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

廣西巡撫張任親自到了南寧,名義上是去視察南寧河港的擴建,其實他的目的全廣西都猜得出來,一定是去迎接大勝歸來的高按臺。

巡撫畢竟是巡按名義上的上級,通常來說,巡按上任的時候,巡撫出來迎一迎,就已經是很客氣的表現了,像這樣跑上近千里去迎接,顯然是破例。

但張任覺得,高務實的確值得他破例。

這位按臺上任以來,沒有找他半點麻煩不說,還給他解決了好一長串的麻煩,不僅如此,甚至還救了他一命。

現在,他又給朝廷立下大功,幫皇上覆了“九世之仇”,國威大振!

如此又怎麼當不得他親自一迎?

當然,南寧河港的視察倒也不是純粹的裝模作樣,的確是有必要關注的大事。

這件事還是跟高按臺有關:他那個振興廣西經濟的宏偉勾畫,其最關鍵的運輸節點就是南寧這個左右江匯合之地。張任作爲巡撫,當然是要關心的。

不過這些都可以略過不提,只說張任領着一大批廣西官員迎了高務實之後,先是去了南寧城中設宴慶功,然後又將高務實請上了南寧景緻最佳之地青秀山,說是高按臺來廣西近一年,一直忙碌有加,如今萬事妥帖,合該休息幾日。

一應廣西地方官員都不在張撫臺的邀請之列,除了一路陪同送行的黃芷汀之外。

張任本來並不知道高務實和黃芷汀之間的私人關係,他只知道兩人曾結伴同行大半個廣西,後來黃芷汀乃至黃氏土司就莫名其妙的成了高按臺的鐵桿打手。

當時張任只道是高按臺人品高貴,感化了叛服不定的土司們,這次見了黃芷汀,他才知道情況似乎更復雜一些——這位黃大土司眼裡,除了高按臺之外,根本容不下其他人,連自己這個巡撫和她說話,她的反應都經常會慢半拍,但只要高務實開口,她就立刻全神貫注,連眼睛都捨不得眨一下。

張撫臺五十好幾的人了,這要是還看不出點端倪,那隻能說是瞎了眼。不過他稍稍打量了一眼這二人,卻也不得不點頭,實在是郎才女貌,珠聯璧合。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遺憾,那就是雙方的家世確實有差距。

黃氏土司,真要論歷史,當然相當不俗,比高家還源遠流長。但這家世一項,卻不能單論歷史,還要看門第高度。

高家乃是實學宗門,不僅是“吾家世宦”(高拱語),更是兩代大儒之家——嗯,如今高求真只怕也要沾上大儒二字的邊了,那就是三代大儒。

這不是不得了,這是太不得了了!

在大明,有錢固然算不得尊貴,甚至世勳也算不得尊貴,唯有大儒,那纔是真的尊貴——士林仰望,天下景從。

就好比楊慎當年,都發配在雲南了,他寫一篇文章,也會立刻傳遍天下,讀書人只要能早一日讀到他的新作,都能爲之沾沾自喜、顧盼自雄。

這才叫大儒,這才叫尊貴。

昔日沈萬三也有錢,哪個讀書人把他當回事?如今王侯也高貴,幾個讀書人會仰慕他們?

但是張任知道,哪怕現在高務實辭官不做、掛冠歸家,天下任何讀書人見了他,也要主動施禮,尊他一句“高六首”。

在大明,只有士林地位,纔是判斷尊貴與否的決定因素。

而高按臺這個地位,那真是就差上天了啊……

不過這事兒張任也就能在心裡想想,他一個外人,可沒法就這件事插嘴。何況,他把高務實請賞青秀山,也不是爲了管這些閒事,他是要請教一下廣西接下去該怎麼做的。

請教,真的是請教。

高務實的手段他已經見識的夠了,但其他方面都好說,惟獨有一件事他不得不甘拜下風,就是實學派這幾年常說的“經濟”。

經濟二字,在高務實名動天下之前,一般做“經世濟民”來解釋,昔日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就來源於此。

但在“高龍文”三字響徹寰宇之後,“經濟”二字,卻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按照高務實自己所說,所謂經濟,就是創造更豐富的物資,並且按照更優異的方式來分配。他甚至更進一步地說:經濟,是實學的基礎,也是關鍵目標。

這實際上已經是把實學引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張任有些似懂非懂。

對於實學理論,張任並非完全陌生——這個年代的儒者,實學派的人知道心學派的觀點,心學派的人知道實學派的觀點,並不是很稀奇的事。

但是哪怕是高拱在講實學的時候,也會費功夫去說“氣”、“理”之類的內涵和關係,惟獨高務實,既不談氣,也不說理,他幾乎只說“經濟”。

不光說,還付諸於實踐,親自來做表率——京華,就是他的實踐成果。

京華崛起不過十年時間,如今恐怕已經強大到能跟揚州鹽商集團分庭抗禮了,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而他在庚辰科的策論中,把天下各種弊病皆歸根於“窮”的狀元卷,也是大家都看過的(狀元卷要公佈天下,以示公允),張任本來不是實學派的官員,但現在也越來越覺得高務實的觀點有道理。

此時的儒者,還沒有完全變成韃清時的犬儒,張任感到高務實所言有理,就開始琢磨起其中的道理來,而高務實在廣西的一連串勝利,更是爲這些道理的正確性寫下了最好的註腳。

因此,張任要來請教一下高務實,到底怎樣在廣西搞這個“經濟”。

張任把這件事當做“論道”,因此選了青秀山這樣的地方。此地雖然還沒有後世的景點“塔影天池”——那塔在後世來說是古塔,但其實它建立於萬曆四十六年,現在還不存在——但“天池”還是在的。

而且,南寧曾有一位富商在青秀山天池邊間過一處別院,雖然在此時早已見慣了“世面”的高務實看來不算大,卻也足以容納一兩百人在其中居住。

不過這富商後來敗落了,天池別院就成了無主之地,由於就在南寧城角,也沒有匪盜敢來佔據,於是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南寧府的“物業”,張任自然是能借用一下的。

當張任安頓好,打算去找高務實論道的時候,卻聽下人說高按臺和黃大小姐帶着人遊山去了。

張任本來不想礙眼,可是高務實任期不久,好不容易創造這樣適合論道的環境,不去打攪也不是路,只要苦笑着自言自語:“老夫看來非要做個多餘的人了。”

再一問,原來高務實一行去了鳳凰嶺,於是也帶着人趕了過去。

自古傳說,“鳳棲梧”中的鳳凰就是在邕州,也就是南寧,所以在南寧,跟鳳凰有關的地名很是不少,鳳凰嶺想必也是其中之一。

張任趕到的時候,並沒有看見什麼少兒不宜的畫面,幾十個高家家丁和相當數目的思明狼兵跟着,能怎麼不宜?高務實和黃芷汀正在山頂上,迎着晚春的山風,朝山下指指點點,有說有笑。

看到張任不辭辛苦地跑來,兩人似乎有些意外,但還是聯袂前來迎接。

“老夫先陪個不是,打攪二位雅興了。”張任笑呵呵地道。

兩人自然連道無妨,然後高務實便問起張任的來意。

張任不好上來就說正事,便說也來看看風景,言此地風光秀麗,正是文人雅士該來之所。

高務實當然知道他是在瞎扯,但文人雅士嘛,有時候不風流也得裝一裝風流,便笑着道:“撫臺既有雅興,何不賦詩一首,也好留作後人憑弔?”

張任不料他明明能看出自己的用意,卻還真順着自己的話往下說,推辭不得,只好左右看了看,吟道:“青山四時常不老,遊子天崖覺春好。我攜春色上山來,山花片片迎春開。”

然後笑着佯嘆一聲,道:“久不作詩,生疏得很了,此事還是應該求真你來,以你的文名,若是在此留詩一首,才當得上後人憑弔一說。”說罷,就做了個“請”的手勢。

高務實看了一眼黃芷汀,見她也眼巴巴看着自己,似乎……別有用意。

心中一動,猜出她的那點小心思,不由笑了,也就不再推辭,走到一處能俯瞰南寧城的位置,稍稍沉吟,念道:“

天池明鏡魚沉淵,羣山碧玉鶴當空。

鬆海觀花雲靉靆,飛瀑流香月朦朧。

何地梧桐棲獨鳳,此處邕城攬二龍。

莫道嶺南多瘴癘,無邊秀色在險峰。”

黃芷汀還在琢磨這詩的意思,張任已經哈哈大笑,道:“好一個‘莫道嶺南多瘴癘,無邊秀色在險峰’,求真少年有志,才學卓然,正該賞險峰之秀色!”

頓了一頓,又道:“邕城乃南寧古稱,古人說鳳棲梧之地,便在邕城。‘攬二龍’想必是指左右兩江匯聚南寧吧?嗯,也是好句,只不過……這‘飛瀑流香’卻是指那處景緻,老夫倒是孤陋寡聞了。”

高務實呵呵一笑,卻不作答,朝黃芷汀望去。

黃芷汀先有些不明所以,忽然福至心靈,想到那日自己與“張不虛”在那潭中,被瀑布激流衝進地下河之事,一下子明白過來。想到那日自己衣不蔽體,也不知道他看到了多少,不由得頓時粉面飛紅。

你說的無邊秀色,真的是在險峰嗎?

難道不是“飛瀑流香”的那一夜?

----------

感謝書友“火獄之劫”、“霜之寶瓶”的月票支持,今天生病中,腦子有點漿糊,寫得巨慢,不知道今天的更新量能不能維持住,萬一不行,先給各位陪個不是了。

第225章 三策(上)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64章 聯名信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204章 京華集團的定位第148章 娛樂活動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11章 交接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238章 暗流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70章 西北望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15章 切蛋糕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206章 弒嶽(上)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095章 破虜(下)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110章 高夫人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89章 與帝同席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235章 臨別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102章 皇上,機會難得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131章 急,不急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211章 目標第284章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