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

妙啊!

張四維聽許國這麼一說,才發現自己這次果然是燈下黑了,山西鎮固然是九邊要鎮,但由於山西一省在北部單獨劃出了大同鎮和宣府鎮,實際上山西鎮的兵力並不強。

當然,這個“不強”也是要對比來看的,山西鎮目前的在冊兵力約莫7萬,實際兵力勉強可到5萬上下,放在內地或者某些南方省份,那是很強了。

然而問題在於,大同鎮在冊12萬,宣府鎮在冊13萬,兩鎮合計,在冊大軍高達25萬之衆!即便是實際兵力,也有十七八萬之多,這纔是真正的雄鎮。【注:參見本卷第140章九邊有兵幾何。】

當然,由於目前大明軍事重心往“東制”傾斜,薊鎮和遼東的兵力更加雄厚,薊鎮方向僅實際兵力就高達十七八萬(其實這個數據包括了除京營以外的順天府等地區);而遼東在冊也有十二萬以上的實際兵力。

只不過,由於李成樑把敢打敢殺的那批人大都收做家丁,導致遼東衛所兵很是缺乏野戰能力,多數時候只能承擔守城任務,這一點是遠不能與薊州、宣大等鎮相比的。

總之不管怎麼說,李如鬆去山西肯定是升官,但與此同時,他也失去了在遼東立戰功的機會。

這,就是許國所說的打壓。

張四維剛纔沒想到這一點,主要是“燈下黑”,許國一說他就明白了:皇上似乎也不想看見李家父子一齊立大功。

不過,張四維對此有些不是很懂皇帝的意思,大明對武將雖然在地位上壓制得厲害,但一般來說並不怕武將立功,而且父子同爲名將的舊例也不稀奇,最著名的一對名將父子就是張玉、張輔。

父親張玉是靖難第一功,其子張輔四平安南,也沒見成祖擔心他們勢大難制嘛。

哦,不過張玉死得早,難道皇上現在就是打算等李成樑死了,然後再用李如鬆?

可是,聽說李成樑身體好得很,頓食鬥米,似乎不大像是能輕易死掉的模樣……

許國見張四維彷彿有些走神,輕咳一聲,略微壓低聲音,道:“元輔,你看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皇上覺得李成樑的功勞已經夠了,所以暗地裡吩咐求真去壓一壓他,然後找個機會讓他致仕,再把李如鬆換回去?”

張四維回過神來,想了想,道:“不能排除這種可能……現在皇上放李如鬆出來做了山西總兵,那麼有個三年時間,他的資歷就夠了,轉任回遼東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如果務實在遼東確實有壓制李成樑的任務,那就肯定會想方設法打擊李成樑的威信,直到李成樑不得不請辭爲止……只要他請辭,皇上就能順水推舟。

當然,皇上也可能再‘仁慈’一點,比方說讓他請辭三次,這才勉爲其難地表示同意。”

許國聞言,點了點頭,但似乎還有什麼沒有完全開解的地方,略微皺眉道:“理是這麼個理,也不是說不通,只是這樣的話,李如鬆就算回了遼東,他對求真的印象也勢必大壞,到時候會不會有些不太好的影響?”

張四維對武將不像高拱那麼重視,聞言不屑地道:“什麼影響?若是皇上真讓務實壓制李成樑,那麼待李成樑致仕之日,必然就是務實回京之時,而在他回京之前,我估計他也不會止步於苑馬寺卿……”

說到此處,張四維自己也有些覺得不可思議,朝許國問道:“維楨,你說,務實的年紀是不是太小了些,皇上現在的舉動雖然你我都看得分明,但這二十出頭的巡撫……實在是聽起來都有些讓人瞠目結舌啊。”

許國一臉苦笑,道:“那可不是瞠目結舌?但沒法子啊,這有些事情不好比的,比如說我許某人,三十九歲才中得進士,可求真呢,他比我早了二十年啊!更何況他還是六首狀元,二百年文魁,自然不能以常理度之。”

許國算是仕途非常順利的人了,十六七年的時間便從新科進士步入內閣,雖然吊車尾好幾年,但這個升遷速度還是足夠快,而他憑藉的主要就是高拱門生這一條——他這一世比原歷史中入閣可早了不少。

而如今高務實呢?他的身份比許國可硬扎多了,自身資本就更加過硬,雖然二十多歲就可能要做巡撫,但仔細想想,卻也並不是多麼不能理解。

六首狀元,安南定北。

這八個字就足夠應對任何質疑了,非要說年紀,那有什麼意義?你十幾歲的時候拿過六首狀元嗎?你二十歲之前就安南定北了嗎?

沒有?沒有你說什麼廢話?嫉賢妒能?喲,這可不是正人君子之所爲呀!

許國這麼一說,張四維想想也是這個理,只好點頭表示認可,然後話鋒一轉,把話題轉回李成樑的奏疏上,他指了指桌上的奏疏,問道:“那維楨覺得,現在這件事怎麼擬票?”

許國略微想了想,道:“李如……該指揮自己不聽寧遠伯的吩咐,既不去拜訪該兵憲,也不爲自己從徵提出報備和請求,這是他自己的罪過,關寧遠伯何事?寧遠伯雖然是他伯父,畢竟人不在復州,又不可能事事監督着,他既有書信指導,聽不聽勸卻非他能逆料,此事何須他來承擔罪責?”

他輕咳一聲,接着道:“因此,這件事只需要把李成樑摘出來就行。票擬的話,就把一切推給李如桂自己,下巡按問斷究治。李成樑方面,溫言勉慰一番,所辭不允也就是了。”

張四維想了想,點頭道:“這倒也可以,既能在明面上保全了李成樑的臉面,又讓他在遼東的威望受到些打擊,應該不會壞了務實的事。”

許國笑道:“想來求真也應該不會打算用這麼一件事把李成樑逼退,再者說……我總覺得,李成樑暫時還不能退。”

張四維再次點了點頭,嘆道:“是啊,李成樑要是現在說退就退,那遼東可一下就虛了——他那批隨任家丁一旦不在,我看圖們做夢都能笑出聲來,到時候萬一趁勢攪亂遼東的話,戚繼光又遠在大寧,輕易動彈不得,這大好局面可就一朝敗壞了。”

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109章 喜與憂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259章 妖書案?第251章 取勃固第129章 關係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70章 西北望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128章 恩憲?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二)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102章 利用第213章 交心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204章 京華集團的定位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141章 沒轍了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133章 毒毒毒毒毒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147章 不與聞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