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

堂堂寧遠伯都向他這位“恩憲”跪地請安了,李成樑身後那十餘名將校哪敢站着,自然也都跟着跪地,口稱“見過恩憲高公”。

高務實哈哈一笑,在李家軍衆將愕然驚異的注視下,極其矯健地翻身下馬,大步走到李成樑面前,雙手將他扶了起來——是正經的攙扶,不是虛扶一下。

“寧遠伯國之干城、遼東柱石,務實不過一手無縛雞之力的無用書生,豈敢當寧遠伯如此擡愛?伯爺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論斬將奪旗,我高務實自然遠不是你這位遼東戰神的對手,但要說飆演技,那我高某人還是敢和你同臺競技一下的。

李成樑一臉受寵若驚,兩手連擺,忙不迭道:“啊呀,恩憲面前,哪敢說什麼伯爺?恩憲若不嫌棄,喚我一聲成樑就好。”

哦?您老今年五十有六了,讓我拿你當晚輩叫喚?我這一聲“成樑”叫出去,怕不是將來李如鬆見了我就得跟見了仇人似的,我雖然不怕他,但他那人本事還是有的,我可不想爲此壞了關係,將來不得不出手打壓他啊。在你們李家,至少李如鬆這傢伙我還是想好好用一用的呢。

高務實便再次自謙,說什麼自己來遼東爲地方官,今後要仰仗寧遠伯的地方還多着。

李成樑自然不敢自承,說自己區區武將,讀書不精(李成樑早年沒錢去京師承襲世職,曾經考中過秀才),將來倒是要多多向恩憲這堂堂六首狀元請教。

高務實又說自己不過區區書生,不通俗務,尤其不知遼地風俗民情,而寧遠伯“世鎮”遼東,正是地主,將來還要請寧遠伯多多指點提醒纔好。

李成樑忙說自己不過世守遼東一隅,做些打打殺殺的粗淺活罷了,哪裡比得上恩憲這“二百年來真魁首”?更不要說恩憲“安南定北”,赫赫殊功,怎麼會是普通書生!

總之,兩人就在這你推我讓之中耽擱了好一會兒,最終約定下來,兩人同輩論交,互稱表字。高務實稱呼李成樑“汝契兄”,李成樑稱呼高務實“求真賢弟”。

可憐李如鬆這位十多年後大明的頭號大將,現在就被自己老爹坑了一把,比高務實這個年齡比他還小了十多歲的傢伙莫名其妙矮了一輩,着實冤枉。

這個場合自然不是說正事的時候,兩人“相見恨晚”之下,這纔想起還有一位李觀察在那邊乾等着,於是又攜手朝李鬆那邊走去。

李鬆正等得百無聊賴,見李成樑攜了高務實的手走過來,一副親密無間的模樣,很是鬆了口氣,也不等他們二人走近,自己主動下了馬,也朝他們迎了過來。

高務實一身蟒袍玉帶,一看就是京中得勢的貴人,李鬆這個在寧前兵備副使職務上幹了十年的老幹部又是心酸又是無奈,正要主動搶先上前見過,卻不想高務實並無“新貴”架子,老遠就微微掙開李成樑的手,拱手大聲笑道:“末學後進、侍教生新鄭高務實見過李觀察。”

李鬆略微詫異,但也連忙道:“豈敢豈敢,侍教生大城李鬆問高觀察安。”

大城,是指李鬆的籍貫,順天霸州大城縣。

既然高務實不擺天子心腹的架子,這見面的氛圍一下子就好了起來,兩人笑呵呵地寒暄了幾句,甚至還閒扯了一下霸州和新鄭的地域風情,也不知道是怎麼扯上邊的。

待得該瞎說的都瞎說完了,李成樑才呵呵笑着出言打岔,朝着李鬆一臉歉意地道:“本來寧遠這裡,李觀察纔是父母,不過成樑蒙皇上錯愛,得了個寧遠的名爵,也不敢不把這裡當做本家所在……既如此,今日爲求真賢弟接風洗塵之事,不如就請李觀察讓給成樑來做如何?”

李鬆笑呵呵地道:“無妨,無妨,寧遠伯好文向學,我素來深知,今日既有我大明文魁駕臨,自然要好好親近,本官理會得。”

李成樑拱手道謝,同時邀請李鬆同往。

這是題中應有之義,李鬆也不推辭,當即答應下來。

高務實只是在一邊微笑着,心裡琢磨這兩人之間的關係。

在原本的歷史上,李鬆大概就在今、明兩年之間的某個時候接替周詠,成了遼東巡撫,不過他這一任巡撫沒幹多久,大概在萬曆十三年左右,就因爲繼母去世而回鄉丁憂去了,從此未再出仕,那一年李鬆應該是六十一歲。

關於李鬆絕意仕進,後世有學者分析,認爲應該是與李成樑這位遼東總兵有關,這些學者認爲李成樑貴極而驕,在遼東一手遮天,橫行不法,李鬆心存不滿,但又畏懼其權勢,因而功成身退。

但是,高務實覺得論據並不充分。

雖然李成樑飛揚跋扈,“督撫、監司稍忤意,輒排去之,不得舉其法。”

但實際上,他在遼東還真做不到一手遮天,史載“先後巡按陳登雲、許守恩得其殺降冒功狀,擬論奏之,爲巡撫李鬆、顧養謙所止。”

這裡頭說明,至少有兩任巡按打算彈劾李成樑,但由於李鬆與李成樑之間似乎存在某種默契,故而爲其彌縫。

至於顧養謙,他是萬曆十三年時,李鬆丁憂去職之後來任遼東巡撫的,當時上任未久,應該與李成樑還談不上有什麼深厚交情,勸阻巡按御史彈劾李成樑,多半是從遼東的穩定來考慮——畢竟他剛剛新官上任,要是就把公認的遼東定海神針給擼掉,萬一遼東出了什麼事,可就都是他的責任了。

不過顧養謙的問題現在沒必要多考慮,他是高拱的門生,前世由於高拱敗退,顧養謙在官場上幾乎只能自己靠自己,頂多有同年幫襯一二,好容易扛到張居正病死了,自己做到遼東巡撫,肯定是萬事以求穩爲要務。

而這一世高黨大興,顧養謙仕途看好,現任薊州兵備參政,但他會不會來遼東現在都還不知道呢。

關鍵是李鬆,他在寧前兵備道幹了十年了,今日又與李成樑一同前來,剛纔甚至還和李成樑並轡而立……他跟李成樑究竟是何關係?

第095章 破虜(上)第122章 覆滅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030章 立威(中)第149章 不急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251章 取勃固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45章 《取用疏》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091章 遼東苑馬寺卿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104章 高務實依賴症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