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京師大局

河南布政使司,衛輝府,獲嘉縣。高務實的護柩馬隊要在此處暫住一宿。

這是高務實掐着時間定好的行程,因爲護送高拱靈柩回鄉之事肯定不能耽擱,而從京師南下回新鄭又會經過衛輝,如果不親自視察一下自己的產業,順便與衛輝及鄰近府、縣的官紳見見面,拉拉感情,對務實來說簡直是一種浪費。

做生意就得有做生意的態度,沒賺到就等於是虧了。士林養望也同樣如此,到了一地,卻未與該地官員士紳交流感情,不能讓他們對自己有所親近,也等於是虧了。所以高務實一行特意調整過行程,在這天夜裡留宿獲嘉縣,與衛輝及附近府縣的官紳吃個飯,吹會兒牛,大家相互捧個場……

當然,這種面子工程的流程是很容易走的,高務實早已輕車熟路,具體細節不必多言。今天他非要留宿在獲嘉,主要還是因爲要見一個人——確切的說,是這個人的全權代表。

河南居然還有人在高務實面前擺架子,不親自來見卻派個代表前來的?

還真有,但並不是擺架子,而是不能親自來。

因爲高務實要見的,是鄭王府的人,是鄭王朱厚烷的全權代表。鄭王是藩王,當然不得隨意離開封地。

當代鄭王朱厚烷是個不錯的人,他至少有一件事是高務實頗爲欽佩的:當年世宗嘉靖帝沉迷道術,鄭王朱厚烷明知嘉靖是個根本不聽勸的人,仍然堅持親自上疏,勸嘉靖帝以國家大事、祖宗基業爲重,不要沉迷修道,更不要胡亂服用丹藥以求長生。

嘉靖帝很果斷,立刻下旨將朱厚烷降爲庶人,發宗人府,禁錮於高牆之內。朱厚烷的長子也朱載堉也跟着倒黴,被革除王子身份,貶爲庶人。

直到穆宗隆慶繼位,才把這場冤獄平反,恢復了鄭王和鄭王世子的身份爵位,當時高拱在此事之上是幫鄭王一脈說過好話的,所以鄭王府和新鄭高氏自隆慶年間起,關係就一直不錯。

高務實考中生員之後回京,在衛輝上演了“散財童子”、“萬家生佛”大戲之後,在衛輝府獲嘉縣與懷慶府修武縣附近興辦實業,開了幾個礦,辦了幾個廠,妥善安置了河南大量的流民,不僅在官場上刷了一波聲望,在當地也被很多人交口稱讚。

官場上的稱讚有真有假,但當地官紳對高務實的感情是非常真實的,和真金白銀一樣真實——因爲高務實的確讓他們賺到了真金白銀。

高務實開礦辦廠爲什麼讓當地官紳賺到了真金白銀?

這事兒說起來真是太簡單了,後世之人可能人人都懂這個道理:大批流民被安置在這裡之後,這麼多人需要吃、需要穿、需要用度,而這些東西高務實的廠、礦可不出產,他們只能向周邊府縣去買,而周邊府縣的糧食、布帛以及各類生活用品,其大頭還不是都掌握在這些當地官紳之手?

所以,高務實硬生生的把一羣對他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隱患的流民給變成了一個穩定而且巨大的消費市場,這不是萬家生佛是什麼?

更何況,高務實在他們眼裡還是一個非常樂意照顧鄉梓的大善人,當這些廠、礦開始生產並找到銷路,開始穩定盈利之後,高務實便通過他母親張氏出面,力邀衛輝、懷慶兩府士紳大賈參股。

本來兩府官紳大賈覺得借錢好辦,畢竟高務實背後相當於有長蘆鹽場給他兜底,不怕還不起錢,但參股就有點猶豫了,因爲高務實在這裡開的廠礦規模實在有點大,萬一要是虧了,那可不是小數。

不過當時正巧張居正倒臺,高黨在朝廷取得全面優勢,河南這邊的兩府鄉紳大賈一琢磨,就把入股當成請高黨關照的保護費了,於是紛紛入股。

不過既然只是爲了給高拱面子而入股,他們最終入股的資金佔總股份的比值也就沒高到哪去,加在一塊兒也就百分之十七。

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由於高務實發明瞭水泥,而獲嘉和修武兩縣附近有大儲量的石灰石礦、煤礦和鐵礦等,所以這裡新建的京華水泥廠河南分廠一下子成了香餑餑,河總方面第一年就從此處購買了價值高達十一萬兩的水泥,後來隨着全國財政的逐步改善,河工經費也逐年提升,萬曆五年時,河總方面在京華水泥廠河南分廠買了十九萬兩白銀的水泥!

該廠也不是隻做河總一家的生意,要知道這兩縣離黃河本來就不遠,黃河沿線乃至流域內的各相通水系,都可以很方便的獲得水泥,因爲運輸成本很低!

如此一來,衛輝、懷慶兩府的士紳大賈絕大多數都跟着賺了錢,對高務實的感情那自然是跟真金白銀一樣真實了。

而鄭王府這次聯絡高務實,則是因爲此前鄭王被圈禁之時鄭王府損失巨大,一百五十年來(初代鄭王是仁宗次子)積累的財富流散許多,急着想要回血,而高務實又正巧看中了鄭王名下的一些地皮——鄭王封地懷慶,懷慶府很多地皮都是他家的。

雖然理論上來說,由於文官當權已久,現在的很多王府名下的田產都不是直接掌控,而是地方官府負責代爲給予收益,但其實就和官員士紳家的隱田一樣,王府的隱田也很多,再加上歷代皇帝的賞賜以及歷代諸王的巧取豪奪,沒有哪家王府不存在大量不在黃冊的地皮。

鄭王這兒還算好的了,主要地皮基本都在懷慶府,要換成蜀王的話,別的地方先不說了,光是成都,蜀王府佔地就達到70%……

至於高務實想要的地塊,那不用說,翻開地圖就知道,肯定是後世焦作附近啊!

焦作這地方,不僅擁有儲量巨大的優質煤礦,還有不小的鐵礦,以及生產純鹼、水泥都需要的大量優質石灰石礦,還有河流直通黃河,簡直是這個年代搞初級工業的理想之地,怎麼能夠錯過這種賺錢良機?

除了商議鄭王府以土地形式入股的事情之外,高務實對於此次鄭王派來的使者也很關注,因爲他就是鄭王世子——好吧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叫朱載堉。

朱載堉何許人也,竟然被高務實這般重視?他在後世被中西方許多專家學者稱之爲“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甚至被稱之爲“律聖”!

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050章 擔當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099章 借刀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130章 立威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122章 覆滅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122章 覆滅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147章 不與聞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264章 出宮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112章 東返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149章 不急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75章 追擊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217章 臺灣島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