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朝廷震動

沒有人想到,皇上這一次做事情如此的迅速,就在後金的使團抵達京城的時候,皇上做出來了決定,調整內閣大臣。

朝中的文武大臣,對皇上的印象還是不錯的,特別是在崇禎六年之後,皇上注意聽從下面的建議,朝廷中文武官員的變動不大,特別是內閣,相對是穩定的,這也便於政策的連續性,不至於某一個人上來之後,推行自己的那一套,內閣首輔、次輔以及內閣大學士的調整,也是有着明確理由的,之前的內閣首輔周延儒和次輔溫體仁之間的那種爭鬥,好多年都沒有出現過了,已經去世的內閣首輔孫承宗,穩住了朝廷的局勢,一直在身體無法承受之後,纔沒有繼續擔任內閣首輔了,接下來的楊嗣昌,也是以穩健著稱的。

可是崇禎十五年的變動,就有些不一般了,首先是內閣次輔朱審烜因爲身體的原因,被免去了職務,周延儒出任了內閣次輔,接着是傅冠和薛國觀兩人被調整,原因可能是年紀大了,陳新甲和錢謙益進入了內閣,如此的變動,等於是講內閣全部調整了一遍。

可更大的震動還在後面,皇上突然做出來了決定,調整內閣首輔的人選,楊嗣昌同樣因爲身體和年齡的原因,不擔任內閣首輔了,加封爲太子太師,內閣次輔周延儒出任內閣首輔,陳新甲出任內閣次輔,蘇天成因爲擔任了薊遼督師,不能夠在朝中做事,也不擔任內閣大學士了。碩果僅存的劉宇亮,主動提出來了辭呈,懇請致仕,回老家去歇息。皇上照準了,同樣加封太子太師。

進入內閣的人員,也引發了衆人的注意,兵部尚書張國維、刑部尚書範景文、工部尚書劉遵憲,同時進入了內閣。

如此內閣的組成人員和以前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個內閣的組成人員,很是有意思。也是令朝廷諸多文武大臣看不懂的內閣。

首輔周延儒有着很不錯的能力,曾經是大明最爲年輕的內閣首輔,內閣次輔陳新甲,能力也是得到公認的,至於說遼東的慘敗,稍微有頭腦的人都清楚,那是替皇上背黑鍋。

內閣首輔與次輔之間,並非是一個戰壕裡面的人,不可能很團結。

至於說其餘的內閣大臣。錢謙益是當下的大儒,東林書院的領袖,威望是不消多說的,也不會傾向於哪一派別的,東林書院的力量已經夠大了,錢謙益不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了。

最有意思的是劉遵憲,劉遵憲是原內閣首輔溫體仁賞識的人,溫體仁與周延儒之間的矛盾。衆人皆知,不知道皇上讓劉遵憲進入內閣。究竟是什麼意思。

還有範景文,骨頭很硬,被稱作不二尚書,這樣的人進入內閣,顯示出來皇上還是想着聽到一些建議的。

但這樣的內閣組成,究竟在於署理政務方面。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誰都沒有信心。

也有人認爲,皇上如此的調整內閣,恐怕還是想着能夠獨攬大權,當然。這樣的想法是不能夠說出來的,否則就是自找麻煩。

總之,朝廷裡面,對這個內閣不是特別的看好。

內閣變動之後,接下來就牽涉到六部、都察院以及諸多其他的變動了,這些職位的變動,與內閣就有着很大的關係了。

朝廷裡面開始熱鬧了,很多人都開始盯着某些職位了。

楊嗣昌的心情是淒涼的,皇上如此之快的做出來決定,讓他猝不及防,可以說是盡失顏面,不管怎麼說,他是內閣首輔,就算是皇上打算調整了,也要給他打個招呼,讓他主動寫出來辭呈,實際上楊嗣昌也有這個打算了,但皇上這次突然的調整,根本就沒有給他任何的機會,這樣的做法是令人憤怒的。

楊嗣昌拋棄了一切的幻想,對於皇上和朝廷,他沒有什麼信心了,難道說這一切都是報應,父親楊鶴忠心耿耿,最終結局淒涼,自己也是盡心盡力了,但也是這樣的結局,只能夠說畢父親好一些了,將來的歷史上,總會留下自己的名字,曾經擔任朝廷的內閣首輔。

楊嗣昌更加懊惱的事情,是他的志向沒有能夠抒發出來,擔任內閣首輔這幾年的時間,他幾乎沒有獨立施政的機會,很多的想法,都被皇上否決了,有一段時間,內閣甚至成爲了皇上貨真價實的秘書班子,皇上想到了什麼事情,有什麼想法,讓內閣來議論一下,加以完善和補充,主意還是皇上自己拿的,那段時間,朝廷也沒有太多的大事情需要辦理,相對比較平靜,竟然也平穩過來了。

可現在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楊嗣昌早就有預感,朝廷和皇上遲早會敗給蘇天成,這樣的情況下,內心終於朝廷和皇上的他,還是想着能夠做出來自身的貢獻,盡力阻止這等事情的發生,可嚴酷的現實,擊碎了他的夢想,被排斥的滋味是不好受的。

第一個來拜訪的是鹿善繼。

鹿善繼賦閒一段時間了,在是否與後金韃子和談的事情上面,楊嗣昌徵求過鹿善繼的意見,鹿善繼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堅決不同意和談,不同意後金韃子俯首稱臣,鹿善繼也是有着一些預見的,認爲後金韃子不過是再次使用緩兵之計。

在楊嗣昌心情最不好的時候,鹿善繼來拜訪,在門可雀羅的時間,鹿善繼來了,這是真正的朋友,絕非那些敷衍趨勢的人能夠做出來的。

楊嗣昌將鹿善繼帶進了書房裡面,他本以爲鹿善繼是來安慰他的,可想不到這次的談話,會成爲異常重要的一次交談。

鹿善繼沒有直接說到內閣的調整,而是直接說到了皇上與蘇天成之間的事情。

“大人,在下以爲,朝廷皇上與蘇大人之間,幾乎不可能調和了,在下明白大人的心願,還是想着能夠妥當處理這個矛盾的,可從如今的情況發展來看,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鹿兄爲什麼這麼說啊。”

“很簡單,看看內閣的諸位大人就清楚了,首輔周大人善於揣度皇上的心思,做出來的任何決定,都不會違背皇上的意志,次輔陳大人,曾經擔任遼東巡撫,曾經秉承皇上的旨意,在遼東對後金韃子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慘敗而歸,承擔責任的同時,對蘇大人的印象絕不會好到哪裡去,而且也是清楚皇上的心思的,還有錢大人,據在下了解,錢大人是東林學子的領袖,蘇大人與東林書院之間,歷來就是由矛盾的,如此的情況之下,想着內閣能夠勸阻皇上,讓皇上冷靜下來,妥當處置與蘇大人之間的矛盾,這無異於天方夜譚。”

楊嗣昌點點頭,沒有說話,鹿善繼說到的都是實情。

鹿善繼的話語很快轉向激烈了。

“這段時間,在下思索了很長時間,在下一直都在思索一件事情,逝去的孫老大人是忠於朝廷和皇上的,爲我大明的穩定,也是做出來了貢獻的,可爲什麼孫老大人逝去的時候,將所有的家眷,都託付給了蘇大人,單單從如今的情況來看,孫老大人豈不是自找麻煩嗎,可在下思索了這些日子,終於明白了,原來老大人早就有先見之明。”

鹿善繼說到這層意思,楊嗣昌有些忍不住了。

“鹿兄,你說這些話是什麼意思,莫不是要將孫老大人也牽連進來嗎,朝廷之中這種爭鬥,我認爲還是不要插足的好啊。”

鹿善繼的臉上出現了冷笑的神情。

“大人前不久還是內閣首輔,有些道理在下不用明說,也是清楚的,大人想着置身事外,這有可能嗎,若是能夠這樣做,孫老大人早就會做出來這樣的選擇,在下今日來拜訪大人,是早就想好的,大人以前是內閣首輔,在下這些話不好說,也不會說,不過如今的情況不同了,在下沒有多少忌諱了,在下以爲,大人必須要做出來選擇,要麼繼續效忠皇上和朝廷,要麼選擇蘇大人,沒有中間的道路。”

楊嗣昌的臉色有些發白,這是他最爲擔心的事情,也是一直都不願意考慮的事情。

看見楊嗣昌的表情,鹿善繼決定要說出來最終目的了,他本就是蒙古人,直爽,不會藏着掖着,雖說曾經擔任兵部尚書,但在重大事情方面,還是保持了這樣的性格。

“不瞞大人,在下想好了,準備離開京城,前往登州了,大人若是覺得在下想着謀逆和造反,儘可以到朝廷去告發,在下只能夠認了,可在下也有幾句話要提醒大人,朝中的風暴很快就要來臨了,皇上既然動手了,不清洗是不可能的,朝中凡是與蘇大人有交集的,估計都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一定會被追責的,在下就是其中之一,萬曆年間、天啓年間,這些事情還少了嗎,在下看到了,錦衣衛和東廠的勢力開始增強,內宮的權力日益膨脹,如此的情況下,皇上就是想着控制,恐怕也難以完全把握,排除異己的風暴馬上要來臨,在下可不想等在京城送死,在下也希望大人深思。”(未完待續。。)

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551章 辯解第775章 海戰(5)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49章 春耕時節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822章 準備(1)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92章 會試第106章 禮儀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39章 廟會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156章 出發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034章 聖旨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414章 傷情第560章 變通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467章 敗退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316章 大比武(1)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1190章 稱帝(2)第417章 訓斥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1118章 硬骨頭(3)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65章 現實第752章 大度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279章 借銀子第42章 人市第1165章 苦嶺關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347章 榮耀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844章 慘敗(2)第273章 麻煩事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844章 慘敗(2)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1306章 萬國來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