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

“回答他!”

朱由檢眼見午時還未到,便冷厲地說了一句,並道:“毛都督之死,朕甚爲痛惜,袁崇煥雖狂,也已伏法,朕雖貴爲君父,然罪己之詔已下。爾等世受國恩,雖有委屈,但也不因此而背叛家國,尊胡人爲主,豈不負爾等之毛帥當年殺虜之志,爾等有何顏面於九泉之下死見爾等死於韃子之手之兄弟!今日朕凌遲爾等,不只因爾等叛國,更因爾等背主。毛都督今日若知,亦當贊成朕今日之舉,爾等自投清之日起便已是國賊,國賊當受國刑,故剮之!今雖受刑,卻尚無悔改之意,特旨,凌遲之刑加爲三千六百刀!”

王承恩將朱由檢之原話轉達給了孔有德,孔有德聽後只是悽然一笑,旋即落下淚來,沒有再說什麼,且受刑之時,也沒再吭一聲,倒比多鐸還堅強些。

朱由檢此刻心情也有些鬱悶,此時孔有德之結局和他之前所行之事不無關係。

大明之前險些就走到滅亡的邊緣,很難把過錯歸結到一個人或者一個羣體階層身上。

毛文龍也好,袁崇煥也罷,哪怕是現在受刑的孔有德,以及身後的東林黨人姜曰廣,和此刻依舊坐在帝國頂端的自己,都有功過,都有無奈。

但朱由檢現在不想去開什麼歷史總結大會。

誰做過怎樣的事都得會自己做過的事承擔相應的後果。

毛文龍雖然被袁崇煥殺害,但他得到了全天下人乃至後世人的惋惜,而不是跋扈專權的結局。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也被當年那個衝動易怒的自己給處以了極刑。

自己雖然殺了袁崇煥但依舊被後世很多人指責自己的不明。

姜曰廣等文官雖迂腐,但若大明一旦滅亡,也得承擔全家殉節的結局。

自己以前的過失也讓自己承擔了北都淪陷的後果。

是非成敗,無非是轉頭空空,而既然還活着,就得爲當下的時局做出自己覺得最正確的選擇。

孔有德在行刑之時說了真話,讓朱由檢深受震動,朱由檢也很欣賞他的膽魄,但他必須因此加重對孔有德的懲罰。

原因無他,此刻,自己還是大明的帝王,帝王之過錯容不得別人有半點的指責!

這是自己統治大明的根本,如果這個不能維護,自己談何治理天下!

姜曰廣說得沒錯,沒人可以詆譭君父!

這是被統治者必須達成的共識。

朱由檢的話雖然是說給孔有德聽的,但也是說給天下人聽的,他就是以此要告訴整個天下:沒錯,自己這個皇帝是做過不明智的事,是應該對現在的結局當負有很大的責任,但朕依舊是這個天下的主人,你依舊只能聽從我的意志行事,你也可以不聽從,但你得接受不聽從的懲罰。

孔有德被處決後,整個南京城,就只剩下耿仲明沒有被處決。

耿仲明不敢再挑戰朱由檢的威嚴,朱由檢在孔有德受刑時表現出的剛硬,讓他知道此時指責朱由檢已經沒有任何求生的效果,反而會加重懲罰,而求饒,似乎也沒有用。

多鐸臨死之時,就已經求饒,但依舊被大明皇帝朱由檢下旨處決。

所以,耿仲明在受刑時依舊只是傻笑。

至此,淮揚之戰俘虜的清軍三王都已經處決。

夏季六月也迎來了最熱的時刻。

此時的北京城也開始有了暑熱之感,但南北貿易的中斷,少了南方解暑瓜果的供應,北京城的清廷官僚們明顯比往年要焦躁得多。

豫親王多鐸戰敗被俘的事已經被清廷正式承認,並已開始商以是否能救回豫親王以及是否繼續伐明之事。

已自視爲大清開國忠臣的范文程對攝政王多爾袞獨攬朝政,脅迫帝王行權以及與太后曖昧不清,禍亂後宮的事多有不滿。

但今日在朝堂上,對於是否繼續伐明之議,范文程卻積極表態支持了多爾袞的決定,而也因此,使得濟爾哈朗也不再堅持與大明南北分治之議,同意繼續不放棄滅明之準備。

范文程很欣慰自己再次爲大清之一統大業盡了一份力,即便回到了自己府中後,他都不由得暢快地讓人把自己最愛的汾酒拿了來,倒了一杯開始自飲。

而就在這時候,他發現自己的案桌上多了一個紅漆盒子。

范文程心裡狐疑起來,他不記得自己早上在這裡放過一個盒子,想問問管家,但他還是先親自打開了盒子。

一打開盒子,范文程便看見了孔有德的人頭,嚇得他當場退了幾步,全身冒冷汗,最後想明白其中關鍵後,便也猜到爲何有人把恭順王孔有德的人頭讓自己看見。

范文程不由得勃然大怒:“欺人太甚,簡直欺人太甚!”

說完,范文程就猛吐了一口血,倒在地上,上氣不接下氣起來。

洪承疇作爲清廷兵部尚書,今日在朝堂上也是主張繼續伐明的官員,甚至還一改他昔日唯唯諾諾的性格,但一回到自己府裡後,洪承疇便看見了自己的夫人走了來:“有人說,婆婆託人從南方給你帶了個盒子,說你百年以後有用,妾身不敢打開,不知老爺可知這爲何物。”

洪承疇投清之後,其家母依舊還在福建老家,且因洪承疇投清,而已於他恩斷義絕。

如今他洪承疇卻也不清楚自己母親爲何會又給自己送一盒子來,洪承疇不由得親自打開,一看卻是耿仲明之人頭,當場大喊起來:“這是怎麼回事,智順王耿仲明之人頭爲何出現在我這裡,他不是已被明廷所俘嗎,是誰送來的!”

洪承疇激動地大喊了起來。

范文程和洪承疇心裡震驚不已,但到底也是有點膽氣,硬是在恢復意識後,就立即做出了一個決定,將孔有德和耿仲明的人頭送到了多爾袞府上,並將事情起因告知給了多爾袞,同時也以同樣的方式告知給了濟爾哈朗。

與此同時,整個清廷的滿漢官僚都知道了這件事,嚇得整個朝野已開始人心惶惶。

“好你個朱由檢!氣煞本王!氣煞本王!”

多爾袞也直接發怒了,甚至在聽聞洪承疇和范文程都因此生病時,還親自上門看望寬慰。

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八十八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