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

崇禎十八年,明軍戰勝清軍的狂歡早在淮揚戰場上就讓漢人的喜悅得到了盡情揮灑,因而此次的湖廣之戰,也就最多相當於錦上添花,對於整個近衛軍而言,已經不足以引起太大的震撼。

近衛軍第三軍總兵官劉芳亮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大明帝國的福將。

從他歸附崇禎帝朱由檢成爲大明近衛軍系統三大主力之一的總兵官後,就沒有過任何敗於韃子之手的經歷,因而重創阿濟格對他而言算不上是什麼了不得的事。

這或許便是時代不同,造成的期待不同。

在崇禎十七年以前,擊退韃子或者殺十來個韃子就可以算得上是大勝。

但如今在劉芳亮眼裡,沒能活捉英親王阿濟格,讓阿濟格同多鐸一樣在南京城太平門受千刀萬剮,讓他劉芳亮感到很是遺憾。

因而,當朱由檢下旨,着令各省督撫與近衛軍總兵官進京議事時,劉芳亮的心情是苦惱的,他不知道該如何向朱由檢交待自己沒有活捉阿濟格的事。

朱由檢召集各省督撫與總兵官進京自然是有重要原因的。

眼下他作爲大明帝王,且訓練的近衛軍先後取得了淮揚大捷與湖廣大捷,全殲和重創多鐸和阿濟格兩路清軍南下主力,甚至生俘四名清廷王爵,擊殺一名清廷王爵,貝勒貝子等以下爵位的滿洲軍事貴族子弟更是不計其數,朱由檢的威望如今可謂是再上一層樓。

以往時刻,士紳們對朱由檢更多的是怕。

在錢謙益和張慎言等事後,沒人不怕朱由檢的鐵腕手段。

但如今士紳們對朱由檢更多的是服,服陛下重掌軍隊以來,果然重現太祖之遺風,犁庭掃穴,硬是用書生農夫組成之新兵大敗滿洲鐵騎。

雖然在後世人看來,世家子弟組成基層軍官,以肯吃苦耐勞且淳樸的底層民衆爲士兵,所形成的戰鬥力能戰勝軍民一體的農奴軍隊是很合理的事,戚繼光當年已經以此爲先導。

但在當世人看來,在滿洲不過萬,過萬不可敵的思想影響下,朱由檢的近衛軍如今取得的勝利不只是讓清廷的多爾袞等人感到驚訝,連明廷的士大夫們也感到驚訝。

他們從沒想到陛下親掌軍權後會有如此效果,南遷以後迅速收伏江北三鎮,甚至還滅了左良玉自不必說,如今還能連挫建奴之勇,相比之前的文官掌軍之效果,士大夫們第一次有自愧不如之感,也開始信服陛下或許真的了太祖於夢中親授之緣,不然不會有如此大的改變。

作爲君王,要想獨秉朝綱,令百官聽從自己的意志行事,沒有令百官信服的能力自然也是不行的,人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只能是自己足夠強。

昔日長於深宮中的帝王,裁斷全憑百官之言,連做事的是非也需要百官認定,自然難有駕馭文武官員的能力。

而現在的朱由檢有對江山社稷之功勳在身,有數十萬軍隊的聽從,有大部分官僚士紳的敬畏,自然無懼於將來再會被百官掣肘,再有黨爭出現,再有不利於國家之戰略出現。

除非他自己自甘墮落,自己敗家。

立於紅牆之下的朱由檢看着天邊夕陽,不由得臉上浮現出笑意。

他此時已進入壯年,中興之君雖然還暫時談不上是,但也勉強不再會是一個亡國之君了。

而接下來,他自然是想的要趁着自己年華未老,再幹一番偉業,讓這個帝國在自己手裡真正的中興起來,讓如今之大明重現永樂仁宣之盛況,甚至是再現昔日大唐之威望,讓華夏的光輝閃耀在十七世紀的歐亞大陸上。

至於美人美酒乃至美景,既然已是帝王,這些自然是唾手可得。

或許人就是這樣,越是不容易得到的越是想要,越是容易得到反而不怎麼強烈,朱由檢無興致於夜夜笙歌,當然,他每晚也不缺少牀笫之歡,不過這已經不是他最在乎的事和最令他興奮的事。

古人有言,登高必跌重,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人在最得意的時候容易忘乎所以,越需要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越是不要忘記去考慮別人的立場。

如今的朱由檢也是如此,儘管他現在已經是威望崇高,但對於接下來一件件會觸動某個集團某個階層利益的改革,他依舊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做着打算,甚至是最壞的打算,確保萬無一失和有足夠的把握後他纔敢付諸實踐。

譬如,如今這即將開始正式收繳的商稅與外貿稅以及個人所得稅便是如此。

朱由檢知道,他即便強行要按照去年之事先統計好的信息命令各級官府徵稅也能成功,哪怕有反抗,也能彈壓下去,但他依舊還要做着萬全的支持,保證自己手裡有足夠的力量才行。

因而他纔要將各戰區督撫與近衛軍總兵官召集進京,以先讓這些握有實權的各地軍政要員下定決心,纔敢全方面的進行稅賦徵收。

不僅僅是要先讓這些軍政要員下定決心,朱由檢還要先讓負責拱衛京畿,職責相當於禁軍的近衛軍第二軍各級軍官都得明白自己這個陛下和朝廷這樣做的用意,畢竟南京城乃至應天府是此次收稅最關鍵的點。

七月的南京城可以說是悶熱至極,暴雨和高溫讓這座依舊繁華的城市依舊熱烈如三月驕陽。

但也正是在這種熱烈的時刻,朝廷北伐與促進農業爲由,正式拉起了對商業領域與外貿領域的收稅大幕。

開始的第一步則是在六月底,近衛軍第二軍從把總以上的軍官全部集結南京城。

由兵部尚書兼參謀總長馬士英宣讀陛下號召京畿野戰軍官兵支持徵稅的諭旨,講解爲何要徵士大夫之商業所得之稅,爲何要加高對富商巨賈之徵稅額度,蓋因不再使國庫窘困,不再使三農因戰爭而困苦。

各農民軍出身的軍官則被要求主動講述昔日因遼東戰事而徵收遼響時後的農民生活艱難之處,各邊軍出身的軍官則被要求主動講述昔日爲朝廷作戰時缺乏軍餉而不得不譁變的情景,各士紳出身的軍官這被要求講述昔日爲文人時的風雅奢侈,以此讓軍官們自己認識到這裡面的道理。

朱由檢明白,加徵商稅與外貿關稅以及個人所得稅,非取得軍隊支持不可,不讓軍隊內部的軍官明白自己這個皇帝徵稅和與民爭利的區別,朱由檢也難以與整個南京城的官紳富商抗衡。

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十章 帝后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十章 帝后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四十二章 滿門自縊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十章 帝后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十章 帝后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四百章 疑陣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