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3節 廷議風聞奏事(二)

新明法律規定子民生命權不受他人剝奪,只有官府纔有殺人執照,依法處置罪犯。

這條規定對於皇家與普能民衆一視同仁,在前明乃至於打前的年代,上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下有種種的鄉約民規,比如父親若告兒子忤逆,打死了事,不受追究!

顏琨突然想起一句話:“你能夠在此發言,你還得感謝你所反對的朝代和人!”

他的父親顏常武入主新明,背後被人辱罵,罵他是海賊、強盜,殺人無數,還殲銀擄掠,無惡不作。

但顏琨看過公開發表的顏常武執政新明後的歸納總結:他殺人不多,除了幾個罪大惡極的官員之外,其餘的人一個不殺,全部流放,更沒有滅族之事。

在運輸他們到東南亞時,保障他們的生活,所有的船長都簽了責任狀,不得死一個人,否則會被追究。

那些到達東南亞進行勞-動-改-造的東林黨人士,官府關心他們的生活,給予出路。

他們也煥然一新,現在,前東林黨干將史可法在土澳當起了總督!

還有好些前東林黨人痛改前非,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很好的貢獻。

一些傳聞被殺的前明官員和大儒,當他們重新出現時,造謠者被啪啪地打臉。

顏琨爲他的父親而感到驕傲,冷眼看姚至言,心忖這幫人怎麼還不接受教訓,還想着重覆前明舊轍?

真要是恢復科道風聞奏事,就一定對他有利?

當然,他搞別人一時爽,被別人搞則時時爽!

當他得勢時想搞誰就搞誰,可是花無百日紅,待他失勢時,別人連他走路姿勢都可以拿出來說話,參劾他,給他安下種種的罪名。

這不是說笑的,某位官員因爲斜眼看皇帝,被治以大不敬的罪名!

或許,他已經不計個人得失,而想的是團體利益---文官階層,就算文官怎麼鬥毆,也是肉爛鍋裡。

多麼高尚的品德啊,顏琨都要爲他拍掌叫好,就不知道他在地方任上時會不會這麼努力,會不會拼命在前呢?

顏琨腦洞大開,心中泛起了一個想法……他想建議新明廢除翰林院,斷所謂清流的根!

……

姚至言說古道今,說起今朝,首先就拿朝廷曾嚴重關注的兵部郎中趙新華前往北海之事展開討論,趙新華往北海去,一路連吃帶拿,在覈銷軍隊報銷時收受大量賄賂,造成很壞的影響。

由於他爲人狡猾,做賬老成,朝廷查不出他的把柄。

他爲人貪酷的名聲在民間傳開,但科道官員沒有了風聞奏事的權利,不敢對他彈劾。

他之所以敗露還是小老婆反腐,他小老婆生活奢華,揮金如土,這才被官府捉着正着,以鉅額資產來歷不明罪把趙新華拿下。

當時他出行北海時,朝廷已經三令五申,他卻有法不依,同時科道也不能有效地監督。

再有淮河鹽務案、錢塘江堤案、廣州走私食糖案以及武陵茶葉案等等,這些都是官員碩鼠挖國家牆腳跟的重大案件,科道官員布有眼線,也有所瞭解有關的民間風聲,正因爲缺乏風聞奏事的權利,不能輕舉妄動。

要是彈劾對方失敗,還把自己給填了進去,何苦來哉。

最終發現無風不起浪,在案發前收到的風聲都是事實!

不能及時制止,沒有止損,給國家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姚至言條理分明,言之有物,說明缺乏風聞奏事的危害性。

待他說完,朝堂上大臣們紛紛說:“臣等附議!”然後跪了下來。

好傢伙,包括了內閣三閣老方士亮、週六一、吳易三位重量級大佬,還有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太常寺卿、太僕寺卿、光祿寺卿、詹事、翰林學士、鴻臚寺卿、國子監祭酒、苑馬寺卿、尚寶寺卿等大多數官員以及所有的科道官員,佔了殿上朝臣的三分之二。

只有馬士英、楊天生、堵胤錫三位閣老以及六部主要官員以及部分九卿官員反對,涇渭分明!

一般地,把業務官員稱爲“濁流”,他們負責具體事務,大有機會上下其手,搞些不合法的行徑。

而象姚至言這些科道官員、詹事、翰林學士等,都是清水衙門,叫做清流,與濁流兩邊天然對立。

果然是預料中的一邊倒,朱和坪並沒動氣,他知道那些官員中至少大半以上不是別有用心,許多人是憂國憂民,認爲國家隨着經濟的發展,缺乏應有的監督,科道沒有風聞奏事的權利,導致於貪官污吏損害了國家、朝廷的利益。

現在朝的官員們經過了清洗,絕大部分官員對朝廷是忠心的!

象內閣三閣老方士亮、週六一、吳易全都是事務官出身,他們幹得一點都不含糊,要政績有政績,要人品有人品,說多光鮮就有多光鮮,才能夠在龐大的文官隊伍中脫穎而出,他們的提拔是經過顏常武同意的,說他們想反朝廷,朱和坪頭一個不信。

也就象前明那樣,初期科道官員風聞奏事很給力,也很公心,但到了中期之後,風聞奏事的權利才變質。

就拿姚至言來說吧,他任戶科給事中之前是山陰縣縣令,其考覈爲卓異,經濟指標名列前茅,原本是個窮縣,他任職三年,大力發展經濟,把窮縣帽子給摘了下來,邁上了中等縣的水平。

好吧,就看誰能夠把他們說服了。

沒讓朱和坪失望的是重臣堵胤錫親自站了出來,他雙手鄭重其事地託了兩件大殺器。

第一件武器是《前明國史》第十冊,他翻開一行念給大家看道:“前明亡於黨爭!”

然後他說道:“諸位有無疑問?”

回答是無異議。

《前明國史》是由首輔馬士英任總裁官,前首輔姚明恭任榮譽總裁官,集合了許多大官、大儒一起編撰,經朝廷審定,最後刊發天下。

或許其他人可以提出異議,但這裡的官員們誰都不能有異議,因爲這是集結了很多人的心血,說不同意的話就得罪了很多很多人。

“好,既然大夥兒無異議,那臣也不必多說黨爭之事,大夥兒也都明白科道官員在黨爭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堵胤錫手指馬士英道:“假設強敵就在城外,馬相管着軍政,因爲阻了楊相的路,所以楊相就指使某位科道官員去告他,以小搏大,這樣的事情還少嗎?這還能打仗嗎?還能打勝仗嗎?”

聽到他的話,讓馬士英朝天翻翻白眼,而楊天生笑容可掬地道:“堵閣老此話正中我的心思,馬士英這傢伙擋了我的路,我得把他剷除了,換我來當首輔!”

這樣的例子一點都不好笑,大臣們誰都笑不出來。

“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例子還少嗎?”堵胤錫說完,又亮出第二件武器,乃是東南王顏常武的親筆所寫:“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第1800節 君子協定的前提第238節又六條三級戰列艦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2046節 軍心可用,軍力不支的包頭佬第1212節 楊鶯兒謝神第1350節 千葉合戰之主將倒下第1151節 轉業就去當城管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1672節 舊事重演第1187節 針鋒相對的戰鬥第808節 秦淮遇刺第411節 建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第1448節 硬剛(四)第2067節 都看得開第2003節 順利地過海第1284節 朱由榔歸天第1403節 瘋狂的作戰計劃第1658節 斯克新城第1104節 驚雷戰役第1240節 蒙古之事第85節暗流洶涌第824節 瘋狂的菜鳥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478節 打進王宮第1555節 此起第1887節 血與肉的磨坊第1988節 不屈的莎車第177節天命在我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1545節 HOLD住!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1880節 吃飯要緊第877節 紅毛番攻陸第1262節 朱由榔的眼淚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699節 先說服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1457節 我東南軍戰無不勝第1219節 男人水平高下立判第228節追擊海盜船第283節 從軍記之要講中國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331節 我是海賊第610節 阿里·帕夏是明白人第347節 三方鬥毆外交事件第1295節 得手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1820節 那不勒斯人的頑抗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1472節 不是我不幫助他們第377節 玉雪上艦第818節 賺了五十萬第654節 歷史開的大玩笑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2170章 刁民就是多第1117節 真正的贏家第1945節 熱合曼三上三下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937節 貌似友好第1543節 奧斯曼騎兵敗了第1625節 清楚敵情第1026節 十萬埃及人敗北第66節戰後之事第340節 我料的就是你第592節 帝國殤始之天哭第310節 德川秀忠的忠告第1215節 不同尋常的下馬威第927節 佛祖的感召!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1441節 兩邊阿三的比較第1783節 奧斯曼之友第758節 北京保衛戰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800節 君子協定的前提第761節 鯉魚躍龍門,乘風入九重第1081節 法哈德·帕夏的班底第928節 錫蘭人的國寶第1366節 別小看天下英雄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780節 查辦晉商第1407節 敵人騎兵突擊第104節張伯出馬交涉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1395節 洪昇上位第1527節 不眠之夜(三)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168節落子(三)第726節 皇室家務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1305節 不讓倭人演繹經典第917節 七天下城之慾打雄城第653節 和約將成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