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糧在湖廣

糧食有用什麼用?

這個問題簡直弱智,因爲誰都知道糧食是用來吃的。但問題是,如果糧食已經吃不完了呢?

哦,那可以儲存一部分用來備荒。然而,糧食不是黃金,它是有保質期的,所以備荒也得有個限度,如果儲糧備荒之後,還是吃不完呢?

那就是現在湖廣的情況——得賣掉,要不然就只能爛掉了。

賣也有講究,比如湖廣的糧食,主要就是賣去江南。

這裡必須要說明一下,江南地區在有明一朝的早期,是主要的糧食產地,有“蘇湖熟,天下足”之稱。但到了中期乃至晚期,這話就沒人提了,變成了“湖廣熟,天下足”,因爲江南地區的經濟結構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簡而言之就是,江南地區從以農業爲主導的經濟結構變成了以商業爲主導的經濟結構,大量過去的良田,從栽種糧食變成了栽種棉花、桑樹等經濟作物爲主,因而形成了以蘇州爲核心的幾個大型棉紡、絲綢中心,同時商業活動大大加強,又形成了商貿核心。

有道是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江南地區既有工,又有商,但竟然卻缺了農。

好在這不要緊,因爲湖廣和江西得到了大開發,農業生產快步提升,已經可以取代江南地區成爲糧食主產區了。而又因爲長江水道的關係,從湖廣、江西運糧去江南賣,成本不算太高。

江南有工有商,自然是不缺錢的,所以湖廣的糧食既然有餘,自然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賣去江南。

但現在高務實需要的不是湖廣的糧食往江南走,而是需要它們北上支援中原、河北地區,這就比較麻煩了。

北方這幾個省,不管論工業還是論商業,都遠不能和江南地區相比,而從交通而言,也沒有長江水道運輸便利的巨大優勢。湖廣商人只要不是腦子壞掉,怎麼可能不把糧食賣去江南,而是跑到河南、陝西甚至北直隸、山西去?

而從經濟結構而言,湖廣的“土豪”們需要的外來商品其實並不多,因爲在小農經濟時代,湖廣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它幾乎啥都不缺。

哪怕是江南地區的拳頭產品絲綢和棉布,湖廣自己也能產出。棉布不用特殊介紹,而絲綢的話,湘繡可是跟蘇繡齊名的四大名繡之一啊,你說湖廣在絲綢上的對外需求能多大?雖然其絲綢產量比不得江南,但滿足自身那肯定是綽綽有餘的。

至於瓷器,湖廣的醴陵也是八大瓷器中心之一,尤其是釉下彩瓷,哪怕在後世都是馳享譽全球的硬扎貨,可見湖廣也不缺瓷器。總的來說,就是湖廣對外來商品的依賴度很低。

那麼它缺什麼呢?它可能只缺錢……

因爲湖廣的一些經濟發達府、縣,現在也已經進行了一條鞭法的改革,比如漢陽府、武昌府、嶽州府、長沙府等地,都已經從過去的實物稅改成了折銀繳稅,所以現在湖廣缺的不是物資,而是銀錢。

然而在銀錢方面,河南等省肯定幹不過江南啊,所以這條路也不通。

所以如此一來,按照正常思路操作已經沒有辦法可想了,高務實唯有按照後世的思路來辦,那就是……沒有需求,我給你創造需求!

湖廣缺的東西少,但不代表它就沒有麻煩了,湖廣目前的麻煩主要有兩件。

一是長江流域也有水災。長江流域的水災歷來就有,只不過目前洞庭湖和鄱陽湖的面積還沒有大減,多少能有些蓄洪的作用,但這並不是代表長江流域就沒有水災了,大大小小的水災仍然時有發生。

之前就說過,大明朝廷基本是既沒錢賑災,也沒錢大修水利的,都是靠地方官府小打小鬧搞一點。既然只是小打小鬧,當然很難成什麼氣候,也沒有什麼整體規劃可言,因此該有水災的時候照樣會有,起不了什麼大作用。

再一個麻煩,就是治安問題。鄂、豫、陝、川四省交界的內地邊區,因山多林密、人口不多,明初採取了“空其地,禁流民不得入”的措施。但到明中期,這裡還是釀成荊襄流民變亂。在平定變亂後,明中央決定在這裡新置鄖陽府、湖廣行都司等機構以加強管理,並設置鄖陽撫治(巡撫)來統轄,從此“邊區”演化爲“政區”。

然而,那並不代表這片區域就長治久安了,事實上這裡一直到清朝前期,都是動亂的常發區,一直都不太平。民亂頻發是一個方面,土匪山賊則是另一個方面。

不過,這個方面不好利用,高務實難道要跟湖廣的地方衙門說:我派家丁來幫你們剿匪,你們給我糧食?

所以這第二條暫時利用不上,只能從第一條來想辦法:湖廣如果大力整修水利,肯定是有好處的,既可以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又可以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這兩條對於掌握當地大量田地的“土豪”們都是有利的。

而高務實能從中爲北方帶來的收益,顯然就是搭便車賣水泥了,因爲水泥的出現,使得堤壩的加固比以前更簡單、更高效也更堅固,所以現在連河總衙門都早已在大量採購。換句話說,如果湖廣也大修水利,肯定也會考慮大購水泥,這是肯定的。

現在的問題只是在於,湖廣的地方衙門有能力、有動力去做這件事嗎?

放在以前,那是肯定不會的。湖廣的地方衙門和大明其他地區的地方衙門一樣,一來經費極其有限,二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憑什麼他們的覺悟就格外高,跟人民公僕似的整天想法子到處幹工程?沒道理啊!

但是現在卻不同了,現在的湖廣地方官——不對,現在全大明的地方官,只要是還對自己的仕途有所希望的,甚至是隻要沒想着掛冠而去的,幾乎都想着要做事,尤其是能切切實實提高政績的事!

這看起來很奇怪,大明的地方官怎麼突然變得勤政起來了?

其實這事要歸功於高拱那個加入了高務實“政績量化”思路的考課法。

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17章 張四維被劾(4更破萬)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190章 去遼陽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85章 成交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268章 揭謎(上)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197章 高孟男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273章 倒臺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116章 陽謀!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53章 善後安排(上)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146章 朕來救你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116章 推辭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16章 工作安排(下)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049章 誰種的蠱?(四更破萬)第108章 隱情(下)第143章 致謝?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