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

朱由檢也是從戶部的財政支出冊子看到通貨膨脹的問題,這也是他爲何要出南京城的原因。

他就是看看通貨膨脹對百姓日常生活的影響到達了何等程度。

白銀的大量流入導致的糧食物價騰飛會加劇土地兼併程度,會導致更多的百姓離開土地。

但大明的工商業還沒有足夠發達到吸納如此多的百姓就業,勢必會導致流民繼續產生,而大明朝廷的財政支出成本也會增加。

“可見重農抑商還是對的,既然開海與發展商業會導致白銀大量流入,糧價騰飛,倒不如禁海抑制商業發展,陛下你也不要這商稅收入,讓百姓們都墾荒種田去。”

寇白門這麼一說,朱由檢忍不住敲了她白白的額頭一下:

“你是不是傻,你以爲禁海和抑制商業,天下的人就不做生意了嗎,達官顯宦富商巨賈照樣賺錢取利,朕開海徵收商稅,還能把這佔據天下十之二的商業財富控制手中爲百姓謀福,若不徵商稅,連這一份財富也沒有,朕的大明也堅持不到現在。”

朱由檢現在的確還只掌握着帝國十分之二三的財富。

整個大明的國民生產總值大部分還在士紳階層手裡,這也是爲何朱由檢開海和徵收商稅只遭到了江南士紳激烈反對而未引起全國性的士紳集團反抗的原因。

因爲他這個崇禎皇帝至始至終都沒有搞清丈田畝和官紳一體納糧。

因爲他還不敢徹底得罪整個士紳集團,至少目前不敢。

不過眼下,要想讓徹底根治大明的財政問題,徹底讓皇權凌駕一切之上,他就得把士紳集團乃至整個地主階層掌控的土地給分到庶民手中,讓帝國財富徹底控制在自己手中。

但這樣做的話可謂是將得罪所有的地主階層,包括現在忠誠於他的近衛軍和錦衣衛以及東廠。

因爲他們也是屬於地主階層。

崇禎十七年以來因爲兵禍與天災導致的湖廣、河南、山東等地大量土地荒蕪,朱由檢將這裡面的土地除掉一部分由皇莊收納提供給流民外,大部分其實分給了近衛軍官兵,甚至讓他們這些轉業官兵充任地方基層。

不然,近衛軍也不會如此忠心於他,也不會如此信服他的思想,也不會有保衛家園的戰鬥決心。

好在,這些近衛軍們掌握的土地量還比較少,而且基層士兵的土地是要繳納農稅的,只是爲穩定民心,南遷後這頭幾年沒有收繳農稅而已。

朱由檢以後要實行官紳一體納糧,只會影響到軍官。

當然,朱由檢也還有一點可以依持,便是士兵有了土地,只怕也不會再跟着軍官造反。

好在大明現在的通貨膨脹還沒有嚴重到影響統治維持的地步。

商稅加徵和開海帶來的商業收入可以使朝廷繼續維持一段時間,而且實行官紳一體納糧可以一步步來,先對佔據藩王下手,再對沒有近衛軍背景的文官集團下手。

如此一來,便把大部分土地控制在朝廷手裡,畢竟近衛軍軍官還只是少部分人,佔據的土地也只是少部分,朱由檢可以採取更靈活的政策。

“陛下,那這場大戰,我們還能贏嗎?”

雖熱茶已涼,檐已積雪,但寇白門在聽了朱由檢一番關於大明未來經濟危機的論述後依舊意猶未盡,不由得問起關於這場戰事的輸贏來。

“那你是想朕和近衛軍贏呢,還是想讓滿清的洪承疇贏呢?”

朱由檢頗爲玩味地笑問着寇白門,寇白門的大膽讓他有一種同是後世人的感覺,獨立而又有個性。

“自然是希望陛下和近衛軍贏呢,畢竟都是漢家兒郎,若是真英雄誰願做胡人奴才。”

寇白門將嘴脣一翹,想也沒想就把這句話說了出,還一豎粉拳,頗有英姿颯爽之氣。

“好一個若是真英雄誰願做胡人奴才,若是那些食君祿的文臣武將們有你這般覺悟,何至於有如此規模的清軍再度南下”。

朱由檢站起身來,接住了一片雪花,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天下儒生名爲清流,可又有幾人不是骯髒無恥之心。

“可是,陛下,很多文人士子們都說此次陛下清軍南下近衛軍必定吃虧,皆因阮大鉞等奸佞之徒充斥朝堂導致民怨沸騰”,寇白門繼續表達着自己的疑問。

朱由檢不由得冷笑了笑:“這些失去商利的文官士紳們都指望着這次清軍南下能大敗近衛軍,要麼逼朕將朝中大權給他們,要麼好納土歸降,清軍不敗,他們賊心不死;

可也不想想,這場大戰的本質就是庶民、庶族地主、底層商戶等與北方大官僚和滿洲軍事貴族的戰爭,朕現在促商養民減賦,民心最穩之時何來民怨沸騰之說,這樣,你是否敢跟朕打一個賭,如果朕料的不差,很快就會有來自山東或湖廣的大捷。”

“好啊,品茶賭天下大勢,且是與當今聖上作賭,必是佳話”,寇白門倒也豪爽,俏臉一笑,就先說了起來:“若有大捷傳報,微臣就爲陛下舞劍一曲,若是捷報未有卻是敗報呢,陛下賭什麼?”

“賭讓你進紫禁城生活的機會”。

朱由檢看着寇白門突然來了這麼一句,在他看來,寇白門既然如此關心政治,又是江湖人非宗族世家子弟,自然更適合充任內廷官員。

而寇白門卻是怔了片刻,她以爲朱由檢是要賭納自己爲妃嬪,不然怎麼會賭讓自己進紫禁城生活的機會,一時她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羞的滿臉通紅。

這時候,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錦衣衛都指揮使吳孟明求見陛下!”

片刻間,吳孟明便來到了朱由檢這裡,但看見寇白門在這裡時就又閉住了嘴。

“無妨,若是山東或湖廣的戰事可以說出來”,朱由檢這麼一說,吳孟明才應了一聲是:“誠如陛下所言,的確是山東的戰事,近衛軍第一兵團大敗清軍譚泰部二十萬大軍,殲滅清軍四萬,俘虜八萬!譚泰部已帶着殘兵八萬退回東光城。”

吳孟明的話一落,朱由檢就對寇白門笑了一句:“你輸了。”

“那改日微臣便爲陛下舞劍一曲”,寇白門略有些失望,但很快便用笑容掩蓋住了。

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又是一年初夏時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