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

東北省九連城。

隨着大明帝國這些年來一直推進東北省的建設,即便是如今這遼東地區的一邊境小城也已呈現出欣欣向榮之象。

與原本歷史上的建虜在清朝前中期設置禁關令不同。

大明帝國在剷除東北地區之建虜餘孽後,內閣便開始鼓勵關內百姓移民關外,甚至鼓勵關外百姓成族成宗的移居關外,允許關外百姓擁有自己的土地私產。

前者是想守住自己的祖業,沒有所謂的要帶嫁妝過來的意思,後者作爲大明帝國的皇帝朱由檢沒有想過要把東北當做自己的私產,而是想盡可能借此機會擴張漢文化圈與漢人聚居領地。

所以大明會希望越來越多的漢家百姓去關外繁衍生息。

於是,“闖關東”,成爲眼下的大明帝國的社會熱門現象,大多數山東、河南地區的百姓開始陸續遷往東北,致使如今的九連城也是以山東口音爲主的漢話。

陶安及其家族在九連城已經紮根五年,專司大豆種植一事,隨着大明帝國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民衆對營養需求越來越高,豆類食品價格持續上漲,而大豆種植也成了很多農業從事人員積極從事的經濟職業,尤其是在關外地區。

畢竟大豆畝產不高,對土地要求又高,而關外土地成本又低,自然在關外更適合大豆種植,而陶安一家便在九連城有自己的三千畝良田,且專門是種植大豆。

這一日又是大豆收割的日子,陶安很早的就帶着自己家人以及僱傭來的工人開始收割大豆,因水利工程的改進特別是蒸汽動力式水泵應用後,使得小冰河氣候帶來的乾旱問題解決,再加上沒有了動盪的戰亂,遼東地區已經成爲了大明真正名副其實的一片沃野良田,黑土地正式成爲膏腴良田的代名詞。

即便是陶安家的大豆產量也是一年一比一年高,如今陶安不得不自己家的女兒叫上也一同去幫着收割大豆。

漢民總是勤勞的,熱衷於種田建設而非向成吉思汗那樣對外屠戮來完成自己的野心,即便是對荷蘭的嚴懲也是荷蘭屠戮漢民在先。

如今大明帝國統治者在積極於鐵路建設,而像陶安這樣的漢家百姓在關外紮下根後也是勤勤懇懇地建設自己的新家園,把昔日的一片荒野耕耘成了種植大豆的良田,成片成片地在秋日下熠熠生輝的大豆和陶安額頭上的汗珠都昭示了這個民族的偉大。

“閨女,你算算這些有多少,今年收的土豆換成的錢,都算你明年的嫁妝”,陶安把一賬簿丟給了自己在九連城第三初等學堂畢業的女兒阿紅,而叫阿紅的則忙割下來的一把豆稈丟在一邊,走了過來,俏臉一紅道:“爺就會編排人家!”

這時候,一陣槍聲突然響起,阿紅剛說完話就見自己父親倒在了地上,胸口直冒血,她不由得回頭一看卻見對面山林子裡走出上百個朝鮮兵,一朝鮮兵手裡的燧發槍正冒着煙,且朝阿紅走了過來,猥瑣地笑了起來:“漢人姑娘,真的很水嫩,嘿嘿!”

其他還在田地裡給陶家收割大豆的農工也都站起了身,而此時那些朝鮮兵想也沒想便開槍,把數十個漢家百姓當場打死,金黃色的田壟裡染上了血色,本是一派豐收的寧靜而又幸福的生活就此被打破。

其他的漢家百姓要麼被嚇得不知道做什麼,要麼拔腿就跑,但一批更多的朝鮮兵追了過來,把這裡所有的漢民都圍住了,其中一朝鮮軍官喊道:“不許動!這裡是我們朝鮮的領土,現在你們已經是我們的奴隸,誰再動一下,就打死誰!”

這些畢竟都是平民百姓,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只得待着不動,而這些朝鮮兵便開始逼着這些漢民把已經裝好的大豆運上車,拉着跟自己的大軍走,而沒有裝好的或者還長在田裡的則付之一炬。

一時間整個原野全身熊熊大火,而那名叫阿紅的漢家女也只能無奈地看着自己的產業被這樣掠奪和摧毀,甚至她本人被朝鮮兵凌辱致死。

在崇禎三十八年秋季,這樣的事件在東北遼東與朝鮮毗鄰區域持續發生,九連城甚至因爲猝不及防,還被朝鮮軍給襲擊佔領,城中百姓被朝鮮兵脅迫爲奴。

這類事件傳回國內時,朱由檢剛剛批准內閣關於修建瀋陽至北京的鐵路幹線之決議。

“朝鮮兵突襲鐵嶺衛至康洲衛一帶,九連城失陷?”

崇禎帝朱由檢頗爲驚訝地站起身來,立即着令大元帥府的將官齊聚大元帥府,並說道:“朝鮮自從朝貢後便一直覬覦我大明之鐵嶺衛、康州衛區域,因我大明這些年來主要集中在對荷蘭之報復上和擴展海外權益上,竟給了這朝鮮軍壯大的機會,如今更是悍然攻擊我大明之領地,殺我漢民,其罪當誅!如今正好帝國需要進軍西伯利亞,就先把朝鮮打服再說!”

大明帝國也一直在往東北增兵,不過因爲東北十多個蒙古部族需要消滅和改土歸流,使得帝國在東北的軍隊並未對朝鮮來得及發動進攻,且加上軍費主要用在了對荷蘭的戰事與內部消化上。

但現在一知道朝鮮先對大明帝國發了難,大明帝國東北總督閻應元便立即調了定遼右衛的一個近衛軍乙種營着即收復九連城。

該營指揮使立即帶着五千明軍趕赴到九連城城下,三門營屬線膛加農炮轟開了九連城,且當場五千明軍就衝了進來,直接兩門手搖式機槍就擊潰了當在城門內的三千朝鮮兵,朝鮮軍退出了九連城,但大明的進攻態勢沒有因此而停止,五千明軍追出城去,逮住一個朝鮮兵就直接就地槍決。

而與此同時,閻應元立即調集主力近衛軍第一軍與第六軍由海州衛與廣寧衛兩個方向往九連城方向運動。

大明帝國北洋艦隊也開始向皮島集結,一百三十艘戰艦加上一艘新型的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已先封鎖了朝鮮海岸線。

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