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

見心齋,白玉樓二樓北房——也就是主臥室之中,高務實疲憊地揉着自己的太陽穴。

他剛從李時珍那兒回來,得到的消息不算太壞,但也不是很好。

李時珍這個人還是略有些脾氣的,但好在講道理,高務實此前用光大醫術、提高醫學地位的名義將他請來,這幾年又一直以救治國家棟梁的名義請他幫忙診斷包括馬芳、劉顯、張四維等在內的一些親善長輩,李時珍倒也沒有拒絕。

不過,今天高務實去請他給皇后看一看的時候,李時珍卻很有些不樂意,認爲皇后娘娘深居宮中,無病無災,而且年紀輕輕的,哪裡需要他看?

再說一行有一行的規矩,太醫院裡頭又不是沒有國手,放着大票的御醫不用,非要讓他一個閒雲野鶴去給皇后娘娘看診是個什麼道理?

砸場子這種事,你高侍中不怕,我李時珍不能不怕啊!我也是有家小的,後世子孫若是讀書不成器,可不也得靠這門手藝吃飯?一下子得罪了那麼多太醫,將來在這一行可就不好混了。

人都不是活在真空中的,在高務實前世的眼中,像李時珍這樣的人物,形象基本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那種,但實際上顯然不是,他也一樣要考慮這些世俗的問題。

這就不好辦了。

高務實好說歹說,最後表示若皇后娘娘自誕下皇長女之後三年內不能再孕成功,自己就一定會想法子請皇上批准,讓李時珍入宮問診。

李時珍大概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大,這才勉爲其難的答應了下來。

高務實又問了一下幾位重點關注對象的身體情況,結果也是有好有壞。

馬芳和劉顯屬於情況比較好的那一類,大概是因爲在開平負責訓練高家家丁的緣故,兩個人脫離了繁重的軍務,但又不至於無所事事,再加上李時珍開出的調理方子,他們目前身體情況都恢復得還不錯,根據李時珍的說法,“十年內沒有性命之憂”。

十年,那已經很不錯了,高務實表示滿意。

張四維的情況就要複雜一些,李時珍說了一大通高務實半懂不懂的醫學術語,高務實連蒙帶猜大致明白了張四維的問題,他大概是年輕的時候專心讀書,宅得太多太多,身體底子不太行,年紀大了之後勾心鬥角的事也多,現在可能還有些神經衰弱之類的毛病。

另外,李時珍認爲他本身氣血就虛,再加上動得少,又氣血不暢,一直建議他多散散步,但不知道他有沒有照做。

這事高務實也沒啥好辦法,除了自己多說一說,也只能拜託張泰徵“監督”一下了。

再有就是高務實的外公外婆,也就是張四維的父母,這也是兩個巨大的隱患,是隨時能讓張四維下臺的定時炸彈。

但他們二老遠在山西蒲州,李時珍上次去看診就有些不樂意,覺得耽誤他在見心齋教學生了,高務實既沒有辦法讓李時珍動不動就跑一趟山西,也沒有辦法把二老接過來——怕就怕還沒到京師人就沒了——所以他也沒啥好辦法,只能吩咐蒲州那邊嚴格按照李時珍的交待侍候着,順便……報喜不報憂,但凡有好事,就說給二老知曉,有壞事就全部瞞下來。

可即便如此,李時珍的態度也不是很樂觀,沉吟良久,纔跟高務實說了一句:“三年五載,便稱順遂。”

這下就壞菜了。

三年五載?

不出意外的話,自己很快要去遼東上任,而且這件事雖然從朱翊鈞的角度來說,主要只是希望他去收拾一下李成樑搞出來的亂攤子,也就是預防遼東將門尾大不掉,但高務實卻還有自己的計劃,乃是預防壬辰之變和抑制女真崛起,這三年五載的……也不知道回不回得來?

要是那個時候張四維忽然下臺,自己在京師雖然還有皇帝和內廷的支持,但在朝堂上的支持力度可就要大減了,而皇帝和內廷能不能頂得住外廷的壓力,這也是沒準的事——歷史上朱翊鈞跟外廷冷戰了幾十年,最後不還是認了慫?

國本之爭終究還是外廷文官贏了。

腦殼疼啊……丁憂這種制度真的是無話可說,可問題在於,想廢除也不現實——爹媽死了你還棧戀權位,你這個人壞到什麼程度了?“以孝治天下”是跟你說着玩的?

儒家最基本的道德就是人倫,而“以孝治天下”這個思想的底層思路其實就是:你這個人連爹媽都不孝順,我還能相信你會忠於皇帝,忠於天下萬民?你在想吃屁!

所以說在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等思想佔據主流之前,這個丁憂制度根本動不得,甚至可以說是誰提誰死!

只有當“舍小家爲大家”成爲主流思想,當“祖國母親高於一切”成爲普世價值,丁憂制度纔有可能壽終正寢。

人壽有窮盡,外公外婆畢竟是年紀到了,自己能想的辦法也都想了,既然還是解決不了,那就只能想辦法克服必將出現的困難。

高務實開始思考一旦大舅丁憂去職,朝中的局面到底該怎麼辦。

要不……趁着大師兄吳兌還在大司馬的位置上,自己想法子在遼東打個大勝仗,給他繼續增添點資歷,再想辦法把他推進內閣?

可以倒似乎是可以,就算其中有不少的困難要克服,比如說遼東苑馬寺轄地似乎跟打仗沾不上邊,但那都可以想法子解決,真正的問題在於,就算吳兌補進內閣,大舅走後還是申時行上臺啊!

申時行說起來也是高務實的座師,但顯然他們這對“師徒”可就跟郭樸與高務實完全不同了,申閣老作爲心學一派現在的頭號重臣,怎麼可能把高務實當弟子看?更遑論照顧他了。

高務實自己也不可能向申時行靠攏,實學、心學兩派的政治立場不說對立,至少施政目的和手段差異實在太大,是根本談不攏的。

而申時行還年輕得很,今年才四十八(虛歲),且歷史上他活了八十歲(虛歲),如果要等他致仕的話,那還有二十幾年……

內閣中的力量如果缺了首輔,“質量”顯然是不行了,畢竟申時行雖然圓滑,卻也不是李春芳,再說高黨這會兒也沒有第二個高拱在閣啊。

那就只好在數量上想想辦法了。

----------

岳父生日,等下要出去吃飯,先發一章,希望待會兒我能全須全尾的回來,而且沒有困成狗。

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225章 三策(中)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58章 庚辰春闈(一)第111章 交接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135章 密奏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052章 又面聖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112章 東返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108章 隱情(上)第077章 說方陣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098章 回柳州!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218章 再臨東昌堡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94章 無間道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68章 幕後第143章 致謝?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115章 封爵?第206章 弒嶽(上)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135章 蟻穴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073章 厚道人第088章 安南人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