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

破曉前的一場驟雨,溼潤了整個北京城,夏季帶來的暑熱也因此消減了不少。

早早地趕往宮城的帝國官員們只覺一股清涼,內閣首輔高弘圖也貪婪地深呼吸了一口氣,以此來緩解他內心裡的燥熱。

馬上就要宣佈新任首輔的人選了。

坦白而言,高弘圖內心很討厭這樣的制度,因爲一旦陛下重新選擇的首輔不是他,他就會驟然從雲端摔落到最底層,就等於是被直接罷職!

高弘圖已經習慣了當首輔的感覺,尤其是在陛下朱由檢加強了內閣首輔權力後,這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帶給他的成就感簡直讓人如癡如醉。

不過,高弘圖還是有信心被陛下繼續任命爲首輔的,畢竟他也沒做什麼出格的事,但爲確保不至於被自己的同盟所影響,他不由得趁着和惠王朱慈烺擦肩而過時問了一句:“殿下,這些日子,你沒做什麼吧?”

惠王朱慈烺沒有聽明白高弘圖突然問自己這麼一句話的意思,本能地搖了搖頭:“沒做什麼啊,一直謹遵先生教誨,只在部裡同先生們學習政務,回家也只讀書。”

“甚好,甚好,殿下放心,陛下雖英明強幹,但到底也是需要聽話的兒子,你若安然處世,爲天下太平計,陛下不會不重新考慮你,若老臣還能留任的話,勢必會用內閣之力爲殿下謀太子位!”

高弘圖這麼一說,朱慈烺心裡一陣歡喜,笑了出來:“先生放心,您一定能留任首輔的,連三弟都說,天下初定,父皇不會輕易更換首輔的。”

“三弟?殿下,以後的路還是要自己走,主意也要自己拿才行,畢竟以後繼承大統的是你,不是三皇子。”

高弘圖勸了一句,他希望朱慈烺能學會主動思考而不是靠別人指點。

畢竟如今的大明朝堂不像是以前,帝國的太子一旦獲得文官集團的支持就穩如泰山,連萬曆皇帝最終都不得不妥協。

高弘圖知道非是萬曆不能換太子,而是無力對抗整個文官集團,而如今的大明沒有萬衆一心的文官集團,皇子爲各派勢力所利用,皆想在將來爲自己謀更大的利益,偏偏當今皇上的脈又把不準,因而要想成爲帝國的儲君沒有自己的主見是難以取勝的,除非採取冒險的手段。

朱慈烺點了點頭,他現在也大了,內心裡還是有些反感高弘圖如此教育他的,因爲他總覺得好像自己在這些支持自己的大臣眼裡就是個沒長大的笨小孩一樣。

“高閣老自履任首輔以來,可謂兢兢業業,抗擊建虜南下以及北伐之戰,若不是首輔從中周旋,也難以有今日勝局,更何況還有鹽稅改革之功,這可是利在千秋,濟世利民之舉,若非閣老舍小家而成天下大利,而今我大明百姓也難以實現家家有鹽,因而以華某看來,新首輔只怕依舊是閣老您。”

吏部尚書華允誠這時候走過來朝高弘圖拱手說道。

其餘大臣也有好幾個相繼過來向高弘圖行禮。

高弘圖表面上也是微笑帶在臉上,但是內心裡頗爲不安:“這些人雖與我同是惠王的支持者,但在首輔之位上也不忘了捧殺我高某,真可謂是兩面三刀!”

“小王也在這裡先預祝閣老繼續留任首輔了!”

永王朱慈煥此時也笑着向高弘圖行了一大禮,高弘圖忙扶起了朱慈煥:“殿下快快請起,老臣哪敢受得起殿下的大禮,殿下與惠王乃是親兄弟,當和衷共濟纔是!”

“那是,我一直覺得父皇該復大哥太子位!”永王朱慈煥微微一笑。

高弘圖不知道永王朱慈煥是真這麼想還是假意這麼想,無論如何,他得承認永王朱慈煥說出來的這個想法是值得自己肯定的:“難道永王殿下深明大義!”

……

崇禎帝朱由檢出現在了大臣們面前,在冠冕微微搖曳之際,開始宣佈道:

“經朕仔細閱覽上百封內外臣工之自薦疏後,朕又深思熟慮了一個月,決定出了新的內閣首輔人選,現在便由司禮監秉筆徐昭華宣讀旨意。”

“今天下初定,萬象更新之際……爲國之輔,當敢爲天下先,謀萬民福,故任馬士英爲新任內閣首輔,其原有之實官官職一律免除,加中極殿大學士,贈太師,令其主持崇禎二十四年五月至二十九年五月之內閣政務,欽此!”

徐昭華唸到“馬士英爲內閣首輔”,內心裡也頗爲驚訝,心道:“居然不是高弘圖!”

階下聽旨的帝國官員們也都怔住了,誰也沒想到新任首輔居然是馬士英!

“這怎麼可能!”

吏部尚書華允誠驚愕地擡頭看了一眼寶座上的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檢,從自己陛下那淡然的神色可以看出,徐昭華沒有唸錯人,新任內閣首輔就是馬士英!

高弘圖恍如被人重重敲了一悶棍,整個人就是懵的,懵的都忘記了行禮遵旨。

“怎麼會這樣,爲什麼不是高師傅,爲什麼不是高師傅!”

朱慈烺喋喋不休地念叨了起來,當現實發生的事沒有按照他想象的軌跡運轉時,他此刻直接慌亂了,甚至有些惱怒地瞪了三皇子朱慈煥一眼。

好像高弘圖沒有被任命首輔應該怪永王朱慈煥沒說對一樣。

永王朱慈煥沒心思理會朱慈烺,他現在也很驚訝,同時也很失望,無奈地和吏部尚書華允誠互相對視了一眼。

阮大鉞心裡暗暗一笑,他不得不佩服自己的盟友馬士英,在這些帝國官員裡面,幾乎沒有一個是他的對手,心道:“或許也只有陛下才能力壓他一頭了。”

阮大鉞沒有立即表態,他在等着看高弘圖的笑話,按照規矩,高弘圖現在應該立即帶着大臣們領旨纔是,但高弘圖好像沒回過神來,一直還站着,似乎好像不願意遵從陛下的旨意一樣。

“高弘圖多站一時,陛下對他的不滿便會加重一分!”

阮大鉞拉住了自己的同黨,示意其先別急着搶高弘圖的風頭。

“怎麼,你們不肯遵從朕的旨意嗎?”朱由檢冷言一問。

第兩百章 擊敗白甲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