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

製鹽肯定是賺錢項目,這一點從兩淮鹽場和長蘆鹽場等地的鹽商之富就能看得出來,本來應該是毫無爭議的問題,然而遼東的鹽場辦着辦着居然快要折本了,這就很值得深究。

當然高務實現在沒工夫去深究,因爲在他看來,製鹽都能搞到快要虧損,那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管理制度漏洞太大,二是製鹽技術陳舊落後。

大家都是同根同種的漢人,總不能說這遼東人就格外懶惰一些吧?要知道遼東本來生存壞境就更惡劣一點,怎麼還可能更懶?顯然不能。

所以新開遼南鹽場的事,難點不在於在哪開辦——不必說整個遼南了,光是一個營口,就已經“百里銀灘”了,只要有錢有人,在哪開不出大鹽場來?

難點還是管理體系和技術體系。

在管理體系上面,京華雖然沒有開辦鹽場的經驗,但企業運作的大方向是類似的,絕大多數可以照抄,頂多做出一些相關的技術性改動,所以這個方面無須高務實過於費神。

倒是技術體系需要升級一下。

高務實在請張四維、張四教二位舅舅幫忙提供了長蘆鹽場的幾位製鹽大匠之後,經過交流了解,確認現在大明的製鹽技術有不小的提高空間。

中國的製鹽技術發展到大明時期,原材料主要是海水、池滷、井滷和礦鹽這四種,原料不同,製鹽方法當然也不同,具體到海水製鹽,方法主要有兩類:日曬製鹽和熬鹽。

一開始高務實是完全沒有考慮熬鹽這個選項的,因爲熬鹽就得用燃料。

以前中國曆朝歷代曾經流行燒炭熬鹽,這顯然是個成本極高的製鹽法,雖說熬鹽並不需要大火急燒,相對來說能耗也不能說特別高,但畢竟炭價不低,還是很不划算。

後來開始有了燒煤熬鹽,成本開始降低,這對於高務實來說就是好消息了,因爲他是真的不缺煤。

京華現在的煤炭開採能力相對於用量來說近乎爆表——主要是礦多,後世的河北、河南以及著名煤炭大省山西,這三處都是京華的主要勢力範圍,京華除了老早就提前佔據的開灤煤礦和門頭溝煤礦(燕京城郊)之外,在高務實的河南老家、山西“舅家”都有好些大礦,只要他高務實一聲令下,產能完全不成問題。

就算這年頭運輸耗費大,營口頂多能用從開平海運過來的煤,也能支撐得起,但京華作爲商業集團,成本肯定是越低越好,所以一開始高務實並不打算在熬鹽上動腦筋。

他最先考慮升級的還是曬菸技術。

根據長蘆鹽場的大匠介紹,目前大明的曬菸技術一共有四種,分別是畦曬製鹽法、灘池曬鹽法、坎井曬鹽法和木盤曬鹽法。【不詳述,有興趣的朋友我給介紹一篇論文:《15—19世紀中國與歐洲製鹽技術的發展》,作者徐寶政、王連第。】

此時的歐洲,在製鹽技術上與東亞尤其是大明並無技術交流(史學界目前無證據),但有很強烈的趨同性,差別只在某些小問題上,但有一項,歐洲領先了大明乃至更往後的韃清很多,那就是汲滷設備。

歐洲人早在1437年就搞出了“抽滷機”(法國的艾哈德·漢),到1507年又被海因茲汲水器取代,後來的發展越來越快,最後在蒸汽機時代就理所當然的搞出了蒸汽汲滷設備。

除此以外,長距離輸滷管道也是歐洲的一個優勢項目,不過這個項目跟歐洲分裂的局面有關(尤其是神聖羅馬帝國),和高務實所處的環境不同,因此關係也不大。

高務實目前第一項打算升級的技術就是汲滷設備,這可以顯著提高製鹽效率,尤其是在採用了這一技術之後,熬鹽也可以納入升級範疇——指在製鹽的最後階段進行熬製加工,以期加快製鹽速度,關鍵是這樣做需要的煤炭用量不大,對於煤本身的要求也很低,可以使用一些用處不大的煤種(煤分很多種)。

對於京華而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近乎於廢物利用。

這樣的兩大升級,除了一開始製造汲滷設備得花點小錢之外,剩下的就只需要付出一些煤炭海運的運輸費用,但卻可以把製鹽效率提高兩到三倍,高務實覺得這就很值得幹了。

這兩件事,高務實通通丟給了開平方面,交給高瑞負責聯繫京師的京華工匠學堂聯手搞定,北洋艦隊方面單純負責運輸。

接着高務實就去學習後世的某位偉人,去營口的海邊“畫了一個圈”。

封建主義的“制度優勢”在這一刻體現無疑,高兵憲先上疏一道,連批覆都沒等,便親自跑到營口看了看,把一些早就荒掉的衛所鹽田大筆一揮就給改了性質,原先的衛所鹽丁舊地遣散回衛,兵憲衙門發給本年薪水——這筆錢是高務實個人補貼的,但最後會找朱翊鈞分攤。

各衛所對此並沒有什麼特殊反應,反而紛紛請求高務實上奏朝廷,說既然不曬鹽了,是不是應該免了他們的額鹽。

高務實膽子很肥,直接答應了下來,送走了將信將疑的各衛代表。

其實這個問題,之前他就和朱翊鈞談好了,原先的遼東25衛和2個自在州每年兩百萬斤的額鹽,由將來的京華鹽場一力承擔,保質保量提供給各衛、州,並且京華鹽場會在這個額度的基礎上上浮一成,也就是實際上繳二百二十萬斤細鹽。

這也是高務實不怕捱罵的原因:以前說是遼東額鹽兩百萬斤,但實際上能有多少,連神仙都說不準,現在京華接手之後,不僅從兩百萬斤提高到兩百二十萬斤,而且從粗鹽標準提高到了精鹽標準,這其中的溢價可不少。

實際上,他這一手就彷彿是一個“承包制”,把以往遼東的“額鹽”全部進行了個人承包,以後朝廷就不需要在遼東額鹽產出不足的時候,一個衛一個衛的去查、去催,而只需要找高務實一個人就行,從行政效率上來說,上升了至少二十五倍。

如果這還要被人罵,只能說明對方這樣做,根本不是對事,完全就是對人來。

高務實的奏疏送到京師,還真的引起了一些爭議。

不過,爭議的焦點居然不是高務實這個“承包制”——大明的鹽業實際上現在就是承包制,只不過在其他地區是通過“鹽引”這個形式來承包的,好比張家掌握了長蘆鹽場大部分的鹽引,就差不多壟斷了該鹽場。

而高務實現在的做法,也只是一種不要鹽引的承包制,而不要鹽引的主因則是由於他吃下了整個遼東的額鹽——反正就他一家,具體多少引就無所謂了,只要能交出他自己承諾的兩百二十萬斤細鹽,其他一切好說。

wωw★TTKдN★¢ ○

因爲對於朝廷來講,這麼坐反而讓他們能夠擺脫一筆陳芝麻爛穀子的壞賬、死賬。

真正引起爭議的問題,在於那批被高務實遣散回衛的鹽丁安置問題。

----------

感謝書友“i58”、“ASolaF”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04章 權貴子弟(下)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97章 奪城殺兄第145章 《取用疏》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102章 利用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030章 立威(上)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05章 升官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88章 安南人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56章 棘手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083章 避蟲湯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238章 暗流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95章 破虜(中)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