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0節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安南人絕對是自取其辱!

當年朱老四想收安南成爲中華的一分子,花費諾大錢糧,又損兵折將,最終明宣宗朱瞻基,就是大明風華中朱老四他孫,朱老四胖兒子的兒子,下令將明軍撤離安南,安南猴子們在後面鬨笑不止:“北人又如何?”

今天北人沒奈何,南人有的是財!

安南猴子把東南亞華人稱爲南人,南人超有錢,引得猴子們眼紅得就象猴子屁股那樣,恬不知恥地貼上來,說“我們以前也是中華的一部分,從秦漢時期就是!”

不信,看看你家的歷史書哦,俺們哪,是你們種花家的親戚哦!

我倒!

早幹嘛去了,現在見到咱家過得紅紅火火就來投靠,安南人畢竟是猴子,不明白到“雪中送炭”永遠比“錦上添花”的區別。

安南內附之事遂罷,顏常武明確了態度,其它的國家諸如琉球、朝鮮等想內附的念頭也就打消了。

內閣總理大臣洪昇的臉上是訕訕的,好在他沒有公開贊同安南內附,但大家也都清楚一些出來說話的大臣是他的人,只能說他是利令智昏,他也嘆息看來這輩子是個侯爺了。

他被封爲陽泉侯,比不上陳衷紀的國公。

東南國創立,非軍功不得封爵,洪昇有“軍前效力、襄助軍務”的履歷,終究比不上陳衷紀是東南軍主要締造者的頭銜。

洪昇看着顏常武確定的與中華小跟班的交往策略,主要是三策。

一曰小跟班諸國必須親近中華,如若不是,則傾覆之!

東南國是海盜國家,可不是善茬,現在雖說已經洗白,但是對自己人好,一旦不對付,二話不說,搶他丫的。

在東南軍一些海盜將領們的心中,更喜歡各方勢力對中華不敬,這樣就可以殺掉他們的男人,搶走女人與財物……師出有名哪。

二曰對待諸國有禮,人敬我一尺,我敬他一丈,顯露我中華泱泱大國的文明修養。

先兵後禮!

不服,就打到他服!

三要積極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經濟,將各國納入中華經濟圈內,大家一起發財,花差花差。

一定要公平交易!

如果不公平交易,要是讓中華八國吃虧,那他們怨恨在心,大家的關係長久不了。

要在他們當中培養親華派是一個長期的攻略,就是要讓他們看到跟着中國人有肉吃

反之,讓他們佔了便宜,當我們是傻子啊,我們不搶他們已經對得起他們了,還要倒貼。

在以往,各國各方勢力爲爭取到中華朝貢而甚至打起來,例如前明嘉靖年間寧波就發生了日本西海路大名大內氏的貢使宗設和足利氏管領細川氏的貢使宋素卿爭貢事件,雙方都說自己是真使節要向大明明進貢,對方則是僞使節,宗設因爲明朝TJ安排的座次位在宋素卿之下,遂殺人奪船,寧波大亂,引致明政府遂罷寧波市舶,全面實行海禁。

爭着嚮明朝進貢真是這麼誠心,非也,主要是明朝好面子,回報給貢使豐厚,別人送來的物品價格值百金,明朝往往還二百金甚至更多,以示自家富庶,地大物博。

前明之事,東南國不爲,現在東南國裡管家可是女人,女人從來都是吝嗇的,豈肯吃虧!

不僅東南國不爲,就連新明也不做虧本生意,貌似新明也是女人當國,外國使節進貢的物品,頂多是原價奉還,不會給多,引致諸國對此嘆息今朝不同往時。

但他們不會不來,而且會爭相地來,蓋因兩中華經濟圈形成,他們得到的好處更多,除了物資交流,僅“出租勞工”就讓他們賺取不少的收入。

譬如倭國,近年來足有十五萬青壯爲中國人打工,他們充當皇協軍爲東南軍衝鋒陷陣,你如果讓他們做二線守備部隊他們都不樂意。

因爲一線部隊戰鬥的津貼高、獎金高,東南軍在這點上是不克扣他們的,且倭人蔘戰,打得好的有機會入籍成爲中國人!

所以倭人死拼啊,不僅如此,許多皇協軍都想上前線,不想做二線部隊。

東南軍給倭人皇協軍的報酬,一半是倭人的,另一半歸幕府所有!

所有的打工倭人都是如此辦理,即便如此,倭人對於爲華人打工是趨之若鶩,因爲在倭國實在是太窮太苦了。

那些參加皇協軍的倭人,甚至吃飯時是狂嚼米飯,因爲他們在倭國很難吃上純粹的白米飯,經常是雜糧!

不僅倭國上層是這樣剋扣出外勞工,其餘國家也是如此,中國人賺取銀元,然後分潤各國,中華小跟班也就緊密地團結在中國人的身邊。

這就是東南國與親善的外國、外族之間的關係,不卑不亢,兩中華華人膽氣粗壯,他們充滿自信,昂首闊步地領頭走在世界民族之林。

有人歡喜有人愁,在地球的另一端,歐洲維也納城,當地人上上下下都在談論着奧斯曼帝國蘇丹遣使來爲哈布斯堡王朝王太后瑪麗亞·安娜的生日而賀,讓維也納人震驚不已: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嗎?

當其時,維也納城爲中歐城市,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王都,現任國王是斐迪南三世,他還擁有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稱爲皇帝也不錯,不過這個皇帝是虛君,倒是哈布斯堡王朝是名正言順,他統治奧地利、波西米亞、匈牙利和意大利部分公國。

斐迪南三世也算上是有爲之君,但即使是他,也被接到的訊息弄得迷惑不解,他問臣下們道:“奧斯曼使節帶了多少軍馬前來?”

難怪他有此說,位於歐洲東面的奧斯曼帝國號稱“上帝之鞭”,專門用來鞭撻歐洲白皮,奧斯曼帝國蘇丹好戰成性,心情好的時候來攻打歐洲,心情不好的時候也來攻打歐洲,維也納城身處抗擊奧斯曼人的前線,奧斯曼人殺到城下,維也維城白天關門是常事,斐迪南三世不知道多少次向上帝祈禱,求上帝降下神火,讓那些可惡的異教徒下地獄去吧。

他被奧斯曼人給整怕了,以致於聽聞奧斯曼使團只有一百多人來,甚至還有點疑神疑鬼!

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966節 喜歡吃米的倭人第578節 新戰列艦入役第2198章 東洋人第1412節 二王子的表現第564節 驅虎吞狼之素丹廷議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676節 伯爵夫人的睿智第921節 七天下城之火油桶的壓力第767節 拖手第1386節 驚天的軍官大下崗第471節 安汶人敗陣第1038節 拿下法里奧第1203節 鑫方盛人力資源市場來由第1687節 往川西去第1450節 賽甘寧!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873節 無奈的紅毛番第754節 殺吳惟華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1287節 改革居然完成了!第168節落子(三)第1567節 運河之賺到了第233節一邊倒的戰事第166節落子(一)第766節 衝冠一怒爲的是紅顏第1541節 四帕夏失風第763節 處置之殺皇第1421節 蘇雷什之心第565節 驅虎吞狼之亞齊掐柔佛第104節張伯出馬交涉第212節鄒維璉來也第415節 西班牙人的屈辱(二)第1097節 攻城戰五之味臭聲悅第1028節 和平入城第275節 單挑荷蘭船第282節 從軍記之勝利原因第1811節 偷雞不成蝕多一倍米的西班牙人第943節 華人在印度的攻略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614節 看錯了第1993節 沒帶路黨就寸步難行第1266節 降與戰第1397節 虎豹兩兄弟與鷹妹第1節親不親,故鄉人第1534節 頭盔與長矛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136節江戶,我們來了!第1056節 麥斯歐德·帕夏!第1773節 爲什麼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敵人?第1305節 不讓倭人演繹經典第464節 馬打籃人知錯第1598節 冊立皇太孫第1142節 戰勝奧斯曼人的訣竅第1016節 BS三鍋的倭人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24節爾虞我詐第1700節 楊康榜的痛快第2189章 堵胤錫認爲自己做得對第2048節 什一格殺令第2006節 艱苦的戰鬥第94節甜蜜的事業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080節 法哈德·帕夏出征第40節揚旗稱霸第845節 旭日港的夜火第1367節 奪命雙英(一)第610節 阿里·帕夏是明白人第1603節 打了漠南再打漠北第92節揚名立萬第778節 議搞晉商第974節 本宮很頭痛哪!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352節 原來大家都是烏龜第1114節 來生願爲領袖帳下一小兵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389節 紅毛番國學水平比你高第140節兩邊都不服氣第296節 捕鯨大帝(求訂閱)第1048節 戰土耳其人(三)第1034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二第166節落子(一)第1556節 彼伏第1418節 雄關難過第1972節 上了一課第2193章 朕意已決!第1873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一)第1677節 阿拉斯加的開發(二)第762節 冬至起事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96節海洋貿易第1956節 葉爾羌人撤離天山北路第1634節 輕勝老毛子第2085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二)第1317節 樹立信心第748節 北伐第762節 千古奇功!第1391節 強敵在前,你應該怎麼辦?第1044節 進波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