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

朱元璋定的破制度,高務實目前還沒法子改變,不過既然問題主要出在錢上面,高務實覺得這就專業對口了——本按的特點就是善於解決錢的問題!

其實廣西地方一直都是出了名的地薄人窮,難以供養大批軍隊。很早的時候就有官員表示:“今海內稱瘠土當多事者,則孰過粵西”,其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地貧人稀,不具備發展農業經濟的基本條件。所謂“嚴壑交錯,水脈不生,無可耕之地也;谷菁孤險,鳴犬不聞,無可耕之民也。爲郡者九,不當東南一二郡也;爲邑者七十有七,不足當東南一二大邑也”。

其二,交通閉塞,不利於經濟發展。“萬山盤錯,道路孤遠,三江夾出,舟楫艱難,今日報劫路,則道路塞;明日報劫江,則舟楫艱難”。

其三,戰事頻仍使地方財政進一步惡化。“某處議雕剿發,其處議夾剿,日所需于軍餉者紛如也……此執事之所謂,用之必不可不足者也,賦必不可加而又不可不加,用必不可不足而又不能足,爲粵西籌者自古難之矣”。

相比較而言,廣東和湖廣的經濟實力就明顯強於廣西甚多,以弘治十五年三地耕地數和所納夏稅秋糧爲例,廣西田土約9萬頃,夏麥3380石,秋糧436987石;湖廣田土約21萬頃,夏麥130910石,秋糧2036995石;廣東田土約26萬頃,夏麥6007石,秋糧1018337石。

而且這還是弘治十五年的數據,到了高拱清丈田畝之後,這個差距就更大了。

比如說湖廣清丈之後,田畝增加了足足55萬頃,翻了兩倍還多!

廣東雖然沒有這麼誇張,卻也增加了9萬多頃,相當於增加了一個廣西!

可是廣西清丈之後增加了多少呢?769頃……

你沒有看錯,廣西清正田畝只增加了不到800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是硬件差距啊,而且是巨大的差距啊!【無風注:以上數據出自《明實錄》。】

人家湖廣的田地高達近80萬頃,是廣西的9倍,這個糧食產能的差距怎麼補?

人家廣東的田地雖然只有35萬多頃,卻也是廣西的4倍,而且廣東商業和手工業更是遠比廣西發達,特別是在開海之後,光是廣州港口的“進出口稅”一年就超過了十萬兩,廣西拿什麼比?

劉堯誨之所以願意拿廣東的錢來補貼廣西,也正是因爲廣東的財政收入逐年提高,現在不差那點錢了,所以他這個兼任着廣東巡撫的兩廣總督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展示一下他的大度。

可是老話說得好,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廣西拿了廣東的錢,廣西巡撫在自家地盤上說話的底氣都變得不足起來。八寨地區是設置流官還是設置土官,本來明顯屬於廣西本省的行政事務,可是現在劉堯誨偏偏就能插手干涉,這難道不是其中的表現之一?

所以,廣西要想說話硬氣起來,首先得把這個窮帽子摘了才行。不說什麼跟湖廣和廣東去比,可最起碼也得混個自給自足啊!

對症纔好下藥,現在症找到了,高務實作爲廣西巡按,在巡撫病重基本不能理事的情況下,必須要考慮怎麼下藥的問題了。

送走姜忻和倪中化,高務實開始進入“產業思考”。

之前在思明府的時候,高務實只考慮了怎麼通過經濟手段來控制桂西、桂南的土司,還沒有站在整個廣西經濟發展的高度來考慮問題,而現在則必須給廣西做一個通盤考慮了。

農業方面,尤其是糧食方面暫時似乎沒有什麼好法子,沒有土豆、玉米、番薯這三大高產農作物,高務實頂多能想到後世農業生產中常用的“間種”、“套種”、“輪種”這些方法,但這一來要有大量人手去教,二來還要地方官員包括土司的大力宣傳和配合,估計就算高務實下定決心要搞,看到正經成效也得是三年以後的事了。

所以這事急不來,畢竟農業發展就好比武俠小說裡面的練內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只能慢慢來,穿越者也沒法拔苗助長。

那麼,工業呢?或者說手工業?

以廣西現有的條件,能搞什麼大工業,或者大規模的手工業嗎?好像也挺困難,主要是廣西在高務實的印象中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大鐵礦。

煤礦嘛,倒是有幾處,但是分佈得很神奇:除了南寧和柳州西北這兩塊在朝廷手中之外,廣西還有三塊主要的煤礦分佈地區,一塊在明江附近,是黃家的地盤;一塊在田州附近,是岑家的地盤;還有一塊更妙,是八寨地區……

柳州西北那塊,現在的交通很是不便,直接不用考慮了;岑黃兩家外帶八寨地區,暫時也別考慮了,否則不容易控制;於是唯一能考慮的煤礦也就剩後世的南寧煤田。

問題在於,沒有鐵礦的話,這年代我挖煤能幹嘛呢?北方就算不鍊鐵,好歹還可以用來取暖,可是廣西是個年平均氣溫20度的省份,大部分地區幾乎感受不到冬天,連最冷的桂林也沒冷到哪去,賣取暖煤我不得虧死?

可是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來看,在將來三百年之內,論工業都是輕工業看紡織,重工業看煤鐵,沒有煤鐵……這就瘸腿了。

那麼先搞紡織行不行?倒不是不行,廣西還是適合種桑的,也就是有養蠶的條件,不過絲綢行業是個密集型產業,而且還很吃技術(織造、刺繡等技藝),培養這方面的熟練工不知道要多少年?而且眼下的廣西人口稀少,種糧食都來不及,玩蠶桑還是等一等吧。

蠶桑不行,棉紡織呢?哦,也不行,後世中國的棉花產量,特點就是一個新疆吊打全國,至於廣西,種不種棉花都不知道……

不行,我這個思路有問題,我不能先想着什麼能賺錢,然後套到廣西頭上來考慮,得反過來想:廣西有什麼優勢是我現在可以利用的。

嗯,廣西的礦產資源應該是以有色金屬爲主,太複雜的記不住了,好像鋁和錫比較出名。

鋁就不用考慮了,高務實一個文科生,能知道一點鍊鐵鍊鋼的知識都是託了那些年“大鍊鋼”的福,怎麼可能會知道搞鋁材?鋁礦長什麼樣他都不知道。更何況他隱約記得電解鋁好像非常耗電……再見。

錫礦的開採和使用倒是自古就被掌握了,而且有一個很關鍵的作用,就是製造青銅。

青銅即便到了眼下的萬曆八年,也是很有價值的戰略物資,因爲它是鑄炮的材料。哪怕是京華火炮廠,現在鑄炮也是用的青銅,因爲高務實雖然知道“鐵模鑄炮”這個穿越神技,但那畢竟只是炮模技術,並不是真正的材料科技,高務實或者說京華現在還搞不出鋼鑄炮來。

再說,將來高務實鑄炮還有很大一個用處乃是在海上使用,海上用鋼炮的要求就更高了,尤其是對於耐鏽蝕這方面要求極高,而青銅炮在這方面的優勢就大多了,英國佬的青銅海軍炮用到多少年來着?

----------

我居然碼完了!還是四更破萬,求訂閱,求各種推薦!

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130章 立威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259章 妖書案?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209章 加銜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008章 在宮中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95章 破虜(中)第108章 隱情(下)第264章 出宮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154章 將至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58章 庚辰春闈(一)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252章 兄妹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88章 安南人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073章 厚道人第109章 喜與憂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212章 誤解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08章 在宮中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