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青苗錢

ps:感謝yangzhigang、聆素居士、eagle周的打賞。

關於青苗倉的事情,宋致元勸說趙然別去操心,但趙然有自己的想法,他也估計這件事情恐怕不好弄,有過心理準備。不過他還是想試着插一插手,畢竟這件事情如果做成了,那可是涉及全縣幾萬農戶的大功德,於修行一途助益太多。

趙然說我沒別的意思,就是想先了解一下青苗倉的首尾,畢竟這些日子很是見到了些窮苦的人家,都是因爲借不到青苗錢而轉去借了高利貸,總之境況相當之慘。

宋致元說這裡面牽涉到的事情非常複雜,弊病也極多,當然,如果師弟你想了解的話,我也可以給你講講。

大約五十年前,也就是憲宗皇帝的最後幾年,大明朝天災不斷,洪水、地震此起彼伏,致使百姓家園被毀、流離失所,田畝廢置、無人耕種。爲了恢復生產,廬山總觀與天子和內閣達成協議,在天下各府設立青苗倉,專爲百姓購買青苗種子、農具等物而放債,一般債期爲三年,取利四釐。

這樣的利率算得上極低了,若是農戶用心耕種的話,三年後便可輕鬆償清債務。

青苗倉由各府道宮和府衙共同設立,各出一半本錢,所得之利滾入本金之中繼續用於放貸,各縣縣衙代辦、府衙審覈批准,道宮和道院予以監督。

設立之初。青苗錢確實爲恢復農耕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其後弘治中興的基礎。但與歷朝歷代一樣,任何善政到了後期都會走了模樣。與最初的設計差異極大,到了如今的嘉靖年間,情狀更是不堪。

簡單舉個例子,當一戶百姓去縣衙申請借貸青苗錢的時候,衙門會將其申請上報府衙,府衙複覈後批准,將錢發至縣衙。這個過程沒有任何問題。總計需要消耗的時日也不多,通常七天內就可辦妥。

然後。接下來,就不一樣了。縣衙拿到錢以後,會以各種藉口拖延發放,一直拖延到這戶農家撐不下去。不得已去某大戶家借高利貸。借貸時,農戶需在兩張拮据上畫押——其中一張借據上寫的是利錢四釐,然後該大戶便拿着這張利錢四釐的借據去縣衙,縣衙收了農戶的借據收條,然後將這筆青苗錢交給該大戶。

等到借貸期止時,大戶將農戶抵押的田產和房屋收走,然後到衙門裡把青苗錢還上,四釐利息補入青苗倉中,多出來的利錢則歸衙門所有。縣衙收到錢以後。在田產地契上公證,手續便算完備。大戶得了土地,衙門收了利錢。皆大歡喜。

過程並不複雜,宋致元所說的複雜,實際上是指獲得利益方很複雜。大戶是一塊,縣衙是一塊,經辦的胥吏是一塊,府衙也能分到一塊。至於道院。宋致元表示呵呵呵,趙然點頭理解。

趙然嘆息。這還是青苗錢麼?答案是否定的,青苗錢實際上成了道門和官府合股所辦的高利貸錢莊,貸款對象是各地大戶,大戶依靠青苗錢的放貸兼併自耕農的土地。想得深一些,趙然忽而領悟,其實這些大戶並不需要向官府借貸,他們需要的是土地兼併的合法過程,以及讓官府和道門利益均沾。

趙然痛心地問宋致元,咱道門還缺這幾個錢?

宋致元默然片刻,然後告訴趙然,這已經成了一種常例,比如……比如你趙致然去年年末領到的那二十兩銀子的年敬,便是谷陽縣衙送來的,嗯,今年你升了方主,這筆年敬應該是五十兩。現在的趙然並不將五十兩銀子,但其他人可沒他那麼有錢,這筆銀子應該是很不少了。

趙然頭痛萬分,忽然想起自己辦的那個善金,不禁冒汗道:“監院師兄,然則師弟辦的那個慈善堂善金,豈非會得罪方方面面?”

宋致元一笑,道:“那也不盡然。你有多少銀子往裡填?你拿出來那一千兩怕是杯水車薪罷……”

趙然心道,還真不是杯水車薪,至少包攬谷陽縣所有高利貸的債權轉移是沒什麼問題的。他先前之所以對外宣稱是一千兩,其實不過財不露白而已,按照他的的實際打算,如果這件事對培育功德力較爲有利的話,別說一千兩,上萬兩都願意往裡投。

見趙然有些支支吾吾,宋致元訝然:”趙師弟,你不是準備往大里做吧?”

趙然硬着頭皮試探:“監院師兄,若是師弟我弄到銀子,比如,一萬兩或者兩萬,去做這個善金,會不會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宋致然呆了呆,不敢置信地問:“一萬兩?趙師弟,你哪兒來那麼多銀子?”旋即又恍然:“莫非是館閣之地對青苗倉有所不滿?”

趙然嗯嗯啊啊含糊道:“師弟我實在是可憐那些窮苦百姓,因此有這麼個打算,想要和幾個館閣之地的朋友借錢來辦這善金,並非館閣之地對青苗倉有什麼不滿——他們整日忙着修練,哪兒有工夫關顧此等俗事。”

宋致元釋然:“也是……”隨即又嘖嘖嘆道:“師弟和館閣之地的那些仙師們當真有緣,如此大筆銀錢的出入……”

“師兄,你說我這事兒能做麼?”

“趙師弟,若是你想個人做些善事,這善金也不失是個好辦法,但,還是別做大了爲好,每年相助個幾戶,傳傳你的善德便是了。你這善金若是做大了,大戶豪紳便得不到田地,衙門裡也收不到利錢。先不說官府和大戶豪紳們會視你爲敵,就連咱們無極院這些師兄弟們,恐怕你也不好交待。”

“可……師兄,這土地兼併一旦成爲風潮,農戶無地可耕,天下遲早會大亂的。”

“師弟,別說你,就連師兄我,無極院監院,看上去在谷陽縣是個人物,但放眼天下,哪裡有資格議論天下大勢?有這閒心,多讀幾本道經,多教化幾個世人豈不更好?趙師弟,師兄我不拿你當外人,這才苦口婆心說這些話,你定要謹慎纔好,一個不留神,便是身敗名裂之局!”

宋致元這幾句話已經相當重了,果然是拿趙然當自己人,趙然也確實感受到了他的好意。不過一想到爲闔縣農戶行善積德,功德力不知道能漲到什麼地步去這個巨大誘.惑,他就忍不住想堅持下去。

仔細琢磨了片刻,趙然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如果他仍舊按照原來的方式設立善金的話,會將谷陽縣所有有實力的階層盡數得罪,不僅事情做不下去,恐怕自己安危都會出問題。既然如此,那就把敵人和朋友區分開來好了,把自己的阻力盡量減小,或許這件事情的難度會降低一些呢?

在青苗錢這個項目上——姑且稱之爲“項目”吧,既得利益者共有三方,即道院的道士、官府的官吏以及地方豪紳大戶,被剝削的則是自耕農。趙然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必然觸及部分人的利益,現在的問題是,把誰作爲朋友,把誰作爲敵人?

趙然只是稍稍思考,便有了主意。道院方面肯定是不能損害的,官府這頭,暫時也不能得罪,那麼剩下的,只有豪紳大戶了。

其實認真說起來,豪紳大戶和官府、道院都有或深或淺的關聯,不可能分得那麼清楚,但至少,在表面的層次劃分上,與官府和道院是有所區別的。趙然暫時想不到讓豪紳大戶和自耕農共贏的辦法,所以很對不起,只能得罪他們了。

當宋致元詢問趙然究竟想要怎麼做的時候,趙然的回答就是,將豪紳大戶從這場遊戲中踢出局

第十七章 落魄後族第三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一百零七章 諸蒙的追趕之勢第七章 總觀有高人第七章 樓觀承繼第九十三章 看破一竅第四十八章 兵發太華山第三章 由龍安府到鬆藩衛封推感言第五十七章 上三宮的菜菜第九十七章 莫非後遺症第一百零七章 諸蒙的追趕之勢第二章 周懷和宋雄第三十三章 死鬥第十九章 名號下的光環第七十二章 控訴(爲蛩蛩巨虛—約翰道友加更)第二十二章 兄妹第六十二章 都是名字惹的禍第三十九章 新任夏知府第三十七章 新的漩渦第六十九章 仁多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座次第二十章 坑你的坑第八章 長蟲山第二十五章 舍利子第六章 找到組織了第七十七章 月上女第三十一章 山中追殺第十四章 非爲邀名第三十二章 再見張雲兆第六十一章 不能瞎想第六十九章 講講道理第一百零二章 求情第二十四章 一泉飛瀑掛潭邊第五十八章 折扣第六章 水石丹經(爲天使也要墮落盟主加更)第三十三章 薛知客上天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方會面第十四章 再入興慶第四十三章 前因後果第八十四章 兵團第二十三章 暗樁和春耕第六十一章 甲乙丙丁第一章 玉皇閣第四十三章 交易第四十二章 趙方主和五色大師的對話流第五十七章 腦子被驢踢了第一章 夜路和竹籬第三十八章 順風順水莫囂張第五十五章 信力排名第一百章 老師回山第四十五章 一個跨越千年的故事第七十七章 想家了第四十五章 真相(補更)第三十章 那個有異議的趙致然?第十一章 陣法之道(下)第二十六章 另一個故事第一百零四章 品行端正的反派第十九章 飛劍空空第六十二章 繼續聽趙廟祝講故事第七十二章 漫長的一餐第七十九章 釣魚第三十章 部民信道諫第七十五章 治病救人第三章 做客君山第五十三章 紅原三部第六章 刻苦學習的日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舉薦第二十六章 “朝三暮四”第五十三章 鬆州第四十三章 法師黃騰鬆(補更)第三十四章 同病相憐第五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六十六章 一點小小的改革第十九章 爲成安鳴不平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萬和萬一第十九章 禿驢和牛鼻子第一百章 老師回山第三十八章 堵門第四章 新生活 新開始第三十四章 巡查紅原第七十章 抓差第八章 玉皇閣考察組第四十七章 當金身再遇法相第三章 重回無極院第三十六章 中陽山下盧家莊第八十四章 錢息和交通第五十一章 師徒五個第六十三章 閱評第三十五章 求道第一百章 梅落雨第六十二章 都是名字惹的禍第十三章 陣破第三章 東方敬的婚事第九十七章 莫非後遺症第二十四章 一二三四五第一百四十章 調配和分組第八章 再次獎勵第三十九章 和尚罵禿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