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

無農不穩,所以農業這一大塊是高務實這次頭一個辦理的事情。

玉米最好理解,將來人吃馬嚼都離不開它;柞蠶也好說,可以提高遼東經濟的多樣性,同時創造一個新的大財源。

至於漁業,爲什麼會被高務實如此看重呢?不僅僅是漁獲問題,更重要的是,高務實希望在北方培養出一批熟悉海洋的漁民,因爲漁民本身就是海員的最佳兵源池。

高務實的南洋艦隊是不怕找不到海員的,兩廣也好,閩浙也罷,都有大批的人願意出海,但是在北方,這個問題就要嚴峻得多。

南船北馬,南人對船隻很少有畏懼心態,而北方就有不少人,對江河湖海都抱持敬而遠之的態度,本來這只是環境影響導致的心態不同,是個無所謂的事,但在大航海時代,高務實又大力經營海貿,這就有所謂了。

河北山東等地,自然條件比較好,地理位置上也不容易遭兵災,想在那邊培養大把的漁民、海員,是比較麻煩的,但在遼東就方便多了,因此高務實搞漁業,其實首先看重的是這一點。

當然除此之外,漁獲也很有用,畢竟魚類的蛋白質相當豐富,對於改善遼南百姓、衛所兵的體質大有幫助,不過漁獲的利用是一件需要好好處理的事。

冬天比較好辦,高務實以前看雜書,學到過一種手段,就是先製作成魚糜,然後密封凍起來,這樣可以避免過快腐爛變質,雖說這年頭沒法搞出真空罐頭,但在遼東的冬天,還是可以保證幾個月的保質期的。

麻煩在於夏天,這年代夏天的食物儲存都很難,魚類更是如此,想要保存,最穩妥的辦法就只有一個:醃製並風乾。

風乾好說,遼南的日照充足得很,但是醃製就有一個大麻煩:這需要大量的鹽,然而鹽卻很貴。

所以,這裡頭就牽扯出了高務實在“工業”這一塊的一項計劃。

這項計劃,前文有提到過,就是開鹽場。

之前高務實甚至還說通了朱翊鈞參股,朱翊鈞唯一的前提要求是不能影響到現有鹽場的鹽巴銷路,高務實答應了。

當時高務實的思路主要是把新的遼南鹽場產鹽用於出口,這一條現在也沒有問題,完全可以照計劃來辦,但他後來打算來遼南之後,仔細想了想,發現還有其他用處。

比如說醃製鹹魚——也不僅僅是魚,各種海產品都可以,這就可以一舉搞定三件事:

一是海產品不會浪費,可以儲存起來,不管是做軍糧還是發放給普通老百姓渡過萬一出現的饑荒都行。

二是在出口銷路還沒有完全打開的情況下,不會導致遼南產鹽大規模囤積滯銷。畢竟鹽雖然基本上沒有保質期一說,但囤積大量的鹽也是需要管理費用的,包括倉庫、人員等各個方面,所以少量囤積無所謂,但大量囤積就是在浪費錢了。

三是有了大把的食鹽產量擺在這裡,高務實跟南方的某些人說話時,底氣就更足了。如今南方的某些人,之所以還敢對京華的進入明裡暗裡進行抵制,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在鹽業這一塊優勢很大。

長蘆鹽場固然強,但這個時代的北方產鹽量跟南方還是不能比的,更何況長蘆鹽場畢竟是舅舅家的產業,他高務實雖有一定的影響力,可說話總歸不會有在京華那般一言九鼎,有時候這也會造成一定的問題。

因此,自己掌握一處超大產量的鹽場,就顯得很重要了。

遼東,或者說遼南,就有這個先決條件。遼東灣鹽場,那可是後世紅朝四大鹽場之一,尤其是營口鹽場,素有“百里銀灘”美譽。

營口這個名字,在原歷史中出現很晚,但現在高務實讓它提前出現了——高大財神在這裡打造了營口港,朝廷方面也沒管他爲何這般命名,反正在各項相關公文中都直接採用了。

但這個地方,從事鹽業的歷史卻很長,差不多有兩千年的歷史:漢代實行鹽鐵由國家專賣政策,營口這個地方就成爲當時遼東的海鹽生產和專賣中心。

那時候漢朝朝廷設立鹽鐵官,駐平郭(熊嶽鎮溫泉村漢城遺址)。這是漢代中央政府在東北設立的唯一一處負責鹽鐵的機構,彼時營口海鹽生產達到了歷史上的新高點。

此後的發展不一一詳述,總之直到大明,營口的海鹽生產都很著名。

大明朝廷在很早以前,就強制遼東25個衛和兩個自在州都要生產額鹽(由朝廷限定生產鹽的數量),這個制度顯然有點蠢,所以一些不在海邊的衛州,就紛紛在營口地區開設鹽場百戶所,由軍卒生產海鹽。

而蓋州衛本身也是遼東海鹽生產的中心(營口屬蓋州衛),理論上——劃重點,是理論上——每年生產額鹽200多萬斤,要佔遼東總產量的58.3%。

早年間,大明遼東鹽場甚至與兩淮鹽場齊名,所產食鹽由商人轉運各地行銷,遼東的軍餉由商人“運粟易引”得到一定的補充。當時在營口地區設有三個“關”,即樑房堡關,治所在後世營口市南;連雲島關,治所在後世蓋州市西;石門關,治所在後世蓋州市東石門水庫遺址。這三處關口都與海鹽運輸有一定的關係。

既然又是“理論上”,又是“早年間”,說明那都是往事了。

爲啥呢?這制度不挺好的嗎?因地制宜,靠海就吃鹽啊。

思路沒問題,問題出在這些鹽場的歸屬——它們的上級是衛所,再上一級是遼東都司,但神奇的是,其在中央層面,是歸戶部山東清吏司管。

哦豁,完蛋。【我省略了,因爲這個問題一萬字也說不清,所以有興趣的朋友還是自行找論文或專著看吧。】

總之,這裡頭牽涉了很多糊塗賬,戶口數、運輸難、鹽價低、鹽丁逃亡等等,不一而足,其導致的結果就是鹽產量逐漸降低,原本是爲了以鹽產來供給衛所、養活衛所,最後……看看遼東的衛所混成什麼樣子,也就知道這個制度破壞到了什麼程度。

朱翊鈞對此是有所瞭解的,所以他同意了高務實在遼東新開鹽場的計劃,甚至對於跳出衛所窠臼來搞商辦鹽場,他也表示支持。

至於說皇帝親自下場參股,朱翊鈞表示他沒有心理負擔——朝廷需要用錢的時候,不也要朕從內帑掏錢?憑什麼你們做臣子的都能做生意,朕這個皇帝倒不能了?朝廷要用錢的時候也沒見你們捐錢啊!

至於捱罵,朱翊鈞也有心理準備,而且實際上如果真要捱罵,可能高務實捱罵會比他還多呢。

但在這個問題上面,高務實也不怕捱罵——我實學宗門,爲國理財乃是傳統,我當年的狀元策論寫的也是這個,你不服也沒用。再說,這鹽場建成之後的好處多得是,又不僅僅是我和皇帝賺錢這麼簡單,甚至可以說,我跟皇帝在裡頭賺了點錢,那只是附帶的一點收益,真正得利的是誰,你們動動腦子好好想想。

----------

完了,工業這塊還只寫了個鹽場就已經“中”了,還有剩下的部分,甚至商和兵還沒寫,看來上中下不夠用……

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087章 回京嘍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225章 三策(中)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086章 蛇打七寸(下)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032章 連降三級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285章 兩個女人的戰爭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101章 定調子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211章 目標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087章 “生意”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