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節 倭人阿部賢六

南京,秋天來了。

雨沙沙地下着,土肥圓倭人阿部賢六穿着淡褐色的和服,打着大紅油紙傘,不慌不忙地邁着鴨子步到達了他位於老虎橋巷的工作室前,開鎖進內。

這一片道路全是石板路,沒泥,也無水浸,所以他穿着有點累贅的和服根本無妨,鞋子也不髒。

這座宅地不過百平方米,卻五臟俱全,外形是他喜愛的“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內裡有個小天井,有三株樹,可坐於樹下石圓桌下品茗,非常舒適。

老虎橋巷位於進香河附近,進香河谷山青水秀,景色怡人,乃南京城內的水路要道,連接着雞鳴寺跟外城的秦淮河,城外的人們想要進城燒香,離不開這四通八達的河網。

河道附近的道路有蓮花橋、老虎橋、大石橋等,兩旁盡是黛瓦、粉壁、馬頭牆隨處可見,本來就熱鬧非凡,這些年來,隨着南京人口增加,此處的房價飆升。

幸運的阿部賢六早早買下了這套房子,否則以今時今日的價格,哪怕是他有着父親阿部忠秋身居倭國“老中”顯職,家族龐大財力的支持,也拿不下來,太貴了!

阿部賢六入得門來,穿過中堂,到達書房,裡面文房四寶俱全,書架上盡是漢字書籍,書架高度直達樑上。

推開花窗,讓外面的新鮮空氣進來,然後用撣子打掃灰塵,他已經有大半年沒回來過,不過宅第安然無恙,無人進內,治安相當好!

到了天井裡的井旁打水回書房,用泥炭小爐煮水,水煮沸了,用上了景德鎮的茶具,他泡茶喝,翻開漢書來看。

這一切做得非常自然而然,要不是他的身材,幾乎就是明人、中國人。

至於他穿着和服,不,這是漢服,我們東瀛人從你們漢朝那裡JJ的衣服!

沒錯,該位倭人是不折不扣的明粉,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公元17世紀的兩中華,是世界上燈塔國,象磁鐵牢牢地吸引了無數的粉絲,山崎進六不過是其中之一。

1644年的甲申之變,前明傾覆,東南國領袖乘戰列艦進南京,奪取大明政權。

第二年,當時阿部賢六就來了。

領袖定鼎未久,南京城內人心惶惶,倭人獨具眼光,使盡全身銀錢,甚至借貸,買下了這座宅第,如今成爲他的得意之舉。

他一直呆在中國沒有歸國,他爲人豪爽好客,這間宅第也就成爲了在南京倭人的聚會點。

門栓響動,有人拍門。

阿部賢六出去開門,門外站着二位倭人,一個叫做山崎英夫,另一個叫做石原喜之郎,都是熟客。

三位倭人鞠躬互打招呼道。

“山崎君,石原君!”

“阿部君!”

“請!

“請!請!”

倭人禮多,大家鞠躬來鞠躬去,總算進書房內坐下,立即把不大的書房給顯窄了。

“兩位來得真快,我一回到南京,你們就來了!”阿部賢六微笑道。

他感謝道:“我不在南京時,謝謝你們爲我照顧這裡!”

“咳,小事一樁!”山崎英夫催促道:“阿部君,你去了東南國遊覽了大半年,快快說說你的經歷吧!”

“好!”原來阿部賢六去了一趟海上中華之東南國,他就說起了他的經歷來。

稍定了一下神,他說道:“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裡的人的奮鬥精神,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在勤奮程度上超過中國人的,我來到,看到了一座大山,離開前,一座大山變成了種植園!”

他作了個手勢,以顯示那座山之大,再說明耕耘的華人不過千數,讓兩個倭人聽得瞪大眼睛!

他在去年底乘着北風下東南亞,盡遊東南亞諸大島,所見所聞,給這個倭人印象極爲深刻!

在金山省,即加裡曼丹島、婆羅洲,不愧是金山省,除了金子採掘業發達之外,這裡簡直是種植業的天堂!

島上稻米自給自足,如此不必外來輸米,再有種植玉米、紅薯、木薯,除了作爲人類調劑食物,玉米可喂牲畜給它們增膘,至於紅薯是餵豬的,木薯澱粉應用廣泛,制餅來食很常見。

阿部賢六在金山省,尤其喜歡吃木薯粉炸蝦餅,拿它們當飯吃,吃了一個又一個,沾上一些焦鹽,那味道棒極了!

價格嘛,很便宜,木薯粉不值錢,在海邊,蝦也不值錢,更有甚者,華人開蝦塘養蝦,蝦不值錢,不值錢。

不過阿部賢六更喜歡吃肉,他承認道:“我在東南亞這段日子裡,吃的肉比沒來前吃的肉還要多!”

他說得很實在,聽得山崎英夫和石原喜之郎羨慕無比,他們來到中國之後,吃的肉比在倭國吃得多多,但是阿部賢六更勝一籌,口福超好,在東南亞吃到的肉勝過他以前吃的肉的總和還要多,口福不提有多大!

在倭國,肉類匱乏,民衆很少吃到肉,肉指的非海鮮肉,即使上層能夠吃到海鮮,下層吃臭鹹魚,但肉就是肉,很少倭人能夠吃到。

“他們大力發展……領袖叫做生產力……”阿部賢六提到“領袖”沒說誰的領袖,只說領袖,而兩倭人也不糾正他的錯誤。

阿部賢六回憶道:“他們開發土地,成片成片的森林被砍伐,整個東南亞都在不停地砍樹、砍樹、砍樹……”

然後變成一座座巨大的種植園:棕櫚樹、胡椒、菸葉、咖啡、可可、麻、西米樹等等的種植。

東南亞地區的蚊蟲和帶毒生物多,可是華人把一座大島嶼盡皆開發,再毒不過華人,那些生物沒有了生存環境,徹底完結。

在島上種草養殖大量的牲畜,牲畜從頭到腳都可以賣錢,一點都不浪費,糞便也被一搶而光:給作物追肥,或者製造火藥。

東南國對外戰爭頻繁,火藥有多少要多少。

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無論種植多少、養多少,都可以賣掉,即使是低價,也不會虧本。

一座座山被削平,一棟棟房屋建立,一座座城市撥地而地,讓阿部賢六這個倭人徹底地震撼了!

……

“不,海上中華的精粹,我更是看到了……勤勞、遵紀守法、團結奮進……不同於陸上中華,陸上中華也在向着海上中華的精神靠攏,兩中華煥發出巨大的活力,轉變爲巨大的國力和財富,強國富民的中華,是迄今歷史上最強大的中華帝國,勝過唐朝!我欲上書將軍,要求重派遣唐使!”阿部賢六站起來,激昂地道。

第1715節 乾瞪眼的老毛子第609節 將軍的敬禮!第5節初議事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822節 攻打盛京!第1505節 三小時的戰鬥(三)第604節 資質很重要第1224節 發檄討賊第477節 大街血戰第745節 堵胤錫的見解第1844節 高雄169號艦的勝利第2182章 南京大變樣第1747節 我來守西藏第1674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一)第266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1)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1697節 分錢第59節搶上風口第1076節 開羅人晉見領袖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416節 你必能成就一番偉業!第2199章 西洋人第1671節 打城牆第945節 海盜,快到我的碗裡來!第718節 顏常武不及格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1215節 不同尋常的下馬威第357節 小短腿的悲哀第411節 建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第128節家庭河蟹之道第769節 政治是黑暗的第596節 遠航開始第1865節 帕夏的詩第337節 請督軍大婚!第655節 東南府不興這套第1729節 老辦法不頂用第8節初建軍(一)第212節鄒維璉來也第110節出診部族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365節 血崗!第1682節 中國人就是一條龍!第1556節 被阿三嚇到的黃淳耀第1972節 上了一課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329節 與安南人談判第175節敗了就歸零第1398節 毒舌兩兄弟度假記第380節 戰海盜第735節 紅果果的阮大鋮第240節再來六條三級戰列艦第1133節 太后教子第367節 倭人的下場第579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第1445節 硬剛(一)第52節造船!第427節 孫承宗歸順第677節 到達荷蘭第1263節 大明嘴炮專家第1360節 觸動人心第2089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四)第1138節 引蛇出動第962節 王子的首戰第775節 你知道土澳大陸嗎?第1830節 佔上風也打不贏的白皮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1055節 麥斯歐德投降!第373節 白水平有水平第2022節 得送十二面金牌了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1769節 給臉不要臉第489節 決戰梭羅第853節 黃金之液第1274節 心靈炸彈第1551節 我軍進攻之騎兵戰第750節 窮途末路的韃靼人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510節 顏大少的不滿第873節 無奈的紅毛番第1635節 地圖開疆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330節 “友好通商協議”?第1843節 中國人在馬爾馬拉海第330節 “友好通商協議”?第1928節 求援之交換第1449節 兒子從別人嘴裡知道爹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1436節 張家玉喝多了恆河水第1227節 總督之心(一)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1188節 其實我想死的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523節 有錢好辦事第999節 藍軍在行動(一)第1056節 麥斯歐德·帕夏!第279節 處大過部第965節 移民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