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

抓捕陳洪本人是非常簡單的事,根本用不着東廠和錦衣衛——這廝就在宮裡,朱翊鈞一聲令下便直接鎖拿了,不需要費任何周章。

不過,既然要抓捕黨羽,那就麻煩一些,尤其是朱翊鈞把陳洪案定性爲貪蠹不謹,貪蠹嘛,這裡頭當然要涉及行賄者,高務實現在要安排的主要是這茬。

東廠這邊好辦,有黃孟宇這個正印的督公在,誰適合去抓誰,高務實無須太費心,主要的不便在於錦衣衛那邊。

現在已經不是早幾年的時候了,當時老成國公的兄弟朱希孝是錦衣衛都督,錦衣衛跟高務實處於暗中盟友的地位,但朱希忠死後沒幾年,朱希孝也死了,劉守有實際主掌錦衣衛,這下子錦衣衛就和高務實漸行漸遠了。

劉守有是湖北麻城人,與高務實一般出身於世宦之家,乃名臣之後。其家族祖地在後世麻城順河集鎮南部,曰鎖口河,劉家就是在這片土地上逐漸走向強盛,並最終成爲了麻城的四大名門望族之一。

劉家祖上劉夢在元末隨高祖起兵而“官同知,賜田麻城,因家焉”,這可以是爲劉家能夠在麻城這片土地上科場連綿、人才輩出所作出的最早準備。

自洪武年間,大明朝麻城的第一位進士誕生在劉家以來,鎖口河劉氏先後有十七人舉鄉試,有十四人中文武進士,因此被譽爲是“荊湖鼎族”。

洪武二十七年,劉夢之子劉從政科場報捷,成爲麻城明代第一位進士。《麻城縣誌》載:“劉從政,字恭明,明洪武甲戌進士,拜監察御史,謇諤抗直,彈劾無所避,保靖宣慰司,族屢相仇殺,從政齎敕撫諭之,歷河南、山西參議,皆清慎卓著能聲,卒於官。”

劉從政胞弟劉從憲之子劉訓於宣德七年中舉,正統四年中進士第,《麻城縣誌》稱:“知金壇縣,有惠政,性儉素,治蔬圃以自給。”“拜監察御史,廉直有風裁,冢宰王翱特疏薦其治行爲天下第一。”

《金壇縣誌》亦記其:“愛民勤政,好賢禮士,鋤強剔弊,聲稱籍然……三年考績,行李蕭然,冢宰王翱特疏薦其治行爲天下第一,擢監察御史升山西左參政。”

劉守有的曾祖父劉璲爲劉訓之孫,成化十六年中舉,弘治三年庚戌科進士,字士約,《麻城縣誌》稱:“知豐城縣,愷悌果斷,興學育才。縣好淫祀,首毀之,以正民俗。自守狷介,不私一錢。征斂有方,奸猾屏跡。述職爲江右第一。”

劉璲父劉仲輢,爲景泰四年的舉人,官至崇德縣令。

劉守有祖父劉天和,字養和,號松石,弘治十一年中鄉試,正德三年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爲劉璲之子。

劉天和初任南京禮部主事,後補御史,爲欽差巡陝西,因得罪宦官廖堂,遭其陷害被捕,後經吏部尚書楊一清等人營救獲釋,被貶爲江蘇金壇縣丞,外放幾年間,因政績卓著,後遷至湖洲知府。

嘉靖初年,劉天和升至山西提學副使,累遷南京太常少卿。後以右僉都御史督甘肅屯政,向皇帝請求以肅州丁壯及山、陝流民於近邊耕牧,且推行於各邊疆。後改爲陝西巡撫,任內請求撤鎮守中官及罷爲民患者三十餘事,世宗均聽從。

此後,劉天和又平反洮岷番四十二族暴亂及平息湖店的盜賊和漢中的妖賊,因戍邊、平賊有功,便升任右副都御史兼陝西巡撫,總管河道水利工程。

嘉靖十一年,母喪,劉天和回鄉丁憂,除服後恰逢黃河氾濫成災,朝廷又重新起用劉天和以原職總理河道,後加工部右侍郎,仍然負責河南等地河道治理,因治河有功,劉天和晉升爲工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

嘉靖十五年,劉天和改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總理陝甘三邊軍務,恰逢吉囊入寇涼州、寧夏等處,天和抵禦塞外吉囊入侵有功,加封爲太子太保,蔭一子錦衣千戶,前後賚銀幣十數。

後劉天和升遷至遷南京戶部尚書,不久召爲兵部尚書兼督團營,因言官彈劾其年老衰,劉天和遂乞休歸。家居三年後,於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逝世,贈少保,諡莊襄。

劉澯爲劉守有之父,劉天和之子,字汝靜,號雲藪,嘉靖元年中鄉試,嘉靖十一年中進士,《麻城縣誌》載劉澯“官郎中,以不附權貴改汝陽通判,爲政嚴明,人不敢欺,後復爲南京刑部郎中”。

而劉守有本人讀書卻不太行,但他改行很成功,中了武進士。

不過他能在錦衣衛混得好,主要還是因爲以其祖父劉天和的平虜之功,得以蔭官世襲錦衣衛千戶。

至於後來逐漸升遷,去年起正式以錦衣衛都督同知身份掌錦衣衛事——朱希孝死後至今,錦衣衛沒有都督——則主要是因爲張居正的關係(史實),因爲他是湖北人,屬於張居正的鄉黨,同時他的祖父劉天和又與張居正的座師徐階有些淵源,張居正不提拔他纔是咄咄怪事。

劉守有既然是在錦衣衛混的,對於當年張居正倒臺的原因,當然多多少少會知道一些,因此對高務實素來觀感不佳,雖然不至於跳出來跟高黨扳手腕,但錦衣衛在他的掌控之下,算是完全和高務實劃清界限了。

這顯然是讓高務實有些不高興的事。

高務實雖然膽子還沒大到試圖去掌握東廠和錦衣衛,但一貫是希望與廠、衛保持良好合作關係的,畢竟沒有這兩家的暗中配合,還是有許多事情不好辦。

今天得了個機會,他就打算順便捋一捋錦衣衛的事,看能不能想法子把錦衣衛從新拉回來。

高務實不打算拉攏劉守有,一來劉家是跟徐階一道的心學門徒,跟高家理念衝突,二來高務實也估計劉守有不肯與他走近是跟張居正有關,多半是知道點什麼,這樣拉攏起來一則難辦,二則就算拉攏到了,也說明劉守有不值得信任,那還不如不拉攏呢。

那麼,就只能想法子找人出來頂替劉守有。

至於人選嘛,倒也有兩個,而且巧得很,還都是和高務實有血緣關係的。

一個叫王之禎,是王崇古之孫;一個叫……高務本,是高務實五伯高才之子。

----------

話說,寫網絡小說寫到把一干古人的人際關係畫圖譜的作者可能不多了,我可能又在幹吃力不討好的蠢事。

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077章 說方陣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04章 權貴子弟(下)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206章 弒嶽(下)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096章 興趣培養(下)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08章 隱情(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87章 回京嘍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236章 收服陳黨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094章 目的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251章 取勃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