言第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三十一章 人生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