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1節 朱和坪的難題

“科道風聞奏事不可信,是‘造作並無實據之浮言’!”顏琨斷言道:“此權一給,則新明變前明,重覆黨爭舊轍!”

朱和坪無奈地道:“我也知道,但是不給的話,出現問題很多!”

他提到他的難處,一是有多位官員存在種種不法現象,但科道官員沒作糾察,沒起到應有的作用。二是科道官員上疏,要求歸還風聞奏事的權利,附和者衆。

點着手指頭道:“內閣閣員中包括方士亮、週六一、吳易均認爲有理,認爲應該恢復科道風聞奏事權利,以節制官員!”

自三閣員打下,科道官員一邊倒地要求恢復風聞奏事的權利,哪怕是新明任用的科道官員也不例外,可見明朝文官的慣性大得可怕!

畢竟新明開朝都沒到十五年,有反覆是正常的,黨爭惡習不可能一紙詔書就能夠改變。

朱和坪說起內閣六要員中首輔馬士英、次輔楊天生和老三堵胤錫都不同意給予這個權利,但他們受攻訐很厲害,馬士英被人彈劾他之所以不贊成給科道風聞奏事的權利正是他想保住自己

不可告人的秘密,包庇他的黨羽,以矇蔽君王,馬士英正是大明朝最大的貪官,罪不可赦!

此話是吏科給事中張文華所言,他是新明朝提拔的官員,但對於馬士英殊不客氣,彈章十分尖銳。

按當時朝制,科道之臣彈劾官員必須有真憑實據,沒有證據的話就被追責。

於是朝廷問張文華既說首輔是大貪官,可有證據?

張文華說確切的證據無,他只有一顆丹心,馬士英黑心!

聽到朱和坪想打哈欠,真想問張文華是不是想來個比干剖心去看看心黑還是心紅?他以張文華無憑無據攀咬重臣而重重治罪,將張文華流放東南國,遇赦不得回!

新明官場會官官相護,放在新明的懲罰是不痛不東南國則分分鐘用勞-動-改-造來教會張文華重新做人。

朱和坪本想以此嚇阻其他科道官員,然而又有人不怕死地跳將出來,乃戶科給事中蘇威,也是新明才提拔的官員,卻有前明文官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本領,這回他彈劾次輔楊天生。

彈劾什麼?

楊天生粗野不文,對朝廷不夠恭敬。

楊天生結黨營私,他主管大明經濟業務,在他的管轄範圍裡成爲獨立王國,強勢無比,針插不進,水潑不入,他把大工程交給他的牌友和酒友承包,從中獲取巨利……

介個,楊天生被彈劾後,好奇地問馬士英:“蘇威是不是他馬相的人,受他的指使?專門來搞他楊某人?”

馬士英心中一跳,連忙矢口否認。

與彈劾馬士英不同,蘇威還是提出了一些證據,只不過不夠硬朗而已。

由於楊天生是東南國的皇親國戚,面子非常大,且需要用他去制約馬士英,因此蘇威以證據不足,擅劾大臣的罪名去職。

至於堵胤錫,他清名在外,髒水潑不到他的頭上,就彈劾他是尸位素餐,對於官員貪贓枉法之事不理不問,有失爲臣之道。

氣得堵胤錫自請任職都察院,用來監督官員。

堵胤錫被東南王稱讚是朝臣中最有戰略眼光之人,任職都察院是大才小用,因此對於他的呈請,朱和坪留中不發。

朱和坪很清楚如果允許科道風聞奏事,勢必會使黨爭重新尖銳化,到時他與他的子孫們就會變成前明中後期的皇帝那樣陷於極度被動,只能呆看兩邊文官掐架,導致一事無成。

他並不傻,他對於晚明科道介入黨爭、上下壅蔽的現象極爲忌憚。

現在的形勢隨着人員增加、經濟發民、事務增多而日益複雜,作爲統治者必須要考慮科道官員到底是應該據實奏聞還是可以風聞奏事,這是解決黨爭問題的主要內容之一。

一味禁止科道風聞奏事,似乎會使統治者面對壓制言路、鉗制士人的巨大壓力;而允許科道風聞奏事,又難免助長黨爭氣焰。因此他覺得需要謹慎地、甚至矯枉過正地對待科道的風聞奏事,同時也試圖找到更準確的信息渠道來取代科道官員的功能。

科道能否風聞奏事已經成爲朝堂之上的一個熱點問題,朱和坪唯有用一個“拖”字訣,現在他想問顏琨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顏琨搖頭道:“我東南國此問題相對不大。”

“我知道,我知道!”朱和坪喃喃地道。

在東南國有監察機關用來管理官員,東南國的制度也相對完善,畢竟它是一個新舉的國家,白紙一張任由塗抹,而且東南國的官員更爲思緒簡單、廉政高效。

沒有借鑑,這讓朱和坪很是撓頭。

“這樣啊,你真可是遇到了難題了!”顏琨說道。

兩人都在思索,沒有說話。

太陽暖暖地照下來,寺內黃色的院牆搭配着綠樹,很是耐看,望着山下的玄武湖,名目勝境,掩映如畫。此乃皇家重地,因有水利,玄武湖作爲明朝中央政府黃冊的存放地,黃冊乃國家戶口賦役總冊,相當於中央檔案館。

顏琨呆呆地望着湖泊,突地問:“母后怎麼講?”

“母后無甚表示,只說要我去想!”朱和坪雙手一攤地道。

顏琨肯定地道:“你母后一定有方法,她是想看你的表現!”

朱和坪驚道:“這樣啊?!”

“可是她不肯說耶!”朱和坪喪氣地道。

“沒事,我們一起向母后請教吧!”顏琨安慰他道。

朱和坪連連點頭道:“那感情好!”

“不過,在找母后之前,我們得做些工作哦!”顏琨聰明地道。

“怎麼辦?”朱和坪忙問道。

“如此如此,這般這般!”顏琨說道,朱和坪遂與他商定對策。

……

聽聞皇太孫殿下要開廷議,就俯允科道風聞奏事進行辯論,衆臣子無不振奮,捋起袖子寫章程,擦拳摩掌準備大肝一場。

而馬士英聽說要開這種廷議,頓時苦笑:廷議上只怕是一邊倒地要求開啓科道風聞奏事,萬一朱和坪頂不住壓力,同意了言官以風聞言事,那樂子就大了。

他不敢與堵胤錫溝通,而與楊天生會唔道:“你我已經被言官列爲二黨,一曰馬黨,一曰楊黨,言官說我們分立門派,黨爭嚴重,禍害國家,屬於被要打倒的對象!”

確實,馬士英是個有實權的首輔,禮絕百僚;而楊天生海賊出身,跨海而來,爲人強勢。

兩人明面上還保持着一團和氣,但手下人已經鬥得不可開交。

“一旦朝廷允許科道風聞奏事,只怕你我皆被戮至遍體鱗傷矣,不知楊公可有良策以解此厄?”他問楊天生道。

楊天生不以爲然地道:“書生造反,三年不成,馬相放心好了,他們註定是成不了事的!”

只見他不慌不忙,說了一番道理,徹底地安定了馬士英之心。

第1061節 肉食者不能謀第304節 趙率教智激吳家父子第49節過春節(二)第393節 海盜的窘境第844節 燃燒我的卡路里第1357節 明軍將歸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754節 阿濟格圖川第295節 捕鯨記(求訂閱)第53節造船(二)第1389節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第71節參觀英國軍艦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467節 中國人頂住了中國人第1476節 敵情介紹(二)第1690節 惡土司第294節 金鯨證書(求訂閱)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782節 論功行賞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1233節 艱難時分第1780節 看花花公子很順眼第785節 內閣會議第736節 發盒飯唄第592節 帝國殤始之天哭第857節 史可法的志向第1189節 請媽祖神器!第1945節 熱合曼三上三下第1743節 小東西收買大人心第1124節 宏運來了擋不住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1680節 龍脈所在!第1917節 要我撤沒門!第1423節 圈套第1794節 不對眼第644節 亞齊人的悲歌第1224節 發檄討賊第858節 啓航新堯州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887節 一個半傳奇海盜第53節造船(二)第720節 幹掉復社第964節 他們不是人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2070節 國號南華帝國第1842節 《百年海軍》第1228節 總督之心(二)第1386節 驚天的軍官大下崗第1116節 皇帝最大第1339節 倒幕軍硬着頭皮向前進第210節顏常武的回答第656節 天津保衛戰之部署第1156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三)第430節 大明名人來了!第910節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461節 聲聲入耳第461節 聲聲入耳第1963節 大家都是中國人第1921節 求援之時疫(一)第354節 鶯兒有喜!第778節 議搞晉商第1307節 甘輝之野望第1157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四)第1731節 猥瑣的漢狗第282節 從軍記之勝利原因第619節 葡萄牙人成大贏家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566節 驅虎吞狼之鯊魚吞將軍第1067節 顛倒黑白的世間第1418節 雄關難過第325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以牙還牙第1033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一第1901節 茫然的帕夏第1011節 視察長塘鄉第1498節 劉國軒的衝鋒第1033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一第1243節 夜茶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803節 我能說個不字嗎?第1670節 轟擊金川城寨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1628節 進攻伊爾庫茨克城第197節毛文龍掛第1657節 對岸有堅城第270節此戰最大利是得人心第2194章 不知道飲食是否要錢?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1080節 法哈德·帕夏出征第99節顏常武之野望第1706節 河口城雜事第375節 海盜上門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1489節 超級大炮毀城第765節 錢多多心情好第1865節 帕夏的詩第1203節 鑫方盛人力資源市場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