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

南寧着粵繡,燕京服貂錦,大明神京已籠罩在漫天飛雪之下。

朱翊鈞剛剛吩咐司禮監,賜輔臣及日講官鹹肉、核桃、棗、柿餅、栗子、乾菱角米等臘八節熬粥之物有差,回到乾清宮西暖閣之後,還沒來得及坐下,便有陳矩跟了過來,手裡拿着一道奏疏,躬身道:“皇爺,有廣西高直指密奏。”

“密奏?”朱翊鈞微微一怔,立刻伸手道:“拿來。”

陳矩連忙遞上密奏,朱翊鈞拿過來,一邊檢查火漆,一邊問道:“上次聽黃孟宇說,務實調了幾千家丁去欽州,那地方被倭寇禍亂得這麼厲害麼,建個港口和兩個廠子需要這麼多人守着?”

陳矩道:“聽說是被糟蹋得不像話,說是港口沿海二十里人跡全無。”

“哦,看來務實這筆投入不小啊。”朱翊鈞笑了笑道:“就不知道他這點金手能不能把欽州港做起來,要真是能成,廣西倒也多了個進項,總省得連年都要朕減賦……朕記得今年他們一共只有十五萬八千多兩的實收,結果後來內閣算了算,又給他們減掉了一萬七千兩,有這回事吧?”

“有的,有的,皇爺記性真好。”陳矩笑着應道。

“是好,所以有人上疏說朕心裡就記得錢。”朱翊鈞哼了一聲,沒好氣地道。

“呵呵呵,皇爺何必理這些閒話,當初高文正公不是就說了麼,洪範八政,首諸食貨;禹謨三事,終於厚生。足見古聖賢極重言利;後世迂腐好名之人,倡不言利之說,遂使俗儒不通國體者轉相傳習,甚有誤於國事,以致無爲國理財者。”

“這話高先生能說,你卻要少說。”朱翊鈞擺擺手,道:“高先生也好,務實也罷,他們說這話,人家可罵不回去,但若是你說出這‘俗儒’二字……嘿嘿,被外廷知道了,明天通政司裡,就會有比你人還高的一摞摺子要朕砍了你的腦袋,你信不信?”

“奴婢自然是信的,所以奴婢只敢引用一下高先生的原話啊。”陳矩做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逗得朱翊鈞哈哈一笑。

打開高務實的密奏,朱翊鈞本來還笑着看,看着看着,就變成了一臉嚴肅。

陳矩自然是不敢主動開口詢問的,不過沒多久,朱翊鈞就對他說話了,道:“務實在廣西遇刺了。”

陳矩大吃一驚:“遇刺了?”一瞬間臉都嚇白了。

朱翊鈞皺着眉頭一擺手:“我沒說清楚,他是遇刺,但人沒大事……可能受了點驚嚇。”

陳矩這才鬆了口氣,有些後怕地問道:“誰這麼大的狗膽,連高直指都敢下手?”

“奇怪就奇怪在這兒。”朱翊鈞思索着道:“他說是安南莫茂洽的人乾的,而且不光是對他動手,當時他身邊還有一大堆土司,莫茂洽的人居然想將他們一網打盡,不僅動用了毒火甩手炮,還用了蠱毒。”

“莫茂洽?”陳矩目瞪口呆地道:“這廝瘋了?”

“瘋了?沒瘋,清醒得很呢。”朱翊鈞哼了一聲,道:“務實說,莫茂洽自襲職以來,軍權和政權分別掌握在他的兩個叔爺爺手裡,一個叫莫敬典,一個叫莫敦讓。前不久那個掌兵權的莫敬典死了,安南南朝黎朝蠢蠢欲動,莫茂洽擔心我大明會趁機取他的北安南,所以想出這一手,打算把廣西的水攪渾,等他們對黎朝打贏一仗,穩住局面再說。”

陳矩仍然一臉莫名其妙,詫異道:“可咱們沒想打安南吧?奴婢記得朝中最近甚至根本沒人提起過安南。”他也是司禮監秉筆之一,當然是知道朝中動向的。

“咱們是沒有,不過務實推測,莫茂洽應該是誤判了形勢。”朱翊鈞也有些無語,很沒有皇帝範的翻了個白眼,道:“務實到廣西之後,連續平定了思明州和泗城州兩處內亂,威望正盛。恰巧他又因爲要在欽州開港建廠,調了幾千家丁過去,再加上需要海路運輸各項物資,現在珠池(北部灣)那邊千帆競展、百舸爭流。在莫茂洽看來,這就是所謂水陸大軍雲集,倒像是咱們要對他動兵似的,所以纔會做出這檔子蠢事。”

陳矩哭笑不得,道:“嗨,真不知道說這莫茂洽是膽小還是膽大,說他膽大吧,這不過是高直指自家一些家丁調動,居然把他嚇成這樣了;可說他膽小吧,他倒敢行刺一省巡按!犯下如此大罪,豈不是逼着朝廷發兵打他?”

朱翊鈞微微眯起眼睛,道:“理是這麼個理,不過務實勸朕不要出動大軍,他有更好的法子。”

陳矩一愣:“更好的法子?莫非高直指要效當年張嶽故事?”

他口中的所謂張嶽故事,是這麼回事:當初嘉靖帝登基時,安南政局動盪,沒有前來祝賀,明朝宣詔到邊境也無人接應。因安南久不來貢,明使也不能至安南宣詔,嘉靖皇帝決定興師問安南不貢之罪。

嘉靖十五年,大明遣千戶陶風儀等勘問安南久不來貢的原因。十六年初,大明將議徵安南的目標指向篡臣莫登庸,並令仇鸞、毛伯溫爲統帥,集中兵力至兩廣、雲南中越邊界。

然而當時兩廣地方官員大都不主張對安南用兵,所以到了十六年五月,反對用兵的兩廣總督潘旦被調任,原山東巡撫蔡經代之。

蔡經上任後,廉州知府張嶽再上疏反對用兵。蔡經問張嶽:“空言罷兵,無以塞明詔,子能保毋用兵降登庸乎?”

張嶽回答道:“欲降之,必令納地,令貶號,且令匍伏詣闕,獻國中圖籍,聽上處分,夫國體固不可褻也”,並稱此“一檄之力足矣”。

此後毛伯溫見張嶽,嶽“連數日語”,陳述其“罷毋徵爲完計”,伯溫與蔡經被其說服,均認可了張嶽的計劃。於是,至莫登庸與張嶽私下通使時,“嶽用前言於經者要之”,登庸“初猶倔強”,嶽“懼以禍,令早自爲計,於是登庸惟命”。

而此後嘉靖十八年二月,莫方瀛所上降書,並未提出上述條件。大明廷議及嘉靖帝本人的意見,是要求地方督撫及領兵大員將安南實情勘驗,如莫氏“有隱謀,則進兵以正朝廷之法”;如“其束身待命,果無他心”,則“朝廷待以不死”。

前線領兵的毛伯溫等人,一面指揮大軍向邊境聚集“聲威張甚”;一面遣王良輔等人正告莫登庸;“令毋求封,毋求貢,束身請罪,歸地納印,去王號,奉正朔,則大兵可止,而登庸可生矣”,並示以手書令其相信大明的誠意。

隨後莫登庸納降書,親赴南關請罪。莫氏在呈上的《安南耆人士人書》中寫道,“思念莫氏雖負重罪,實爲夷情所歸……伏望陛下矜憐遠方生靈,俯順夷俗,賜以新命,查照歷代故事,或爲總管,或爲都護,俾得管攝國事,世世稱藩”。

他如張嶽所建議,提出貶號的要求。仇鸞、毛伯溫就此事上奏時建議,“倘蒙矜宥,或可別以都護總管等項名色,如漢唐故事,此所謂以夷治夷者也”。

最後,嘉靖帝命降安南國爲安南都統使司,以莫登庸爲安南都統使,並指出“茲爲交人永圖,革去王號,庶免亂賊接跡,相叛既去”。

莫氏負有篡立之罪、不貢之罪,明朝本應興兵征討,但爲“矜憐遠方生靈”,以降其封號作爲懲罰。

而這次降服安南,因爲張嶽之計,最終只以大軍壓境,引而不發,既使朝廷懾服安南,又沒有浪費兵力、物力、財力,可見其功,陳矩把張嶽故事提出來,便是以爲高務實也打算這麼辦。

畢竟在陳矩眼裡,高務實的“說服”能力也是很強的。

不過意外的是,朱翊鈞哈哈大笑之後卻道:“張嶽當年幹得不錯,不過嘛,務實的胃口可比他更好——務實是要打的,但卻不打算讓朕破費。”

陳矩呆了一呆,心說不讓皇上破費是什麼意思?

朱翊鈞得意洋洋地道:“務實給朕算了賬,就拿去年平定八寨之亂來說,別的什麼人力物力先通通不計,光是財力,你知道朝廷花了多少錢?摺合五十七萬多兩銀子!八寨瑤民一共纔多少,咱們就花了這麼多錢,倘若是去打個比八寨強十倍不止的安南,則朝廷要砸多少銀子下去?”

朱翊鈞嘆道:“當年永樂朝,朝廷府庫豐盈,去打安南也弄得反反覆覆,花了不知道多少冤枉錢,所以宣廟後來纔會乾脆不要這破地方了。如果現在咱們又去打,別的且不說,戶部非得跟朕鬧起來不可。

所以務實就出了個主意,既然這次莫茂洽不光對他動了手,還對桂西、桂南一大票土司動了手,那乾脆就由土司們出兵,去教訓教訓莫茂洽!而務實自己也咽不下這口氣,打算把欽州的家丁調一部分跟着過去,同時支援一些銀錢物資給土司們……如此一來,朕就不必破費了。”

陳矩有些愕然,遲疑道:“高直指的想法好是好,不過奴婢有兩點沒有想明白。”

“哦?”朱翊鈞挑了挑眉:“什麼地方沒想明白?”

陳矩道:“一是,如果朝廷不出兵,土司們是否會聽從高直指的安排出兵南下,即便聽了,打不打得過安南?二是,高直指出錢出力雖說是因爲被莫茂洽給激怒了,但這樣的話,他豈不是損失很大?”

----------

感謝書友“黑夜之箭”、“書友160808204222637”的月票支持,謝謝!安南之戰很快要開打了,繼續求訂閱,求各種票!

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087章 “生意”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89章 與帝同席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216章 準備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100章 胡鬧!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95章 破虜(中)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094章 無間道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102章 利用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268章 揭謎(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