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八千大軍

南寧有八千兵,這總算讓高務實略微放心了一點,但是他沒料到的是,驚喜居然還沒完,因爲倪中化又道:“這八千人,都是是朝廷直轄的漢兒官軍,除此之外,如果按臺需要的話,咱們還有狼兵班軍可以調用。”

高務實聽得一怔:“狼兵……班軍?”

倪中化心道:高直指對咱們廣西還真是不怎麼了解啊,狼兵班軍他居然不知道?

但是想歸想,說是萬萬不敢這麼說出口的,只見他滿臉堆笑地道:“是是,咱們廣西,說實話衛所兵早就不大好用了,平時一般來說是不怎麼會把衛所兵派出其轄區之外的,通常如果有什麼戰事需要大規模調兵,其實主要調動的就是班軍,而廣西班軍又分爲兩大類。”

高務實問道:“哪兩大類?漢軍和狼兵?”

“按臺英明!”倪中化也是完全不要臉了,這居然都能“英明”,但他仍然一本正經,說道:“咱們廣西,在國初的時候,漢軍班軍有三大來源,分別是湖廣、貴州和廣東,不過後來貴州事多,宣德年間就不派班軍過來了,現在廣西班軍之中的漢軍主要來自於湖廣和廣東兩地。”

“有多少人?”高務實問道。

倪中化道:“按臺有所不知,班軍人數其實是不定的,或者說是經常調整的。最早時湖廣班軍一般有一萬來人輪番來桂,後來逐漸減少至五千,但自從廣西生亂起,人數又開始增長,由於廣西是在去年才平定了八寨之亂,所以眼下湖廣班軍在廣西的,還有八千來人。”

“哦……那廣東班軍呢?”高務實又問道。

倪中化道:“廣東班軍一直以來都是由廣州四衛、南海衛、清遠衛、廣海衛、惠州衛、潮州衛、碣石衛以及香山所等十衛、十六所構成,最多時有兩班,共有一萬多人。隆慶五年那會兒,廣西亂軍四起,原撥廣東衛所官軍每一班有4600餘員,目前基本上也保持這個數……可能略少一點,但也大概還有個八千左右。”

很好,兩個八千,那就是一萬六千正規野戰部隊了,勉強還算可以一看。

高務實又問道:“那麼狼兵班軍又是什麼情況?”

倪中化道:“狼兵班軍的情況就很複雜了,主要是因爲各土司實力相差很大,所以朝廷對於他們出班的要求是大不相同的,譬如說對於泗城州、思明府這樣的大土司,朝廷要求他們每次出班軍千人,三年一換;而對一些小土司則會酌情降低要求,譬如……呃,譬如忻城縣,每班只出一百五十人,兩年一輪,而且沒輪一班還能休輪一年。反正這個就相當複雜了,卑職一時半會恐怕說不清楚。”

哦,那就不必說那麼清楚了。

高務實便道:“那你就說個大概情況吧,現在廣西有狼兵班軍多少?”

倪中化苦笑道:“按臺,卑職只是柳慶參將,要說全省,恐怕不是很精確,只能大概算一下……約莫能有一千七八千,至少應該有一萬五千常班。”

“常班?”高務實問道:“那就是說還可能有臨時徵調?”

倪中化忽然有些擡頭挺胸之勢,傲然道:“那是自然,朝廷若有詔命,他們自然要奉命徵調,這一萬五隻是按例來說。”

高務實心裡頓時盤算開了:這倒是還不錯啊,漢兵班軍加狼兵班軍,這裡就有三萬野戰部隊了,廣西的衛所雖說也腐敗了,但按之前張任所說的情況來看,估摸也還是能抽出萬把多人甚至兩萬人來用一用的,這就四五萬可用之兵了。

雖然比理論上廣西高達十幾萬的衛所兵來說少了一半不止,但那個賬面數據不提也罷,這四五萬人的野戰部隊只要用得好,除非是岑黃兩家這種級別的造反,否則搞定廣西內部的問題應該足夠了啊。

那爲什麼平個八寨之亂還要大動干戈,非得湊齊十萬大軍纔打?這他孃的是何道理,難道沒有十萬大軍,就嫌氣勢不足?這也太荒謬了吧?

反正眼下只有姜忻和倪中化兩人,高務實也不怕“家醜外揚”,直接就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了。

沒想到一直很樂意回答高務實問題的倪中化這次卻閉口不言,只是看着姜忻。

高務實有些意外,但還是朝姜忻看了過去,姜忻知道倪中化不敢說的原因,他一個武官,有些話的確不方便講,沒法子,姜忻只好開口回答道:“按臺,這個就要從班軍的制度說起了。”

高務實點點頭:“你說,本按洗耳恭聽。”

“班軍戰鬥力雖然不錯,但其實……不是很好用。”姜忻先定了個調。

高務實沒說話,只是微微蹙眉,繼續看着他。

姜忻輕咳一聲,道:“是這麼回事……”

他也實在是被逼無奈,只好把其中內幕娓娓道來。

原來,班軍制度其實早就引起了廣西與貴州、湖廣和廣東三地的諸多糾紛,而其根本原因在於大明軍隊的管轄權、使用權和軍隊物資供給制度的衝突。

這首先要從明代班軍的供養談起。明初,朱元璋試圖通過屯田來解決軍隊的給養問題,規定凡旗軍皆有一塊麪積大小不等的屯田,“有軍則有屯,江南每軍一名水田三五十畝不等,江北每軍一名,地八九十畝、百畝不等,冊載衛所,軍不得賣,民不得買”,所收糧食來供養官軍及其家屬。

但實際上,即使在明朝屯田糧食徵收最高的成祖時期,衛所軍也沒有實現自給自足,如果把邊屯估計在內,那麼明初軍屯的實際作用應該較“足以充軍食之半”還小一點。

而廣西的屯田效果則尤其之差,洪武二十九年,因新設的南丹、奉議、慶遠衛和富川千戶所的軍餉不足,朝廷下令軍士全部屯田,以供軍需,但由於軍隊的首要任務是保家衛國,旗軍精銳盡遣守城禦敵,屯田只能由軍餘(即餘丁)頂種,而隨着旗軍的戰死或逃亡,軍餘必須補伍備禦,屯田所需勞動力已無法保證,衛所田地或拋荒,或被豪強隱佔,或被允准出租,屯政敗壞已屬必然。

軍隊的給養不足部分,別無選擇地由府州縣等來承擔。不惟廣西如此,其他都司和布政司亦然。

早在宣德十年,朝廷就規定“天下衛所倉並屬府州縣,惟遼東、甘肅、寧夏、萬全、沿海衛所無州縣去處仍舊”。

到了嘉靖初年,衛所糜爛到基本無可救藥,全國各類武裝力量的軍需供給基本上由行政機構負擔,衛所屯田所獲,只能保證衛所官軍的一部分支出。

廣西境內的班軍,除狼兵班軍由本地供養外(其實也談不上本地,而是土司自己負責),湖廣、廣東和貴州班軍的費用支出均由自己負責。

衛所旗軍的基本生活物資由軍家自己解決,這在大明是有統一規定的,如“廣西地闊,寇發無時,遇有徵哨,馬力不足,請如舊選衛所有丁力殷實旗軍……以備調用,而免其餘丁二人差役,以助正軍”。也就是說,朝廷實際上只是給於一些其他方面的“優惠”。

正統十年,“貴州、湖廣都司,於附近廣西衛所內,摘撥富實有丁官軍去**”。

湖廣每年一萬名班軍所需行糧由湖廣佈政司提供,“湖廣所屬衛分撥官軍一萬名,輪戍廣西,歲用行糧,俱湖廣解給”。

而廣東就更慘了,不僅要解決自己衛所軍的軍需糧餉,每年還要再“協濟”廣西糧餉。譬如去年,“令廣東協濟梧鎮糧餉解梧州府。自督府移鎮廣東,歲解梧餉就近收貯肇慶府,廣西應解年例兵食差官赴肇慶關支,總督劉堯誨以爲不便用,乃檄廣東布政司,凡協濟梧鎮餉銀,經解梧州府以備支解。永爲定例”。

這麼一來,由於廣西的經常性財政支出尚多仰給於廣東,所謂“廣西十萬常供,每歲皆出東省”,就更不用說班軍的行、月糧了。

面對這種責權利關係的嚴重失衡,貴州、湖廣和廣東三地官員均心有不甘(此時貴州可以不算了)。再加上由於廣西環境惡劣,班軍水土不服,逃亡者甚衆,而中樞又一再強調班軍“務足原額”,這就給湖廣和廣東班軍的清勾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所以,一方面是兩地官員均以衛所軍減員甚衆、補班困難爲由,希望減班或撤班。

另一方面則是班軍在廣西時,也不是很樂意聽從廣西地方文武官員的命令,公開抗命雖然不敢,但是陽奉陰違、拖拖拉拉什麼的,那就司空見慣了。

姜忻這麼一說,高務實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事。比如爲什麼一個八寨之亂,廣西巡撫自己搞不定,非得勞動兩廣總督出馬——首先就是廣東班軍不肯聽話啊,再加上廣西沒錢,兩廣總督不帶着賞銀過來,那支部隊肯出真力氣?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沒錢害的!

高務實嘆了口氣,暗道:朱元璋這個老農民,弄的什麼破制度……

以高務實來看這個班軍的問題,其實只要從財政體系上改動一下,就一點麻煩都沒有了。

比如說,廣西出現戰亂,班軍作戰的軍餉等開支直接交給廣西自己來負責,廣西固然是沒錢的,可是中樞可以撥款啊,中樞直接撥款到廣西,廣西拿着這筆錢去搞定叛亂,這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至於中樞哪來的錢……湖廣、廣東上繳給中樞就行了。

啥,你說這根本沒有變化?湖廣和廣東還是出工又出力?

那是當然,可是問題在於,這樣一來地方上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矛盾了啊,至於湖廣、廣東會不會對中樞不滿……請問你不滿又能怎樣?

中樞之所以是中樞,本來就應該擁有對地方的財政管轄權,應該擁有這種財政隨時分配的權力,這是中樞權威的象徵,更是保障!

結果按照朱元璋這套搞法,中樞居然自己把自己摘出去了,任由下面各省扯皮。

你這個行政效率能提高那簡直就見了鬼了啊!

----------

承諾的八千先搞定了,剩下的兩千我儘量還是今天補齊……我不喜歡欠賬。

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173章 將計就計(下)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242章 神兵天降鐵壁關第087章 “生意”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264章 出宮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264章 出宮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131章 急,不急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98章 曙光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091章 遼東苑馬寺卿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二)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154章 將至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120章 架子就是這麼大第199章 傳教士?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