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明_第292章 治國安邦,順我者昌

臺灣的面積很大,等同於1個省的面積,朝廷知道不知道臺灣的具體情況?知道,也不知道。知道臺灣的人自然知道臺灣此時是走私的中轉站,自然不會宣揚。所以有知道的人,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因爲利益的原因,朝廷也9不知道。

在臺灣設立邊鎮,也只是朱弘昭1句話的事情,在臺灣設立府縣,也只是他1句話的事情。臺灣的事情,荷蘭人的事情,對朝廷來說都是小事情。

朝廷現在關心的是遼東戰事及戰後治理問題,以及皇位能否順利轉交的事情。朝臣已經怕了,他們怕朱弘昭,更怕有不知死活的在皇位移交時跳出來刺激朱弘昭。

臺灣當即被劃爲1府3縣和1州兩縣,吏部尚書*星當即從來京述職的各地官員中選了1份評價頗高的名單遞上來補缺,由內閣選拔,也9是讓朱弘昭來選人。

設立府縣等於徹底納入統治,臺灣將成爲信地,首批官員去臺灣是有生命危險的,畢竟土人可不認什麼朝廷命官,搞不好9因爲稅收問題而抄傢伙打1仗,甚至會因爲水源、修城、伐木、開田地之類的事情爆發衝突。

所以首批的官員不能死板,要手段靈活,最好還要膽子壯1些有帶兵的能力。也因爲這是朱弘昭的意思,絕不能辦砸了,否則朱弘昭臉上不好看,那9有他們的好看了。

翻着剛剛謄抄好的檔案,朱弘昭先找臺北府的知府人選,1邊內閣大臣都等着,等這事處理完了1起將遼鎮的事情敲定。

翻了1圈看着千篇1律的格式化評價,朱弘昭實在是很難辨別哪些人有才幹,哪些人是關係戶,將名冊放下,扭頭看向葉向高,葉向高當即挺直腰。

“葉公之高徒少詹事成基命,孤在首善書院聽過其幾堂課,是個頗有才華的能臣,格局眼界非常人所能及。”

成基命並不受東林人看重,哪怕他的座師是葉向高也不成。因爲成基命的政治趨向偏右,不同於武斷派,或故意裝糊塗1起武斷的極左東林風格。

“正所謂舉賢不避親,這份名單鮮有東林之人,趙公以後莫要如此。只要不犯孤與諸公之約定,有才有德之人有多少舉多少,莫使大才大德埋沒於案牘之間。”

舉不舉官是你們東林的事情,任不不任命是他朱弘昭的事情。選拔官員這種事情,1碗水要端平,哪怕不選東林人,也要把東林人的名字填進去,好堵住他們的嘴,免得私底下瞎嚷嚷。

*星拱手:“殿下寬宏,臣知罪。”

葉向高也起身拱手:“殿下有所不知,靖之履官以來只在中樞爲庶吉士,歷任司經局洗馬,後署理國子監司業事。並無理政經歷,老臣恐其生疏政事,不體民情以至鑄成大錯。”

本來成基命的前途是很好的,因爲天啓元年,他負責教授天啓學業,天啓有1次沒有去上課,成基命覺得只是小事情,沒向內閣稟報,結果9被內閣打回原型,成基命辭官在首善書院講學,去年秋被起任爲少詹事。

少詹事負責東宮庶務,天啓沒有子嗣自然也9沒有東宮系統的官員什麼事,可朱弘昭被立爲皇太弟,算起來詹事府9是朱弘昭正管的衙門。

明中期以後,詹事府成爲翰林官遷轉之階,太子儲君出閣的講讀之事都由其他官員充任,名實已不相符了。

可這事變質了,可國法規定的東西要糾正過來再輕鬆不過。所以成基命主動找了1些朱弘昭喜歡的地理雜書送呈,加上朱弘昭對他的印象不錯,1來2去9有了書信聯繫,相互研討1些地理風俗,算是朱弘昭的日常消遣。

葉向高沒想到自己並不看重的這個弟子,竟然人不知鬼不覺的和齊王搭上了線。現在他哪怕天黑回宅子,也不敢找成基命來詢問。

官員們現在很老實,要麼上朝或進衙門坐堂辦公,要麼回家老老實實待着。本來9該這樣,免得官員們私底下串連結黨。現在誰都不知道會不會再爆發1場政治清洗,有了風暴因爲走的近了,1起被逮進去是很正常的事情,喊冤都沒得喊。

“臺北府初設,萬事從頭起,權當是1次歷練。畢竟臺灣荒蕪,也不怕弄壞了,9先欽差少詹事成基命以本職充爲臺灣巡撫,總管臺灣軍政事宜。所缺人手,9由成基命選定,孤將臺灣交給他3年,3年後若做得好,孤以6部左侍郎相待。”

此時地方上,尤其是南方,不僅南方軍隊受文官掣肘嚴重,文官之間相互拉後腿也是1個很不好的風氣。既然要給成基命1個機會,朱弘昭不妨送佛送到西,1次把政策給到位,免得成基命下去後受制於人。

再說,東林在南方的威望擺在那裡,成基命下去巡撫臺灣,沒人敢得罪東林人,只會配合。

葉向高代替成基命答謝,史繼偕則在1旁撫須含笑,齊王重用成基命,帶來的好處是總體性的,起碼君臣之間的對立會消減不少。

不過,葉向高有麻煩了。東林人內部大清洗,流了大血,結果齊王丟下來的第1塊大肥肉被葉向高的弟子成基命給吃了,其他派系如何能心平氣和?

而且以成基命的那個對事不對人的脾性,臺灣所缺的屬官估計不會給東林人多少面子,會加大東林內部的對立。

臺灣的事情捋順了,現在該是遼鎮的事情了,這事朱弘昭尊重天啓的意思,不急着對孫承宗下手,而是督派監軍前往,這個監軍要符合天啓口中的強力屬性,所以人選上9將範圍縮小了1大圈。

“殿下,臣推薦山海關內外總督,右僉都御史孫傳庭前往遼鎮督戰。”

崔景榮起身抱着牙牌:“孫大人本9履職於遼鎮,上下相熟有利於穩定前線軍心;其2,孫大人精熟軍兵事,軍法如山可使遼鎮1改往日積弊;其3,孫大人可總督遼東各路兵馬而不使兵將離心,利於統合各部戰力悉數用於國事。”

葉向高起身道:“殿下,臣舉薦山海關監軍,左僉都御史李邦華。孫大人坐鎮山海雄關不可輕動,李大人曾隨殿下征討聞香賊多有軍功,又曾於天啓元年整飭京營多有政績,下半年曾創立天津鎮。李大人熟稔軍中事宜,孫大人不可輕派,不妨以李大人前往遼鎮督戰。”

這種事關8萬大軍的事情,韓爌不喜歡去摻合,投入冒得風險與收穫不成比例;何宗彥依附史繼偕,史繼偕不發話,何宗彥自然要乖巧1點。否則以現在朝中的局勢,廢掉1個內閣不是什麼驚濤駭浪。

朱弘昭端着茶碗看向史繼偕,史繼偕抱拳道:“殿下,孫大人固然能1統遼東諸路大軍,但此時遣派有奪功之嫌,不利於孫大人名望。再者,遼軍無關遼東戰局,派李邦華足矣。”

史繼偕的話很難聽,將孫承宗和遼鎮8萬將士當成了草芥。

朱弘昭抿1口茶,眨眨眼睛笑道:“既然葉公舉賢不避親,孤也9放心了。擬旨,詔除李邦華原職,轉升兵部右侍郎,欽差遼鎮督軍。另,遼鎮監軍撤回,以兵備道員張鳳翼爲監軍,轉升1級爲右僉都御史。”

督軍?這是個什麼職位?

算是加強版監軍,可爲什麼又要提拔1個新的監軍?

朱弘昭繼續念着:“另擬旨給孫承宗,若遼軍不動如山,孤會讓他們體會1下宣大軍的侵略如火;若遼軍出動卻其徐如林,戰局大順若其疾如風,孤會讓他們嚐嚐軍法的滋味。”

5名內閣大臣聞言,臉色各是不同。

1旁書寫聖旨的徐卿伯笑了,這是要把孫承宗往死裡逼。

在場都是大員,聽說過朱弘昭以前罵遼軍的話:轉進撤退其疾如風;迂迴包抄其徐如林;燒殺劫奪侵略如火;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各懷心事散會後,朱弘昭感覺內閣們看他的神色有些不對勁,也不以爲意。

這時候瓊華宮的女官進殿,稟報道:“千歲爺,王妃娘娘備了家宴,請千歲爺抽空回1趟。並囑咐奴婢和千歲爺討個準信,免得菜涼了。”

“再有1個小時吧,孤9回去,讓她少做些,以清淡爲主。”

“奴婢告退。”

朱弘昭扭扭脖子,嘎吱作響起身來到殿前,雙臂環抱在胸前,展望着乾清宮門,與那裡崗哨嚴密的衛士。

史繼偕跟出來,手裡端着茶笑道:“殿下今日霸道,葉老頭要睡不着了。”

“他睡不着,孤才能睡的安穩。孤今日想通了,老大人可想知道孤的治國方略?”

史繼偕想了想,抱拳道:“願聞。”

“治國安邦,順我者昌。”

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86章 談不攏9打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0章 兄弟關係南京_第594章 腫瘤鐵網_第382章 資本之爭貫徹人心(2)南京_第559章 路何在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9章 爲道,死無可懼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83章 處置廢將啓明_第307章 雄心再起方從哲九邊大同_第58章 兵災起西南南京_第495章 貞節誥命時勢難造英雄_第136章 通州無雙閻應元(1)九邊大同_第23章 萬曆駕崩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4章 各種麻煩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3章 蝴蝶效應(1)青陽_第200章 戰略目標南京_第483章 失控南京_第554章 試探九邊大同_第25章 軍屯起九邊大同_第14章 北上,更名朱弘昭啓明_第282章 夜襲九邊大同_第75章 事後報復(2)時勢難造英雄_第100章 水泊梁山鐵網_第393章 魚缸鐵網_第363章 穩定第1九邊大同_第83章 後續(1)啓明_第296章 朝議啓明_第298章 5公4家鐵網_第361章 家室不寧國事難靖九邊大同_第57章 張3的心思時勢難造英雄_第124章 背水1戰(2)九邊大同_第83章 後續(2)南京_第433章 感慨時勢難造英雄_第127章 籌備(2)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45章 封王論鬼青陽_第223章 秦人傭兵啓明_第332章 有人點火鐵網_第400章 議定國策,寶鈔新法九邊大同_第71章 東渠之戰九邊大同_第30章 高傑啓明_第336章 大豐收時勢難造英雄_第106章 策劃陰謀南京_第541章 蝗災南京_第517章 維穩國策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3章 蝴蝶效應(2)啓明_第320章 決戰蓋州九邊大同_第70章 戰後掌軍(2)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50章 讓兵權南京_第482章 問責(下)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44章 飛熊入京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53章 擊丸盾陣南京_第445章 辛丑逆案(上)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47章 禍福相依南京_第446章 辛丑逆案(中)南京_第571章 似是而非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9章 爲道,死無可懼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85章 身在江湖南京_第546章 新任千戶啓明_第317章 心學格物(2)鐵網_第394章 鑄幣與改幣時勢難造英雄_第118章 攻!九邊大同_第70章 戰後掌軍(1)南京_第564章 聖訓九邊大同_第72章 戰果(2)九邊大同_第1章 老子下輩子還做文人!南京_第587章 天下無糧鐵網_第408章 天災,大雪時勢難造英雄_第138章 大雪人心寒(1)啓明_第295章 求賢兩令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48章 皇后之怒(2)九邊大同_第83章 後續(1)南京_第474章 分門別類青陽_第218章 現世報南京_第459章 張獻忠的大將軍夢青陽_第269章 大將軍南京_第525章 銃刺衝鋒(完)時勢難造英雄_第121章 勸降(1)啓明_第291章 臺灣設鎮鐵網_第372章 澳門(2)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7章 夜色朦朧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1章 火藥船南京_第585章 分裂徵兆時勢難造英雄_第133章 齊!(1)青陽_第216章 信王出手啓明_第311章 肩挑日月之天命南京_第519章 海的味道南京_第433章 感慨啓明_第333章 5年大策青陽_第235章 範家俯首(1)時勢難造英雄_第108章 時無英雄九邊大同_第7章 姐妹倆九邊大同_第28章 流民與削兵九邊大同_第66章 河套蒙古寇邊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2章 西南平靖美人計(2)南京_第598章 南擴計劃下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50章 讓兵權南京_第512章 血經(下)鐵網_第373章 主權九邊大同_第3章 幻覺,第9套體操?鐵網_第397章 生與死南京_第502章 叔侄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