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四章 跳樓,跳樓什麼的最好了

寧夏那邊當然另外有人了。

“大王,屬下不太明白,這種好事爲何要給他們?”

張獻忠問道。

他就是鎮南王親自挑選出來專門負責寧夏平叛的,但鎮南王卻並沒有給他多少軍隊。

其實給他也沒什麼用,距離太遠,補給根本不現實。

哪怕李自成其實也不指望他帶着的那支駝隊補給,駝隊的物資只是確保他從京城走到榆林,並且攻破榆林城進入陝北的,剩下持續作戰就得靠延安本地的補給了,無論延安府還是楊家的產業,都能夠給這支總計五千火槍騎兵的軍隊提供補給,但後續從京城這邊運輸補給是不可能的。

話說那也是兩千裡。

因爲他們不可能在目前情況下越過大同和山西,只能出關走牧區繞道,到榆林基本上就得接近兩千。

而寧夏更遠,走塞外牧區過去得走近三千里。

所以張獻忠只有一個營,然後這個營帶着足夠的馬匹和駱駝,就這樣完成這趟漫長的征程,但真正負責寧夏平叛的不是他,他只是欽差監軍而已,真正負責作戰的是順義王和他屬下各部。這是大明皇帝平叛,順義王作爲大明皇帝的藩臣當然有義務爲皇帝作戰,而張獻忠作爲欽差進入寧夏後,再組織當地那些不肯附逆的軍民,與順義王共同對那些叛逆。

“不要他們我們,咱們都是皇帝陛下的臣子,順義王是,我也是,我與順義王也是兄弟,你們與那些蒙古勇士都是兄弟,以後不要搞不團結,要與他們真正做兄弟。”

楊信說道。

“呃,屬下知錯了!”

巫妖王趕緊承認錯誤。

“還有,這是你的訓導官,有些事情還得他告訴你。”

楊信滿意地叫過身旁一個年輕的部下。

後者趕緊上前行禮,這是鎮南王部下的標配,張獻忠也沒多想,很隨便地和訓導官認識一下,然後兩人一起告辭,他們就這樣踏上了征程。

他們的任務也不僅僅是寧夏。

接下來如果甘肅巡撫也附逆,那麼這支大軍還要向甘肅進軍。

不過應該不會的,這時候甘肅巡撫是毛一鷺,他雖然在浙江因爲辦事不力被撤職,但作爲九千歲的乾兒子,還是緊接着就重新啓用,他是浙江人,完全不需要介入戰場鬥爭。

至於甘肅的衛所將領們……

他們那地方從來不指望土地,羅一貫和手下那幫人的選擇,就代表了甘肅將門的態度。

賺錢纔是最重要的。

就甘肅那地方目前條件下那點可耕種土地,一年收成全加起來,也未必趕得上羅一貫這幫甘肅人的軍餉,甘肅巡撫轄區就是陝西行都司,相當於河西走廊和西寧一帶。最早那裡是藩王理邊,肅王鎮守甘肅,但建文時候肅王移藩蘭州,甘肅以總兵掛平羌將軍印統轄,永樂時候派遣太監鎮守中官,正統年間設文官參贊軍務,天順年間一度裁撤,但遭到憤怒的文官圍毆,朱祁鎮趕緊改成文官巡撫才讓文官們滿意。

藩王理邊,總兵統轄,鎮守中官,文官參贊,文官巡撫,甘肅這一系列最高權力的變化,同樣也是大明朝權力鬥爭的路線。

“西邊就這樣了,現在就看南邊了!”

看着殺向寧夏的巫妖王背影,想象着他的那些傳說,鎮南王不無唏噓的感慨着。

南邊……

南邊正在吵架。

九江,剛剛重建的鎖江樓頂樓。

“弘光,必須是弘光!”

一個官員振臂高喊。

“對,南北脣亡齒寒,楊逆若得逞於北方,則次第禍及荊湘,唯有南北一心與之決一死戰,我等兵精糧足,怕他作甚。”

另一個官員高喊。

“胡鬧!

他們都瘋了,咱們也跟着瘋?連廢立這種事都能做出來,還有沒有點忠義之心了?他們鬧歸鬧,可陛下終究還是陛下,做臣子的終究要有個分寸,楊信如何且不去管,但陛下並無失德之處,至於什麼換血妖法純屬笑談,咱們都是讀聖賢書的,又不是那些巫婆神漢,豈能相信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更別說以此來廢立帝王。

這與巫蠱之事何異?”

一個官員義正言辭地說道。

“閣下欲獻媚楊逆,別帶着我荊湘千萬忠義!”

旁邊人怒斥之。

“荊湘千萬忠義?民間蜂起之時,不知閣下還能否再說出這句話!”

另一人鄙視地說道。

場面瞬間有些尷尬了。

“荊湘自古聖賢教化之地,豈是他處能比?”

還有一個嘴硬的。

“姓李的,你是想說我吳越皆盜匪?”

另一個勃然道。

……

江西巡撫陳奇瑜無語地旁觀着。

他雖然是巡撫,但實際上說了已經不算,他一個山西人在這種情況下哪還有什麼權力可言,就是看地方世家大族豪紳們的臉色,連手中軍隊都是由之前江浙那些團練將領們控制。他手下兩個軍,一個軍總兵鄭遵謙,一個何剛,人家是御營,只聽盧象升的命令,他就是個後勤總管而已,如今這種局勢下,他一個山西人處境真的很尷尬。

“都堂到!”

樓梯口驀然一聲高喊。

裡面立刻靜下來,然後就看見楊嗣昌面無表情地走進來,旁邊還跟着好幾個年老的紅袍文官。

今天其實理論上是慶祝鎖江樓正式落成的日子,這座名樓的原版已經在萬曆年間塌落長江,楊嗣昌駐紮九江之後爲了青史留名,特意下令撥出軍費重建,因爲大量使用鋼筋混凝土甚至修了整整五層,高度已經到了並列的回龍塔中間。一塔一樓並列長江岸邊,下面就是鎖江的浮橋,而鐵鎖鏈就在下面,正好今天藉着建成,各地道府州級官員全跑來共襄盛舉。

實際上就是商量面對目前局勢該怎麼辦。

不只是江西的官員,包括湖廣的也一同參加,楊嗣昌以總督湖廣江西軍務實際上統領兩省。

他的這個集團五個包括了巡撫區,江西,南贛,湖廣,鄖陽還有偏沅,以他和江西巡撫陳奇瑜爲前線,另外四個巡撫做後勤,所以在這件事上他們必須得共同進退,跟着他一起進來的就是南贛巡撫唐世濟,偏沅巡撫閔夢得,湖廣巡撫畢懋康。

“載新公何在?”

陳奇瑜帶着衆人起身相迎,他疑惑地問楊嗣昌。

“載新公已經起兵北上,而且還逼迫唐王一同前往洛陽。”

楊嗣昌說道。

好吧,鄖陽巡撫李若珪提前做出了選擇。

而且還逼着唐王做出選擇,不過這個唐王不是隆武,而是他爺爺朱碩熿,年紀已經很大了,在這之前汝寧的崇王,懷慶的鄭王也都加入,所以河南的藩王全部加入,再加山東三王,晉王,代王,秦王等人,這已經有一堆藩王排隊等着倒黴了。

“載新公也是急切了些。”

陳奇瑜說道。

能不急嘛,李若珪家就在前線,他家是邢臺,或者說順德府南和縣的,距離目前前線已經不足兩百里,目前吳襄率領的弘光朝精銳大軍,已經在元氏建立起防線,和娘子關的晉軍共同組成寧晉泊以西防線。而成基命和許定國則在寧晉泊以東建立防線,山東團練由之前被九千歲趕回家的翟鳳翀指揮,在景州一帶組成防線,他手下有一員大將據說頗爲驍勇……

好吧,其實是左良玉。

“諸位,洛陽的聖旨在此,此事關乎我湖廣江西兩省,楊某不敢自專,故此趁諸位悉集於此,共同商議決定此事。”

楊嗣昌拿出弘光的聖旨說道。

他身後的唐世濟等人也紛紛拿出自己的聖旨。

陳奇瑜趕緊拿出他的,一共五份聖旨一起擺到了一張桌子上,那些聚集於此的官員們表情複雜地看着。

他們的心情也很複雜。

要說跟着福王與楊信決一死戰……

他們真想。

誰都知道楊信掌握朝廷意味着什麼,而這是可以說解決這個逆賊的最後機會,錯過了就不會再有了,這些年來他們進行過無數次努力,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後終於走到了今天,終於有人真正站出來,吹響了決戰的號角,只要齊心協力打贏這場決戰,就能徹底擺脫楊信的魔爪,而一旦錯過了這次也就不會再有下次了。

可是他們真的害怕啊!

他們輸的次數太多,在這個逆賊面前一次次失敗,到這時候他們真的已經沒有勇氣再與他戰鬥了。

“其實我也知道,諸位都各有想法,咱們這樣商議很難有結果,故此我準備效仿南都那邊,就像他們的四民大會一樣,咱們這些人也投票決定,同意接洛陽聖旨的站到左邊,不同意的站到右邊,最後根據兩邊人數決定。我覺得這樣很公平,商議終究商議不出結果,就乾脆些,無論哪一方,最終失敗後都必須承認結果。”

楊嗣昌說道。

那些官員們面面相覷。

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個好辦法,誰都明白商議是沒用的,大家都是扯皮高手,估計商議一年也商議不出結果。

就是這方式……

“都堂,不如咱們一人一張紙,寫上是或者否,但不用寫名字,找個箱子放到裡面最後點數,以這種方式來投票。”

一個官員小心翼翼地說道。

他很有頭腦。

那些官員立刻來了精神,紛紛點頭附和。

“諸位,事無不可見人者,我等皆磊落君子,何須如此?再說這裡也沒有什麼外人,想來諸位也都不是喜歡告密的,無需顧慮那麼多,老朽就願意接這份聖旨,我閔家十餘萬畝良田一朝盡沒,老朽還不想就這麼善罷甘休,另外這也是從兄之意。”

閔夢得笑着說道。

說完他站到了左邊。

他是湖州人,湖州頂級世家,不但他是偏沅巡撫,他從兄閔洪學還是雲南巡撫,也就是說閔洪學同樣接旨,而世襲雲南總兵的沐家本來就敵視楊信,這樣就意味着雲南已經加入弘光朝廷,再加上已經加入的偏沅巡撫李若珪,弘光朝廷又加入了兩個巡撫區。

這個消息讓那些支持加入弘光朝的官員們精神一振。

然後唐世濟也走到閔夢得身旁,他倆本來就是同鄉,這種選擇沒什麼奇怪的。

緊接着一個官員走出,站到了他倆身旁,有了帶頭的就好辦了,那些決心接旨的紛紛走了過去。

倒是之前一向反楊積極的畢懋康反而選擇了拒絕接旨,他家是徽州的,雖然徽州士紳上次遭遇嚴重損失,但事後楊信反而爲徽州工商業提供大筆貸款,那裡的經濟恢復很快。畢竟要說這生意頭腦他們還是很強的,一個鼓勵工商業的制度和金融體系,會讓這些人如魚得水的。比如鹽業制度改革後揚州大鹽商損失慘重,但靠着楊信的貸款,卻讓本來就擁有鹽業經驗的徽州小鹽商崛起,過去大的官商壟斷體系崩潰,那些原本依附於這些大鹽商的小鹽商卻擺脫了枷鎖。

徽州人已經開始後悔當初的反抗了。

和畢懋康一樣的人也不少。

很快站隊結束,但中間還有不少沒動的,包括陳奇瑜,他們在那裡糾結着面面相覷。

“諸位,必須選一方。”

楊嗣昌說道。

“都堂,我們中立不行嗎?”

一個官員哀求道。

“不行,必須選一方,這裡沒有中立的位置,若閣下非要中立,那就自己跳出去中立吧!”

楊嗣昌一指窗口外面的滔滔長江說道。

“趕緊的,此時還想首鼠兩端?”

畢懋康怒道。

陳奇瑜長嘆一聲,最後還是走到了畢懋康身旁。

楊嗣昌頗有些意外地看着他,要知道他可是山西人,陳奇瑜並沒說什麼,只是黯然地站在那裡,而剩下那些在不選一方就跳樓的威脅下,最終還是一個個做出了選擇,很快這裡就變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方。楊嗣昌向下面招手,一隊士兵走上來插到中間隔開雙方,其中兩個開始分別點數,很快雙方人數點清。

閔夢得二人突然從人羣中走出。

“稟都堂,逆黨同謀共計五十二名,皆已驗明正身。”

一名點數的軍官向楊嗣昌行禮說道。

“呃?”

那些選擇接旨的官員瞬間傻了眼,全部將目光轉向了楊嗣昌……

“把他們都扔出去!”

楊嗣昌一指窗口說道。

第六六五章 戰就戰第六三一章 先殺完這撥再說第二六二章 玉璽第一八八章 你想做下一個嗎?第四一六章 階級之戰第八章 那一朵盛開的花第五一零章 快叫人,地主的狗腿子來了第一零一章 天下苦儒久矣第四三六章 大明之蒸汽朋克皇帝第四六九章 下西洋第十八章 你對我有什麼企圖?第六一七章 皇帝落水啦!第六九一章 熊貓旗永不落第四一九章 蒼天啊,這是什麼世道第五四三章 太祖的裁決第三八八章 大明的巾幗英雄們第五五九章 事已至此,唯有決一死戰第五一四章 陳圓圓的小確幸第九十九章 錦衣衛大遊行第九章 表哥表妹第一七四章 這讀書人的心腸就是歹毒第五五二章 忠臣演到頭了第四一五章 殺第四三一章 進過詔獄的人覺悟就是不一樣第二八九章 大明之南北戰爭第四八三章 結案第六十八章 若有不幸,汝妻子吾養之!第八十八章 梟雄第二五七章 漢奸,漢奸與漢奸第四七二章 明朝好男人第三五二章 監獄裡的思想家第五零二章 孝子賢孫第三七八章 食物鏈頂端的男人第四二二章 恢復太祖盛世第一七九章 我們出來混要講信用第一六七章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第三一零章 驚天大案第五五六章 野豬皮之死第二十四章 110嗎?這裡有裝逼犯!第三一八章 引寇,引寇!第六六六章 九千歲的忠心第二九三章 逼良爲奸第二一三章 大明新農村建設第六零八章 九千歲的雄起第六六四章 巫妖王之怒第一八六章 這個世界還是充滿愛與正義的第一二四章 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第一一三章 兀那妖猴第四一七章 都他瑪很囂張啊第三十章 生死之交一碗酒第四一三章 要做曾剃頭的男人第六五七章 勤王第三六零章 屁股底下埋火藥第二七三章 臨危一死報君王第三八八章 大明的巾幗英雄們第六三七章 帶過來,在他面前凌遲第一五九章 我是不是算惡貫滿盈第二三九章 高中生皇帝和初中生皇后第六三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三二六章 楊都督,你好大的威風啊第四五零章 凌亂的世界第六五一章 信王之野望第六二一章 大王,陛下是被人下毒所害第六二四章 人民的汪洋大海第二二六章 上夾棍,一定要上夾棍第六二四章 人民的汪洋大海第五一四章 陳圓圓的小確幸第六三零章 大逮捕的開始第四九五章 放縱的狂歡第二四二章 我方承諾不首先使用楊信第四七八章 翰林與反賊第二八四章 這個小兔崽子很歹毒啊第五五二章 忠臣演到頭了第五一一章 砸碎剝削者的狗頭第六三四章 閣老們的決斷第五二八章 東南互保第三二四章 玩火者必自焚第一三七章 戰爭開始了第三八九章 奪過奴隸主的鞭子第六九五章 殖民主義者的嘴臉第六五七章 勤王第七章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第三五八章 糜爛世界的幾朵奇葩第五四七章 砸碎舊世界第五三零章 神兵天降第一六二章 忠臣義士如是乎?第二八五章 手裡捧着窩窩頭……第六九一章 熊貓旗永不落第六零零章 盧象升的淝水第十八章 你對我有什麼企圖?第二六七章 都玩的很大啊第二六一章 佛祖慈悲,爲什麼要打打殺殺呢?第三二九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一七零章 欲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一六七章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第五六九章 天子十二軍第七十五章 高歌猛進第一九二章 英雄的悲歌第二六零章 王參議,原來你纔是造反的主謀啊第五零零章 地瓜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