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爾虞我詐

斯托姆和顏悅色地與顏常武、陳衷紀交流,表明自己是帶着善意而來,是爲了促進大家的友誼而來,不會對你們作出什麼。

他說得很是誠懇的樣子,顏常武心中曬道:“你騙小孩子去吧!”殊不知在斯托姆眼中,他就是個小孩子。

接下來斯托姆話風一轉,吹噓起荷蘭的大炮鉅艦,說類似港外的大艦在臺灣共有四艘,他現在帶兩艘來,而在巴達維亞,則有五十艘以上,還有大型的三級戰列艦(二層炮甲板)。

“我們荷蘭人的船,有你們碼頭區那麼大,上千噸重,二層炮甲板加上甲板炮有上76門大炮!”斯托姆吹噓道,比劃出炮口的口徑來。

看到顏常武一臉驚恐的樣子,作出手勢來:“那……那麼大的船啊!76門大炮啊!陳叔父,我們所有的炮加起來都沒那麼多的炮啊!”(是啊,好大的船好大的炮啊,1000噸的大船啊,我見過65000噸遼寧艦的人都怕啊!)

“不要怕,只要你們順從我們,我們不會打你們的!”斯托姆呵呵笑道。

“你們有多少人馬?”他動問道。

“我們有五百人!”顏常武展示了他的擲彈兵,長矛盾牌和短刀,沒有火槍,頓時斯托姆心中大定。(那個告密的漢/奸是到北港貿易的行商,不能進入北港內部,沒看到火槍兵)

斯托姆心中感慨,下手可不慢,一聲令下,頓時把顏常武身邊的人盡數繳械!

不繳?

火槍對準顏常武!

陳衷紀大叫道:“放下大家的兵器!你們也請將兵器拿開!”

他的聲音發顫,真心怕啊,萬一有個走火的話,那什麼心血都白費了。

張伯翻譯了他的話,同樣聲音顫抖。

北港軍士們手裡拿着刀矛遲疑地不知道動作,荷蘭人沒有注意到的是顏常武點了一下頭,軍士們纔將武器給扔下,抱頭集中在一點。

荷蘭人控制了場面!

顏常武驚惶道:“你們想幹什麼?”

還是個孩子啊!

斯托姆儘量溫柔地道:“不做什麼,只要你乖乖的,我不會爲難你!”

讓張伯翻譯給顏常武聽,斯托姆又命令把槍口拿開,他自己坐到了主位上,反客爲主!

“只要你們合作,我無意推翻你們大龍頭的地位!”斯托姆讓張伯翻譯道。

“你們所收穫的糧食,我們要八成!”

“以後你們只要專心種地,軍隊和外交的事情交給我們,我們就是好朋友,不會傷害你們!”斯托姆帶了點人性地道:“我對着上帝發誓,畢竟我在家鄉也有一個象他(顏常武)那麼大的孩子!”

張伯將他的話對顏常武說了,顏常武叫道:“只收五成!”

“五成,爲什麼?”斯托姆似乎好商量地道。

“我們準備收的田賦是二成,給你們荷蘭人五成,我們也得要三成啊,要是八成了,農人交二成上來,豈不是會餓死了?”

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是荷蘭人收了六成,給二成給顏常武維持,留二成給民衆爲生。

荷蘭人這麼好心?

他們當然沒有,但他們聰明,會審時度勢,在目前還沒有徹底控制場面的時候,做人留一線,以順利地將收成運走。

等到他們控盤之後,可就不會這麼好說話了!

此乃荷蘭人的狡猾之處,他們到達每一個新地方時,先不急於使用武力,而是觀察環境,做好立足點。

例如他們到達臺灣,甚至用十五匹布向當地土著買下土地去建城(因爲他們兵力不足的原因,要是充足,那就另外一副嘴臉了)。

按照西方學者杜丁里斯的說法:“荷蘭人屢次要求與這個臨近種族(臺灣百姓)和睦相處,併爲他防衛一切敵人而使他能安樂的生活。

表面看來,這句話有一部分不是胡扯,荷蘭人統治臺灣,確實有很多“和諧”的時候,對高山族的部落,很貫徹西方人今天還說的“民族自決原則”。尊重各高山族部落的長老選舉,給予部落自治權,還親切關懷各部落長老的生產生活,經常親切的噓寒問暖,每年到贈送各種慰問品。

還很關心臺灣兒童的生活狀況,尤其是教育問題,很懂“再窮不能窮教育。”首創性的在臺灣各地設立學校,等到顏常武攻下荷蘭人的地盤時,發現建有荷蘭學校有五座。荷蘭人在臺灣島上推行“義務教育”,統治區內家家戶戶的臺灣小孩,不但上學免費,學習好的孩子,政府還贈送衣服等禮品獎勵。

更狠抓治安工作,什麼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海盜,倭寇,誰來了就揍誰,很仗義。

醫療工作也搞的好,建立起醫院,還派醫生深入到田間地頭甚至深山老林,爲看病不方便的百姓排憂解難,施藥診治。

一切,都是爲了培養親荷派,實施長治久安。

但當他們站穩了腳跟之後,馬上變了臉色,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既然控制了顏常武,他又答應合作,荷蘭人不爲已甚,將他軟禁起來,還同意了由二個小廝去服侍他。

他們所在的地方是顏常武以前所居的地方(就是他初臨寶地的住所,因是老屋,不能賣掉,只能空置,但有保養),不是他的新居,要是新居給荷蘭人踐踏,那就虧大了。

張伯忙裡忙外的,給荷蘭人送去酒食,以作勞軍。

荷蘭人大喜,說老管家真會作人哪!

老管家豈止會作人,還不辭辛苦,親自帶隊開了商船,帶了熟菜去海上慰勞那兩條船上的荷蘭人。

熟菜的菜式,已經登陸的荷蘭人有所領教,但有一道現做的菜式,吃到的荷蘭人大爲動容,直叫好吃。

蚵仔煎!

所謂蚵仔就是生蠔,蚵仔煎還是顏常武弄出來的新品,主要是配合了地瓜粉。

臺灣的地瓜(蕃薯)已然收穫上市,顏常武教大家曬乾地瓜打粉,加水調和,濃稠適當的番薯粉醬淋在煎板上,再撒上清洗好了的蚵仔,打上一個蛋,與韭菜、豆芽、茼萵菜同煎,再配上醬料,灑入胡椒粉,趁熱品嚐,口味甜中帶鹹,鹹中帶辣,令人垂涎。

蚵仔煎是後世寶島出了名,但這時期還是首創。

前面陳衷紀不是說過“蕃薯是用來餵豬的,但凡有能吃米的人就不會吃蕃薯。”

但這種風味吃法就不同了,很受大家的歡迎。(蚵仔是野生的,只要肯去海邊找,還是能夠找得到)

大家覺得這老傢伙還真的是不錯,弄來的東西這麼好吃!

又接到岸上荷蘭人的通知,說進展順利,他們控制了場面,當地人開始收割莊稼,可以將同行的六條商船靠岸以接收穫。

於是六條商船靠岸,馬上得到了熱情的款待,這趟就來對了,荷蘭人喜出望外,而那個老傢伙則在心中咆哮道:“吃我的喝我的,我要你們連本帶利息統統來償還!”

一連三天,荷蘭人就象過節一般,天天大魚大肉加燒酒、葡萄酒!

收割上來的莊稼充棟盈車,收成是如此之多,以致他們派了一條快船去通知奧倫治城派多些商船前來接收糧食。

第925節 華人很強第1618節 北海!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2025節 兵臨伊斯坦布爾第228節追擊海盜船第1249節 好想幹上一票第1432節 輕下德里第1688節 我太難了(二)第2166章 海鮮陳皮美食節第421節 張鳳翼拿捏火槍旅第191節你還是從了吧第736節 發盒飯唄第2051節 咱也成爲了騎兵達人第1036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印度人躺槍第1675節 捕鯨捕到了阿拉斯加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2050節 兩軍鬥志第1380節 佔地爲王第1874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二)第298節 好在他們是官軍第58節不想做宋江第286節 見孫承宗第1334節 倭酋共議第361節 甘輝力諫某大少不可光看戲第1084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356節 中倭合作打倭倭第379節 戰艦上的歷程第975節 我們很幸運!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736節 唱歌給藏人聽第1894節 包頭佬大軍到來第63節風向改了?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1365節 有種的就跟我上!第1695節 機密不可外泄第788節 閱兵後餘波第1822節 船不夠第1568節 中國人無處不在第1371節 羅布丹珠的迷惘第896節 東南立國(一)第1539節 顛峰對決之鏡片裡的世界第119節碼頭上第1818節 鑽臭水溝的上將第1035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鎩羽而歸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1903節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2082節 雙方兵力亮出來第262節 由來第1150節 拆城第1481節 勸上第173節國朝特色的“考察”第680節 途中演習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148節 奧斯曼人敗了!第332節 摸營第1713節 爭地第1414節 女人心海底針第652節 最怕漢化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090節 夜襲第2080節 騎士的憤怒第1785節 火槍手痛揍彎刀客第324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兵不死第67節 好漢來投第350節 督軍大婚!第1634節 輕勝老毛子第521節 大家都聰明第1691節 楊展炮製衆土司第198節臺灣設府第1460節 一家團聚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1202節 閒人顏常武第1697節 大學士從何而來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815節 不可與之爲敵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1939節 勝利者不受指責第656節 天津保衛戰之部署第1630節 又一次教科書式的進攻(一)第1253節 東方規則第2171章 乏油,發展高科技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354節 “赤地千里”計劃第630節 多爾袞慫了第119節碼頭上第183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一)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2005節 戰地溫情第101節明年更美好第232節剿匪過程第203節南虜顏常武第48節過春節第80節出師落旗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1231節 一念之差第1377節 只恨賣隊友無門!第1216節 女軍官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