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

這時,楊川輕咳一聲,道:“孫子兵法如此說,自然是有兵家道理的。可是如此兵事,只要準備充分,自然是大大有所把握的。太守可不必如此擔憂。”

“哦?敢問是哪些準備,可是齊全了幾分?”盛中權一臉鄭重。

劉澤清終於板起了臉,肅然道:“本將是武夫粗人,心眼直,看的東西簡單。本將麾下戰兵有四個營頭,合計一萬兩千人,輔兵有八千。戰兵糧餉一月折色銀一兩五錢,輔兵一月一兩八錢。除此外,每人本色一月米麥一石。現在軍中器械武備具是缺乏,需要補罩甲兩萬具,刀槍五萬柄,火銃九千門,弗朗機十六門,大將軍炮四門。既然大軍要動,民夫轉運的事情也得備好,想要動員山東鎮全鎮兵馬,靠八千輔兵決計不行。爲此,還需要民夫至少兩萬。備齊這些嘛,山東鎮全鎮上下自然是奮勇向前,力戰不息的。”

楊川聞言,也是緩緩點頭道:“軍門考慮妥當,想來定然是可以打好這一仗的。既然如此,知州大人也就不必擔憂了。”

盛中權似懂非懂地點着頭,聽着劉澤清話語之中跳出的好幾個“萬”“千”的字樣,眉頭一陣陣地跳,皺眉良久這纔看着三人道:“既然如此,這軍需一應事務準備得如何了?”

說到這裡,劉澤清與楊川齊齊一陣沉默。朱慈烺依舊品着茶,無視幾道聚集在自己身上的目光。

這幾人一來一往,話裡話外的潛臺詞已經十分淺顯了。各方態度也表露得十分清晰。

三人意思很明顯,盛中權作爲山東地方的代表,並不希望劉澤清進中原打仗。畢竟,山東地面也不平靜,更是抗擊建奴韃子的前線。萬一劉澤清兵敗,山東這裡出了亂子可就沒法平定了。

而楊川則是勸說盛中權不必擔憂,不要攔着劉澤清跟隨朱慈烺出兵。這樣的話看似是爲朱慈烺說話,但實際上卻是暗藏鋒銳,將後勤的難題給拋了出來,其間機鋒直指朱慈烺。

劉澤清的態度也很明確,後勤的問題一條條都列出來了,想要他好好用命打仗,這些東西不滿足好,休想。

按照正常的律例,山東鎮的兵馬是大明的,主將請戰入中原解圍河南,後勤糧餉都會由朝廷負擔。

但朝廷的計劃裡頭可沒有想到山東鎮會主動請戰,自然不會提前籌措好糧餉。到時候估計就是來個誰主張誰負責。這後勤糧餉的事情,大半又要回到地方身上。也就是說,山東省州地方要出人出力,負擔起劉澤清帶兵進河南解圍的軍需。但只要看盛中權的態度就知道,山東省州上下誰都不會爲此出力。

這樣轉悠一圈下來,所有的矛頭都聚集到了朱慈烺的身上。

很顯然,既然是朱慈烺帶頭說的要出兵,這鍋就得朱慈烺背起來,將劉澤清進兵河南的軍需後勤給負擔起來。

“終於來戲肉了啊!”朱慈烺輕嘆了一聲,將這句話藏在心裡,面上卻是凝重的表情,彷彿是被突襲一樣。

朱慈烺的嘆氣看在幾人眼裡,自然是以爲得計。

一念及此,劉澤清瞥向楊川。

楊川心中幾個念頭轉過。看着朱慈烺悶頭不說話,心中冷哼一聲。不說話就能躲過去嗎?

真以爲拿了大義誰都要聽你的?

心念於此,衆人只聽楊川朗聲看着盛中權道:“劉軍門所部駐紮臨清,初始糧餉籌措之事,自然是應該多託付太守父母官了。”

楊川一語而出,朱慈烺頓時面有喜色。

劉澤清與盛中權見此,卻是紛紛變色。

只聽盛中權當下怒喝道:“東山先生!糧餉調撥,乃是中樞朝廷之權,地方豈有擅動錢糧之權?國事焉能如此輕易?要讓本官做主籌措軍糧,那唯有登州跨海的戰事纔有朝廷律例。若是如此,就請劉軍門東渡跨海!此刻建奴肆虐關外,正是劉軍門用命之事!若真如此,這軍需糧餉,本官這就去籌措了!”

劉澤清聽聞,也頓時勃然變色:“本將上書的是平亂開封,解圍河南軍民。怎麼變了關外去?難不成,還讓本將先入開封籌措糧餉嗎?若真如此,這開封,不去也罷!”

“軍門大人!”楊川驚呼一聲,站了起來,但看着盛中權與劉澤清都是憤怒不已的模樣,張了張嘴,良久還是沒有說話。

楊川不說話,盛中權也斷然拒絕了地方提供軍需的可能。而劉澤清更是撕破臉,直接就將威脅擺了出來。

一時間,場內陷入了可怕的寂靜。

所有人的餘光都在彼此打量,而朱慈烺則承受着最多的注視。

此刻的朱慈烺臉色凝重十分,更是隱藏着格外複雜的情緒。憤怒、無奈、倉惶以及一種悲哀。

這一刻,朱慈烺忽然想起了楊川提及過的盧象升。韃虜入關,朝中卻力主攘外必先安內,對建奴求和。朝中上下,屈服權勢。只餘下盧象升孤軍奮戰,戰死之時,高起潛的大明軍安坐數日於十數裡外。

這與眼下何其相像?

當河南被闖賊肆虐,國家社稷旦夕就有傾覆之憂的時候。受大明百年免稅優待之恩的所謂名士,想的只有私利。身爲大明官員,食君之俸的知州,唸叨的是私利保全。而朝廷武力,更是開出百般條件,這才能出兵作戰。

心念於此,這讓朱慈烺如何不百感交集?

這……就是眼下大明的肉食者,所謂的精英?

朱慈烺的表情變幻落入其他三人目光之中,分毫畢露,無一絲遺漏。

見此,三人心中歡暢大笑,全無剛纔的鋒銳。

良久,朱慈烺的神色恢復了正常。只聽他用一種平靜,藏着萬鈞雷霆的平靜,說出了自己的聲音。

“事有先後緩急之分,關外建奴肆虐,殘毒百姓,我輩自當抗擊殲滅。但是!”朱慈烺頓了頓,微微呼出一口氣,彷彿要將心中積存的惡氣盡數吐出一樣:“解圍開封,這是當下緊急,事關大明社稷的優先急務。本官,絕不容半點拖延!”

“不就是區區糧餉器械轉運之事嗎?”朱慈烺念出前半句的時候,聲調很輕,但到後半句的時候,卻彷彿雷霆傾斜一樣,聲若千鈞:“本官,統統應了!”

第十三章:南京廷對第十七章:東亞戰略第三十三章:鬼鬼祟祟第一百一十二章:兵強馬壯第四十五章:復仇馬尼拉第二十九章:爭先恐後送錢第五十三章:趟渾水第七十章:鐵騎突出刀槍鳴第八十二章:烈士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四十三章:最後通牒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五十章:冒險計劃第一百一十九章:激將第143章:會師第五十六章:擴軍安排第三十七章:劫中伏殺第三十七章:劫中伏殺第四十六章:海外第154章:王師來了第七十六章:針鋒相對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一百零三章:土豪們第五章:仁川登陸第六十三章:紛紛出兵第十五章:調查結果第八十五章:水師檢閱第十四章:呂偉迎的身份第二十四章:用人之法第七十八章:太平洋東岸的中國海盜第二十五章:軍心可用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戰開啓第十九章:張獻忠立國第十九章:不敢彈壓的軍紀第七十二章:戰後封賞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二十九章:走向世界第十一章:國務大會堂第一百二十一章:暗戰第五章:招賢納才第十五章:馬德里的中國人第四十七章:同盟破裂第一百四十八章:這纔是大明強軍第七十八章:虎口拔牙千萬兩第五十六章:劍禪道場第一百零八章:包場第二十八章:嘲諷拉仇恨第二十七章:有求於大明第三十四章:擊敗倭寇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十九章:不敢彈壓的軍紀第十五章:目標:直搗黃龍 限免加更抵達第一百三十章:出兵第二十三章:櫻島第五十四章:柳生十兵衛的最後一樣美第八十一章:洞房花燭第二十四章:大明的條件第七十二章:戰後封賞第二十四章:貿易第四十三章:多鐸求和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十三章:你以爲都是編的嗎第四十八章:不曾拋棄第三十九章:拍賣第一百三十三章:玩把大的第八十六章:今日之世界第一百五十八章:全面進攻第四十章:戰、戰、戰!第二十五章:費迪南四世入場第八十五章:滿清新皇第八十六章:皇帝的籌謀第六十七章:新的征途第一百一十一章:朕有一個夢想第十九章:攻陷黃州第九章:南下預備第二十五章:籌劃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三十三章:諜戰風雲第十一章:剛正面第一百一十九章:激將第三十七章:清洗到徹底掌握第一百二十章:財狼來了有刀槍第二十章:攻略安南第三十四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九十九章:朝鮮名將第154章:王師來了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戰開啓第十三章:江山永固的法門第九十七章:伯力第四十七章:再擴軍第十四章:呂偉迎的身份第八十六章:歸服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十章:微服出宮第六十五章:老將歸服第一百零五章:行進射擊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四十二章:宣佈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