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

高務實環顧左右,其實這九位他此前已經都認識了,分別是:刑科都給事中宋之韓,刑科給事中韓楫,吏科給事中塗夢桂,工科給事中程文,戶部主事雒遵,工部郎中顧養謙,翰林院檢討沈鯉,翰林院檢討許國,刑部員外郎張孟男。

如果按照原先的歷史而言,前面四位科道官下場都不太妙,基本上隨着高拱的倒臺,他們的政治生命也就跟着終結了。而從雒遵開始,後面五位的情況則都還不錯:

雒遵在高拱倒臺一事中其實也是倒了大黴的,當時萬曆剛繼位,雒遵就彈劾馮保欺辱皇帝,張居正聯手馮保倒高之後,馮保立即報復,雒遵被連降三級,逐出京師,貶爲浙江布政使照磨,後調任太原府推官,入爲尚寶司丞。萬曆五年九月,張居正之父去世,依禮應丁憂回鄉守孝,但張居正覺得自己掌權已久,樹敵過多,恐一旦離朝,會有不測,遂暗中活動,於是由萬曆下旨令其奪情。當然奪情歸奪情,葬父卻不能免。張居正歸葬其父時,令尚寶司護送,結果雒遵竟然堅辭不肯,於是再次得罪了張居正。直至萬曆十年張居正因病去世,馮保被貶南京,雒遵才升爲太僕寺卿,不久改光祿寺卿,後調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萬曆十三年夏,四川龍安府楊柳蕃人進犯松潘衛金瓶堡,殺死朝廷守將,一時川西震驚。巡撫雒遵派遣總兵官李應祥率兵前去征討,一舉平定了該地。雒遵因功入朝,以都御史掌都察院事。

顧養謙基本沒有受到高拱倒臺影響,在張居正當政時和萬曆親政後歷任福建按察僉事、廣東參議、副使。坐事調爲雲南僉事,撫服順寧土官,進浙江右參議。改薊州鎮兵備,再進爲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以戰功,升右副都御史,歷南京戶部右侍郎,總理糧儲。改兵部左侍郎。又奉命爲薊遼總督兼經略朝鮮軍務。後爲右都御史兼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道。又改協理京營戎政、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萬曆十四年任遼東巡撫、擢任薊遼總督、兵部尚書。

沈鯉在隆慶朝一直就呆在翰林院沒動,但萬曆繼位給了他機會,遷左贊善,任講官。萬曆十年秋,晉侍講學士,又升遷爲禮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職,升任左侍郎。萬曆十二年冬,拜禮部尚書,又加少保,爲文淵閣大學士。

許國在萬曆作爲太子出閣(正式讀書)時,以翰林院原官兼任校書。到萬曆登基,進右贊善,爲日講官。後來歷任禮部左、右侍郎,又改吏部,掌詹事府。萬曆十一年四月,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

張孟男在張居正生前無甚作爲,但張居正死後,馬上被晉升爲太常寺卿,後又相繼升大理寺卿,南京工部右侍郎,不久被召回北京帶本職兼掌通政司事,四年連升四級,官運亨通。萬曆十七年冬改任戶部左侍郎,不久升南京工部尚書,尚未到任又改南京戶部尚書,死後被追贈太子太保。

另外,那位自己雖然倒了大黴,後來兒子卻成了內閣大學士的,是韓楫,他的兒子名叫韓爌。不過高務實在意的不是韓爌將來成爲內閣大學士這個問題,而是他乃是東林黨元老。

雖然東林黨確實出了一些清官忠臣,但高務實對東林黨仍然半點好意也欠奉——道不同不相爲謀!

當然,高務實覺得既然韓爌只是萬曆二十年的進士,那麼就還完全可以“挽救”,完全可以“調教”成實學門徒嘛。

“不必多禮。”高拱衝學生們擺了擺手,又對高務實道:“還不見過諸位師兄?”

這句話讓九人俱是一驚。

按照慣例來說,高務實當然可以稱呼他們爲師兄,他們也可以稱呼高務實爲師弟。但這種稱呼,大抵是一種例行客套。然而,高拱這番話卻表明,他要求自己的門生真的把高務實當做自己的同門師弟——這種行爲不能說反常,但的確少見。這說明高拱已經正式把高務實當做自己的“衣鉢傳人”了,而高務實說到底,畢竟不是高拱親子,只是侄兒。

看來,這位新鄭神童,真的異常受師相寵愛和重視啊。

寵愛是他們早就知道的,不然高家子弟衆多,爲何師相單單就帶了他高務實一同來京?但重視卻不同,尤其是在這種情況下,高拱如此表態,說明他心意已決——師相何等人也,豈會單單因爲寵愛就做出這種決斷?

因此只有一種解釋:高務實這個“小師弟”實有異常之能。

所有人望向高務實的目光都不禁有些變化。

但高務實卻恍如不覺,不卑不亢地上前與其實早已認識的幾位“師兄”一一見禮,衆人不論心底作何感想,都笑容可掬地正式作了回禮。

小字輩見禮一畢,高拱就直接擺了擺手,道:“都坐下吧,今日找你等來,是有兩件要事與你們說道說道。”

嗯,直奔主題,這很高拱。

衆人落座,目視師相。

顧養謙開口道:“請師相吩咐。”

高務實知道爲何是顧養謙最先開口——在今天來的這些高拱門生當中,顧養謙是乙丑科金榜排名最高的一人,所以雖然他官職不是最大,但卻適合第一個出聲,這是大明的慣例。哪怕韓楫在乙丑科金榜排名只落後他三名,也不能相爭。

高拱點點頭,略微清了清嗓子,道:“第一件是,趙大洲日前上奏陛下,欲改營制,仍由文臣任總理戎政。他說我朝內外衛兵分隸五府,爲避免強臣握兵之害,永樂末年遂結營團操,乃以三千、神機二營統之,因號爲三大營。正統末年改爲十團營,弘治間爲十二團營。正德間增東西官廳。嘉靖二十九年,嚴嵩建議於五府之外設戎政府,握內外兵藉。後成國公朱希忠等二十人請收戎政武臣及印,仍三大營。三大營各一將領之,賜敕,以文職大臣一員爲總理,無事居營訓練,有警則總兵掛印出徵……對於此事,你等都有什麼看法?”

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205章 政策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206章 弒嶽(上)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238章 暗流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198章 二位“貝勒”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70章 西北望第146章 朕來救你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064章 聯名信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154章 糾結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252章 兄妹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257章 後續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147章 不與聞第120章 己卯鄉試(下)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289章 封賞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